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联免疫法研究注射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药动学 被引量:14
1
作者 蔡永明 陈拯民 +4 位作者 李铭 刘昌孝 刘鹏 韩晓红 石远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67-1270,共4页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化疗后单次SC不同剂量的注射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C--CSF)的药动学。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检测(EusA)法测定癌症患者SCPEG-rhG-CSF后的血药浓度,实验数据用3P97药动程序拟合分析并计算药...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化疗后单次SC不同剂量的注射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C--CSF)的药动学。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检测(EusA)法测定癌症患者SCPEG-rhG-CSF后的血药浓度,实验数据用3P97药动程序拟合分析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癌症患者化疗后48h单次SCPEG-rhG-CSF30、60、100、200μg/kg,每组4例病人的平均消除半衰期(t1/2ke)差异不大,分别为(47.8±7.3)、(49.8±6.9)、(45.7±9.6)和(44.6±6.3)h;平均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1.0±6.0)、(24.0±0)、(21.0±6.0)、(42.0±12.0)h;平均清除率(CL)分别为(5.44±0.86)、(5.06±0.69)、(3.36±0.35)、(3.31±1.20)mL/(kg·h),CL有随剂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平均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54.0±10.8)、(129.0±20.9)、(344.9±73.4)、(828.9±245.6)ng/mL;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oⅧ2h)分别为(5714±786)、(12781±1745)、(32714±6486)、(85142±26186)h·ng/mL;Cmax和AUC与剂量均呈正相关。结论PEG-rhG-CSF的较长半衰期和较慢清除率(与rhG-CSF相比)保证了该药在体内的长效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 ELISA 药动学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防治肺癌多程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柴琴 《中南药学》 CAS 2018年第12期1796-1798,共3页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防治晚期肺癌多程化疗后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晚期肺癌患者,均经过2程及以上化疗后出现过中性粒细胞减少,随机分...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防治晚期肺癌多程化疗后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晚期肺癌患者,均经过2程及以上化疗后出现过中性粒细胞减少,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化疗结束24 h后皮下注射PEG-rhG-CSF一次;对照组化疗结束24 h后皮下注射rhG-CS,1次·d-1,直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降至最低点后连续2次检查ANC≥2.0×109·L-1。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似;外周血ANC动态变化观察组第2个高峰AN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波峰更低平;两组患者骨骼肌肉疼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余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 PEG-rhG-CSF防治肺癌多程化疗后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且整个化疗周期只需给药一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淋巴瘤化疗后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姚达娜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08-209,共2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淋巴癌化疗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淋巴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淋巴癌化疗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淋巴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rhG-CSF皮下注射,直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至低谷后连续2次≥5.0×10~9/L;观察组给予PEG-rhG-CSF皮下注射1次。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中性粒细胞增殖率、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抗生素使用及化疗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用药24h、48h、96h、120h,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增殖率和中性粒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抗生素使用、化疗延迟、化疗药物减量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PEG-rhG-CSF可提高淋巴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增殖率,有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 淋巴癌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聚乙二醇单修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血液学及骨髓毒性的研究
4
作者 刘芳 周晓冰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0年第5期374-378,共5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单修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SD大鼠血液学和骨髓造血的影响,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资料。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sc不同剂量PEG-rhG-CSF和溶媒对照品,每周给药3次,连续给...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单修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SD大鼠血液学和骨髓造血的影响,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资料。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sc不同剂量PEG-rhG-CSF和溶媒对照品,每周给药3次,连续给药3个月,恢复期2周。在给药和恢复期结束时进行血液学和骨髓检查,并做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结束后,高中低剂量组血液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升高了7.8~28.2倍),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加(增加了2.5~3.9倍),网织红细胞计数显著增加,淋巴细胞、嗜酸性粒和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同时,高剂量组血红蛋白量和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高、中剂量红细胞比容显著增加;此外,高中低剂量骨髓红细胞系比例、中幼及晚幼红细胞比例显著降低,而成熟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升高了29.1%~79.1%),粒/红(M/E)比值也显著升高(最高增加1.3倍)。上述改变在停药2周后,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EG-rhG-CSF具有明显的促进造血功能,临床可用于治疗肿瘤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单修饰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 血液学毒性 骨髓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