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被引量:474
1
作者 李秀彬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9-333,共5页
利用国家、省、县三级行政单位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近20 年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特征和驱动因子。揭示出:①减少的耕地主要是分布在东部地区质量较好的耕地,而增加的耕地主要是质量较差的边际土地; ②非农产业... 利用国家、省、县三级行政单位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近20 年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特征和驱动因子。揭示出:①减少的耕地主要是分布在东部地区质量较好的耕地,而增加的耕地主要是质量较差的边际土地; ②非农产业占地的多少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减仍十分敏感; ③城市化和乡镇企业的分散程度对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者建议重新检讨现行的土地管理政策,提出了应尽快从行政区“耕地总量平衡”向“基本农田的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损失 驱动因子 政策启示 耕地面积 中国
下载PDF
山东省耕地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255
2
作者 邵晓梅 杨勤业 张洪业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8-306,共9页
根据山东省各市、县的统计资料 ,分析了山东省 5 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和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经济发展动态、社会系统压力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三类因素。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预测出 2 0 ... 根据山东省各市、县的统计资料 ,分析了山东省 5 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和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经济发展动态、社会系统压力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三类因素。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预测出 2 0 0 5和 2 0 10年的耕地数量 ,并对研究结果应用GIS进行了空间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因子 回归预测 山东 耕地面积 GIS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与食物安全 被引量:230
3
作者 屈冬玉 谢开云 +3 位作者 金黎平 庞万福 卞春松 段绍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8-362,共5页
在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缺乏以及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食物安全存在着潜在的危机。马铃薯作为一种兼用型农作物,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和较长的产业链,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可利用冬闲... 在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缺乏以及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食物安全存在着潜在的危机。马铃薯作为一种兼用型农作物,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和较长的产业链,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可利用冬闲田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三大粮食作物相比,其单产还有较大的增加潜力。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将对缓解中国食物安全压力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马铃薯产业 种植面积 增加 食物安全 发展 耕地面积 粮食作物 兼用型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被引量:151
4
作者 张正峰 陈百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4-669,共6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地整理必然从增加耕地面积的单目标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多目标方向发展。因此,科学分析土地整理潜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科学编制土地整理专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地整理必然从增加耕地面积的单目标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多目标方向发展。因此,科学分析土地整理潜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科学编制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及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需要。从内涵上讲,土地整理潜力是相对于一定土地整理标准而言的潜力,是经济、生态条件约束下的潜力,其实质是土地利用潜力。从来源上分析,耕地整理潜力主要来源于农村道路、排灌沟渠的整治与完善、田块的合并与规整、限制因素的改造与消除、农田防护林网的修建与完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主要来源于居民宅基地用地量的降低、建筑容积率的提高、闲散土地的再利用、自然村向中心村的合并以及村内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的配套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潜力 土地理 耕地面积 农村居民点 土地利用潜力 整理标准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耕地变化及动因分析 被引量:87
5
作者 何书金 李秀彬 +1 位作者 朱会义 张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5-352,共8页
环渤海地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城镇迅速扩张和耕地不断减少。根据环渤海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概查、土地详查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对环渤海地区近20年的耕地变化态势及非农业人口... 环渤海地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城镇迅速扩张和耕地不断减少。根据环渤海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概查、土地详查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对环渤海地区近20年的耕地变化态势及非农业人口增加、非农产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退耕与灾毁、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和土地管理政策等影响耕地减少的主要动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耕地变化 动因分析 耕地面积 土地整理开发 土地管理 土地使用
下载PDF
中国耕地问题的症结与治本之策 被引量:99
6
作者 蔡运龙 俞奉庆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13-17,共5页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当今耕地问题的深层原因,寻求治本之策。研究方法:归纳推理法,现象溯因法。研究结果:不合理占用耕地的问题之所以一再得不到根本解决,是因为对问题的症结缺乏认识,因而相应的政策基本上是治标不治本。问题的症结是土...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当今耕地问题的深层原因,寻求治本之策。研究方法:归纳推理法,现象溯因法。研究结果:不合理占用耕地的问题之所以一再得不到根本解决,是因为对问题的症结缺乏认识,因而相应的政策基本上是治标不治本。问题的症结是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民没有掌握主动权,所以虽然采取“世界上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实际上农地却最容易被征用。产权不明晰又必然导致土地市场化不充分,地方政府很容易滥用征地权,损害农民的利益和全社会的利益。此外,发展城市和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农民和农村为代价的传统计划经济思路仍未扭转,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对耕地价值的认识不足,耕地的外部性价值被忽略。对症下药的治本之策是: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将“征地”制度改革为“购地”和“征购”制度;重建耕地资源价值评价体系,把耕地的社会、生态价值和对后代的价值纳入农业效益;逐步全面实行农业补贴。研究结论:中国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的核心是产权问题。明晰土地产权是中国耕地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耕地面积 土地产权制度 耕地资源价值 失地农民 征地补偿标准 土地管理
下载PDF
全国及区域性人均耕地阈值的探讨 被引量:72
7
作者 陈百明 周小萍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2-628,共7页
论文首先指出并不存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继而认为人均耕地面积阈值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需要有明确的前提条件。为此按1995年的耕地实际生产力(在耕地面积中扣除菜地和经济作物用地面积),以人均400kg、450kg、... 论文首先指出并不存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继而认为人均耕地面积阈值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需要有明确的前提条件。为此按1995年的耕地实际生产力(在耕地面积中扣除菜地和经济作物用地面积),以人均400kg、450kg、500kg粮食需求量的生活标准,提出就全国平均而言,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92hm2、0.104hm2、0.115hm2(可以看作当前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根据2010、2030、2050年我国的预期耕地面积以及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按人均400kg、450kg、500kg粮食需求量的生活标准,就全国平均而言,201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59hm2、0.067hm2、0.074hm2(可以看作近期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203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52hm2、0.058hm2、0.064hm2(可以作为中期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205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46hm2、0.052hm2、0.058hm2(可以作为远期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耕地阈值 全国 区域性 耕地面积 耕地资源 粮食生产
下载PDF
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的考察 被引量:72
8
作者 吴承明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3-77,共15页
农业占我国国民收入70%左右,农民占全国人口80%左右,农业状况对我国近代国民经济有决定性作用。50年代的经验,一年农业丰收,次年工业即有较大发展;歉收,即会招致工业困难。我国近代(1840—1949年)农业生产如何,还是个谜,言者各异。我... 农业占我国国民收入70%左右,农民占全国人口80%左右,农业状况对我国近代国民经济有决定性作用。50年代的经验,一年农业丰收,次年工业即有较大发展;歉收,即会招致工业困难。我国近代(1840—1949年)农业生产如何,还是个谜,言者各异。我们不能重作调查,只有利用前人研究,作综合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面积 农业生产力 中国近代 人口压力 估计 太平天国 传统农业 统计表 近代中国 粮食总产量
原文传递
昆山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被引量:76
9
作者 喻建华 高中贵 +1 位作者 张露 彭补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3-217,共5页
在Con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基础上,计算了1994-2002年江苏省昆山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建设用地对耕地和水域面积的占用,引起了昆山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下降。9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总量下降了8.9%,人均占有量(... 在Con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基础上,计算了1994-2002年江苏省昆山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建设用地对耕地和水域面积的占用,引起了昆山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下降。9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总量下降了8.9%,人均占有量(Ave(ESV))下降了13.0%。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弹性系数都小于1。水域面积的变化则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起到放大作用。耕地面积的变化主要是影响昆山市的粮食安全问题,而水域的变化则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山市 耕地面积 粮食安全问题 人均占有量 建设用地 下降 占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水域 土地利用方式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地下水矿化度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69
10
作者 李小玉 宋冬梅 肖笃宁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9-327,共9页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近15年来的地下水矿化度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1987年和2001年的两个时期地下水矿化度的实验变异函数值与理论变异函数拟合较好,F检验达到...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近15年来的地下水矿化度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1987年和2001年的两个时期地下水矿化度的实验变异函数值与理论变异函数拟合较好,F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2)地下水矿化度在4km以下小尺度上的随机变异SHR特别小,而在4~40km的中尺度上的结构性变异SHA达99.9%,可以认为研究区域内地下水矿化度在整个尺度上具有恒定的变异;(3)Kriging插值及其与同期的绿洲景观类型图进行叠加运算表明,在变化趋势上,除坝区东南部略有下降外,整个绿洲地下水矿化度都增大,北部湖区最显著;在变化面积上,地下水矿化度在3.0g/L以下的面积从1987年的75.26%降到了2001年的58.54%;而其>4.5g/L的绿洲主要集中在湖区。地下水矿化度较低区域的耕地面积减少,而地下水矿化度3.0g/L以上的耕地面积从7.03%增加到了14.32%,特别是湖区,地下水的矿化已严重威胁到了耕地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矿化度 民勤绿洲 石羊河 下游 KRIGING插值 2001年 1987年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变异规律 地统计学方法 耕地面积 函数拟合 显著水平 研究区域 绿洲景观 变化趋势 函数值 F检验 小尺度 SHA 结构性 中尺度
下载PDF
对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思考 被引量:78
11
作者 罗锡文 《农机科技推广》 2011年第2期17-20,共4页
我国高原和丘陵地区面积6.66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9.4%,丘陵山区县级行政区数占全国的2/3,拥有全国54.2%的人口。全国有11个省(市、区)的丘陵和山地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大于60%,依次是贵州(95.6%)、云南(92.3%)、四川(91... 我国高原和丘陵地区面积6.66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9.4%,丘陵山区县级行政区数占全国的2/3,拥有全国54.2%的人口。全国有11个省(市、区)的丘陵和山地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大于60%,依次是贵州(95.6%)、云南(92.3%)、四川(91.4%)、重庆(85.3%)、福建(78.9%)、广西(73.3%)、江西(70.3%)、浙江(70.0%)、广东(63.8%)、湖北(62.5%)、湖南(62.4%)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农业机械化 耕地面积 丘陵地区 山地面积 行政区 区县级 公顷
下载PDF
过去300年中国部分省区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72
12
作者 葛全胜 戴君虎 +3 位作者 何凡能 郑景云 满志敏 赵赟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25-832,共8页
通过对清代文献资料中田亩数据的分析,认为册载数据基本能够反映耕地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和区域差别,但在总量上失之过低,为能更真实地反映耕地资源的变化实际,文中对其进行了相应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300余年以来我国内地18省耕地资... 通过对清代文献资料中田亩数据的分析,认为册载数据基本能够反映耕地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和区域差别,但在总量上失之过低,为能更真实地反映耕地资源的变化实际,文中对其进行了相应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300余年以来我国内地18省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点,总体而言,过去300年间研究区的耕地资源数量呈抛物线式变化,清前期的增长趋势明显,但至清晚期逐渐稳定下来,民国时期略有下降,新中国建立初期基本得到恢复。但是,此后又开始持续减少,过去300年间耕地资源的变化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东部地区的垦殖活动远较西部地区剧烈,但在清前期,西部地区,如四川、甘肃、云南、贵州等省份耕地资源数量的增长趋势更加迅猛。分析表明,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增长、政府政策调整、战争影响、自然原因和特定作物的引种与种植扩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耕地资源 数量变化 驱动因素 耕地面积 时空变化 过去300年
下载PDF
广东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5
13
作者 黄宁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38,共5页
本文选择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和耕地面积减少率为主要分析指标,详细讨论了1978~1996年广东省经济增长、人口增加和耕地面积减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现象的发生时间与经济的“过热”增长阶段基本同步... 本文选择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和耕地面积减少率为主要分析指标,详细讨论了1978~1996年广东省经济增长、人口增加和耕地面积减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现象的发生时间与经济的“过热”增长阶段基本同步,具体则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牵动;认为经济增长是影响广东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人口 广东 耕地面积
下载PDF
马营河流域1967—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河流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64
14
作者 王根绪 张钰 +1 位作者 刘桂民 陈玲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71-681,共11页
自1960年代以来,干旱内陆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以耕地持续扩张和天然林草地不断减少的剧烈变化,分析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对于流域管理十分重要.以河西走廊中部的马营河流域为例,选择年径流量、基流量、最大洪峰流量以及... 自1960年代以来,干旱内陆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以耕地持续扩张和天然林草地不断减少的剧烈变化,分析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对于流域管理十分重要.以河西走廊中部的马营河流域为例,选择年径流量、基流量、最大洪峰流量以及流域典型的春季和秋季汛期流量为径流过程参量,基于流域降水和径流各参量的变化趋势分析和显著的统计回归关系分析,区别了气候变化对径流过程的影响.利用1956年以来4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了耕地土地利用和径流过程各参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基于降水和耕地面积两种因素的径流过程统计模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967年以来,由于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尤其是上游林草地大规模转为耕地,使流域年均径流量减少28.12%,基流量减少35.32%,最大洪峰流量减少35.77%,春季和秋季的平均季节流量分别减少了36.05%和24.87%,其中耕地面积扩张对年径流量的影响贡献率在77%~80%,对春季流量的影响贡献率在73%~80%,对基流量的影响贡献率在62%~65%之间,流域冬春季节的持续升温也对春季径流减少具有一定影响;合理规划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对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河流域 2000年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格局 最大洪峰流量 径流过程 干旱内陆流域 河西走廊中部 变化趋势分析 年径流量 耕地面积 可持续发展 基流量 贡献率 60年代 流域管理 水文过程 关系分析 统计回归
原文传递
苏州市近50年耕地资源变化过程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被引量:64
15
作者 李兆富 杨桂山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55,共6页
采用苏州市1949年~2002年统计数据,研究揭示了苏州市土地利用特征,分析了苏州市耕地面积变化过程及区域差异,并定量分析了苏州市耕地资源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耕地占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①苏州市土地开发强... 采用苏州市1949年~2002年统计数据,研究揭示了苏州市土地利用特征,分析了苏州市耕地面积变化过程及区域差异,并定量分析了苏州市耕地资源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耕地占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①苏州市土地开发强度大,综合产出率高,建设用地比重大;耕地面积减少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494hm2,远低于全国水平;②随着经济的发展,苏州市耕地面积逐渐递减,经历了增加-快速减少-缓慢增加-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变化过程,人均耕地面积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③地资源面积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用模拟的指数方程对耕地面积的估算值和实际值误差较小,证明用指数递减方程预测耕地面积随人均GDP增长的变化是可行的;④在人均GDP为10000元~20000元、20000元~30000元和30000元~60000元阶段,苏州市GDP每增加百亿元所占用耕地面积分别为4450hm2、2795hm2、1178hm2,表明占用的耕地面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增加逐渐减少,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过程 苏州市 关系研究 耕地资源 50年 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GDP 耕地面积 土地开发强度 经济发展模式 2002年 统计数据 土地利用 区域差异 资源变化 定量分析 建设用地 变化趋势 指数递减 指数方程 递减方程 产出率 实际值
下载PDF
农户选择农作物新品种的决策因素研究 被引量:60
16
作者 蒙秀锋 饶静 叶敬忠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6,共7页
本文对影响农户选购农作物新品种的决策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农户选择农作物新品种受到农户内部因素和农户外部因素的影响。农户内部因素包括农户受教育程度、农户收入水平、农户收入来源、耕地面积和劳动力状况 ;农户外部因... 本文对影响农户选购农作物新品种的决策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农户选择农作物新品种受到农户内部因素和农户外部因素的影响。农户内部因素包括农户受教育程度、农户收入水平、农户收入来源、耕地面积和劳动力状况 ;农户外部因素包括新品种特性、新品种价格、新品种的广告宣传、进步农户的“带头”作用、种子销售人员的业务素质、种子经营单位的数量、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和种植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收入 内部因素 种子销售 决策 耕地面积 外部因素 广告宣传 农作物新品种 种植习惯 种子经营单位
下载PDF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55
17
作者 高俊峰 闻余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4-200,共7页
根据土地详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分析太湖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的现状特点和将来变化趋势。并以 1991年降雨类型分别计算了 1986、1996和 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下流域的产水量。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 根据土地详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分析太湖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的现状特点和将来变化趋势。并以 1991年降雨类型分别计算了 1986、1996和 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下流域的产水量。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点是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同样降雨类型,1996年流域下垫面状况下的产水量比 1986年的多10.18 × 108 m3,2010年产水量将比 1986年多 12 × 108m3。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水量有较大影响,这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太湖持续高水位的现象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土地利用 产水量 降水 耕地面积 建设用地面积
下载PDF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 被引量:60
18
作者 樊宏 张建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278,共6页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结构受山地系统特征影响 ,以林地为主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呈垂直带性。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政策的激发 ,导致耕地面积扩大 ,流域森林面积下降 ,可采资源消耗贻尽。森林面积减少、...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结构受山地系统特征影响 ,以林地为主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呈垂直带性。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政策的激发 ,导致耕地面积扩大 ,流域森林面积下降 ,可采资源消耗贻尽。森林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长是引起干旱河谷干旱面积范围扩大的重要因素。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土地利用优化应以长江流域的持续发展为着眼点 ,突出大流域生态屏障功能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以保证生态重建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工作的长期稳定性 ;提高土地利用方式的科技含量 ;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 ,先易后难 ,逐步实现生态建设与半干旱河谷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半干旱河谷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林地 耕地面积 森林面积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50
19
作者 党安荣 史慧珍 何新东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408-1411,共4页
3S技术是进行资源环境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中,应用3S技术能够快速地获取动态变化信息,并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具有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该文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探讨了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 3S技术是进行资源环境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中,应用3S技术能够快速地获取动态变化信息,并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具有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该文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探讨了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并在3S技术支持下,对密云县1991年到2001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定量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从1991年到2001年,密云县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出下列特点——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密云水库面积明显减少,形势比较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县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3S技术 林地面积 耕地面积 水库面积 GIS GPS RS
原文传递
区域粮食安全性分析与预测——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例 被引量:66
20
作者 李晶 任志远 周自翔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9-94,共6页
本文根据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理论,应用趋势预测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研究区域粮食安全状况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分析研究。论文主要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例进行分析与实践论证。结果为,1999年关中地区粮食处于安全状态,对于... 本文根据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理论,应用趋势预测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研究区域粮食安全状况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分析研究。论文主要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例进行分析与实践论证。结果为,1999年关中地区粮食处于安全状态,对于各个地区而言,西安和铜川的粮食状况不容乐观;而宝鸡、咸阳、渭南和杨陵区粮食状况相对安全。特别是杨陵区,在农业科技不断进步的作用下,耕地生产力水平提高,因此粮食状况最安全。到2015年如果人均粮食消费以小康水平记,关中地区耕地承受压力明显增加,甚至超过了耕地压力安全警戒线。关中地区各地耕地压力指数都比1999年的要大,特别是西安和铜川。另外,在粮食增长的同时,需加大灌溉用水,机械、化肥等物质生产资料的投入,必将导致粮食价格上涨,从而影响社会经济;而且,大量的化肥使用威胁生态系统安全。为防止关中出现粮食及相关问题,应限制耕地流失,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民产粮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陕西省 安全性分析 1999年 回归分析方法 生态系统安全 农业科技投入 高效生态农业 预测分析 生产力水平 2015年 耕地面积 预测模型 安全状况 研究区域 安全状态 小康水平 承受压力 压力安全 压力指数 粮食增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