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周V形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及疗效
1
作者 曹飞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57-60,共4页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中实施耳周V形切口的应用效果,并与传统的S形切口进行对比与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进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60例患者,将之等分为两组,并进行小组命名(实验组、对照组),各组患者容量皆为30例,对...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中实施耳周V形切口的应用效果,并与传统的S形切口进行对比与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进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60例患者,将之等分为两组,并进行小组命名(实验组、对照组),各组患者容量皆为30例,对照组在手术期间行S形切口,实验组患者手术采用耳周V形切口。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 从氧化应激指标方面进行分析,术前对比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的数值水平远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耳周V形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可以为患者创造更好的外科治疗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切口 腮腺良性肿瘤 应用 疗效
下载PDF
耳周V形切口在腮腺区良恶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银珍 农东晓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833-837,共5页
目的:探讨耳周V形切口在腮腺区良恶性病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因腮腺区病变接受手术治疗且均行耳周V形切口的患者43例(44侧),其中先天性疾病4例、炎性疾病3例、良性肿瘤31例、恶性肿瘤5例;按腮腺... 目的:探讨耳周V形切口在腮腺区良恶性病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因腮腺区病变接受手术治疗且均行耳周V形切口的患者43例(44侧),其中先天性疾病4例、炎性疾病3例、良性肿瘤31例、恶性肿瘤5例;按腮腺切除范围分为区域性腮腺切除组、腮腺腺叶切除组及全腮腺切除组3组;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瘢痕情况等。结果:3组手术时间、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患者均无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唾液瘘2例,耳垂麻木15例,暂时性面瘫14例(术后8~12周均可恢复正常);3组暂时性面瘫及耳垂麻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全腮腺切除组的发生率最高,分别达到100%和83.3%;3组瘢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周V形切口入路对腮腺区良、恶性病变可达到完整切除的同时,能最大限度的顾及美容效果;在对术前、术中评估有良好把握的前提下,该切口对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腮腺中低度恶性病变的手术应用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恶性病变 腮腺良性病变 v切口 美容
下载PDF
聚多卡醇联合耳周V形切口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倪柯州 冯鼎一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15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聚多卡醇联合耳周V形切口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耳周V形切口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聚多卡醇联合耳周V形切口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耳周V形切口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聚多卡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类抗原125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多卡醇联合耳周V形切口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降低血清指标水平,优于单纯耳周V形切口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卡醇 v切口腮腺浅叶切除术 腮腺肿瘤 疗效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