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载基因和药物的超微载体粒子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18
1
作者 胡云霞 原续波 +2 位作者 康春生 郭毅 常津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9-73,共5页
以聚乳酸_乙醇酸共聚物 (PLGA)和自行制备的O_羧甲基壳聚糖 (O_CMC)为原料 ,以 5_氟尿嘧啶 (5 Fu)为抗癌药物模型 ,以反义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为基因药物模型 ,构建与评价了同载抗癌药物与基因的复合功能纳米药物载体系统。同载超... 以聚乳酸_乙醇酸共聚物 (PLGA)和自行制备的O_羧甲基壳聚糖 (O_CMC)为原料 ,以 5_氟尿嘧啶 (5 Fu)为抗癌药物模型 ,以反义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为基因药物模型 ,构建与评价了同载抗癌药物与基因的复合功能纳米药物载体系统。同载超微粒子的平均粒径为 2 5 8 7nm ,粒径分布指数为 0 14 2 ,粒子表面 ξ电位为 - 10 6 7eV。同载超微粒子在PBS中的释药行为研究表明 :超微粒子中 5_FU和基因均具有零级缓慢释放特性。体外肿瘤细胞存活率实验和免疫组化实验均证实同载超微粒子能高效抑制TJ90 5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最后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监测了超微粒子进入瘤细胞的转染过程 ,发现粒子可在不同时间内进入细胞浆和细胞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羧甲基壳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同载超微粒子 抗癌药 基因治疗 制备 体外评价 纳米药载体系统
下载PDF
PLGA/O-CMC载药纳米粒子的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胡云霞 常津 +3 位作者 郭毅 康春生 原续波 宋存先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2-68,共7页
本文以聚乳酸_乙醇酸共聚物 (PLGA)和自行制备的O_羧甲基壳聚糖 (O_CMC)为原料 ,以5_氟尿嘧啶 (5_FU)为抗癌药物模型 ,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 98 5nm ,粒径分布指数为 0 192 ,粒子表面 ξ电位为 ... 本文以聚乳酸_乙醇酸共聚物 (PLGA)和自行制备的O_羧甲基壳聚糖 (O_CMC)为原料 ,以5_氟尿嘧啶 (5_FU)为抗癌药物模型 ,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 98 5nm ,粒径分布指数为 0 192 ,粒子表面 ξ电位为 6 1 4 8eV ,载药率高达 18 9% ,包封率为86 %。然后用SEM动态监测载药纳米粒子降解过程中表面形貌的变化 ,并连续追踪粒子降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和降解介质的pH变化。载药纳米粒子在PBS中的释药行为研究表明 :(1)前 12h的释药动力学符合Huguchi方程 ,具有一级释放特性 ;(2 )在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O-羧甲基壳 5-氟尿嘧啶 抗癌药 改良复乳法 制备 载药纳米微粒 降解 表征 乳化剂 表面修饰剂 突释
下载PDF
生物降解多功能缓释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梁晓飞 王汉杰 +4 位作者 罗浩 田惠 支敏 王永兰 常津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2178-2183,共6页
通过羧甲基壳聚糖接枝二甲基十八烷基环氧丙基氯化铵,合成水油两溶性的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OQCMC);并将其作为乳化剂与乳酸-羟基乙酸(PLGA)和羟乙基纤维素(HEC)复合,利用溶剂挥发法,构建一种多功能的药物载体缓释系统,并尝试包... 通过羧甲基壳聚糖接枝二甲基十八烷基环氧丙基氯化铵,合成水油两溶性的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OQCMC);并将其作为乳化剂与乳酸-羟基乙酸(PLGA)和羟乙基纤维素(HEC)复合,利用溶剂挥发法,构建一种多功能的药物载体缓释系统,并尝试包裹脂溶性药物盐酸米诺环素.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激光光散射仪,Zeta电位仪,FTIR,1HNMR等对OQCMC及载药微球进行表征,并进行药物的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OQCMC可作为一种优良的乳化剂对PLGA微球进行修饰;并可使复合微球体系带正电,在提高微球载药率(9.4%)的同时减小微球粒径[(166.4±0.8)nm];复合微球体系对盐酸米诺环素具有较好的物理包裹能力,并有长效缓释作用(PBS,pH=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季铵盐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复乳法 乳化剂
下载PDF
PLGA/O-CMC载药纳米微粒的体外降解及释药行为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胡云霞 原续波 +2 位作者 郭毅 常津 宋存先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2-497,共6页
本研究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自行制备的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原料,以5氟尿嘧啶(5FU)为抗癌药物模型,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98.5nm,粒径分布指数为0.192,粒子表面ξ电位为61.48eV,载药率... 本研究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自行制备的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原料,以5氟尿嘧啶(5FU)为抗癌药物模型,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98.5nm,粒径分布指数为0.192,粒子表面ξ电位为61.48eV,载药率高达18.9%。然后用SEM动态监测载药纳米粒子降解过程中表面形貌的变化,并连续追踪粒子降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和降解介质的pH变化。载药纳米粒子在PBS中的释药行为研究表明,(1)前12h的释药动力学符合Huguchi方程,具有一级释放特性;(2)在20d内的释药动力学符合零级释放特性。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载药纳米粒子对TJ905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羧甲基壳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纳米微粒 抗癌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三维支架材料与脂肪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郭翔 赵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8期7080-7084,共5页
背景:构建组织工程化气管需要适合的三维支架。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及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行流式细胞术及多向分化能力鉴定。将脂肪干细胞... 背景:构建组织工程化气管需要适合的三维支架。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及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行流式细胞术及多向分化能力鉴定。将脂肪干细胞分别种植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和聚乳酸-乙醇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支架中,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种植于两种支架材料后生长速度快,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脂肪干细胞呈球型,并伸展形成伪足,贴附于支架材料,细胞间相互连接成团。说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与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支架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细胞毒性,其多孔的三维立体状结构适合脂肪干细胞黏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气管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聚乳酸-乙醇-三亚甲基碳共聚物 脂肪干细胞 支架 相容性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调控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超细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肖红伟 李妮 +1 位作者 谢军军 熊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1,共5页
通过超声处理,将改性后的多壁碳纳米管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制成共混纺丝液。将该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即可制备多壁碳纳米管/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复合超细纤维,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多功能拉伸... 通过超声处理,将改性后的多壁碳纳米管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制成共混纺丝液。将该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即可制备多壁碳纳米管/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复合超细纤维,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多功能拉伸仪和透射电镜(TEM)对超细纤维的表面形貌、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及取向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的加入能够使纤维直径减小,热稳定性提高;当多壁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0.5%时,其在纤维内部分散、取向及增强效果均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静电纺丝 超细纤维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腰椎横突间融合器的体内生物力学 被引量:5
7
作者 姚豹 李开南 聂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2期8426-8432,共7页
背景:为增加腰椎后路横突间植骨融合率,进一步减少并发症,李开南等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材料制成了可吸收横突间融合器(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专利号:200810148018.0)。目的:研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在动物体内的... 背景:为增加腰椎后路横突间植骨融合率,进一步减少并发症,李开南等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材料制成了可吸收横突间融合器(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专利号:200810148018.0)。目的:研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电脑将96只波尔山羊随机分均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咬除L4横突下缘和L5横突上缘的皮质骨,实验组在羊右侧L4、5横突间隙置入填有自体髂骨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对照组在相应位置植入同融合器大小相当的自体髂骨块,分别于术后1,3,6,9,12,18个月取整个腰椎制成标本,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算各组标本L4、L5节段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的运动范围。结果与结论:两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运动分别于术后1,3,6,9,12,18个月依次减少;实验组术后3,9,12个月前屈运动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3,9,12个月后伸、旋转、右侧弯运动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9,12个月左侧弯运动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可生物降解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腰椎横突间融合器置入山羊体内后,在早期能够提供初始力学稳定,中期可以避免应力遮挡,同时可以为骨形成提供支架作用,有利于骨的爬行替代,生物力学性能优于自体髂骨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骨生材料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材料力学及表面性 融合器 腰椎 三维运动 力学 横突间融合 降解
下载PDF
醋酸亮丙瑞林植入剂体外释药模型的建立及释药动力学行为与热力学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朱柏儒 唐海 +3 位作者 孙嘉慧 王小文 李朴超 刘全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92-1899,共8页
背景:目前,中国尚未对皮下给药制剂的体外溶出做出明确指导,且由于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载体的缓控释制剂释放周期一般较长,因此开发一个能较好模拟体内吸收的体外释放方法至关重要。目的:制备醋酸亮丙瑞林皮下植入剂,开发与体内相... 背景:目前,中国尚未对皮下给药制剂的体外溶出做出明确指导,且由于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载体的缓控释制剂释放周期一般较长,因此开发一个能较好模拟体内吸收的体外释放方法至关重要。目的:制备醋酸亮丙瑞林皮下植入剂,开发与体内相关性良好的体外释放方法,建立体外加速释放模型,考察药物释放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相关性,阐述释药机制。方法: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载体,利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醋酸亮丙瑞林植入剂,对其在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根据开发的体外释药方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以释放度为指标,筛选释放周期为1个月的处方。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动物模型,皮下植入释放周期为1个月的醋酸亮丙瑞林植入剂,于设定的时间点眼眶取血,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中亮丙瑞林的浓度,分析体内、外药物释放相关性。取释放周期为1个月的醋酸亮丙瑞林植入剂,以温度为单变量进行体外加速实验,拟合释放动力学方程,同时扫描电镜下观察植入剂的微观形态。结果与结论:①实验设置了5种配方的植入剂,体外释药实验显示第5种配方植入剂(醋酸亮丙瑞林的投料比为25%、载体投料比为75%,其中载体中分子质量10 kD与30 kD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质量比为1∶1)的释药周期为30 d,符合要求,用于后续实验;②建立的体外释放方法与体内释药性相关性良好(y=0.945x-5.58618,R^(2)=0.9454);③体外累计释放曲线符合S型三相模式:突释期、迟滞期和零级快速释放期;在升温过程中,以312.15 K的零级释药速率为基准,热力学与药物释放动力学速率符合方程,r=7.76825E-30×e(k/4.78745)+0.88303;④结果表明开发的体外释放方法能较好阐述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动态信息,体外释药呈S型释放曲线,释药机制为扩散与溶蚀相结合,且零级快速释药期药物释放动力学和热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亮丙瑞林 皮下植入剂 体外释放方法 释药机制
下载PDF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丝素共混纳米纤维多孔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肖红伟 熊杰 +2 位作者 李妮 张红萍 谢军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2-145,150,共5页
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共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丝素(SF)共混纳米纤维多孔膜。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多功能拉伸仪、液滴形状分析仪对共混纤维多孔膜的形貌、分子结构... 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共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丝素(SF)共混纳米纤维多孔膜。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多功能拉伸仪、液滴形状分析仪对共混纤维多孔膜的形貌、分子结构、力学性能及亲水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共混多孔膜中随SF的加入纤维直径降低,均匀性变好;PLGA与SF只发生分子间的互容并且存在氢键作用;当SF含量超过40%时共混多孔膜的力学性能就会变得极差;另外SF的存在能够显著改变共混多孔膜的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丝素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多孔膜
下载PDF
纳米铁与多柔比星加体外磁场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舒云 原辉东 +6 位作者 袁玫 崔雪梅 眭翔 高学云 许文静 卢世璧 郭全义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289-293,299,共6页
目的 观察研制的一种由纳米铁颗粒制备的药物在体外磁场作用下对荷瘤小鼠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自组装、超声乳化法将纳米铁及多柔比星(DOX)包裹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Fe3O4-PLGA-DOX)中3将其注射入Lewis肺癌荷瘤小鼠瘤... 目的 观察研制的一种由纳米铁颗粒制备的药物在体外磁场作用下对荷瘤小鼠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自组装、超声乳化法将纳米铁及多柔比星(DOX)包裹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Fe3O4-PLGA-DOX)中3将其注射入Lewis肺癌荷瘤小鼠瘤内,加体外磁场,观察其对小鼠肿瘤的杀伤作用.小鼠死亡后观察主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通过铁染色观察纳米铁在各脏器中的存留.结果 成功制成Fe3O4-PLGA-DOX,其具有磁性,可以缓释药物.在体外磁场作用下Fe3O4-PLGA-DOX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单用DOX更强,Fe3O4-PLGA-DOX加体外磁场组肿瘤平均体积(1.027±0.606)cm3,单用DOX组肿瘤平均体积(1.698±0.971)cm3,Fe3O4-PLGA-DOX未加磁场组肿瘤平均体积(1.911±1.003)cm3.Fe3O4-PLGA-DOX加用磁场治疗的小鼠转移率降低,纳米铁大量存留于肿瘤细胞中,未被各主要脏器摄取.结论 Fe3O4-PLGA-DOX是一种新型药物,加用外磁场后,具有增强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实现了物理靶向治疗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纳米铁 外磁场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多柔比星
原文传递
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对大鼠腹腔术后粘连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灶妹 赵月 +5 位作者 何婷 陈柯君 江丽 张俊辉 万华印 李茹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99-1005,共7页
目的采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lactic/glycolic acid,PLGA)、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探讨其对大鼠腹腔术后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PLGA和PEG按照19∶1(M/M)混合后溶解于... 目的采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lactic/glycolic acid,PLGA)、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探讨其对大鼠腹腔术后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PLGA和PEG按照19∶1(M/M)混合后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并行大体及扫描电镜观察。取SD大鼠54只,体质量180~200 g,随机分为3组,其中正常对照组6只,不进行任何处理;模型组及PLGA/PEG组各24只,采用盲肠浆膜机械损伤方法制备腹腔粘连模型,术中PLGA/PEG组盲肠创面局部覆盖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术后3 d及1、2、8周,大体观察腹腔粘连情况并参照自定标准对腹腔粘连程度进行评级,PLGA/PEG组观察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降解情况;各时间点取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以上指标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呈白色、不透明状,质地柔软;扫描电镜观察示,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主要由纤维无序交错堆积而成,具备微孔结构。术后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大体观察示,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植入大鼠体内后,随时间延长逐渐降解;PLGA/PEG组腹腔粘连程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各时间点粘连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尚未达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组织学观察示,各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PLGA/PEG组盲肠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减缓,粘连程度明显降低,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但尚未达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能有效预防大鼠术后腹腔粘连,并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粘连 静电纺丝技术 防粘连膜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乙二醇 降解性 大鼠
原文传递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结合肌肉移植修复骨缺损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建强 周密 +5 位作者 张树明 李长庚 杨飞 孙锁柱 王长江 王克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6281-6284,共4页
背景:大段骨缺损修复多以植骨为主,如果能将带血运的组织与人工骨同时植入,理论上更有利于新生组织血运建立及人工骨的爬行替代重建。目的:观察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结合自体带血供自体肌肉移植修复大段... 背景:大段骨缺损修复多以植骨为主,如果能将带血运的组织与人工骨同时植入,理论上更有利于新生组织血运建立及人工骨的爬行替代重建。目的:观察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结合自体带血供自体肌肉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手术造成30mm绵羊大段桡骨缺损,抽签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及自体带血运的屈指长肌,对照组仅植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空白对照组未植入任何材料。3组均以钢板固定骨缺损区,术后24周进行X射线检测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桡骨缺损处完全成骨修复,皮质骨与髓腔轮廓清晰,骨痂为较成熟板层骨;对照组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但新生骨密度及髓腔轮廓清晰度及骨痂成熟度均不如实验组;空白对照组无有效骨痂形成,缺损区被大量纤维组织填充。说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结合自体带血供肌肉移植能够很好修复绵羊桡骨30mm的大段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三钙 肌肉移植 骨缺损
下载PDF
Degradation mechanisms of 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 films in vitro under static and dynamic environment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莹莹 齐民 +2 位作者 张萌 刘洪泽 杨大智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6年第B01期293-297,共5页
To understand their degradation mechanisms, PLGA (50:50) polymer films were prepared and eroded i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medium system. The degradation behavior was characterized through 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 To understand their degradation mechanisms, PLGA (50:50) polymer films were prepared and eroded i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medium system. The degradation behavior was characterized through 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change, mass loss, water uptake,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dynamic system, significant mass loss begins until 10 d while mass loss does not begin until 30 d later, while 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decreases observably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appeasable mass loss happens in 20 d in static system,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dynamic degradation rate is slower even than degradation in static medium. A mechanism was proposed that specimens in static medium take up water homogeneously and cause the polymer chains to degrade all over the specimen cross sections, which creates free carboxylic acid groups which lead to a decrease of pH value inside the swollen polymer and accelerate degradation of the polymer. While pH value inside polymer keeps constant in dynamic medium because of flowing of simulated medium, which make the hydrolytic cleavage of ester bonds inside specimen delay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薄膜 水解 降解机制 静力环境 动力环境 缓释体系
下载PDF
牙周缓释凝胶的体外释放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怀宇 谢静忠 彭彩秀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9期872-873,共2页
目的:探讨各因素对牙周缓释凝胶体外释放度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浓度,不同溶剂配比和不同多西环素浓度的凝胶,用紫外分光法测定多西环素浓度,对各制剂进行体外释放试验,绘制其释放曲线。结果:凝胶在水中初... 目的:探讨各因素对牙周缓释凝胶体外释放度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浓度,不同溶剂配比和不同多西环素浓度的凝胶,用紫外分光法测定多西环素浓度,对各制剂进行体外释放试验,绘制其释放曲线。结果:凝胶在水中初期呈突然释放,然后缓慢、持续地释放,PLGA浓度越高,混合溶剂中三乙酸甘油酯(GTA)比例越高,释放就越缓慢,多西环素浓度对凝胶的药物释放影响不大。结论:凝胶在水中的释放速度与PLGA浓度和GTA比例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凝胶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多西环素 体外释放试验
下载PDF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纳米基因载体的制备及转染效率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军安 李海兵 +2 位作者 王薇 杨祥良 徐辉碧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为了制备转染效率高的新型基因载体,本实验制备由聚酰胺-胺型树状大分子(PAMAM)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复合的新型基因载体,并评价了其转染效率。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AMAM-PLGA新型基因载体,并且通过考察纳米基因载体... 目的:为了制备转染效率高的新型基因载体,本实验制备由聚酰胺-胺型树状大分子(PAMAM)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复合的新型基因载体,并评价了其转染效率。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AMAM-PLGA新型基因载体,并且通过考察纳米基因载体粒径,粒子形态,稳定性,zeta电位、pH值等,从而确定了最佳的制备工艺。用电泳实验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方法研究了它的转染效率。结果:新型基因载体能够很好的携带DNA进入细胞。结论:在适合的制备工艺条件下可以制备出粒径大约100nm,分散系数为0.088的新型纳米基因载体,其转染效率要高于单纯的PAM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大分子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自乳化溶剂挥发法 纳米分散液 基因载体
下载PDF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可吸收空心螺钉治疗犬股骨外髁骨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果 刘东 +4 位作者 唐新 李棋 李箭 李庆 肖建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0-685,共6页
目的探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hydroxyapatite,PLGA/HA)可吸收空心螺钉治疗犬股骨外髁骨折的内固定效果、体内降解过程及生物相容性,为其进一步改进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成年雄性比格犬16只... 目的探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hydroxyapatite,PLGA/HA)可吸收空心螺钉治疗犬股骨外髁骨折的内固定效果、体内降解过程及生物相容性,为其进一步改进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成年雄性比格犬16只,体重9~12 kg,制备双侧股骨外髁骨折(AO分型为B1型)模型。左侧采用PLGA/HA可吸收空心螺钉固定,作为实验组;右侧采用金属螺钉固定,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于2、4、8、12周分别处死4只动物,大体观察并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测量骨密度;取骨折端及螺钉周围组织行组织学观察;检测可吸收空心螺钉降解性能。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大体观察两组骨折无移位,均于12周时愈合;12周内实验组可吸收空心螺钉形状完整,无松动、移位及断裂。X线片示,实验组可吸收空心螺钉不显影,对照组可见金属螺钉X线显影;随时间延长,两组骨折均逐渐愈合。两组骨折部位骨密度均于8周时达峰值,但各时间点两组比较以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骨折愈合进程相似,实验组可吸收空心螺钉周围未见明显炎性反应。可吸收空心螺钉降解性能检测示,特性黏度及分子量分布术后2周内明显下降;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术后4周内显著下降;最大剪切力于术后8周内下降不明显,之后显著下降。各指标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GA/HA可吸收空心螺钉固定犬股骨外髁骨折后,骨折愈合进程与金属螺钉相似,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8周内最大剪切力无明显下降,保证了骨折的充分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羟基磷灰石 可吸收空心螺钉 股骨外髁骨折 内固定 降解
原文传递
纳米疫苗黏膜免疫传递系统的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婷婷 侯志勇 +3 位作者 张晓艳 陈刚 蒿连微 赵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5459-5462,共4页
背景:纳米粒系统作为一种疫苗的黏膜免疫递送系统,具有保护抗原、简化接种程序、增强免疫效果等优点。目的:对黏膜免疫递送系统的特点、纳米疫苗黏膜免疫传递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Sciencedirect、Pu... 背景:纳米粒系统作为一种疫苗的黏膜免疫递送系统,具有保护抗原、简化接种程序、增强免疫效果等优点。目的:对黏膜免疫递送系统的特点、纳米疫苗黏膜免疫传递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Sciencedirect、Pubmed数据库中1997-01/2010-06关于纳米疫苗黏膜免疫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纳米粒,疫苗,黏膜免疫,PLGA,壳聚糖"或"nanoparticles,vaccine,mucosalimmunedelivery,PLGA,chitosa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黏膜免疫、纳米粒疫苗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筛得到168篇文献,最后选择关于纳米疫苗黏膜免疫传递系统的4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纳米疫苗黏膜免疫传递系统所使用的生物材料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低毒性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且易制成不同途径给药的载体,能增强免疫效果,使药物或DNA在体内能长效表达和释放,对结合的抗原和DNA有保护作用等特点,显著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 疫苗 黏膜免疫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下载PDF
复合骨形态蛋白-2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人工骨结合带血供组织修复羊大段骨缺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建强 张树明 +1 位作者 周密 李长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研究复合骨形态蛋白-2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PLGA-TCP-BMP-2)人工骨结合尺骨骨膜及长段自体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手术造成30 mm绵羊桡骨骨缺损,A组植入人工骨及带血运的长段尺骨,B组植入人工骨及带血运的尺... 目的研究复合骨形态蛋白-2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PLGA-TCP-BMP-2)人工骨结合尺骨骨膜及长段自体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手术造成30 mm绵羊桡骨骨缺损,A组植入人工骨及带血运的长段尺骨,B组植入人工骨及带血运的尺骨骨膜,C组仅植入人工骨,D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四组均以钢板固定桡骨缺损区。术后行X线摄片,24周处死行CT及组织学检查,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X线检查示术后放射学评分A组高于其它各组。组织学结果显示,A组新生骨完全修复骨缺损区;B组新生骨与断端皮质骨融合,新生骨痂较为纤细;C组新生板层骨及骨陷窝排列较为紊乱;D组无骨连接表现。A、B、C组均未见人工骨材料残留。A组组织学评分最高,D组最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LGA-TCP-BMP-2人工骨结合长段自体骨或带血供尺骨骨膜移植能够很好的修复绵羊桡骨大段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供 骨形态蛋白-2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三钙 骨缺损
原文传递
心肌细胞吞噬聚乳酸—乙醇酸纳米粒子的形态学实验
19
作者 张晓东 王冬 +5 位作者 杨菁 李若凡 程效东 韩晔华 周梦玲 宋存先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 探讨心肌细胞吞噬聚乳酸—乙醇酸 ( polylactic polyglycolicacid ,PLGA)纳米粒子的形态学机理 ,制备组织细胞吞噬纳米粒子的相关模型 ,为纳米粒子作为包载各类药物或基因载体提供实验形态学依据。方法 :将制备的PLGA纳米粒子加... 目的 探讨心肌细胞吞噬聚乳酸—乙醇酸 ( polylactic polyglycolicacid ,PLGA)纳米粒子的形态学机理 ,制备组织细胞吞噬纳米粒子的相关模型 ,为纳米粒子作为包载各类药物或基因载体提供实验形态学依据。方法 :将制备的PLGA纳米粒子加入生理盐水中 ,超声振荡成注射用纳米粒子悬浮液后 ,注射至活体家兔心肌组织内 ,4 8小时后取材切片、电镜下观察。结果 :心肌细胞胞质内及胞核内可见大量被吞噬的纳米粒子 ,并且出现了PLGA纳米粒子被吸收、降解的迹象。结论 :心肌细胞完全可以通过吞噬方式大量摄取 ;PLGA纳米粒子 ,将PLGA纳米粒子作为向心肌细胞内转运某种药物或基因的载体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实验 心肌细胞 纳米粒子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吞噬
下载PDF
葡聚糖/聚乳酸-乙醇酸微球联合3种因子促进缺血下肢的血管再生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仙花 陈锋 +2 位作者 刘崇栋 周卫 唐新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4142-4147,共6页
背景:葡聚糖/聚乳酸-乙醇酸微球药物缓释系统可使药物在作用部位维持有效药物浓度。目的:探讨携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葡聚糖/聚乳酸-乙醇酸微球对缺血下肢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制备分别携载粒细胞... 背景:葡聚糖/聚乳酸-乙醇酸微球药物缓释系统可使药物在作用部位维持有效药物浓度。目的:探讨携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葡聚糖/聚乳酸-乙醇酸微球对缺血下肢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制备分别携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葡聚糖/聚乳酸-乙醇酸微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利用ELISA法检测其包封率和累积释放率。将3种携载生长因子的微球与纤维蛋白胶混合,制备携载生长因子葡聚糖/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物。取24只雄性SD大鼠(江西省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制作右下肢缺血模型,随机分成2组干预,每组12只:观察组大腿肌肉内侧分5点注射携载3种生长因子葡聚糖/聚乳酸-乙醇酸微球的纤维蛋白胶复合物,对照组大腿肌肉内侧注射葡聚糖/聚乳酸-乙醇酸微球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物。术后第1周取注射部位肌肉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Bcl-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4的表达;术后第4周取注射部位肌肉组织,碱性磷酸酶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毛细血管密度。实验方案经南昌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葡聚糖/聚乳酸-乙醇酸微球呈球形,表面光滑,直径40-120μm;搭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葡聚糖/聚乳酸-乙醇酸微球的包封率分别为84%,85%,82%,4周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9.5%,90.3%,91.2%;(2)观察组增殖细胞核抗原、Bcl-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4阳性表达高于对照组;(3)观察组毛细血管密度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P <0.05);(4)结果表明利用葡聚糖/聚乳酸-乙醇酸微球联合多种血管再生因子治疗下肢缺血,是一种有前途的血管再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球 缺血 血管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