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1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氮素矿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79
1
作者 王艳杰 邹国元 +1 位作者 付桦 刘宏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0期203-208,共6页
总结了现阶段土壤中有机氮矿化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影响有机氮矿化的因素:温度、水分均对氮矿化量、矿化速率有影响,且二者存在明显交互作用;耕作制度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也导致了土壤中氮矿化过程发生变化;施用不同肥料对氮矿化... 总结了现阶段土壤中有机氮矿化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影响有机氮矿化的因素:温度、水分均对氮矿化量、矿化速率有影响,且二者存在明显交互作用;耕作制度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也导致了土壤中氮矿化过程发生变化;施用不同肥料对氮矿化过程的影响也不同;土壤预处理等均会对氮矿化过程产生影响。该文还归纳了目前在研究土壤氮矿化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及氮素矿化模型,并剖析了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各种模型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矿质化 土壤 有机氮 矿化势 铵态氮 硝态氮 土壤氮素矿化 有机氮矿化 矿化过程 矿化模型 研究成果 矿化速率 交互作用 物理性质 耕作制度
下载PDF
保护地菜田土壤硝酸盐积累及其调控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2
作者 杨丽娟 张玉龙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6-69,共4页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保护地菜田土壤硝酸盐积累方面的研究结果 ,就土壤硝酸盐积累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调控措施 保护地菜田 菜田土壤 硝酸盐积累 肥料管理 耕作制度 灌溉制度
原文传递
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63
3
作者 彭佩钦 吴金水 +4 位作者 黄道友 汪汉林 唐国勇 黄伟生 朱奇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261-2267,共7页
以湖南省沅江市典型湖垸为代表,通过密集取样分析,研究了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条件下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变化及其和土壤碳、氮、磷的关系,发现水田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明显高于旱地,水田土壤中双季稻高于一季... 以湖南省沅江市典型湖垸为代表,通过密集取样分析,研究了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条件下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变化及其和土壤碳、氮、磷的关系,发现水田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明显高于旱地,水田土壤中双季稻高于一季稻;土壤磷的含量旱地稍高于水田,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水田稍高于旱地.尽管在水田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有明显的不同,但水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典型样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占有机碳的比例为0.65%~7.24%,平均3.0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占全氮的比例为0.98%~7.41%,平均3.8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占全磷的比例为0.16%~7.54%,平均2.80%.土壤C/N为3.87~17.31,平均9.15;BC/BN为4.06~9.29,平均7.26.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碳、氮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占全磷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之间的相关关系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的利用方式和耕作制度导致了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差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能够很好地反映洞庭湖区农田土壤碳、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氮、磷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 洞庭湖区 土地利用方式 耕作制度
下载PDF
土壤杂草种子库与杂草综合管理 被引量:62
4
作者 魏守辉 强胜 +1 位作者 马波 韦继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土壤杂草种子库是农田杂草发生危害的主要根源,种子库的动态变化规律对于杂草的综合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表明,杂草种子库的密度和组成变化很大,与田间杂草群落具有密切的联系。杂草种子库时刻处于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变化之... 土壤杂草种子库是农田杂草发生危害的主要根源,种子库的动态变化规律对于杂草的综合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表明,杂草种子库的密度和组成变化很大,与田间杂草群落具有密切的联系。杂草种子库时刻处于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变化之中。耕作方式影响杂草种子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从而间接影响种子库的密度和种类组成;作物轮作使杂草的生存环境趋于多样化,能够限制某些对单一种植系统有着良好适应性的杂草种类的生长,作物轮作对杂草种子库种类组成和丰富度的影响要大于耕作方式;杂草管理措施能够大大降低田间杂草的结实,从而减小杂草种子库的规模。随着人们对除草剂使用和环境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发展基于生态规律的杂草管理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作者提出了杂草种子库今后的一些新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种子库 耕作制度 作物轮作 杂草综合管理
下载PDF
耕作制度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47
5
作者 李仲强 谭周进 夏海鳌 《湖南农业科学》 2001年第2期24-25,共2页
进行了复种方式和土壤耕作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结果表明 ,复种方式能明显影响土壤细菌的数量 ,但对放线菌和真菌的影响不明显 ;免耕栽培晚稻利于土壤厌气性微生物的生长 ,翻耕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好的耕作制度能激活土壤... 进行了复种方式和土壤耕作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结果表明 ,复种方式能明显影响土壤细菌的数量 ,但对放线菌和真菌的影响不明显 ;免耕栽培晚稻利于土壤厌气性微生物的生长 ,翻耕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好的耕作制度能激活土壤中的微生物 ,改良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方式 土壤 耕作制度 微生物区系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土壤深松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1
6
作者 郭新荣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74-77,共4页
以铧式犁为主的传统耕作制度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通过对土壤深松技术的分析, 结果表明: 该技术克服了以铧式犁为主的传统耕作制度的弊端, 有利于作物生长、可防止水土流失。通过对土壤深松机具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田间的试验研究, 结果... 以铧式犁为主的传统耕作制度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通过对土壤深松技术的分析, 结果表明: 该技术克服了以铧式犁为主的传统耕作制度的弊端, 有利于作物生长、可防止水土流失。通过对土壤深松机具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田间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在土壤深松机具中, 全方位深松机优越于其它类型的深松机具, 应是我国保护性耕作中首选的优良机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耕作制度 深松机
下载PDF
我国稻螟暴发成灾的原因、趋势及对策 被引量:53
7
作者 盛承发 宣维健 +3 位作者 焦晓国 苏建伟 邵庆春 宋凤斌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3-108,共6页
1997年以来 ,我国二化螟和三化螟连年暴发成灾。究其主要外因 ,是由于气温升高 ,耕作制度改变 ,品种优化杂交化和推广高产轻型栽培措施以及人工防治水平下降等。导致防治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分散经营 ,且规模过小。这些问题一时不大可... 1997年以来 ,我国二化螟和三化螟连年暴发成灾。究其主要外因 ,是由于气温升高 ,耕作制度改变 ,品种优化杂交化和推广高产轻型栽培措施以及人工防治水平下降等。导致防治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分散经营 ,且规模过小。这些问题一时不大可能得到解决 ,因此预测未来 10年左右我国稻螟将继续暴发成灾。减灾控害的对策主要包括体系和任务两个方面。体系由社会组织和技术组成。政府应进一步发挥组织职能 ;技术包括虫情测报、经济评价和减灾手段。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中的作用值得注意。各级政府的任务是 ,国家重在制定政策 ,省、市重在提供资金 ,县级组织统一行动 ,乡、村落实人员。作者强调了扩大种稻经营规模对减灾控害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三化螟 暴发原因 中国 水稻 气温 耕作制度
下载PDF
几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在黄土高原旱作农田的实践 被引量:60
8
作者 张仁陟 黄高宝 +3 位作者 蔡立群 罗珠珠 李玲玲 谢军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9,共9页
自2001年起,甘肃农业大学的研究者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布设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春小麦→豌豆和豌豆→春小麦轮作系统的定位试验,以研究免耕不覆盖(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地膜覆盖(TP)和... 自2001年起,甘肃农业大学的研究者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布设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春小麦→豌豆和豌豆→春小麦轮作系统的定位试验,以研究免耕不覆盖(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地膜覆盖(TP)和免耕地膜覆盖(NTP)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在黄土高原旱作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效应。本文就近10年依托该试验获取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综述,重点阐述特定土壤、气候、农作制度下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及其酶活性、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作物生理生态等对上述几种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响应。初步得到免耕秸秆覆盖措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持水特性、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增强作物光合效能、增加作物产量等结论,对筛选出当地适宜的耕作模式、改善区域土壤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该项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重点关注的方向:1)保护性耕作土壤碳循环机理;2)覆盖方式的创新;3)温室气体排放测量方法的改进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作物轮作 黄土高原 旱作 土壤理化性状 耕作制度
下载PDF
稻田不同耕作制下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曾希柏 关光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0-95,共6页
6a定位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东洞庭湖地区土壤、气候及施肥等条件下,4种主要耕作制中,稻-稻-冬闲耕作制不仅产量较低,而且经济效益也较差,并有可能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和退化;稻-稻-肥(紫云英)耕作制则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6a定位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东洞庭湖地区土壤、气候及施肥等条件下,4种主要耕作制中,稻-稻-冬闲耕作制不仅产量较低,而且经济效益也较差,并有可能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和退化;稻-稻-肥(紫云英)耕作制则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并且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土壤肥力亦呈现出上升和进化的趋势;稻-稻-麦(大麦)和稻-稻-油(油菜)耕作制则不仅使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量,且土壤肥力也同样得到了上升和进化,但其经济效益稍低。因此,从各方面综合衡量,实行稻-稻-肥与稻-稻-麦(大麦)或稻-稻-油(油菜)轮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制度 土壤肥力 定位监测 有机质
下载PDF
草田轮作对粮食作物的增产效应 被引量:45
10
作者 鲁鸿佩 孙爱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0-13,共4页
草田轮作后,土壤的生物及理化性状明显改善,豆科饲草茬地对春小麦增产效果显著,复种豆科茬地种植秋作物,增产幅度比春小麦增产明显;作物在生长前期套种饲草后,套种豆科饲草的比对照普遍增产,而套种禾本科饲草种植玉米的比对照减产;在粪... 草田轮作后,土壤的生物及理化性状明显改善,豆科饲草茬地对春小麦增产效果显著,复种豆科茬地种植秋作物,增产幅度比春小麦增产明显;作物在生长前期套种饲草后,套种豆科饲草的比对照普遍增产,而套种禾本科饲草种植玉米的比对照减产;在粪肥用量较多时,化肥的增产有限,粮食增产中80%以上是施粪肥获得的。草田轮作不仅为农区养殖业提供大量优质饲草,而且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对粮食作物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田轮作 粮食作物 增产效应 耕作制度 土壤理化性状 种草养畜
下载PDF
免耕制度下耕作土壤结构演化的数字图像分析 被引量:36
11
作者 李德成 B.Velde +1 位作者 J.F.Delerue 张桃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4-220,共7页
利用数字图像方法 ,研究了室内模拟和自然田间免耕下的土壤结构演化状况。图像定性表明随免耕时间的推移土壤中团聚体由小变大 ,土体逐渐趋于紧实。图像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免耕时间的推移 ,小团聚体和小孔隙减少而大团聚体和大孔隙增... 利用数字图像方法 ,研究了室内模拟和自然田间免耕下的土壤结构演化状况。图像定性表明随免耕时间的推移土壤中团聚体由小变大 ,土体逐渐趋于紧实。图像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免耕时间的推移 ,小团聚体和小孔隙减少而大团聚体和大孔隙增加。田间土样的结果表明了自然的阶段性降雨对土壤结构可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但从图像与团聚体粒径分布和孔隙孔径分布的变化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土壤结构 团聚体粒径分布 孔隙孔径分布 数字图像 结构演化 耕作制度
下载PDF
耕作制度对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7
12
作者 江长胜 王跃思 +2 位作者 郑循华 朱波 黄耀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7-213,共7页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连续2 a田间原位测定,研究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和不同耕作制度对冬灌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a只种1季中稻冬季灌水休闲的冬灌田(PF),在水稻生长期,CH4平均排放通量为(21.44±1.77)m...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连续2 a田间原位测定,研究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和不同耕作制度对冬灌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a只种1季中稻冬季灌水休闲的冬灌田(PF),在水稻生长期,CH4平均排放通量为(21.44±1.77)mg.(m2.h)-1,非水稻生长期为(3.77±0.99)mg.(m2.h)-1,分别大大低于以前文献报道的在西南其它地方观测值;全年CH4排放量以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量为主,非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量仅占全年总排放量的23.2%.冬灌田N2O排放通量年均值为(0.051±0.008)mg.(m2.h)-1,且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季,非水稻生长期N2O排放量仅占全年总排放量的8.1%.在采用水旱轮作制后,冬灌田CH4排放量大大降低,稻-麦轮作(RW)和稻-油菜轮作(RR)全年CH4排放量分别为PF的43.8%和40.6%.但冬灌田改为水旱轮作制后,N2O排放量显著增大,RW和RR的N2O年排放量分别是PF的3.7倍和4.5倍.综合考虑冬灌田在采用不同耕作制度后排放CH4和N2O的全球增温潜势(GWP),无论是短时间尺度还是长时间尺度,采用3种耕作制度全年所排放的CH4和N2O所产生的综合GWP都为:PF RW≈RR.在20a、100a和500a时间尺度上,PF分别约是RW和RR的2.6、2.1和1.7倍.冬灌田改为水旱轮作制度后能大大减少CH4和N2O所产生的综合GW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制度 冬灌田 CH4 N2O 排放通量
下载PDF
水稻旱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被引量:46
13
作者 孙建权 胡宁 +3 位作者 王书玉 薛应征 刘贺梅 胡秀明 《种业导刊》 2009年第10期22-22,25,共2页
新乡市沿黄稻区处于我国北方粳稻区南缘,水稻种植面积约5.3万hm2,耕作制度以稻麦两熟为主,栽培品种属中晚粳品种。该区气候条件适宜,光热水资源充裕,环境无污染,水稻灌浆期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比较有利于水稻的高产、优质,... 新乡市沿黄稻区处于我国北方粳稻区南缘,水稻种植面积约5.3万hm2,耕作制度以稻麦两熟为主,栽培品种属中晚粳品种。该区气候条件适宜,光热水资源充裕,环境无污染,水稻灌浆期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比较有利于水稻的高产、优质,是我国著名的优质粳米产区,以“原阳大米”为代表的沿黄优质大米誉满全国。水稻种植更是新乡市沿黄地区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面积 高产栽培技术 旱直播 优质大米 沿黄稻区 稻麦两熟 耕作制度 晚粳品种
下载PDF
不同耕作制度对紫色水稻土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7
14
作者 罗友进 王子芳 +1 位作者 高明 魏朝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58,81,共5页
以长期定位试验点的紫色水稻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耕作制度对紫色水稻土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长期垄作免耕0~10cm土层有机质含量比常规平作高,10~6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则比常规平作低;表明稻田长期垄作免... 以长期定位试验点的紫色水稻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耕作制度对紫色水稻土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长期垄作免耕0~10cm土层有机质含量比常规平作高,10~6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则比常规平作低;表明稻田长期垄作免耕土壤有机质具有表层富集现象;水旱轮作各土层有机质含量均比常规平作低。垄作免耕各土层活性有机质含量普遍增加,水旱轮作表层(0~10cm)活性有机质含量减少,其余土层变化不大。对活性有机质组分含量的研究表明:与常规平作相比,垄作免耕增加了土壤表层活性有机质各个组分的含量,在其余土层增加了低活性有机质含量,而减少了高活性有机质含量;水旱轮作增加了各土层低活性有机质含量而减少了中活性和高活性有机质含量。垄作免耕所有土层的碳库管理指数都在100以上,水旱轮作除表层(0~10cm)小于100以外,其余土层都在100以上。由此可见,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制度 有机质 活性有机质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大豆高产优质施肥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5
15
作者 郭庆元 李志玉 涂学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3年第3期89-96,104,共9页
概述了大豆营养特性与施肥的研究结果 ,提出了高产施肥的关键技术。大豆营养特性 :一是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量较稻、麦作物高 (等量籽粒产量 ) ,生产 10 0kg大豆约吸收 6 5~8 5kg氮 (N) ,1 8~ 2 8kg磷 (P2 O5) ,2 7~ 3 7kg钾 (K2... 概述了大豆营养特性与施肥的研究结果 ,提出了高产施肥的关键技术。大豆营养特性 :一是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量较稻、麦作物高 (等量籽粒产量 ) ,生产 10 0kg大豆约吸收 6 5~8 5kg氮 (N) ,1 8~ 2 8kg磷 (P2 O5) ,2 7~ 3 7kg钾 (K2 O) ,3 5~ 4 8kg钙 (CaO) ,1 8~ 2 9kg镁 (MgO) ,4 5~ 9 5g锌 (Zn)。二是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高峰在花荚期 ,氮、磷、钾的 6 0 %~ 70 %在在此期吸收 ,而不同于稻麦等作物。三是总氮源的 4 0 %~ 6 0 %来源共生固氮 ,而共生固氮又受土壤氮、磷、钾、钙、锰、锌等及土壤pH值影响。四是大豆成熟阶段营养器官的养分向籽粒转移率高 ,氮、磷、钾分别达 5 8%~ 77% ,6 0 %~ 75 % ,4 5~ 75 %。大豆施用氮、磷、钾、锌、锰、硼肥均显著提提高产量 ,合理配合施用可达到 2 70 0~ 4 5 0 0kg hm2 。氮、磷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 ,钾与锌提高脂肪含量 ,磷、钾、锌、钼及少量氮肥可提高结瘤固氮率。氮、磷、钾和多种微肥可减轻东北连作大豆的不利因子危害 ,大幅度增加产量。大豆高产施肥 ,一是根据土壤、植株养分含量确定施肥数量 ,二是有机肥与氮、磷、钾肥及多种微肥配合施用 ,三是注重前茬作物施肥 ,增肥土壤 ,四是根据土壤条件、耕作制度、大豆品种特性确定施肥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施肥 应用 营养特性 吸收量 籽粒产量 籽粒转移率 有机肥 土壤条件 耕作制度 品种特性
下载PDF
我国耕作栽培技术成就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35
16
作者 佟屏亚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5,20,共6页
扼要叙述了过去40年耕作栽培技术的成就和研究进展,指出未来10—20年耕作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耕作制度 栽培 作物 发展趋势 中国
下载PDF
稻飞虱的危害及再猖獗机制 被引量:36
17
作者 姜辉 林荣华 +2 位作者 刘亮 瞿唯钢 陶传江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2-615,共4页
稻飞虱作为水稻上重要害虫,通过直接刺吸和传播病毒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影响。飞虱的大暴发是世界性的问题,作者对导致稻飞虱再猖獗的机制进行了综述,并推测稻飞虱再猖獗可能是农药、气候和耕作制度综合造成的,可以通过控制农药使用来调... 稻飞虱作为水稻上重要害虫,通过直接刺吸和传播病毒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影响。飞虱的大暴发是世界性的问题,作者对导致稻飞虱再猖獗的机制进行了综述,并推测稻飞虱再猖獗可能是农药、气候和耕作制度综合造成的,可以通过控制农药使用来调控飞虱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再猖獗 农药 气候 耕作制度
下载PDF
多元多熟种植制度复种指数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29
18
作者 卞新民 冯金侠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5,共5页
针对90年代种植制度变革的新特点,分析了间套作、复种及复种指数的意义,讨论了区别间套作的共生期标准、作物标准熟期与熟数系数以及面积系数等概念,提出了多样化的多元多熟种植条件下复种指数的计算规则和方法。
关键词 耕作制度 种植制度 复种指数 多熟种植
下载PDF
化感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9
作者 吕福堂 段玉梅 《生物学通报》 2005年第2期22-23,共2页
讨论了化感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应用化感理论指导建立合理的栽培、耕作制度;进行田间杂草的生物控制和防治;开发新一代无公害农药;指导森林更新和建植;培育抗化感品种等。
关键词 建植 化感作用 森林更新 耕作制度 田间杂草 栽培 无公害农药 生产中 指导 合理
下载PDF
90年代我国耕作制度发展展望 被引量:26
20
作者 刘巽浩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9,共9页
1949年以来,我国耕作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40年间,种植指数(即通称的复种指数)约增加25%。1949年约为128%(推算),1952年130.9%,1978年已达151%,80年代前期落到146.4%(1983),后又逐步上升,到1989年为153.2 %。
关键词 耕作制度 发展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