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的频率调谐与递质特异性神经元在鼠耳蝠听觉脑干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3
1
作者 詹喜平 孙心德 郭宜平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20-23,共4页
分别用频率为 2 0 ,60kHz ,强度为 59~ 63或 71~ 73dBSPL(Soundpressurelevel)的纯音 (时程 4ms ,升降时间各 0 .5ms ,重复速率 2pulses/s)对 9只鼠耳蝠双耳或单耳进行暴露。采用Fos免疫组化双重标记技术 ,考察了Fos、Fos/谷氨酸 (Glu... 分别用频率为 2 0 ,60kHz ,强度为 59~ 63或 71~ 73dBSPL(Soundpressurelevel)的纯音 (时程 4ms ,升降时间各 0 .5ms ,重复速率 2pulses/s)对 9只鼠耳蝠双耳或单耳进行暴露。采用Fos免疫组化双重标记技术 ,考察了Fos、Fos/谷氨酸 (Glu)和Fos/γ 氨基丁酸 (GABA)阳性神经元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在其脑干听核团中 ,耳蜗核 ,斜方体核 ,上橄榄核 ,外侧丘系核以及下丘分别有不同数量的Fos、Fos/Glu或Fos/GABA阳性神经元分布。两种声频率暴露条件下Fos、Fos/Glu和Fos/GABA都具有特定的空间分布模式 ,从一个侧面证实脑干频率 幅度轴的存在 ,并提示Glu能和GABA能神经元在脑干不同层次对听觉信息加工 ,特别是对频率编码的作用既表现在参与的神经细胞数量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刺激 FOS GABA GLU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声诱导鼠耳蝠脑干听觉神经系统Fos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詹喜平 张季平 孙心德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81-185,共5页
鼠耳蝠双耳同时暴露于40 kHz、59 dBSPL(Sound pressure level)或71 dBSPL的纯音(时程4 m s,升降时间05 m s,重复速率2 pulses/s)中,其脑干听核团耳蜗核、斜方体核、上... 鼠耳蝠双耳同时暴露于40 kHz、59 dBSPL(Sound pressure level)或71 dBSPL的纯音(时程4 m s,升降时间05 m s,重复速率2 pulses/s)中,其脑干听核团耳蜗核、斜方体核、上橄榄核、外侧丘系核分别有49% ~15% ,119% ~495% ,115% ~350% ,132% ~151% 的神经元为Fos 样阳性;下丘和上丘可见36% ~64% 和52% 的神经元为Fos样阳性;此外,脑桥核、脑干网状结构及小脑间置核和齿状核也有少量Fos样阳性胞体。当鼠耳蝠一侧耳堵塞暴露时,Fos 样阳性胞体的分布区域与未堵塞时基本一致,但双侧Fos样阳性细胞呈非对称性分布:被堵塞耳对侧的耳蜗核、上橄榄核Fos 阳性神经元较多,被堵塞耳同侧的上丘、外侧丘系和下丘Fos阳性神经元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刺激 脑干 C-FOS
下载PDF
GABA及bicuculline对幼年鼠耳蝠下丘神经元听空间反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晓明 孙心德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68-273,共6页
采用微电泳技术,考察了GABA及其A型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对2 周龄的幼年鼠耳蝠下丘神经元听空间反应特性的影响,并与成年动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无论对幼年还是成年动物,微电泳GABA均可使... 采用微电泳技术,考察了GABA及其A型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对2 周龄的幼年鼠耳蝠下丘神经元听空间反应特性的影响,并与成年动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无论对幼年还是成年动物,微电泳GABA均可使下丘神经元的最低反应阈值升高,听空间反应域的水平宽度减小,水平方位-阈值曲线的两臂变陡,水平方位-放电脉冲数曲线变窄,说明神经元的方向敏感性提高。而微电泳bicuculline 的效应则与此相反。并且GABA及bicuculline对不同年龄的动物影响效果不同,对幼年动物的影响效果要明显低于成年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A BICUCULLINE 下丘 听空间反应特性
下载PDF
粉红蝠宝
4
《环球科学》 2021年第14期6-7,共2页
这张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经后期上色处理的照片中是一只普通长耳蝠的胎儿。这种蝙蝠日常栖息在林地的树洞中和谷仓的屋顶上,整个欧洲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每年秋季是它的繁殖季节,一只雌性长耳蝠通常一胎只会产下一个后代,极少数情况... 这张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经后期上色处理的照片中是一只普通长耳蝠的胎儿。这种蝙蝠日常栖息在林地的树洞中和谷仓的屋顶上,整个欧洲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每年秋季是它的繁殖季节,一只雌性长耳蝠通常一胎只会产下一个后代,极少数情况下会产下双胞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季节 扫描电子显微镜 双胞胎 经后期
原文传递
蝙蝠科七种蝙蝠的核型 被引量:24
5
作者 谷晓明 路静 +2 位作者 韩建领 彭有 涂云燕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报道了贵州 7种蝙蝠科蝙蝠的核型。伏翼和印度伏翼的染色体数为 2n =2 6,常染色体都由 10对双臂染色体和 2对微小点状染色体组成 ,N F =44 ,性染色体是大小悬殊的端着丝粒染色体 ;两者核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No 3是中着丝粒染色体 ,... 报道了贵州 7种蝙蝠科蝙蝠的核型。伏翼和印度伏翼的染色体数为 2n =2 6,常染色体都由 10对双臂染色体和 2对微小点状染色体组成 ,N F =44 ,性染色体是大小悬殊的端着丝粒染色体 ;两者核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No 3是中着丝粒染色体 ,后者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大鼠耳辐 (四川亚种 )、水鼠耳蝠和西南鼠耳蝠的染色体数都是 2n =44 ,常染色体都由 4对中着丝粒染色体和 17对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N F =5 0 ,其中大鼠耳蝠(四川亚种 )和水鼠耳蝠核型非常相似 ,西南鼠耳蝠与前二者有一定区别 ;山蝠 (福建亚种 )是 2n =3 6,常染色体包括 7对中着丝粒染色体、 1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和 9对端着丝粒染色体 ,N F =5 0 ;南蝠 2n =5 0 ,常染色体由 2 4对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N F =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 伏翼属
下载PDF
蝙蝠科六种蝙蝠回声定位声波频率与体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敏 冯江 +3 位作者 李振新 赵辉华 周江 张树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4-69,共6页
 测定了6种蝙蝠科蝙蝠:长尾鼠耳蝠(Myotisfrater)、南蝠(Iaio)、大鼠耳蝠(Myotismyotisluctuosus)、水鼠耳蝠(Myotisdaubentoni)、毛腿鼠耳蝠(Myotisfimbriatus)、白腹管鼻蝠(Murinaleucogaster)的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以主频率f主表示)...  测定了6种蝙蝠科蝙蝠:长尾鼠耳蝠(Myotisfrater)、南蝠(Iaio)、大鼠耳蝠(Myotismyotisluctuosus)、水鼠耳蝠(Myotisdaubentoni)、毛腿鼠耳蝠(Myotisfimbriatus)、白腹管鼻蝠(Murinaleucogaster)的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以主频率f主表示)及体型参数(体重、前臂长、头体长).用SPSS10 0统计软件中的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回声定位声波频率与体型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蝙蝠科蝙蝠回声定位声波频率与体型大小成明显的负相关,同时给出回归方程,明确地表示出声波频率与体型之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回声定位声波的因素,并对频率与体型相关关系产生的机理做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声定位声波频率 体型 相关性 长尾鼠 大鼠
下载PDF
食鱼蝙蝠——大足鼠耳蝠初报 被引量:12
7
作者 马杰 JONES Gareth +2 位作者 梁冰 沈钧贤 张树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3-95,F004,共4页
大足鼠耳蝠属蝙蝠科 ,为中国特有种类。食性分析和野外观察证实大足鼠耳蝠为食鱼蝙蝠。室内放养条件下发现大足鼠耳蝠一次进食能连续消耗 5 0~ 1 0 0g麦穗鱼。本研究首次报道北京房山亦有大足鼠耳蝠分布 ,并介绍了其地理分布和保... 大足鼠耳蝠属蝙蝠科 ,为中国特有种类。食性分析和野外观察证实大足鼠耳蝠为食鱼蝙蝠。室内放养条件下发现大足鼠耳蝠一次进食能连续消耗 5 0~ 1 0 0g麦穗鱼。本研究首次报道北京房山亦有大足鼠耳蝠分布 ,并介绍了其地理分布和保护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鱼蝙 大足鼠 北京
下载PDF
三种共栖蝙蝠的回声定位信号特征及其夏季食性的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韦力 周善义 +3 位作者 张礼标 梁冰 洪体玉 张树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5-241,共7页
2005年6至9月,对桂林市郊区两个山洞中高颅鼠耳蝠(Myotissiligorensis)、菲菊头蝠(Rhinolo-phuspusillus)和黑髯墓蝠(Taphozousmelanopogon)的回声定位叫声特征和食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形态特征与野外观察,推断其捕食生境和捕食策略。... 2005年6至9月,对桂林市郊区两个山洞中高颅鼠耳蝠(Myotissiligorensis)、菲菊头蝠(Rhinolo-phuspusillus)和黑髯墓蝠(Taphozousmelanopogon)的回声定位叫声特征和食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形态特征与野外观察,推断其捕食生境和捕食策略。研究结果发现:黑髯墓蝠体型最大,声音特征属短调频型多谐波,一般为4个谐波,能量主要集中在第二谐波上,主频率为(32·84±1·17)kHz,选择鞘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为主要食物;高颅鼠耳蝠(长调频型)和菲菊头蝠(长恒频-调频型),体型都较小,主频率分别是(84·44±8·13)kHz和(110·78±1·65)kHz,以双翅目昆虫为主要食物;而菲菊头蝠则以鞘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为主要食物。上述结果证明,高颅鼠耳蝠、菲菊头蝠和黑髯墓蝠在声音和食物组成等方面出现了明显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颅鼠 菲菊头 黑髯墓 回声定位叫声 食物组成 生态位分离
下载PDF
中国渡濑氏鼠耳蝠种名订正 被引量:13
9
作者 党飞红 余文华 +7 位作者 王晓云 郭伟健 庄卓升 梅廷媛 张秋萍 李锋 李玉春 吴毅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3,共7页
金黄鼠耳蝠Myotis formosus与渡濑氏鼠耳蝠M.rufoniger在物种识别及学名和中文名使用上一直混乱。以广东和江西采集的部分鼠耳蝠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厘定。结果显示,所采集的标本应为"渡濑... 金黄鼠耳蝠Myotis formosus与渡濑氏鼠耳蝠M.rufoniger在物种识别及学名和中文名使用上一直混乱。以广东和江西采集的部分鼠耳蝠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厘定。结果显示,所采集的标本应为"渡濑氏鼠耳蝠",其形态特征却与国内文献中的"绯鼠耳蝠"(学名错用为M.formosus)形态描述相符合,结合历史文献,可确定国内鉴定的"绯鼠耳蝠"应为渡濑氏鼠耳蝠,国内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而近似种金黄鼠耳蝠仅在台湾和江西有分布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手目(蝙) 渡濑氏鼠 金黄鼠 分类
下载PDF
两种鼠耳蝠回声定位叫声的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江 李振江 +4 位作者 陈敏 赵辉华 张树义 周江 谢家骅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9-263,共5页
对鼠耳蝠属两种蝙蝠飞行状态下的声发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鼠耳蝠声发射信号的声谱图都呈调频 (FM)型 ,但在波形及频率范围上有明显差异。大鼠耳蝠(四川亚种 )的声脉冲宽度很小 ( 1 6± 0 3ms) ,能率环较低 ( 4 0 % ... 对鼠耳蝠属两种蝙蝠飞行状态下的声发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鼠耳蝠声发射信号的声谱图都呈调频 (FM)型 ,但在波形及频率范围上有明显差异。大鼠耳蝠(四川亚种 )的声脉冲宽度很小 ( 1 6± 0 3ms) ,能率环较低 ( 4 0 % ) ,其主频率 (DF =44 6± 4 3kHz)也较低 ;而水鼠耳蝠的声脉冲宽度较大 ( 4 2± 1 6ms) ,能率环 ( 9 6% )及主频率 (DF =83 0± 4 0kHz)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声定位 捕食策略 比较 叫声
下载PDF
中国翼手类一新纪录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江廷磊 刘颖 冯江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216,共5页
记述采自中国吉林南部鼠耳蝠属Myotis 1种:大趾鼠耳蝠Myotis macrodactylus为翼手目中国新纪录。提供了外形、头骨和牙齿的特征描述、照片、分布和生态习性。
关键词 翼手目 大趾鼠 新纪录
下载PDF
海南岛发现大足鼠耳蝠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玉春 吴毅 陈忠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1-212,共2页
Although the distrib ution of Rickett’s big-footed bat (Myotis ricketti Thoma s,1894) had been widely reported from Heilongjiang to Hong Kong, no distribution in Hainan Island is reported. The authors collected 27 sp... Although the distrib ution of Rickett’s big-footed bat (Myotis ricketti Thoma s,1894) had been widely reported from Heilongjiang to Hong Kong, no distribution in Hainan Island is reported. The authors collected 27 specimens of Rickett’s big-footed bat from Mt. Diaoluoshan and Huoshankou of Hainan I s land in 2004, showing that Rickett’s big-footed bat is widely distribute d from Heilongjiang to Hainan Island, ranging from the northernmost to the south ernmost parts in Chin a. The measurements of specimens are less than those of the specimen collected from the mainland of China, and the authors consider it may be necessary to st udy subspe cies differentiation of the Hainan Island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鼠 分布 新纪录
下载PDF
长尾鼠耳蝠飞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叫声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树义 赵辉华 +3 位作者 冯江 盛连喜 李振新 王立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26-528,共3页
长尾鼠耳蝠在飞行状态下发出的回声定位叫声为短调频型.叫声包括3个谐波,其中第1谐波最强且出现于所有的叫声中,频率起始于110.8 kHz,结束于 50.2 kHz,持续 3.5ms.第 2,3谐波较弱,分别出现于 50.0... 长尾鼠耳蝠在飞行状态下发出的回声定位叫声为短调频型.叫声包括3个谐波,其中第1谐波最强且出现于所有的叫声中,频率起始于110.8 kHz,结束于 50.2 kHz,持续 3.5ms.第 2,3谐波较弱,分别出现于 50.0%和 25.0%的叫声中,调频范围为138.4~ 116.6和 193.6-170.8 kHz.根据回声定位叫声的特点,推断长尾鼠耳蝠是在复杂环境中捕食地面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尾鼠 回声定位叫声 调频信号 飞行
原文传递
贵州省鼠耳蝠属一新纪录——狭耳鼠耳蝠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江 杨天友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0-122,F0003,共4页
2010年10月在贵州省荔波县进行翼手目动物调查过程中,于荔波县洞塘乡捕获14只鼠耳蝠,经鉴定为狭耳鼠耳蝠Myotisblythii。主要鉴别特征:体型中等,前臂长64.60(60.78~67.72)mm(n=14,SD=1.71);耳狭长;耳屏直而细长,顶端尖锐;第三指最长、... 2010年10月在贵州省荔波县进行翼手目动物调查过程中,于荔波县洞塘乡捕获14只鼠耳蝠,经鉴定为狭耳鼠耳蝠Myotisblythii。主要鉴别特征:体型中等,前臂长64.60(60.78~67.72)mm(n=14,SD=1.71);耳狭长;耳屏直而细长,顶端尖锐;第三指最长、第五指最短;后足长约为胫长之半;无距缘膜;尾长67.99(60.56~73.82)mm(n=14,SD=3.7);雄性个体无阴茎骨,阴茎长12.58(8.42~15.72)mm(n=5,SD=2.86);颅全长24.09(23.48~24.72)mm(n=6,SD=0.55);头骨窄长;听泡发达;矢状脊较低;上颌内门齿有1个主尖和1个小附尖,外门齿小,与上犬齿分离;第2上前臼齿(P3)稍位于齿列内侧。此种鼠耳蝠为贵州省翼手目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纪录 贵州省
下载PDF
拖网式食鱼蝠——大足鼠耳蝠的形态、回声定位声波及捕食策略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江 李振新 +4 位作者 陈敏 刘颖 张喜臣 周江 张树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712-1718,共7页
大足鼠耳蝠(Myotisricketti)是中国特有蝙蝠,其回声定位声波和捕食策略国内外均无报道,对大足鼠耳蝠该方面的研究报导是国内首次。大足鼠耳蝠体型较大,具有强大的后足,足上有强而有力的弯曲的爪,尾膜和距很长。大足鼠耳蝠回声定位声波为... 大足鼠耳蝠(Myotisricketti)是中国特有蝙蝠,其回声定位声波和捕食策略国内外均无报道,对大足鼠耳蝠该方面的研究报导是国内首次。大足鼠耳蝠体型较大,具有强大的后足,足上有强而有力的弯曲的爪,尾膜和距很长。大足鼠耳蝠回声定位声波为FM(调频)型,一般具有1~2个谐波,主频率较低(37.78±1.04kHz),调频带较宽(第一谐波频带宽为42.02±6.98kHz,第二谐波频带宽为25.79±7.89kHz),声脉冲时间较长(2.91±0.54ms),声脉冲间隔时间变化较大(32.30±15.10ms),能率环较高(11.27±5.84%);野外观察发现,大足鼠耳蝠主要在低水面上空飞行,利用大足从水面捕食猎物(拖网式捕食),猎物主要由鱼类组成。即分析和讨论了大足鼠耳蝠形态特征、回声定位特征和捕食策略的相互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鼠 形态特征 回声定位 捕食策略 适应性
下载PDF
大足鼠耳蝠的分布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杰 戴强 +2 位作者 张树义 沈钧贤 梁冰 《四川动物》 CSCD 2003年第3期155-156,共2页
首次报道北京、成都和广东发现大足鼠耳蝠 。
关键词 大足鼠 分布 种群 形态特征 翼手目
下载PDF
吉林省发现绯鼠耳蝠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颖 伦小文 +3 位作者 李振新 金龙如 张喜臣 冯江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103,共3页
在吉林省集安市采到绯鼠耳蝠 (Myotisformosus)样本 5只 ,为吉林省蝙蝠科新记录。对其体型与头骨进行了测量。对回声定位声波进行了录制和分析 ,发现其回声定位声波为FM型 ,一次完整声波包括1~ 2个谐波 ,主频率 (5 4 5 4± 6 3 9)k... 在吉林省集安市采到绯鼠耳蝠 (Myotisformosus)样本 5只 ,为吉林省蝙蝠科新记录。对其体型与头骨进行了测量。对回声定位声波进行了录制和分析 ,发现其回声定位声波为FM型 ,一次完整声波包括1~ 2个谐波 ,主频率 (5 4 5 4± 6 3 9)kHz,通过回声定位声波特征推测 ,绯鼠耳蝠在较简单的环境中捕食中等大小的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新记录 绯鼠 回声定位声波
下载PDF
大足鼠耳蝠冬眠期储存精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喆 张树义 +3 位作者 李斐雪 马杰 梁冰 王雁玲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11-1014,共4页
大足鼠耳蝠主要分布于中国.为探讨其繁殖对策,对分布于北京房山区的大足鼠耳蝠进行了研究.用冰冻切片和HE染色的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雌性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及雄性的睾丸和附睾,发现大足鼠耳蝠的雌性和雄性个体在冬眠期间都储存精... 大足鼠耳蝠主要分布于中国.为探讨其繁殖对策,对分布于北京房山区的大足鼠耳蝠进行了研究.用冰冻切片和HE染色的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雌性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及雄性的睾丸和附睾,发现大足鼠耳蝠的雌性和雄性个体在冬眠期间都储存精子,储精时间超过40d. 这种精子储存的繁殖对策对蝙蝠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增加蝙蝠的繁殖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鼠 冬眠 精子储存 冬眠期 精子 储存 繁殖对策 繁殖成功率 HE染色 冰冻切片
下载PDF
鼠耳蝠属染色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维道 《安徽师大学报》 1989年第2期71-79,共9页
本文根据作者分析的安徽5种鼠耳蝠核型和文献报道的45种鼠耳蝠核型,对该属染色体组型及进化机制进行了讨论。该属染色体基本上相同,有四个共同特征,仅出现一些微小变化,我国绒鼠耳蝠是该属染色体数最多的一个种,2n=48,NF=54。通常认为,... 本文根据作者分析的安徽5种鼠耳蝠核型和文献报道的45种鼠耳蝠核型,对该属染色体组型及进化机制进行了讨论。该属染色体基本上相同,有四个共同特征,仅出现一些微小变化,我国绒鼠耳蝠是该属染色体数最多的一个种,2n=48,NF=54。通常认为,在同一个分类阶元中,染色体数目多,具有较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的为较原始类型,反之则为较进化类型。因此,绒鼠耳蝠可能是现存鼠耳蝠属动物最原始的种,该属的演化将主要遵循罗伯逊易位和衔接易位。在进化中是否伴随小染色体丢失,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 染色体 罗伯逊变异
下载PDF
两种鼠耳蝠LDH同工酶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维道 赵茹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2-15,共4页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电泳和CS-930光密度扫描仪,分析了翼手目鼠耳蝠属中绒鼠耳蝠和毛腿鼠耳蝠6种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谱型和各组份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两个种各组织LDH同工酶H亚基含量和谱型不完全相同,具有种的特异性和组织...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电泳和CS-930光密度扫描仪,分析了翼手目鼠耳蝠属中绒鼠耳蝠和毛腿鼠耳蝠6种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谱型和各组份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两个种各组织LDH同工酶H亚基含量和谱型不完全相同,具有种的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同时还发现,两种鼠耳蝠的骨骼肌和其他哺乳动物骨骼肌的LDH的H亚基活性有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鼠 乳酸脱氢酶 同功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