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成型聚乳酸-聚羟乙酸/磷酸三钙支架修复兔桡骨缺损 被引量:25
1
作者 孙梁 熊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91-2094,共4页
背景:理想的骨修复材料除必须具有生物相容性、可吸收性、利于血管化及迅速被新生组织替代的孔隙率,还需要有与骨组织相似三维结构。目的:检验快速成型工艺制作的聚乳酸-聚羟乙酸/磷酸三钙支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 背景:理想的骨修复材料除必须具有生物相容性、可吸收性、利于血管化及迅速被新生组织替代的孔隙率,还需要有与骨组织相似三维结构。目的:检验快速成型工艺制作的聚乳酸-聚羟乙酸/磷酸三钙支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于1,4-二氧六环中并混合粉末状磷酸三钙制备成液态的浆料,放入生物材料快速成形机TissFormTM制备出直径5mm,长15mm的圆柱形人工骨载体材料。按每个材料15mg的标准,采用预湿、负压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冻干3步处理,制备出活性人工骨材料。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制备右前肢桡骨中上段15mm骨缺损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植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活性人工骨和未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单纯支架。通过影像学、组织学、材料降解及骨密度评价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结果与结论:12周时实验组骨缺损愈合,新生骨痂连接缺损断端并塑形,支架材料近于完全降解,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骨缺损内未见新骨形成。结果表明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聚乳酸-聚羟乙酸/磷酸三钙支架可以很好的修复兔15mm骨缺损,且降解速度与成骨速度匹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酸 磷酸三钙 骨形成蛋白 桡骨缺损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兔桡骨缺损 被引量:6
2
作者 谭羽莹 邵英 +4 位作者 李玉新 徐洋 李春 金洪娟 张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1期3843-3846,共4页
背景:前期试验证实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够在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材料表面黏附、增殖,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与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材料复合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建立... 背景:前期试验证实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够在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材料表面黏附、增殖,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与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材料复合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建立兔15mm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组植入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化骨,对照组植入单纯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支架材料。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评价:术后1~12周,实验组骨缺损修复程度及速度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与对照组(P<0.05)。②组织学检测:实验组术后4周即可观察到新生骨和纤维组织长入材料空隙,局部形成陷窝结构;8周时新生骨组织增多,部分可观察到成熟的骨小梁结构;12周时可见大量成熟骨细胞,骨小梁排列紧密,移植材料逐步被新生骨取代,与正常骨组织形态基本一致,且骨小梁出现时间早于空白对照组与对照组。说明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能够促进骨缺损处新骨的生成,较单纯支架材料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基磷灰石 聚乳酸-乙酸 组织工程化骨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缺损 骨修复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生物材料在兔体内生物组织相容性的研究
3
作者 李均荣 赵亚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6-339,374,共5页
目的评价快速成型工艺制作的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骨形态发生蛋白(HA/PLGA/BMP-2)生物材料在新西兰兔体内的生物组织相容性。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抽取10只为实验组,10只为对照组。实验组于兔颅顶部植入HA/PLGA/BMP-2... 目的评价快速成型工艺制作的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骨形态发生蛋白(HA/PLGA/BMP-2)生物材料在新西兰兔体内的生物组织相容性。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抽取10只为实验组,10只为对照组。实验组于兔颅顶部植入HA/PLGA/BMP-2生物材料,对照组植入金属钛网。分别于4周、8周、12周通过HE染色、血常规、血生化等评价方法,评价HA/PLGA/BMP-2生物材料在兔体内的组织相容性。结果实验组植入物周围组织(约1 cm)HE染色结果显示:4周见部分中性粒细胞,少量炎性细胞浸润;8周未见中性粒细胞,无炎性细胞浸润;12周未见炎性细胞,周围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对照组植入物周围组织(约1 cm)HE染色结果显示4周、8周、12周均未见有炎性细胞生成。实验组、对照组肝、肾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均未见有炎性细胞,无新生组织形成。实验组与对照组12周血液学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HA/PLGA/BMP-2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安全、无肝肾毒性的生物材料,在新型骨组织工程材料上有一定的研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磷灰石 聚乳酸-乙酸 骨形成蛋白 骨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β-TCP/PLGA复合BMSCs联合高压氧修复海水浸泡兔桡骨骨缺损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张淦 程迅生 +3 位作者 陈肖松 马武秀 陈聪聪 符来想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4766-4770,共5页
目的探讨β-磷酸三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β-TCP/PLGA)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高压氧修复海水浸泡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复苏和传代的BMSCs接种于β-TCP/PLGA支架上,构建组织工程骨。60只新西兰兔在双侧桡骨制作1.5cm的骨缺损... 目的探讨β-磷酸三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β-TCP/PLGA)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高压氧修复海水浸泡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复苏和传代的BMSCs接种于β-TCP/PLGA支架上,构建组织工程骨。60只新西兰兔在双侧桡骨制作1.5cm的骨缺损,经海水浸泡3h后,分成4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单纯BMSCs组;C组:BMSCs+高压氧组;D组:β-TCP/PLGA+BMSCs高压氧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分别X射线摄片处死后取桡骨。通过X线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评价各组海水浸泡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影像学检查,术后12周A组骨缺损未完成修复,断端硬化;B组骨缺损部分修复;C组骨缺损基本完成修复,髓腔未通;D组骨缺损完成修复,髓腔再通。各个时间点骨痂灰度值D组>C组>B组>A组(P<0.05)。组织学观察,术后12周,A组少量板层骨;B组少量板层骨形成,少量骨小梁生成;C组大量板层骨形成,骨小梁排列欠规则;D组大量板层骨形成,骨小梁排列规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表达骨钙素(OCN)强度,术后4周最强,术后8周减弱,术后12周达到最低。术后4周和8周,OCN表达强度D组>C组>B组>A组(P<0.05),术后12周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TCP/PLGA复合BMSCs联合高压氧是修复海水浸泡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三钙/聚乳酸-乙酸 骨缺损 海水浸泡 高压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