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代史研究70年(1949—2019) 被引量:9
1
作者 徐秀丽 《经济社会史评论》 CSSCI 2019年第2期4-25,127,共23页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爆发前,虽政治运动不断,学术潮流多变,但中国近代史学界在很短时间内即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开展了系统规范的资料整理工作,若干专题研究成绩突出,学术建树令人瞩目。'文革'期间,历...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爆发前,虽政治运动不断,学术潮流多变,但中国近代史学界在很短时间内即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开展了系统规范的资料整理工作,若干专题研究成绩突出,学术建树令人瞩目。'文革'期间,历史学遭受重创,命悬一线。1977年之后,随着国家整体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不但突破了政治史、革命史的单线叙述,理论方法也超越单一模式,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争鸣。应当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相对独立于政治的、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并行不悖的、自主而包容的中国近代史学,在开放而有纪律的环境中,不断推动学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革命史家 职业史家 革命史范式 现代化范式
下载PDF
《维多利亚郡史》的纂修群体研究
2
作者 姜启舟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2,159,共8页
《维多利亚郡史》是19世纪末以来英国最著名的大型地方史丛书。其纂修群体经历了从业余史家到职业史家的转变,这与英国现当代史学整体发展进程及英国地方史的成长进度密切相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英国史学尚处于专业化进程之中,地... 《维多利亚郡史》是19世纪末以来英国最著名的大型地方史丛书。其纂修群体经历了从业余史家到职业史家的转变,这与英国现当代史学整体发展进程及英国地方史的成长进度密切相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英国史学尚处于专业化进程之中,地方史还缺乏现代史学意识与学科独立能力,故丛书的纂修主要由业余史家负责;到20世纪30年代,地方史处于现代转型阶段,但随着以传统史学为主体的职业史学的确立,转入伦敦大学的丛书饱受职业史家鄙夷;二战后,伴随西方史学的革故鼎新,英国地方史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史学分支学科,丛书纂修进而由职业史家全面掌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多利亚郡史》 业余史家 职业史家 传统史学 现代地方史
原文传递
史家形象的自我重塑——对黄仁宇自传和何炳棣自传的史学史解释
3
作者 雷戈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2-160,共9页
黄仁宇和何炳棣可谓是"生存性史家"和"职业性史家"两种类型的典范。黄仁宇的自传《黄河青山》有智者风范,何炳棣的自传《读史阅世六十年》有学者气质;前者展现出一种思考历史的观念路径,后者展示出一种研究历史的... 黄仁宇和何炳棣可谓是"生存性史家"和"职业性史家"两种类型的典范。黄仁宇的自传《黄河青山》有智者风范,何炳棣的自传《读史阅世六十年》有学者气质;前者展现出一种思考历史的观念路径,后者展示出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门径。换言之,黄仁宇着眼于历史观,何炳棣着重于方法论。《黄河青山》多见黄仁宇思路心态的复杂微妙,少见其搜集材料的百般曲折;相反,《读史阅世六十年》多着墨于网罗史料、穷尽甘苦的具体过程。史家写自传应该属于其研究历史的职业生涯的一部分,本质在于呈现,它包含一种强烈的自我期待,即史家通过自传重构自己的历史,使自己的历史呈现出一个自我认定的完整面貌和真实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 史学史 自我形象 生存性史家 职业史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