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PLGA微球突释的因素以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恺源 高永良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7-562,共6页
PLGA微球注射剂是30年来药剂学研究热点之一,其研发和应用引起了医药领域的高度重视。针对目前PLGA微球存在突释高的问题,文中详细介绍了微球突释存在的原因以及突释阶段微球形态变化,重点介绍了影响突释的因素以及现阶段国内外控制突... PLGA微球注射剂是30年来药剂学研究热点之一,其研发和应用引起了医药领域的高度重视。针对目前PLGA微球存在突释高的问题,文中详细介绍了微球突释存在的原因以及突释阶段微球形态变化,重点介绍了影响突释的因素以及现阶段国内外控制突释的方法与技术,为研究PLGA微球突释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突释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原文传递
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PLGA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徐岩 陈仲清 +2 位作者 余让辉 李国锋 王晓俏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1期1427-1431,共5页
目的制备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简称微球)并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W1/O/W2双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研究实验过程中有机相PLGA浓度、外水相/有机相体积比、内水相体积、外水相... 目的制备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简称微球)并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W1/O/W2双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研究实验过程中有机相PLGA浓度、外水相/有机相体积比、内水相体积、外水相聚乙烯醇(PVA)浓度几项因素变化对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PLGA微球粒径、表面形态、载药量、包封率和突释行为的影响。结果有机相PLGA浓度在制备微球的过程中是一个关键性因素。随着PLGA浓度增加,微球粒径增大,载药量、包封率明显提高,突释降低;外水相/有机相体积比增大,微球粒径增大,载药量、包封率明显提高,微球表面更加光滑、微孔减少,突释降低;随着内水相体积增加使得微球表面的微孔明显增多,突释增加,载药量、包封率降低;当外水相PVA浓度由0.5%增加到2%,微球粒径变小,突释效应增加。通过优化条件制备的微球形状为球形,外观光滑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其中>90%分布在20~70μm。罗哌卡因载药量(7.48±0.33)%,包封率(70.97±2.36)%;醋酸地塞米松载药量(1.52±0.16)%,包封率(57.30±1.17)%。结论采用W1/O/W2双重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罗哌卡因加醋酸地塞米松PLGA微球;以优化工艺制备的微球,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行为,释药曲线呈典型S形三阶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地塞米松 醋酸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球 双重乳化-溶剂挥发法 释药 体外
下载PDF
微球中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浓度与微球结构、释药、降解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罗宇燕 成晓岚 +2 位作者 郭喆霏 钟晨 张永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86-991,共6页
目的:研究微球中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浓度与微球结构、释药、降解的关系。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药物,采用复乳法制备PLGA浓度分别为10%、15%、20%的BSA-PLGA微球,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为指标考察PLGA浓度对3种微球性质... 目的:研究微球中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浓度与微球结构、释药、降解的关系。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药物,采用复乳法制备PLGA浓度分别为10%、15%、20%的BSA-PLGA微球,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为指标考察PLGA浓度对3种微球性质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3种微球和降解40 d内的外观和内部形态;使用荧光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代替BSA作为模型药物制备PLGA微球,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蛋白在微球骨架内的分布情况;采用BCA法考察3种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采用压汞仪考察降解28 d内20%PLGA所制微球的孔径、孔隙率、截面孔隙率的变化;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检测10%、20%PLGA所制微球降解28 d内分子质量及其降解模型拟合。结果:与10%、15%PLGA所制微球比较,20%PLGA所制微球的包封率[(81.96±1.84)%]和粒径[(139.50±0.21)μm]最大,载药量[(7.28±0.45)%]最低,截面孔隙率[(32.35±1.98)%]和孔径[(12.43±0.14)μm]最小,释药突释率最低,40 d内的释放速率相对较慢,降解后截面孔隙率最大,降解均遵循假一级模式(r2=0.065 3)。结论:在考察范围内,随着PLGA浓度的增加,微球的结构更致密,释药更平稳,降解更易形成中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浓度 结构 缓释
原文传递
关节腔注射用雷公藤甲素PLGA微球的制备与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车坷科 王丽娟 +1 位作者 张如超 张亚红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745-2749,共5页
目的:制备关节腔注射用雷公藤甲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TPL-PLGA)微球,并对微球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优化后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TPL-PLGA微球,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和大小,马尔文粒度仪测定微球粒度分布情况,HPL... 目的:制备关节腔注射用雷公藤甲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TPL-PLGA)微球,并对微球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优化后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TPL-PLGA微球,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和大小,马尔文粒度仪测定微球粒度分布情况,HPLC外标法测定微球包封率、载药量,透析袋法模拟体外释放行为。结果:TPL-PLGA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一,平均粒径4.75μm,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4.37±2.30)%和(1.53±0.27)%,跨距0.95,体外释放研究显示TPL-PLGA微球d 1处于突释阶段,累积释放率达32.61%,此后进入缓释阶段,到d 10时,总累积释放率达到62.14%。结论:本实验制备的TPLPLGA微球体外能够实现长时间地缓释,满足关节腔内注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微球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制备 体外释放
原文传递
包裹多烯紫杉醇PLGA-PEG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婷 鲁莹 +5 位作者 林亚玲 黄景彬 涂晔 孙治国 刘俊杰 钟延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制备包裹多烯紫杉醇PLGA-PEG纳米粒(DTX-NPs)并评价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合成高分子聚合物PLGA-PEG-COOH并表征;以其作为载体,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隐形纳米粒;动态光散射粒径仪和透射电镜测定DTX-NPs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表面形态... 目的制备包裹多烯紫杉醇PLGA-PEG纳米粒(DTX-NPs)并评价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合成高分子聚合物PLGA-PEG-COOH并表征;以其作为载体,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隐形纳米粒;动态光散射粒径仪和透射电镜测定DTX-NPs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表面形态;采用HPLC法测定DTX-NPs的包封率及载药量;以pH 7.4磷酸缓冲盐溶液(PBS)作为释放介质,考察DTX-NPs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 DTX-NPs平均粒径为(138.8±1.01)nm,zeta电位为(-13.74±3.54)mV,包封率(99.41%±0.29%),载药量(2.47±0.02)μg/mg,24 h突释量为49%。结论 DTX-NPs制备工艺简便可控,结果稳定,且其体外释放行为具有缓释性,能够在血液中长时间滞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烯紫杉醇 纳米粒子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体外释放
下载PDF
利福平微球-原位凝胶复合给药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春晖 党云洁 朱春燕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制备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原位凝胶复合给药系统用于结核病局部给药,以达到局部滞留、缓慢释放的作用。方法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微球,用海藻酸钠制成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考察微球以及复合给药系统的体外药物释放情... 目的制备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原位凝胶复合给药系统用于结核病局部给药,以达到局部滞留、缓慢释放的作用。方法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微球,用海藻酸钠制成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考察微球以及复合给药系统的体外药物释放情况,初步考察复合给药系统在大鼠肺部的胶凝时间。结果微球平均粒径为149.569μm,包封率(n=3)为(69.43±3.53)%,载药量(n=3)为(26.43±3.10)%,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微球-原位凝胶复合给药系统有抑制药物突释的作用,且药物在30 d内释放25%,大鼠肺部胶凝实验表明,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在大鼠肺部可滞留6 h。结论利福平PLGA微球-原位凝胶复合给药系统达到了局部滞留、缓慢释放药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球 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 体外释放
原文传递
姜黄素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制剂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晴宇 叶晓莉 +4 位作者 陈玲 王彬辉 楼江 王国伟 严伟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6期753-757,共5页
目的制备姜黄素(Curcumin,Cur)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Cur-PLGA-NPs)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通过正交设计,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处方工艺。结果制备Cur-PLGA-NP... 目的制备姜黄素(Curcumin,Cur)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Cur-PLGA-NPs)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通过正交设计,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处方工艺。结果制备Cur-PLGA-NPs的优化条件为PLGA 100 mg,泊洛沙姆188浓度1.0%,丙酮与乙醇体积比3∶1,有机相体积15 m L。按优化条件所制备的Cur-PLGA-NPs粒径为(120.33±2.44)nm,多分散系数为0.10±0.02,包封率为84.50%±1.13%,载药量为4.75%±0.22%。结论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了Cur-PLGA-NPs,为后续"纳米粒-脂质体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有望实现药物在肝脏的浓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纳米粒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正交设计
下载PDF
超声微弧氧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涂层多孔镁材料对修复大兔颌骨缺损模型效果影响
8
作者 赵雪莹 张怡萱 +1 位作者 曹灿 颜玲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82-687,691,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弧氧化(MAO)、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复合涂层多孔镁材料对修复大兔颌骨缺损模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8只健康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多孔镁柱形材料用超声MAO和PLGA溶液浸泡后... 目的探讨超声微弧氧化(MAO)、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复合涂层多孔镁材料对修复大兔颌骨缺损模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8只健康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多孔镁柱形材料用超声MAO和PLGA溶液浸泡后得到新型多孔镁材料。将新型多孔镁材料(Mg-MAO-PLGA组)、传统MAO多孔镁柱(Mg-MAO组)分别植入大兔颌骨骨缺损区域,同时设置大兔颌骨骨缺损自愈组(对照组)。在第2、4、8周后取材,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免疫组化分析不同材料植入后的材料变化及骨缺损区域愈合变化情况。结果Mg-MAO组处理后表面形成均匀管阵列结构,而Mg-MAO-PLGA组孔隙结构被涂层遮盖。手术后,锥形束CT显示植入物位置良好。Mg-MAO-PLGA组植入物界面清晰连续且边界区域面积比Mg-MAO组小。Mg-MAO-PLGA组边界区域的Ca、P信号强于同时间点的Mg-MAO组,即新骨生成更为活跃。Mg-MAO-PLGA组新生骨组织密度高,且BMP-2阳性表达率高于Mg-MAO组和对照组。结论经过超声MAO和PLGA复合涂层处理的多孔镁材料可以有效减缓生物体内的反应速率,且有助于骨缺损区域新骨生成。本材料在促进骨缺损愈合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有望为骨缺损愈合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镁柱 超声微弧氧化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降解行为 骨缺损
下载PDF
包埋于PLGA膜中的BSA海藻酸钙微球的制备及其释放行为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汉威 蔡晴 +1 位作者 贝建中 王身国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4-457,共4页
Alginate microspheres were formed by coagulation of sodium alginate in CaCl 2 solutions,followed by lyophilization which could create the porous structure.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microsphe... Alginate microspheres were formed by coagulation of sodium alginate in CaCl 2 solutions,followed by lyophilization which could create the porous structure.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microspheres by mixing BSA with sodium alginate prior to coagulation.The release behavior of BSA from the Ca-alginate microspheres was studied.Further,the alginate microspheres loaded with BSA were embedded in PLGA films by mixing the alginate microspheres with PLGA solutions in order to study the sustained release of BSA from the PLGA film,which is widely used as cell scaffold materials in tissue engineering.The release behavior of BSA from the PLGA film embedded alginate microspheres indicated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keeping the bioactivity of the growth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生长因子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制备 可降解材料 海藻酸钙微球 牛血清白蛋白 释放行为
下载PDF
聚单宁酸包覆的PLGA纳米粒装载β-榄香烯用于光热-化疗联合抗肿瘤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阮明月 吴凯 +4 位作者 周占荣 邓佳玲 韩丙辛 杜守颖 韩宁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7353-7360,共8页
目的 为了实现光热化疗联合治疗,提高抗肿瘤效果,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β-榄香烯(β-elemene,Ele)装载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Ele-PLGA NPs)中,并在载药纳米粒表面进一步包覆了聚单宁酸(... 目的 为了实现光热化疗联合治疗,提高抗肿瘤效果,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β-榄香烯(β-elemene,Ele)装载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Ele-PLGA NPs)中,并在载药纳米粒表面进一步包覆了聚单宁酸(poly-tannic acid,pTA),制得Ele-PLGA-pTA纳米粒(Ele-PLGA-p TA NPs)。方法 首先利用O/W乳化法制备Ele-PLGA NPs,然后加入单宁酸与Fe3+发生络合反应,形成pTA分子层附着在Ele-PLGA NPs表面,最终形成ElePLGA-p TA NPs,通过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该系统的粒径、ζ电位、稳定性以及粒子形态进行考察;分别利用HPLC法和BCA试剂盒对β-榄香烯的载药量和单宁酸的包覆率进行测定;通过红外热成像仪评价PLGA-p TA NPs的光热升温效率和光热稳定性;通过MTT法考察载药纳米粒对Lewis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ncer cell,LLC)的细胞毒性;通过建立小鼠LLC皮下肿瘤模型对Ele-PLGA-p TA NPs的体内光热-化疗联合抗肿瘤效果进行探究。结果 经测定,Ele-PLGAp TA NPs对β-榄香烯的载药量和单宁酸的包覆率分别为(6.6±0.1)%、(5.4±0.1)%。其形态呈球形,粒径为(202.9±2.7)nm,ζ电位为(-37.5±0.2)m V,分散性良好。体外光热性能考察结果表明,在近红外激光(NIR laser)的照射下,PLGAp TA NPs表现出良好的光热转换能力和光热稳定性。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空白载体组(PLGA-pTA NPs)基本没有细胞毒性,与单一化疗组(Ele-PLGA-p TA NPs)相比,光热-化疗联合组(Ele-PLGA-p TA NPs+Laser)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纯光热治疗组(PLGA-p TA NPs+Laser)和单一化疗组(Ele-PLGA-pTA NPs)对照组相比,光热-化疗联合组(Ele-PLGA-p TA NPs+Laser)对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P<0.001)。结论 所制备的Ele-PLGA-p TA NPs能够实现光热-化疗联合治疗,显著提高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光热-化疗联合治疗 单宁酸 纳米粒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抗肿瘤
原文传递
壳聚糖涂层PLGA电纺纤维支架抑制软骨细胞去分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鑫成 孟星星 +5 位作者 张昭 张煜珅 孙立国 党竞医 朱东泽 范宏斌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目的使用壳聚糖对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静电纺丝进行表面处理,培养软骨细胞并观察其对软骨细胞去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机制作PLGA电纺材料,利用加压方法将壳聚糖与PLGA电纺材料复合。将P2代细胞分为两组,分别为PLGA材料... 目的使用壳聚糖对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静电纺丝进行表面处理,培养软骨细胞并观察其对软骨细胞去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机制作PLGA电纺材料,利用加压方法将壳聚糖与PLGA电纺材料复合。将P2代细胞分为两组,分别为PLGA材料表面培养(PLGA)组及壳聚糖+PLGA复合材料表面培养(PLGA+Chi)组。将细胞培养3、6、9、12 d后分别进行Alamar blue细胞增殖检测。细胞培养14 d后将细胞/支架复合物置于25 mL/L戊二醛中固定24 h,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料表面软骨细胞生长状态及形态;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来检测软骨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Alamar blue实验结果显示,两组细胞增殖情况无显著差异;SEM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材料表面的软骨细胞数量未见差异;qRT-PCR结果显示,PLGA+Chi组的软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较PLGA组显著升高。结论本研究使用壳聚糖对PLGA电纺材料表面进行处理后能显著抑制软骨细胞去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电纺 软骨细胞 去分化
下载PDF
干扰素α-2b长效注射微球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诚 尹东锋 +1 位作者 鲁莹 钟延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制备载干扰素-α2b(IFN--α2b)可注射微球,开发其长效注射剂型。方法:以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用复乳法(w/o/w)和固体/油/油(s/o/o)法制备载IFN--α2b长效注射微球;考察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等理化性质;用微量二辛... 目的:制备载干扰素-α2b(IFN--α2b)可注射微球,开发其长效注射剂型。方法:以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用复乳法(w/o/w)和固体/油/油(s/o/o)法制备载IFN--α2b长效注射微球;考察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等理化性质;用微量二辛可宁酸(bicinchoninic acid,BCA)法考察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影响因素;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初步评价了微球制备工艺和体外释放过程对IFN--α2b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用两种方法制备的微球球形圆整,分散性好,包封率在80%以上;用w/o/w法制备微球时,IFN--α2b原液超滤处理可显著影响微球的平均粒径和体外释放特性,使用特性黏度较低的PLGA时,两种方法制备的微球在1个月内的累积释放均显著提高;使用s/o/o法制备的微球中IFN--α2b部分聚集,而w/o/w法制备的微球中的IFN--α2b的电泳行为和原液相同。结论:w/o/w和s/o/o法制备的载IFN--α2b注射微球均可在体外缓释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微球体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制备工艺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雁儒 张辉 +4 位作者 卡卡 张戈宸 尚艳 孙昊 黄文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7-672,共6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BMP-4)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修复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免疫组织化学鉴定BMSCs。采用电转法将pcDNA3-1-B...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BMP-4)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修复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免疫组织化学鉴定BMSCs。采用电转法将pcDNA3-1-BMP-4质粒导入BMSCs。转染成功后培养备用。制备直径为4mm的双层PLGA支架。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空白组、PLGA组、PLGA/BMSCs组、PLGA/BMP-4/BMSCs组4组,将双层PLGA支架置入兔双膝关节股骨内侧髁软骨缺损中。观察并记录术后动物膝关节活动情况。第8、16周时取膝关节置入组织行H-E染色,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置入的PLGA新生组织。采用RT-PCR法定量检测4组修复软骨缺损处新生的软骨Ⅱ型胶原、SOX9、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各组动物膝关节活动正常,未见炎症反应。第8、16周时PLGA/BMP4/BMSCs组兔膝关节损伤修复优于其他3组。H-E染色结果可见PLGA/BMP4/BMSCs组膝关节损伤修复效果优于其他3组。RT-PCR结果显示PLGA/BMP4/BMSCs组兔置入的PLGA新生的软骨中Ⅱ型胶原、SOX-9、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结论:BMP-4转染BMSCs后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软骨细胞,双层PLGA支架置入有利于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区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软骨
下载PDF
SPG膜乳化法制备溶菌酶-PLGA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梦琪 张永明 +2 位作者 陈德 朱婉华 杨帆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采用白砂多孔玻璃膜(SPG膜)乳化法结合W/O/W复乳-溶剂挥发法,研究制备载蛋白类药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的一种新工艺。方法:以溶菌酶为模型药物,制备微球,比较制备过程中处方因素对微球性质的影响,并对所制得的微球进... 目的:采用白砂多孔玻璃膜(SPG膜)乳化法结合W/O/W复乳-溶剂挥发法,研究制备载蛋白类药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的一种新工艺。方法:以溶菌酶为模型药物,制备微球,比较制备过程中处方因素对微球性质的影响,并对所制得的微球进行理化性质、微球的体内相容性和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制得溶菌酶微球载药量为11.84%,包封率为72.43%,平均粒径为63.89μm,径距为0.675。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表明药物溶菌酶被包裹在微球内。微球的体内相容性良好,体内降解缓慢。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制备蛋白类药物-PLGA微球的新工艺,微球的体外体内性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砂多孔玻璃膜乳化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溶菌酶 微球
下载PDF
载美洲大蠊提取物纳米粒的表征及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丫丫 杨杭 +4 位作者 林家莉 杨建香 甘昌敏 刘光明 李婧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407-3414,共8页
目的制备供口服给药的美洲大蠊提取物(CII-3)纳米粒,研究CII-3纳米粒的体外释放以及纳米粒对所包载的CII-3的体外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复乳/溶媒蒸发法制备CII-3纳米粒,以人工胃肠液及p 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为释放介质,采用福林酚法... 目的制备供口服给药的美洲大蠊提取物(CII-3)纳米粒,研究CII-3纳米粒的体外释放以及纳米粒对所包载的CII-3的体外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复乳/溶媒蒸发法制备CII-3纳米粒,以人工胃肠液及p 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为释放介质,采用福林酚法测定CII-3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征,并对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进行方程拟合,找到最佳释放模型;采用茚三酮显色法分别测定CII-3和CII-3纳米粒在p H 1.2人工胃液中不同时间点的氨基酸释放量,并对二者的降解速率进行对比,观察将CII-3包载入纳米粒后是否对CII-3有保护作用。结果制得的CII-3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09.9±0.6)nm,Zeta电位为(-37.5±3.5)m V。CII-3纳米粒前2 h在人工胃液中的累积释放率(Qt)为(22.63±1.17)%,此后在人工肠液中释放,60 h的Qt为(72.35±1.90)%,符合Higuchi释放模型,方程为Qt=8.287 2 t1/2+7.758 6。CII-3纳米粒在p H 7.4的PBS中10 d的Qt为(72.67±1.65)%,符合Weibull分布模型,方程为lnln[1/(1-Qt)]=0.403 7 ln(t-0.411 9)-1.713 3。CII-3在人工胃液中4 h基本全部降解,而包载入纳米粒后约70%CII-3在人工胃液中被降解。结论 CII-3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性,体外释放平稳。纳米粒中的CII-3在人工胃液中的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粒 Weibull分布模型 体外释放 蛋白多肽
原文传递
姜黄素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经鼻给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晓莉 王飞 +5 位作者 李晴宇 王彬辉 蔡鑫君 陈玲 朱洁瑾 严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28-731,共4页
目的:制备姜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Cur-PLGA-NPs),鼻腔给药后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并对其脑组织分布进行研究。方法:以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Cur-PLGA-NPs;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激光粒... 目的:制备姜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Cur-PLGA-NPs),鼻腔给药后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并对其脑组织分布进行研究。方法:以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Cur-PLGA-NPs;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激光粒度仪考察粒径;超速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以姜黄素混悬液(Cur-Sol)为对照组,考察大鼠鼻腔给药Cur-PLGA-NPs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并测定其在大鼠脑组织的浓度。结果:纳米粒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99.37±1.79)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1.63±1.96)%和(4.55±0.15)%;体内药动学结果显示,Cur-Sol和Cur-PLGA-NPs的T1/2分别为(0.85±0.12)h和(1.72±0.44)h,AUC0-t分别为(224.59±22.44)μg·h·L^(-1)和(588.03±34.02)μg·h·L^(-1)。脑组织分布结果显示,Cur-Sol和Cur-PLGA-NPs的AUC0→t分别为(31.33±6.38)μg·h·g-1和(45.39±2.08)μg·h·g^(-1)。结论:Cur-PLGA-NPs经鼻腔给药后显著提高姜黄素体内和脑组织蓄积量并且延缓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纳米粒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鼻腔给药
下载PDF
聚乳酸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作为骨形成蛋白载体的研究现状
17
作者 罗恩 魏世威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3年第4期260-262,共3页
骨形成蛋白有明显的促进骨形成作用,在其载体研究中,可吸收高分子材料以其优越的性能日益受到广泛重视。笔者就其中的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可吸收性、生物相客性、机械性能、可塑性和与骨形成蛋白的复合方法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载体 聚乳酸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溶解混合法 微囊包裹法 多孔吸附法
下载PDF
硫酸长春新碱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性质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园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4-28,共5页
目的制备硫酸长春新碱(VCR)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NPs),研究其理化性质以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改良的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负载硫酸长春新碱的PLGA纳米粒,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以激光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 目的制备硫酸长春新碱(VCR)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NPs),研究其理化性质以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改良的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负载硫酸长春新碱的PLGA纳米粒,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以激光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以透析袋法研究其体外释放规律,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细胞模型,通过MTT试验考察载药纳米粒的细胞毒性。结果制备的VCR-PLGA NPs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45.81±4.72)nm,Zeta电位为(-17.50±1.92)mV,包封率为(56.81±3.17)%,载药量为(2.79±0.18)%,体外释放规律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Q=100-(72.19e-0.164 3 t+29.26e-0.002 971 t)(R2=0.996 8)。载药纳米粒与原药相比可以增加细胞摄取而引起细胞毒性。结论初步建立了负载硫酸长春新碱的PLGA纳米粒系统,为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长春新碱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粒 体外释放 细胞毒性
原文传递
载EPO腺病毒的PLGA纳米纤维支架在体内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阳 李道伟 +3 位作者 方滕姣子 史册 王丹丹 孙宏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1-715,I0002,共6页
目的: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腺病毒局限在应用部位,观察其在体内的促进骨形成作用。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腺病毒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纤维支架复合作为实验组(PLGA/Ad-EGFP组),以等剂量的EGFP腺... 目的: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腺病毒局限在应用部位,观察其在体内的促进骨形成作用。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腺病毒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纤维支架复合作为实验组(PLGA/Ad-EGFP组),以等剂量的EGFP腺病毒为对照组,分别感染骨髓基质细胞(BMSCs),以BMSCs感染EGFP的荧光细胞面积比例检测病毒活力。采用Picogreen dsDNA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病毒释放动力学。将EPO腺病毒与PLGA纳米纤维支架冻干复合作为实验组(PLGA/Ad-EPO组),以单纯骨缺损为对照组,植入大鼠颅骨缺损处,在第4和8周采用Micro CT及组织学HE染色检测EPO腺病毒的新生骨面积百分比。结果:PLGA/Ad-EGFP组荧光细胞面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腺病毒在PLGA上呈突释曲线,第1小时存留53.0%±5.6%,第16小时存留20.0%±3.3%。与对照组比较,PLGA/Ad-EPO组在第4周促进红细胞生成,并在第4及8周大鼠颅骨缺损修复,新生骨面积百分比达到25.0%±5.7%及35.0%±6.3%(P<0.05)。结论:应用冻干法将腺病毒与PLGA复合能够有效保存病毒活性,PLGA/Ad-EPO纳米纤维支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腺病毒 促红细胞生成素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纤维 冷冻干燥法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半月板缺损
20
作者 杨新 雷钦亮 +3 位作者 何雪义 朱毅仁 陈锋 何武兵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67-2070,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修复半月板缺损的效果。方法提取兔BMSCs并体外扩增,载入PLGA支架。12只兔随机分为3组,构建单侧膝关节半月板缺损模型,分别对缺损采取旷置(模型组)、植入PLGA支架(P... 目的探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修复半月板缺损的效果。方法提取兔BMSCs并体外扩增,载入PLGA支架。12只兔随机分为3组,构建单侧膝关节半月板缺损模型,分别对缺损采取旷置(模型组)、植入PLGA支架(PLGA组)或PLGA/BMSCs(PLGA/BMSCs组)的处理,以对侧未造损膝关节的半月板为对照组。术后12周采集半月板样本,进行大体观察、二甲基亚甲基蓝(DMMB)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评估半月板修复效果。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LGA组和PLGA/BMSCs组在大体观察中显示出更饱满的缺损填充;该2组的修复组织在DMMB染色中也显现更高的蛋白多糖含量,尤其是PLGA/BMSCs组的蛋白多糖填充更为致密。3个干预组修复组织的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均高于对照组。ELISA显示,PLGA/BMSCs组的Ⅱ型胶原表达(5.216±0.3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409±0.284)和PLGA组(4.498±0.452,F=7.093,P<0.05)。结论在半月板缺损植入PLGA支架可以促进修复组织填充缺损;PLGA支架可以支持BMSCs的纤维软骨分化,而植入PLGA/BMSCs构建体较PLGA支架更加有助于进一步增进半月板修复组织中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组分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缺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再生修复 组织工程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