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例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钢钢 樊辉如 +11 位作者 高伟 张春明 郑智英 皇甫辉 于文永 温树信 张芩娜 杨向茹 张海利 王建明 王娜 王斌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79-1383,共5页
目的分析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病例特征。方法总结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214例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病例特点。结果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 目的分析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病例特征。方法总结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214例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病例特点。结果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Dix-Hallpike试验时的眼震平均潜伏期为(2.02±1.19)s,平均持续时间为(21.3±14.5)s,其眼震平均潜伏期、平均持续时间均无性别、年龄差异。184例(86.0%)患者1~2次Dix-Hallpike试验即可诱发出典型眼震。162例(75.7%)患者在醒后起床时或夜间睡眠翻身时首次发病。51例(23.8%)患者出现反转相眼震。患者痊愈率为88.3%(189/214),有效率为98.1%(210/214)。14例(6.5%)患者复位后出现耳石转管现象,67例(31.9%)患者复位后残留头晕或走路不稳症状。210例治疗有效的患者中,1、3、6、12、18个月电话随访时复发率分别为0(0/210,0例失访)、5.7%(12/210,0例失访)、8.7%(18/208,2例失访)、11.8%(23/195,15例失访)、17.4%(31/178,32例失访)。结论单侧特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首次发病的高发时段为醒后起床时或夜间睡眠翻身时。大部分患者经过Epley法复位治疗后可痊愈,但长期疗效仍需继续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眼震 耳石 残留头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