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人内耳前庭、半规管及耳蜗的MRI测量 被引量:50
1
作者 李书玲 刘怀军 +2 位作者 池琛 秦瑞平 史朝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 利用高级快速自旋回波 (FASE)重T2 WI三维重建技术重建正常内耳膜迷路 ,建立内耳系统各主要结构的MRI测量正常值。方法 将 5 3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少年组、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 ,共 10 6只内耳分别行三维 ( 3D)F... 目的 利用高级快速自旋回波 (FASE)重T2 WI三维重建技术重建正常内耳膜迷路 ,建立内耳系统各主要结构的MRI测量正常值。方法 将 5 3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少年组、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 ,共 10 6只内耳分别行三维 ( 3D)FASE重T2 WI横断扫描。原始图像行最大强度投影 (MIP)重建 ,多角度旋转并测量内耳各主要结构的径线 ( 3个半规管高度和管径 ,耳蜗蜗高、底周直径和管径 ,前庭垂直径 ) ;行透视容积成像 (PVR)重建测量内耳液体容积。各观察指标就侧别、性别和年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 1) 3DFASE重T2 WI可清晰显示正常膜迷路结构和内听道内的神经 ;( 2 )内耳液体容积无年龄组间、侧别间差异 ,但男性 ( 0 2 42± 0 0 2 3 6)mm3与女性 ( 0 2 2 6±0 0 2 1)mm3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3个半规管高度、前庭垂直径无年龄组间、侧别间差异 ,但上半规管高度男性 ( 5 5 11± 0 62 6)mm与女性 ( 5 167± 0 3 5 7)mm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 0 0 1) ;水平半规管高度男性 ( 3 763± 0 495 )mm与女性 ( 3 44 6± 0 40 5 )mm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后半规管高度男性 ( 5 2 2 7± 0 5 47)mm与女性 ( 4 786± 0 5 0 0 )mm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 内耳前庭 半规管 耳蜗 MRI测量 临床资料 统计学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川芎嗪丹参对豚鼠耳蜗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43
2
作者 佘万东 吴展元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1年第1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耳蜗 微循环 川芎嗪 丹参
下载PDF
噪声性耳聋:基础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38
3
作者 胡博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3-700,共8页
噪声性耳聋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感音性聋。其发病原因是噪声引起耳蜗内组织机械损伤,进而引起一系列组织生物、病理及分子改变。这些因素相互作用造成以毛细胞为主的耳蜗组织损伤,进而导致听觉敏感度及分辨力下降,并可引发耳鸣、声耐受能... 噪声性耳聋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感音性聋。其发病原因是噪声引起耳蜗内组织机械损伤,进而引起一系列组织生物、病理及分子改变。这些因素相互作用造成以毛细胞为主的耳蜗组织损伤,进而导致听觉敏感度及分辨力下降,并可引发耳鸣、声耐受能力下降等症状,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噪声性耳聋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近年来,噪声性耳聋研究领域出现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新进展,这些进展对认识噪声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耳蜗 毛细胞 机制 预防
下载PDF
耳蜗微循环的观察方法 被引量:33
4
作者 史晓瑞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28-130,共3页
耳蜗微循环的观察方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耳鼻咽喉科(200001)史晓瑞综述金西铭审校耳蜗微循环在听觉生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诸如耳蜗组织的营养供给,内环境平衡的保持等,而较多内耳疾病的发病也与内耳微循环障... 耳蜗微循环的观察方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耳鼻咽喉科(200001)史晓瑞综述金西铭审校耳蜗微循环在听觉生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诸如耳蜗组织的营养供给,内环境平衡的保持等,而较多内耳疾病的发病也与内耳微循环障碍有关。研究耳蜗微循环的方法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微循环 听觉生理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耳蜗血流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钱茂华 汪晓雷 +8 位作者 管沛 马莉 顾明凡 郁琪 黄志俊 胡松群 周其炽 凌祥 刘祖舜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2年第6期261-262,共2页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耳蜗血流量的影响。方法豚鼠12只随机分为二组,实验组使用利多卡因8mg/kg;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0.4ml/kg,均由颈静脉给药,标记生物微球技术检测豚鼠耳蜗外侧壁血流量。结果 实验组豚鼠耳蜗血流量x±s=3.42±0.9...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耳蜗血流量的影响。方法豚鼠12只随机分为二组,实验组使用利多卡因8mg/kg;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0.4ml/kg,均由颈静脉给药,标记生物微球技术检测豚鼠耳蜗外侧壁血流量。结果 实验组豚鼠耳蜗血流量x±s=3.42±0.91/ml/min侧壁;对照组豚鼠耳蜗血流量x±s=2.5±0.56ml/min侧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可使豚鼠耳蜗供血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耳蜗 血流量 血流动力学 标记生物微球技术
下载PDF
豚鼠内耳微循环障碍对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学渊 汪吉宝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的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变化特点 ,了解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变化在内耳缺血性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光化学法建立豚鼠耳蜗微循障碍动物模型 ,改良伊文蓝荧光法定量检测其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变化特点...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的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变化特点 ,了解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变化在内耳缺血性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光化学法建立豚鼠耳蜗微循障碍动物模型 ,改良伊文蓝荧光法定量检测其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变化特点。结果 豚鼠耳蜗发生微循环障碍后 2h和 4h ,伊文蓝通过血迷路屏障的量分别为每只 ( 1.70 9± 0 .76 9) μg( x±s,下同 )和 ( 2 .849±0 6 5 3) μg ,t检验P <0 .0 1。 结论 豚鼠耳蜗发生微循环障碍后其血迷路屏障通透性明显增高 ,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可能是微循环障碍致内耳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路 耳蜗 微循环 毛细血管通透性 内耳局部缺血
下载PDF
顺铂作用下沙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和Corti器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18
7
作者 许辉杰 黄魏宁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8-100,I002,共4页
目的 探讨顺铂是否可引起沙鼠耳蜗螺旋神经节 (spiralganglion ,SG)神经元和Corti器细胞的凋亡。方法 对沙鼠进行顺铂连续腹腔注射 ,每日 4mg kg体重 ,分别于健康对照组及给药 4、5、6、7d各处死沙鼠 12只 ,取左侧耳蜗 ,每组动物取 1... 目的 探讨顺铂是否可引起沙鼠耳蜗螺旋神经节 (spiralganglion ,SG)神经元和Corti器细胞的凋亡。方法 对沙鼠进行顺铂连续腹腔注射 ,每日 4mg kg体重 ,分别于健康对照组及给药 4、5、6、7d各处死沙鼠 12只 ,取左侧耳蜗 ,每组动物取 10只耳蜗做平行蜗轴的石蜡切片 ,另 2只耳蜗做底回蜗轴及基底膜超薄切片。通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erminal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 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method ,TUNEL)及透射电镜检测连续用药不同时间后底回SG及Corti器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连续应用顺铂 5~ 7d ,在透射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底回SG神经元及外毛细胞中出现凋亡特征性病理改变 ,TUNEL标记的石蜡切片中可见给药 5d后SG和Corti器出现的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给药 6~ 7d阳性细胞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沙鼠 耳蜗 螺旋神经节 神经元 CORTI器 细胞凋亡 脱噬作用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耳蜗内灌注防治爆震性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翟所强 成晋川 +4 位作者 王嘉陵 王沛英 杨伟炎 顾瑞 姜泗长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6期354-356,共3页
选用豚鼠19只,震前于圆窗龛放银球电极测复合动作电位(CAP)反应阈,爆震后测CAP,于耳蜗底回打孔,分别灌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48小时后再测CAP,处死动物做耳... 选用豚鼠19只,震前于圆窗龛放银球电极测复合动作电位(CAP)反应阈,爆震后测CAP,于耳蜗底回打孔,分别灌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48小时后再测CAP,处死动物做耳蜗琥珀酸脱氢酶(SDH)组化染色铺片。结果爆震后灌注bFGF、aFGF两组动物48小时CAP平均阈值分别为88.7dB和93.2dB,而单纯打孔组和灌注外淋巴组CAP平均阈值分别为119.4dB和107.5dB,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0.01)。铺片结果示灌流生长因子两组动物耳蜗毛细胞损伤程度比其他两组要轻。结果提示bFGF、aFGF耳蜗内灌注对爆震性聋CAP反应阈恢复有促进作用,在耳蜗声损伤过程中有保护和修复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 防治 耳蜗 爆震伤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转染对庆大霉素性耳聋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邓志宏 王锦玲 +3 位作者 邱建华 刘顺利 王成济 杨安钢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1-233,T002,共4页
目的 :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神经营养因子 3(NT3)基因转染对豚鼠庆大霉素性耳聋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携带外源性基因NT3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pIRES2 EGFP NT3与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注入豚鼠耳蜗 ,术后给予庆大霉素肌肉注射 (12 0mg/kg)... 目的 :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神经营养因子 3(NT3)基因转染对豚鼠庆大霉素性耳聋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携带外源性基因NT3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pIRES2 EGFP NT3与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注入豚鼠耳蜗 ,术后给予庆大霉素肌肉注射 (12 0mg/kg) 14d ,分别于停药后 1d、2周进行听性脑干反应 (ABR)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测听并观察转染基因在耳蜗的表达和分布及耳蜗毛细胞受损情况。结果 :NT3组DP gram幅值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ABR阈值升高亦无对照组显著 (P <0 .0 5 )。耳蜗基底膜FITC phalloidin染色见NT3组耳蜗毛细胞的缺失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NT3基因转染对豚鼠庆大霉素性耳聋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3 基因转染 耳蜗 庆大霉素
原文传递
耳内镜在耳与耳神经外科临床的应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方耀云 杨伟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55-59,共5页
一、耳内镜概况 外科领域的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是21世纪科学的发展趋势,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国内、外应用各种内镜及微创技术进行各类手术报道较多,改变了传统的手术途径... 一、耳内镜概况 外科领域的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是21世纪科学的发展趋势,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国内、外应用各种内镜及微创技术进行各类手术报道较多,改变了传统的手术途径,其机理是不仅能最大可能安全准确和有效地彻底清除病灶,并提倡最大限度保留器官的正常机构和功能,而且手术时间短,减少输血量,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某些病复发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给患者带来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 完壁 外耳道 耳神经 中耳疾病 内镜技术 耳咽管 耳蜗 迷路 胆脂瘤 胆脂肿瘤 鼓室窦
下载PDF
卡那霉素在耳蜗毛细胞中的积聚部位 被引量:20
11
作者 丁大连 金晓杰 赵纪余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6期348-349,共2页
为进一步探讨卡那霉素的耳中毒机理,应用放射自显影和电镜技术观察了3H标记卡那霉素在5只豚鼠耳蜗毛细胞中的积聚部位。发现卡那霉素主要积聚在线粒体、质细胞膜和静纤毛。卡那霉素积聚在线粒体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线粒体具有与细菌相... 为进一步探讨卡那霉素的耳中毒机理,应用放射自显影和电镜技术观察了3H标记卡那霉素在5只豚鼠耳蜗毛细胞中的积聚部位。发现卡那霉素主要积聚在线粒体、质细胞膜和静纤毛。卡那霉素积聚在线粒体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线粒体具有与细菌相同的蛋白质合成方式,卡那霉素可以其杀菌的相同方式抑制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卡那霉素积聚在质膜的原因可能由于这里是药物进入细胞的途径。而药物积聚在静纤毛的原因可能与卡那霉素对糖萼的化学亲和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那霉素 线粒体 耳蜗 毛细胞 放射自显影术
下载PDF
内侧橄榄耳蜗系统功能障碍及其听力学检查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郑杰夫 姜泗长 +1 位作者 顾瑞 杨伟炎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78-81,共4页
为了探讨内侧橄榄耳蜗系统(MOC)功能与蜗后病变的关系,以对侧白噪声对诱发性耳声发射的抑制效应为指标,测试感音神经性聋、听觉过敏、神经性耳鸣患者的MOC功能。结果发现:16例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中9例MOC功能障碍,其... 为了探讨内侧橄榄耳蜗系统(MOC)功能与蜗后病变的关系,以对侧白噪声对诱发性耳声发射的抑制效应为指标,测试感音神经性聋、听觉过敏、神经性耳鸣患者的MOC功能。结果发现:16例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中9例MOC功能障碍,其中8例为低频听力下降;15例耳鸣中6例MOC功能障碍;2例听觉过敏均有MOC功能障碍。可见蜗后病变的感音神经性聋可同时伴有MOC功能障碍,听觉过敏及部分耳鸣的病理机制可能与MOC功能障碍有关。测试MOC功能对于听觉系统疾患的定位诊断有独特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耳鸣 听力检查 MOC功能
下载PDF
基于中耳与耳蜗集成有限元模型的耳声传递模拟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振龙 王学林 +2 位作者 胡于进 师洪 程华茂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6,共7页
建立外耳道、中耳和简化耳蜗集成的有限元模型,包含中耳和耳蜗结构、耳道和中耳腔内的空气以及耳蜗内的液体。采用声-结构耦合动力学分析,计算声音由外耳道向内耳的传递过程,获得了鼓膜、镫骨足板的位移、中耳的声压增益、前庭阶的压力... 建立外耳道、中耳和简化耳蜗集成的有限元模型,包含中耳和耳蜗结构、耳道和中耳腔内的空气以及耳蜗内的液体。采用声-结构耦合动力学分析,计算声音由外耳道向内耳的传递过程,获得了鼓膜、镫骨足板的位移、中耳的声压增益、前庭阶的压力分布,同时也模拟了基底膜自蜗底至顶端的频率选择特性。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的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本模型对中耳传声功能模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改进的耳蜗模型可为耳蜗运动功能模拟的探索提供更充分和合理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 耳蜗 有限元分析 基底膜
下载PDF
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体外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学渊 魏运军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9-411,I001,共4页
目的 建立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体外模型。方法 采用活体组织细胞分离及培养技术 ,获取培养的豚鼠耳蜗微血管单层融合内皮细胞 ,免疫组化法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Ⅷ因子鉴定培养细胞的性质及其纯度 ,小池技术构建通透模型 ,以脑... 目的 建立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体外模型。方法 采用活体组织细胞分离及培养技术 ,获取培养的豚鼠耳蜗微血管单层融合内皮细胞 ,免疫组化法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Ⅷ因子鉴定培养细胞的性质及其纯度 ,小池技术构建通透模型 ,以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模型为阳性对照、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模型为阴性对照和无内皮细胞的小池为空白对照 ,12 5I标记牛血清白蛋白检测本模型的通透性特点。结果 ①耳蜗血管纹组织块培养后 2d ,边缘即有细胞生长 ,之后细胞数量逐渐增多 ,10d左右细胞增殖成数个细胞集落 ;纯化后 ,单个培养细胞一般呈梭形 ,传代细胞培养 8d后 ,细胞增殖形成片状单层 ,紧密排列 ,显微镜下呈现培养内皮细胞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免疫组化检查 ,95 %以上的培养细胞胞浆有桔黄色着色 ,呈阳性反应 ,而对照组无此着色。②实验组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通透性大于阳性对照组 (P <0 0 5 ) ,小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建立的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体外模型适合于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研究 ,为今后研究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及其调控机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细胞培养 毛细血管通透性 血迷路屏障 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体外模型
下载PDF
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及其神经纤维的联合定量观察 被引量:19
15
作者 丁大连 王坚 +1 位作者 郑向阳 孙虹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00-204,共5页
目的:将耳蜗基底膜取材技术与耳蜗切片技术相结合以观察同一耳蜗中几个主要结构在病理发展中的相互关系。方法:耳蜗铺片用于定量观察毛细胞,骨性螺旋板切片用于定量观察缰孔内的神经纤维,中轴切片用于定量观察螺旋神经节。结果:将... 目的:将耳蜗基底膜取材技术与耳蜗切片技术相结合以观察同一耳蜗中几个主要结构在病理发展中的相互关系。方法:耳蜗铺片用于定量观察毛细胞,骨性螺旋板切片用于定量观察缰孔内的神经纤维,中轴切片用于定量观察螺旋神经节。结果:将卡铂耳中毒灰鼠的耳蜗标本与正常灰鼠进行比较,显示内毛细胞,神经纤维和螺旋神经节的损失百分比基本一致。结论:卡铂对内毛细胞,神经纤维和螺旋神经节都有破坏作用,至于在卡铂病变早期,究竟哪一部分对损伤更敏感,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 神经纤维 螺旋神经节 卡铂 耳蜗
下载PDF
豚鼠耳蜗电图及听觉脑干电位同步记录法的探讨 被引量:19
16
作者 孔维佳 汪吉宝 钟乃川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89年第3期148-152,共5页
采用单通道分别记录和双通道同步记录法,检查30只正常豚鼠的耳蜗电图(ECochG)和听觉脑干电位(ABR),比较两者的波形、潜伏期、振幅及阈值。结果提示同步记录法对ECochG和ABR的波形,潜伏期、振幅及阈值均无明显影响;ECochG N_1与ABR I波... 采用单通道分别记录和双通道同步记录法,检查30只正常豚鼠的耳蜗电图(ECochG)和听觉脑干电位(ABR),比较两者的波形、潜伏期、振幅及阈值。结果提示同步记录法对ECochG和ABR的波形,潜伏期、振幅及阈值均无明显影响;ECochG N_1与ABR I波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认为:采用同步记录N_1~V或I~V间期,可提高耳蜗及蜗后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电图 听觉 脑干电位 同步记录
原文传递
豚鼠耳蜗毛细胞分离法 被引量:19
17
作者 苏振伦 李文彬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2年第3期133-135,T013,共4页
关键词 耳蜗 毛细胞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谷氨酸钠毒性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大君 韩东一 +1 位作者 杨伟炎 姜泗长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了解谷氨酸钠致单离培养的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生存及生长的影响,以及二者对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在培养液中加入2×102mol/L的谷氨酸钠2小时后,... 目的了解谷氨酸钠致单离培养的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生存及生长的影响,以及二者对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在培养液中加入2×102mol/L的谷氨酸钠2小时后,实验组分别换成含bFGF25、50、100μg/L的培养液,对照组加空白培养液。结果24小时后可见部分细胞裂解、死亡,对照组明显多于实验组。培养14天后甲苯胺蓝染色证实,实验组的细胞生存数及细胞突起长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检验,P<0.01),且随着bFGF浓度增加,细胞生存数及细胞突起长度均增加,不同浓度实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用Fluo3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10个螺旋神经节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谷氨酸钠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迅速上升,在10~15秒内达峰值,100秒左右恢复到正常水平;加入bFGF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t检验,P=0.204)。结论谷氨酸钠可致螺旋神经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bFGF可以降低谷氨酸钠对螺旋神经节细胞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螺旋神经节 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 谷氨酸钠
下载PDF
耳蜗血管纹血-迷路屏障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桐 韩维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7-262,共6页
血管纹和螺旋韧带位于耳蜗中阶外侧壁,其中血管纹的血-迷路屏障(blood-labyrinth barrier,BLB)是高度分化的毛细血管网,用于调控耳蜗血液和细胞间液的物质交换。此屏障保护内耳不接触来自血液的有毒物质,并且选择性的透过离子、液体及... 血管纹和螺旋韧带位于耳蜗中阶外侧壁,其中血管纹的血-迷路屏障(blood-labyrinth barrier,BLB)是高度分化的毛细血管网,用于调控耳蜗血液和细胞间液的物质交换。此屏障保护内耳不接触来自血液的有毒物质,并且选择性的透过离子、液体及营养物质至耳蜗。血-迷路屏障对维持耳蜗内稳态有重要的作用。血迷路屏障结构上包括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周细胞(pericytes,PCs)、血管周围巨噬细胞样黑色素细胞(perivascular resident macrophage-like melanocytes,PVM/Ms)、基膜(basement membrance,BM)、复杂的紧密连接和黏合连接。ECs、PCs和PVM/Ms间的作用,类似于细胞间信号传导,对控制血管渗透性及为听功能提供适宜的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遗传缺陷、炎症、声损伤以及衰老的病理条件下,血-迷路屏障各组份间正常的相互作用遭到破坏,进而导致其通透性增加,引发听力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血管纹 血-迷路屏障 耳聋
下载PDF
耳蜗微循环的自身调节机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罗志强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1年第4期216-219,共4页
耳蜗微循环的自身调节是指存在于耳蜗血管本身的内在的调节耳蜗血流的作用,是维持耳蜗正常血供的重要因素。本文综合近十年来有关文献,对自身调节作用的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耳蜗 微循环 自身调节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