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 |
姜珊
雷海峰
兰飞雁
|
《煤炭高等教育》
|
2022 |
2
|
|
2
|
基于闽台“校校企”合作项目 突出企业在联合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
杨平
林立生
|
《交通职业教育》
|
2012 |
1
|
|
3
|
用实招护航毕业生走稳就业路 |
王莉(文/图)
|
《中国西藏》
|
2023 |
0 |
|
4
|
关于新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高职本科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
吴玉秀
喜炜
|
《新课程研究(中旬)》
|
2017 |
1
|
|
5
|
一带一路背景下本科与高职院校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陈亮
|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2019 |
1
|
|
6
|
基于当代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制度--职业院校改革与企业平台搭建 |
陆雅萍
|
《教师》
|
2020 |
0 |
|
7
|
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
朱丽华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8
|
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
程绩
|
《中国校外教育》
|
2019 |
7
|
|
9
|
职业能力培养背景下湘南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
杨仕鹏
陈国生
彭文武
|
《当代经济》
|
2017 |
2
|
|
10
|
转型背景下强化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校企联合人才模式选择研究 |
曹巍
|
《经济师》
|
2020 |
1
|
|
11
|
通信联合人才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 |
范海健
苏品刚
俞兴明
|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
2014 |
0 |
|
12
|
“供给侧改革”视阈下中俄联合培养高校冰雪体育人才探究 |
李长柱
|
《新西部》
|
2019 |
0 |
|
13
|
联合编目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初探——以OLCC质量监控员制度为例 |
袁乐乐
|
《兰台内外》
|
2019 |
2
|
|
14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校企联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
高天明
谭德新
何东宁
余彪
|
《热带农业工程》
|
2024 |
0 |
|
15
|
财税政策对市域产教联合体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 |
王天一
郭媛媛
|
《现代营销(下)》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