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己内酯-乳酸)的直接熔融法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6
1
作者 赵耀明 周玲 汪朝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1,共5页
以乳酸(LA)、ε-己内酯(CL)为单体,通过直接熔融共聚法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聚(己内酯-乳酸)[P(CL-co-LA)].文中探讨了预聚时间、催化剂种类、熔融共聚时间等因素对产物特性粘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氯化亚锡(用量为0.5%(质量分数))为催化剂... 以乳酸(LA)、ε-己内酯(CL)为单体,通过直接熔融共聚法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聚(己内酯-乳酸)[P(CL-co-LA)].文中探讨了预聚时间、催化剂种类、熔融共聚时间等因素对产物特性粘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氯化亚锡(用量为0.5%(质量分数))为催化剂,外消旋乳酸(dl-LA)和CL以3∶7(摩尔比)投料,将dl-LA和CL在180℃、70Pa下直接熔融共聚12 h,可获得特性粘数为0.473 3 dL/g的聚(己内酯-乳酸)[P(CL-co-dl-LA)];将左旋乳酸(l-LA)和CL在同样条件下直接熔融共聚16 h,可获得特性粘数为0.412 1 dL/g的聚(己内酯-乳酸)[P(CL-col--LA)].与丙交酯开环聚合二步法相比,LA与CL直接熔融共聚的合成工艺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酯-乳酸) 直接熔融 合成 结构表征 可生物降解性
下载PDF
以聚醚聚酯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的pH响应性水凝胶纳米微球的制备及药物释放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宗丹 盛扬 +5 位作者 李新庆 潘艳 孙一新 邓林红 Mark Bradley 张嵘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12-218,共7页
以聚乙二醇(M_(w)1000)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和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己内酯-co-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二醇(PCLA),用甲基丙烯酸酐封端得到PCLA预聚物单体(PCLAMA),并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 以聚乙二醇(M_(w)1000)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和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己内酯-co-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二醇(PCLA),用甲基丙烯酸酐封端得到PCLA预聚物单体(PCLAMA),并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PCLAMA为大分子交联剂、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丙烯酸为共聚单体,利用紫外引发聚合制备水凝胶纳米微球(PCLAMA-AP),并对其溶胀、降解、药物释放、细胞毒性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CLAMA-AP具有pH响应性,其溶胀率随着pH的增大而变大,其中最佳配比下的纳米微球包载茶多酚的载药量超过57%,132 h的累计释放率达到30%,PCLAMA-AP与人脂肪干细胞共培养48 h后,细胞存活率高于94%,并且纳米微球能成功进入细胞。因此该水凝胶纳米微球具有作为药物载体的潜力,有可能极大地提高茶多酚的生物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酯-co-乳酸) 水凝胶纳米微球 药物缓释 生物可降解 茶多酚
下载PDF
PCL/PLA共混材料的结晶行为及对微发泡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幸一 王利霞 +1 位作者 富学宇 李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8-151,共4页
基于单因素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了工艺参数对聚己内酯(PCL )/聚乳酸(PLA)共混材料结晶行为的影响,并通过间歇微发泡实验,研究结晶对共混材料微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CL/PLA共混材料的结晶度和晶体尺寸随着结晶温度及结晶时间的增加... 基于单因素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了工艺参数对聚己内酯(PCL )/聚乳酸(PLA)共混材料结晶行为的影响,并通过间歇微发泡实验,研究结晶对共混材料微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CL/PLA共混材料的结晶度和晶体尺寸随着结晶温度及结晶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PCL/PLA共混物微发泡过程中,晶粒能够诱导泡孔成核,且泡孔的长大过程受到晶体的限制,使得微发泡泡孔数目增多,泡孔密度增大,泡孔尺寸更为均匀,改善了PCL/PLA共混物的发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酯/乳酸 间歇微发泡 结晶 泡孔结构
下载PDF
微发泡工艺与材料配比对聚己内酯/聚乳酸共混材料微发泡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利霞 周露 +5 位作者 富学宇 王东方 赵幸一 周诣平 李倩 申长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共6页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多孔支架已成为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文中采用超临界CO2微发泡技术,对聚乳酸(PLA)与聚己内酯(PCL)共混材料进行发泡,并分析了发泡工艺、材料配比对PCL/PLA共混体系泡孔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保压压力的升高,泡...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多孔支架已成为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文中采用超临界CO2微发泡技术,对聚乳酸(PLA)与聚己内酯(PCL)共混材料进行发泡,并分析了发泡工艺、材料配比对PCL/PLA共混体系泡孔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保压压力的升高,泡孔直径减小、泡孔密度增加;随着发泡温度的升高,泡孔直径增大、泡孔密度减小;随着保压时间的延长,泡孔直径增大、泡孔密度略有降低,最终趋于稳定。泡孔直径和泡孔密度决定着开孔度的大小。随着PLA含量的增加,PCL/PLA共混体系的泡孔密度增大,泡孔直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发泡 内酯/乳酸共混 工艺条件 泡孔形态
下载PDF
聚己内酯/聚乳酸共混材料流变性能对其超临界流体微发泡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利霞 史淼磊 +4 位作者 赵幸一 王东方 周露 李倩 申长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0-85,共6页
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聚乳酸(PLA)与聚己内酯(PCL)的共混物进行间歇微发泡实验,研究PCL/PLA共混物的流变性能与微发泡材料泡孔形貌之间的关系。采用旋转流变仪和扫描电镜分别对共混物的流变特性与发泡样品的泡孔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聚乳酸(PLA)与聚己内酯(PCL)的共混物进行间歇微发泡实验,研究PCL/PLA共混物的流变性能与微发泡材料泡孔形貌之间的关系。采用旋转流变仪和扫描电镜分别对共混物的流变特性与发泡样品的泡孔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LA含量的增加,共混材料的储能模量、耗能模量和复数黏度增加,tanδmax先减小后增加;微发泡材料的泡孔尺寸先减小后增加,泡孔密度先增大后减小,PLA含量30%的微发泡材料的泡孔分布最为均匀致密。微发泡泡孔结构受熔体黏性和弹性的共同作用,其中弹性效应(应变硬化)的作用更加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微发泡 内酯/乳酸共混材料 流变性能 泡孔结构
下载PDF
聚己内酯对聚乳酸熔融结晶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富学宇 王利霞 +1 位作者 赵幸一 李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1-144,共4页
聚合物共混材料的结晶行为对材料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结晶行为是共混材料研究的主要问题。选用聚乳酸(PLA)和聚己内酯(PCL)共混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PLA/PCL共混材料的结晶行为进行研究。通过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PCL对... 聚合物共混材料的结晶行为对材料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结晶行为是共混材料研究的主要问题。选用聚乳酸(PLA)和聚己内酯(PCL)共混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PLA/PCL共混材料的结晶行为进行研究。通过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PCL对PLA在100和120℃时等温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PCL相作为异相成核剂加入PLA相,使得PCL/PLA共混物中异相结晶成核效率提高,晶体直径减小,半结晶时间减小,提高PCL/PLA共混物的结晶能力。随着PCL相的占比增大,PCL/PLA(40/60)试样中出现"海-岛结构",异相成核效率增大,半结晶时间较小,结晶直径减小,结晶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酯/乳酸共混材料 熔融结晶 结晶动力学
下载PDF
齐墩果酸PCL-PLA-TPGS纳米粒的工艺优化及体外细胞抑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顾晓华 秋泽文 +4 位作者 徐红 鲍旭 高萌 梅林 田燕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37期3497-3499,共3页
目的:优化制备齐墩果酸(OA)聚己内酯-聚乳酸-水溶性维生素E纳米粒(OA-PCL-PLA-TPGS-NPs,简称OPPTN)的工艺条件,并研究其对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细胞株(HCa-F)的体外细胞生长抑制率(IR)。方法:用自制的PCL-PLA-TPGS为载体材料,采... 目的:优化制备齐墩果酸(OA)聚己内酯-聚乳酸-水溶性维生素E纳米粒(OA-PCL-PLA-TPGS-NPs,简称OPPTN)的工艺条件,并研究其对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细胞株(HCa-F)的体外细胞生长抑制率(IR)。方法:用自制的PCL-PLA-TPGS为载体材料,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OPPTN,以平均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优化制备OPPTN时OA与载体的质量比、TPGS浓度、超声功率、搅拌时间;采用MTT法测定OA浓度为2.5、10、20μg·mL-1时OPPTN对HCa-F细胞作用24、48、72h的IR。结果:较佳工艺为OA与载体质量比为4∶10、TPGS浓度为0.03%、超声功率为400W、搅拌时间为12h;按此条件制备的OPPTN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14.2±1.6)nm、(-23.7±1.1)mV、(26.97±2.13)%和(89.36±2.06)%;OA浓度为2.5μg·mL-1时OPPTN在24、48、72h时对HCa-F的IR分别为30.6%、44.8%、51.2%,OA浓度为20μg·mL-1时IR分别为66.1%、79.6%、89.7%。结论:OPPTN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体外细胞试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生物可降解性及较强的抗肝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内酯-乳酸-水溶性维生素E 纳米粒 制备 体外试验 细胞生长抑制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