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托蒽醌聚乳酸缓释毫微粒冻干针剂的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超群 廖工铁 张志荣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9-231,共3页
选择含1%维生素C的生理盐水作释药介质,用动态透析系统和分光光度法考察了不同分子量聚乳酸毫微粒冻干针剂的体外释药特性。高分子量聚乳酸毫微粒的释药速度明显慢于低分子量的聚乳酸毫微粒。通过选择适宜分子量的聚乳酸制备毫微粒可... 选择含1%维生素C的生理盐水作释药介质,用动态透析系统和分光光度法考察了不同分子量聚乳酸毫微粒冻干针剂的体外释药特性。高分子量聚乳酸毫微粒的释药速度明显慢于低分子量的聚乳酸毫微粒。通过选择适宜分子量的聚乳酸制备毫微粒可控制其释药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托蒽醌 聚乳酸缓释 毫微粒 体外释药 抗癌药
下载PDF
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俞媛 高申 +1 位作者 钟延强 丁雪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 :制备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 ,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 :以聚乳酸为载体 ,采用 W/O/W乳剂 -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 ,考察了微球的粉粒学特征 ,并进行了体外溶出研究。 结果 :差热分析表明 ,布比卡... 目的 :制备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 ,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 :以聚乳酸为载体 ,采用 W/O/W乳剂 -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 ,考察了微球的粉粒学特征 ,并进行了体外溶出研究。 结果 :差热分析表明 ,布比卡因在载体中以分子状态存在 ,与聚乳酸形成了包嵌的微球体 ;其体外释药曲线可用 Higuchi方程拟合 ,t1 /2 =2 2 .76 h。 结论 :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体外具有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微球体 体外释药 迟效制剂 聚乳酸缓释微球 局部麻醉药 BUP
下载PDF
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俞媛 高申 +2 位作者 钟延强 付强 王新华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49-852,共4页
目的 考察布比卡因聚乳酸微球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家兔单次皮下植入布比卡因聚乳酸微球和皮下注射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后 ,用HPLC测定血中布比卡因浓度。结果 布比卡因聚乳酸微球和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的cmax分别为 0 .78和 ... 目的 考察布比卡因聚乳酸微球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家兔单次皮下植入布比卡因聚乳酸微球和皮下注射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后 ,用HPLC测定血中布比卡因浓度。结果 布比卡因聚乳酸微球和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的cmax分别为 0 .78和 2 .4 7μg·mL-1,tmax分别为 12 .99和 0 .34h ,MRT分别为 39.37和 5 .5 6h。结论 微球在家兔体内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低血药浓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聚乳酸缓释微球 家兔 体内药动学
下载PDF
卡氮芥-聚乳酸缓释剂对鼠胶质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金环 徐新女 +6 位作者 刘萍 刘宏胜 祁建滨 吴胜群 李牧 鲁格 苏同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1期1502-1503,共2页
关键词 卡氮芥-聚乳酸缓释 胶质瘤 治疗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卡氮芥-聚乳酸缓释剂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新女 王金环 +3 位作者 鲁格 祁建滨 冯学泉 刘宏胜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93-494,F003,共3页
目的 :研究卡氮芥 (BCNU) -聚乳酸缓释剂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BCNU -聚乳酸缓释膜片 (BCNU -PLA组 )及聚乳酸缓释膜片 (PLA组 )分别植入2组Wistar大鼠的额叶脑组织内 ,观察其对脑、心、肝、脾、肺、肾及血液系统的影响。结果 :BCNU -PL... 目的 :研究卡氮芥 (BCNU) -聚乳酸缓释剂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BCNU -聚乳酸缓释膜片 (BCNU -PLA组 )及聚乳酸缓释膜片 (PLA组 )分别植入2组Wistar大鼠的额叶脑组织内 ,观察其对脑、心、肝、脾、肺、肾及血液系统的影响。结果 :BCNU -PLA组缓释膜片植入后造成的局部脑水肿持续7d以上 ,术后14d仍有2只鼠轻度脑水肿 ,但与PLA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器官及血液系统未见明显异常。聚乳酸缓释膜片植入后 ,除早期手术造成的轻微脑水肿外 ,其他器官与系统无异常。结论 :BCNU -聚乳酸缓释剂安全、可靠 ,生物相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氮芥-聚乳酸缓释 生物相容性 迟效制剂 生物相容性材料
下载PDF
鼠脑胶质瘤模型在局部缓释化疗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新女 王金环 +4 位作者 鲁格 苏同芳 刘萍 刘宏胜 祁建滨 《解剖与临床》 2002年第4期137-139,共3页
目的 :建立可重复性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 ,并利用其探讨卡氮芥 -聚乳酸缓释剂 (BCNU -PLA)的抑瘤作用。方法 :30只Wistar大鼠 ,体重为 2 10± 2 0 g ,平分成 3组 ,Ⅰ组为假手术组 ;Ⅱ组为左侧尾状核接种C6胶质瘤细胞组 ;Ⅲ组为局... 目的 :建立可重复性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 ,并利用其探讨卡氮芥 -聚乳酸缓释剂 (BCNU -PLA)的抑瘤作用。方法 :30只Wistar大鼠 ,体重为 2 10± 2 0 g ,平分成 3组 ,Ⅰ组为假手术组 ;Ⅱ组为左侧尾状核接种C6胶质瘤细胞组 ;Ⅲ组为局部治疗组 ,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第 5天植入BCNU -PLA。采用MRI及病理学检查方法 ,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建立的大鼠C6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稳定可靠 ,成瘤率为 10 0 % ,无远隔转移。Ⅰ组大鼠术后生存状态良好 ,无死亡。Ⅱ组大鼠平均生存期为 17.5± 1.6 5d。Ⅲ组平均生存期为 5 7.9± 4 6 .9d ,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鼠脑接种C6胶质瘤细胞 ,能产生可复制的单灶胶质瘤模型。用BCNU -PLA进行局部化疗可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动物模型 局部缓释化疗 卡氮芥-聚乳酸缓释
下载PDF
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对兔脊柱结核局部治疗作用的药效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峥 姜涛 +7 位作者 李海建 吴林波 陶亢 龙志成 陈江涛 王翀 呼西旦.阿巴拜克力 宋兴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945-948,95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对兔脊柱结核局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75只造模成功、感染程度近似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15只,行病灶清除术后在每组病灶清除部位放入不同剂量(A组3 mg、B组6 mg、C组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对兔脊柱结核局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75只造模成功、感染程度近似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15只,行病灶清除术后在每组病灶清除部位放入不同剂量(A组3 mg、B组6 mg、C组12 mg、D组空白微球、E组15 mg)含有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异体冻干松质骨,充分填塞缺损处。在术后不同时间段行大体肉眼观察、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细菌学等检查。结果75只新西兰大白兔中6只术后发生下肢截瘫,75只均完成实验。X线检查示术后15、30 d各组均无明显的腰4、5椎体破坏及椎间隙改变。术后60 d时A组4只(30.7%)、B组4只(30.7%)、C组2只(14.2%)、D组5只(35.7%)腰5椎体上部有骨质破坏及腰4、5椎间隙改变。E组15只至术后8 w无明显影像学改变。病理及组织学检查示:A、B、C、D组中感染复发的新西兰大白兔椎体、椎旁软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示有脓细胞、类上皮样细胞或坏死灶等形成,脓液培养显示有结核分枝杆菌生长。E组新西兰大白兔椎体及软组织HE染色可见较多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椎旁软组织培养无结核杆菌生长。A、B、C、D组与E组新西兰大白兔X线检查与组织学检查感染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 mg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为兔脊柱结核短期体内局部预防复发的最低有效治疗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 脊柱结核 药效评价
下载PDF
卡莫司汀-聚乳酸缓释膜片植入家犬脑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卜国云 王金环 +3 位作者 杨忠旭 徐新女 刘宏胜 王文治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观察卡莫司汀(BCNU)-聚乳酸(PLA)缓释膜片植入家犬脑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BCNU在脑组织中的浓度。方法制备10%BCNU-PLA缓释膜片,并将其植入12只家犬脑内,术后采集不同时间外周血样并处死家犬采集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 目的观察卡莫司汀(BCNU)-聚乳酸(PLA)缓释膜片植入家犬脑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BCNU在脑组织中的浓度。方法制备10%BCNU-PLA缓释膜片,并将其植入12只家犬脑内,术后采集不同时间外周血样并处死家犬采集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和脑组织药物浓度。结果术后22h家犬血中可测到BCNU,35h达到峰值(平均243.64ng/ml)。术后5d脑组织中药物浓度平均26.60μg/g。结论BCNU-PLA缓释膜片是治疗恶性胶质瘤的一个良好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莫司汀-聚乳酸缓释膜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家犬
下载PDF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溶液扩链合成聚乳酸类药物缓释剂 被引量:2
9
作者 汪朝阳 赵耀明 +1 位作者 王浚 李雄武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2-915,936,共5页
以外消旋乳酸(D,L-LA)直接熔融聚合得到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外消旋乳酸(PDLLA)为原料,通过二异氰酸酯扩链合成了聚乳酸类药物缓释材料。当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 I)为扩链剂,反应在四氢呋喃溶液中进行时,扩链反应工艺条件为:扩链剂... 以外消旋乳酸(D,L-LA)直接熔融聚合得到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外消旋乳酸(PDLLA)为原料,通过二异氰酸酯扩链合成了聚乳酸类药物缓释材料。当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 I)为扩链剂,反应在四氢呋喃溶液中进行时,扩链反应工艺条件为:扩链剂用量n(NCO)∶n(OH)=2∶1时,66℃下回流反应2 h,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近2.92倍。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 I)扩链法相比,IPD I溶液扩链法不仅提高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效果非常接近,具有反应温和、条件易调控等优点,而且使所得聚乳酸类药物缓释材料具有较高的生理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消旋乳酸(D L-LA) 直接熔融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 溶液扩链 聚乳酸类药物缓释材料 生理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