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宪法学研究须重温的常识和规范--从监察体制改革中的一种提法说起 被引量:9
1
作者 童之伟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33,共14页
国家机关"法不禁止皆可为"之说违背宪法学常识,造成诸多后续认识问题。国家机关"法无授权不可为",是不可动摇的宪法原则和宪法学基本常识。做宪法学研究须遵守学术规范、遵循职业逻辑。"不赞成轻易修宪"... 国家机关"法不禁止皆可为"之说违背宪法学常识,造成诸多后续认识问题。国家机关"法无授权不可为",是不可动摇的宪法原则和宪法学基本常识。做宪法学研究须遵守学术规范、遵循职业逻辑。"不赞成轻易修宪"的观点本身有道理,但应该将相关主张中的刚性需求和柔性需求区别开来,分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法无授权不可为 权力并行列举法 学术规范 职业逻辑
原文传递
基于能力的职业发展模式及对组织职业管理策略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勇 许强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7-71,共5页
在分析工作经历结构与能力增长方式之间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能力增长特征为标准,概括出了五种典型的职业模式,并据此制定企业战略与组织职业逻辑之间的匹配关系以及组织的职业管理策略,构建合适的职业生涯体系,为员工能力的发展提供足... 在分析工作经历结构与能力增长方式之间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能力增长特征为标准,概括出了五种典型的职业模式,并据此制定企业战略与组织职业逻辑之间的匹配关系以及组织的职业管理策略,构建合适的职业生涯体系,为员工能力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机会,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模式 企业战略 职业逻辑 启示
下载PDF
职业教育功利化现象审视 被引量:2
3
作者 蔡文兰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5-68,共4页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功利化不断凸显。功利化倾向是"工具理性主义"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潜藏的危机。从社会分工、职业教育本质以及社会现实条件的整体视角,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有机结合起来,以&qu...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功利化不断凸显。功利化倾向是"工具理性主义"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潜藏的危机。从社会分工、职业教育本质以及社会现实条件的整体视角,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有机结合起来,以"人"的发展为逻辑,实现职业教育范式的转换。,乃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功利化 职业逻辑 人的逻辑
下载PDF
浅论职业教育功利化现象审视
4
作者 白永宏 《价值工程》 2011年第18期249-249,共1页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功利化不断凸显。功利化倾向是"工具理性主义"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潜藏的危机。从社会分工、职业教育本质以及社会现实条件的整体视角,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有机结合起来,以&qu...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功利化不断凸显。功利化倾向是"工具理性主义"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潜藏的危机。从社会分工、职业教育本质以及社会现实条件的整体视角,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有机结合起来,以"人"的发展为逻辑,实现职业教育范式的转换,乃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功利化 职业逻辑 人的逻辑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逻辑及其研究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南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15,共4页
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史来看,现代职业教育是一种基于现代产业及其技术体系、生产方式的教育形态。在本来意义上,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真正始于20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现代职业教育逻辑是中国现代产业与现代职业教育在其发展过程... 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史来看,现代职业教育是一种基于现代产业及其技术体系、生产方式的教育形态。在本来意义上,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真正始于20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现代职业教育逻辑是中国现代产业与现代职业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性的反映或理论表现形态。中国现代职业教育逻辑的研究方法是由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逻辑的性质与研究目的所决定的,主要是历史的与逻辑的以及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其特征为理论思维的高度抽象与逻辑语言的严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逻辑 实践逻辑 理论逻辑 逻辑体系 研究方法
下载PDF
技术教育课程衔接的逻辑探析
6
作者 刘建豪 《职教通讯》 2015年第28期5-9,共5页
在技术教育课程衔接中,内容缺失、课程重复、衔接不畅等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是,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没有理清技术知识和技术实践的内在逻辑,也缺乏衔接的外在参考和评价依据。因此,技术课程衔接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廓清技术的内在逻辑,为... 在技术教育课程衔接中,内容缺失、课程重复、衔接不畅等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是,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没有理清技术知识和技术实践的内在逻辑,也缺乏衔接的外在参考和评价依据。因此,技术课程衔接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廓清技术的内在逻辑,为课程衔接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开发国家资格框架,为课程衔接提供外部参照和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教育 课程衔接 分段依据 职业成长逻辑 国家资格框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