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尖点刺放血治疗麦粒肿早期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白宝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31-0034,共4页
分析在麦粒肿早期治疗中应用耳尖点刺放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2.2—2023.3内选择样本,即我院收治的麦粒肿患者,选入68例,分组策略:数字奇偶法完成,选取其中34例施以药物治疗,设置为对照组,基于此,剩余34例施以耳尖点刺放血治疗,... 分析在麦粒肿早期治疗中应用耳尖点刺放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2.2—2023.3内选择样本,即我院收治的麦粒肿患者,选入68例,分组策略:数字奇偶法完成,选取其中34例施以药物治疗,设置为对照组,基于此,剩余34例施以耳尖点刺放血治疗,设置为实验组,观察和比对组间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肿块大小、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相比对照组(82.3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7.06%)要高(P<0.05)。治疗前组间VAS评分、肿块大小相近(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VAS评分(1.51±0.42)分、肿块大小(1.75±0.44)mm均比对照组要低(P<0.05)。治疗前组间中医症状积分相近(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结膜充血(1.05±0.58)分、眼睛红肿(1.12±0.68)分、眼痒积分(0.93±0.31)分均比对照组要低(P<0.05)。实验组的硬结(3.55±1.17)d、红肿(2.01±1.21)d、疼痛消失时间(2.28±1.45)d均比对照组要短(P<0.05)。结论 在麦粒肿治疗中应用耳尖点刺放血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感,缩短病程,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粒肿 耳尖放血 疼痛感
下载PDF
耳尖点刺放血治疗麦粒肿早期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蔡清梅 韩娜娟 蔡艺淑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0期186-189,共4页
目的 研究麦粒肿患者在病情的早期阶段采用中医耳尖点刺放血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漳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早期麦粒肿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进... 目的 研究麦粒肿患者在病情的早期阶段采用中医耳尖点刺放血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漳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早期麦粒肿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耳尖点刺放血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相关评价指标。结果 治疗组病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9);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红肿消失时间、硬结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眼部外观复常及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首发非接触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肿块直径大小、炎症反应相关指标、疼痛程度、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麦粒肿患者在病情的早期阶段采用中医耳尖点刺放血疗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粒肿 早期 耳尖放血 炎症反应 有效率 疼痛
下载PDF
针刺及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10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新 周鸿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11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及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疗效。[方法]对10例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门诊患者,针刺血海,三阴交,曲池,合谷,常规进针,强刺激泻法,留针30min。耳尖点刺放血: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对准耳尖快速刺入约2mm,放血5... [目的]观察针刺及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疗效。[方法]对10例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门诊患者,针刺血海,三阴交,曲池,合谷,常规进针,强刺激泻法,留针30min。耳尖点刺放血: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对准耳尖快速刺入约2mm,放血5~10滴。刺络拔罐:取脾俞、膈俞、委中、大椎穴及皮损局部,用皮肤针重叩6~10次,然后迅速在穴位及皮损局部加拔火罐,拔出瘀血汁沫,视出血情况,3~5min起罐,消毒干棉球加压2~3min(皮损局部肌肉丰厚处、较平坦部位在点刺后迅速拔以火罐,瘦削、骨骼、关节部位仅施以点刺)。1次/d,10d为1疗程。连续治疗1疗程,随访半年,判定疗效。[结果]痊愈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结论]针刺及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湿疹 湿热蕴肤 放血 耳尖放血 拔罐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全息刮痧疗法联合耳尖穴点刺放血在眩晕痰浊上蒙证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黄黎黎 王碧琳 +2 位作者 王娟 钱雪 陈弯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07-0110,共4页
针对眩晕(痰浊上蒙证)的患者,分析实施全息刮痧疗法和耳尖穴点刺放血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1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眩晕患者,参与患者均以电脑随机的方式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试验组则采用常规治疗... 针对眩晕(痰浊上蒙证)的患者,分析实施全息刮痧疗法和耳尖穴点刺放血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1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眩晕患者,参与患者均以电脑随机的方式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试验组则采用常规治疗+全息刮痧疗法联合耳尖穴点刺放血进行干预,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无变化,干预后,试验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干预后,试验组的血压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更低,p<0.05;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眩晕患者(痰浊上蒙证型)经过全息刮痧疗法联合耳尖穴放血干预后,其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水平都得到显著改善,有效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刮痧疗法 耳尖放血 眩晕 痰浊上蒙证 护理
下载PDF
全息刮痧疗法联合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疗眩晕痰瘀互结证临床观察
5
作者 彭艳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19-0122,共4页
研究基于全息医学,对眩晕痰瘀互结证行刮痧疗法联合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我院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眩晕痰瘀互结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治疗方案,对患者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高... 研究基于全息医学,对眩晕痰瘀互结证行刮痧疗法联合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我院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眩晕痰瘀互结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治疗方案,对患者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高血压治疗,观察组(50例)基于全息医学,采用刮痧疗法联合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全息医学视角观察,高血压眩晕痰瘀互结证的发生,往往提示患者头部、颈部、双上肢、双下肢等各个区域的血液循环出现异常,患者的心血管系统、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也可能出现异常。因此,宜采用刮痧疗法联合耳尖穴点刺放血,对患者行系统性、整体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痰瘀互结证 全息理论 刮痧疗法 耳尖放血 联合治疗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全息刮痧疗法配合耳尖穴点刺放血联合中医特护理治疗眩晕痰瘀互结证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洪英 宋润娣 《光明中医》 2020年第16期2520-2522,共3页
目的探讨全息刮痧疗法配合耳尖穴点刺放血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眩晕痰瘀互结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7月1日在大连市中医院院内一病房就诊的80例眩晕痰瘀互结证患者,均采取全息刮痧疗法配合耳尖穴点刺放血,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全息刮痧疗法配合耳尖穴点刺放血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眩晕痰瘀互结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7月1日在大连市中医院院内一病房就诊的80例眩晕痰瘀互结证患者,均采取全息刮痧疗法配合耳尖穴点刺放血,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医特色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总满意度为95%,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5%,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眩晕痰瘀互结证的患者采取全息刮痧疗法配合耳尖穴点刺放血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全息刮痧 耳尖放血 高血压 痰瘀互结证 中医特色护理
下载PDF
三菱针耳尖放血加热敷治疗急性麦粒肿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小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0期95-95,共1页
目的探讨三菱针耳尖点刺放血加热敷治疗急性麦粒肿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对81例急性麦粒肿住校大学生患者用该法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探讨其机制。结果 81例患者全部治愈,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三菱针耳尖放血疗法加热敷源于祖国医学经络腧穴理... 目的探讨三菱针耳尖点刺放血加热敷治疗急性麦粒肿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对81例急性麦粒肿住校大学生患者用该法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探讨其机制。结果 81例患者全部治愈,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三菱针耳尖放血疗法加热敷源于祖国医学经络腧穴理论,符合祖国医学"热者泄之……血实者决之"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安全价廉,简便,适用于住校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尖放血 热敷 麦粒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