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6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1
1
作者 王建龙 张子健 吴伟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9-473,共25页
污泥颗粒化(granulation)是指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相互聚集形成一种密度较大、体积较大、体质条件较好的微生物聚集体.按照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电子受体的不同,颗粒污泥可分为好氧颗粒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两类.... 污泥颗粒化(granulation)是指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相互聚集形成一种密度较大、体积较大、体质条件较好的微生物聚集体.按照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电子受体的不同,颗粒污泥可分为好氧颗粒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两类.目前对污泥颗粒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宏观层面探讨颗粒化的形成模式,优化运行参数以达到更好的颗粒化效果;另一方面是从微观层面去研究颗粒化的机理、微生物菌群及其他化学成分在颗粒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好氧颗粒污泥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好氧颗粒污泥的性质(形态及粒径、沉降性能、密度与强度、生物活性、细胞表面疏水性、胞外多聚物等)及结构,颗粒污泥的培养条件、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有机负荷、基质成分、剪切力、沉淀时间、运行周期、进水模式、微生物饥饿期、反应器结构、溶解氧、温度等),以及颗粒污泥的应用(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有毒污染物降解、脱氮除磷、重金属及放射性核素的去除等).此外,还介绍了全自养颗粒污泥,如硝化颗粒污泥方面的研究.分析表明,随着对好氧颗粒污泥研究的不断深入,将好氧颗粒污泥应用于实际废水处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特性、颗粒污泥的长期运行稳定性及其工业化应用是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颗粒 废水处理 机理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胞外多聚物在好氧颗粒化中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87
2
作者 蔡春光 刘军深 蔡伟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3-626,共4页
在上流式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研究胞外多聚物在好氧颗粒污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胞外多聚物有机组成中蛋白质与总糖的比值在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增加了近2.5倍,它是影响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因素.蛋白质与总糖比值增加,则污泥表面负... 在上流式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研究胞外多聚物在好氧颗粒污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胞外多聚物有机组成中蛋白质与总糖的比值在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增加了近2.5倍,它是影响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因素.蛋白质与总糖比值增加,则污泥表面负电荷降低、疏水性增加,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聚物(EPS) 颗粒污泥 组分 表面电荷 疏水性
下载PDF
SBR系统中同步硝化反硝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 被引量:76
3
作者 杨麒 李小明 +2 位作者 曾光明 谢珊 刘精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4-98,共5页
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 ,研究序批式反应器 (S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 .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对进水碳源进行调控 ,反应器中形成了高活性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的好氧颗粒污泥 ,反应器中COD和NH3 N的去除率分别为 74 0 %~ 92 8%... 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 ,研究序批式反应器 (S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 .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对进水碳源进行调控 ,反应器中形成了高活性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的好氧颗粒污泥 ,反应器中COD和NH3 N的去除率分别为 74 0 %~ 92 8%和 82 3 %~ 98 5 %.颗粒污泥的粒径一般为 0 5~ 1 0mm ,MLSS达到 4 5 g·L- 1以上 ,SVI值约为 3 2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同步硝化反硝化 SBR系统 批式反应器 模拟生活污水
下载PDF
选择压法培育好氧颗粒污泥的试验 被引量:74
4
作者 王强 陈坚 堵国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9-104,共6页
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 ,葡萄糖为碳源 ,在序批式反应器中培育出好氧颗粒污泥 .增加COD负荷的同时 ,减少沉降时间以造成选择压 ,强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 .根据污泥的形态变化 ,颗粒污泥的形成可分为 3个阶段 .反应器启动 67d出... 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 ,葡萄糖为碳源 ,在序批式反应器中培育出好氧颗粒污泥 .增加COD负荷的同时 ,减少沉降时间以造成选择压 ,强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 .根据污泥的形态变化 ,颗粒污泥的形成可分为 3个阶段 .反应器启动 67d出现颗粒污泥 .COD负荷 4 8kg/(m3·d)、表面气体流速 0 0 1 75m/s时 ,反应器中活性污泥完全颗粒化 .颗粒污泥粒径大多 6~ 9mm ,MLSS 780 0mg/L ,最小沉降速率 3 2 7m/h .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在高负荷下良好的COD去除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选择压 颗粒化过程 序批式反应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0
5
作者 彭永臻 吴蕾 +2 位作者 马勇 王淑莹 李凌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281,共9页
好氧颗粒污泥凭借其密实的结构、多样的微生物种群以及优良的沉降性能,已经引起了污水生物处理领域许多学者的兴趣.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和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其... 好氧颗粒污泥凭借其密实的结构、多样的微生物种群以及优良的沉降性能,已经引起了污水生物处理领域许多学者的兴趣.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和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其微生物相、环境条件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好氧颗粒污泥模型以及在处理市政污水和含毒工业废水上的应用,并展望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形成机制 影响因素 微生物相 沉淀时间 曝气强度
原文传递
胞外多聚物在好氧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4
6
作者 张丽丽 陈效 +1 位作者 陈建孟 蔡伟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95-799,共5页
在SBR反应器活性污泥好氧颗粒化过程中,分析不同时期污泥EPS主要成分的变化、污泥表面特性的变化及二者相关关系.不同时期污泥样品胞外蛋白的SDS—PAGE表明,蛋白分子量条带主要分布在(31.0—97.4)×10^3,与种泥相比,颗粒... 在SBR反应器活性污泥好氧颗粒化过程中,分析不同时期污泥EPS主要成分的变化、污泥表面特性的变化及二者相关关系.不同时期污泥样品胞外蛋白的SDS—PAGE表明,蛋白分子量条带主要分布在(31.0—97.4)×10^3,与种泥相比,颗粒污泥在形成过程中增加了一些新蛋白条带,且条带颜色逐渐变深,定性表明蛋白种类及含量的增加.定量测定也表明,胞外蛋白分泌量随颗粒污泥的形成逐渐从49.4mg·g^-1增至148.3mg·g^-1,多糖则无明显变化,蛋白/多糖值也从2.3逐渐增至4.9.颗粒污泥表面疏水性比种泥约增加1倍,疏水性的变化与蛋白,多糖值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9.测得种泥与颗粒污泥表面Zeta电位平均值分别为-28.5mV和-13.2mV,颗粒污泥表面的电负性明显降低.由蛋白质自身特性,可推测其通过增加污泥表面相对疏水性和降低污泥表面电负性而促进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聚物 胞外蛋白 颗粒污泥 表面特性 机制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 被引量:31
7
作者 杨麒 李小明 +2 位作者 曾光明 谢珊 刘精今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2,共3页
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通过对运行条件的调控,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培养出了高活性的好氧颗粒污泥,颗粒污泥浓度达到4.5g/L以上,SVI值在32.5左右,反应器对于COD、NH3-N的去除率分别在83.6%~92.8%和82.3%~98.5%之间。实验结果表... 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通过对运行条件的调控,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培养出了高活性的好氧颗粒污泥,颗粒污泥浓度达到4.5g/L以上,SVI值在32.5左右,反应器对于COD、NH3-N的去除率分别在83.6%~92.8%和82.3%~98.5%之间。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存在,SBR反应器内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反应,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顺序式硝化反硝化(SQND)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序批式反应器 同步硝化反硝化 顺序式硝化反硝化
下载PDF
低溶解氧条件下生物脱氮研究中的新现象 被引量:39
8
作者 胡林林 王建龙 +1 位作者 文湘华 钱易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44-447,共4页
In aerobic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low dissolved oxygen (DO) concentration was generally thought to be harmful to aerobic microorganisms, especially to nitrifying microbes. In fact, ammonium could be well conver... In aerobic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low dissolved oxygen (DO) concentration was generally thought to be harmful to aerobic microorganisms, especially to nitrifying microbes. In fact, ammonium could be well converted under low DO and low DO condition could obviously lead to energy saving. In recent years, some new phenomena were found in nitrogen removal reactors operated at low DO concentration, such as sludge granulation;short-cut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by autotrophic nitrifier. These phenomena were valuable because they could give new method or some convenience to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Fig 1, Tab 1, R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溶解 生物脱氮 颗粒污泥 活性污泥
下载PDF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9
作者 侯金良 康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6-370,376,共6页
评述了近年来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生物处理的新方法:ANAMMOX–SHARON组合法、好氧同步脱氮除磷法和倒置A2/O法,并比较了各种工艺的优缺点。指出反硝化聚磷技术在倒置A2/O工艺中的应用将成为城市污水同步脱氮... 评述了近年来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生物处理的新方法:ANAMMOX–SHARON组合法、好氧同步脱氮除磷法和倒置A2/O法,并比较了各种工艺的优缺点。指出反硝化聚磷技术在倒置A2/O工艺中的应用将成为城市污水同步脱氮除磷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除磷 ANAMMOX—SHARON组合工艺 颗粒污泥 倒置A^2/O 反硝化除磷菌
下载PDF
SBR中厌氧颗粒污泥向好氧颗粒污泥的转化 被引量:31
10
作者 胡林林 王建龙 +2 位作者 文湘华 杨宁 钱易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4-77,共4页
在SBR反应器中以醋酸钠为碳源 ,UASB厌氧颗粒污泥作为接种污泥 ,在好氧曝气条件下运行 .通过观察污泥颗粒形态、结构等的变化 ,发现在运行中污泥颗粒经历了形态保持 ,成分置换的过程 .污泥浓度先增加后降低 ,在运行 35d后逐渐稳定在 5 g... 在SBR反应器中以醋酸钠为碳源 ,UASB厌氧颗粒污泥作为接种污泥 ,在好氧曝气条件下运行 .通过观察污泥颗粒形态、结构等的变化 ,发现在运行中污泥颗粒经历了形态保持 ,成分置换的过程 .污泥浓度先增加后降低 ,在运行 35d后逐渐稳定在 5 g/L ,SVI值稳定在 30~ 4 0mL/g的水平 .在 4 0~ 6 0d内反应器中颗粒污泥一直占主体成分 ,悬浮相浓度低于 0 .5 g/L .在好氧条件下最终颗粒污泥形态、大小稳定 ,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已经成功获得 ,好氧颗粒污泥与接种污泥相比在粒径、沉降速度、含水率以及惰性成分的含量上都有一定的变化 .电镜观察还表明 ,原厌氧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以球菌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颗粒污泥 SBR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王暄 季民 +1 位作者 王景峰 杨造燕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1-93,共3页
采用4种方法(热、超声、高压、碱处理)分别研究在不同的作用时间和方式下对好氧颗粒污泥EPS的提取效果。综合考虑各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及对于污泥细胞的破坏程度后,确定热处理(80℃,30min)和超声波提取(320W,40s)法均是可行的,其中热处... 采用4种方法(热、超声、高压、碱处理)分别研究在不同的作用时间和方式下对好氧颗粒污泥EPS的提取效果。综合考虑各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及对于污泥细胞的破坏程度后,确定热处理(80℃,30min)和超声波提取(320W,40s)法均是可行的,其中热处理提取产物中多糖、蛋白质分别为30.3、8.1mg/gVSS,而超声波则分别为24.3、10.8mg/gVSS。好氧颗粒污泥EPS中多糖含量高于蛋白质,在热处理及超声波提取的产物中,多糖与蛋白质之比分别为3.7与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 提取 颗粒污泥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性质 被引量:28
12
作者 陈坚 王强 堵国成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7-321,326,共6页
综述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进展 ,包括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征和微生物相、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条件及其颗粒化过程、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等 .好氧颗粒污泥是近几年发现的在好氧条件下自发形成的细胞自身固定化颗粒 ,具有良好的沉淀性... 综述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进展 ,包括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征和微生物相、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条件及其颗粒化过程、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等 .好氧颗粒污泥是近几年发现的在好氧条件下自发形成的细胞自身固定化颗粒 ,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较高的生物量和在高容积负荷条件下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良好生物活性 .颗粒化过程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 ,取决于废水组成、操作条件和适当的选择压等因素 .SBR反应器 (SequencingBatchRe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微生物相 颗粒化过程 污水处理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含盐废水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汪善全 原媛 +1 位作者 孔云华 竺建荣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5-151,共7页
试验采用序批式摇床反应器(SSBR)在高含盐废水中利用不同类型接种污泥培养出了好氧颗粒.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能够有效处理高含盐废水并且具有很好的抗盐度冲击能力.当废水盐度小于10 g/L NaCl并且进水基质为葡萄糖时,利用好氧颗... 试验采用序批式摇床反应器(SSBR)在高含盐废水中利用不同类型接种污泥培养出了好氧颗粒.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能够有效处理高含盐废水并且具有很好的抗盐度冲击能力.当废水盐度小于10 g/L NaCl并且进水基质为葡萄糖时,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该废水可以取得70.3%-97.6%的TOC去除率.当进水盐度达到35 g/L NaCl并且进水基质为难降解Vc废水时,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该含盐废水能够取得与相同基质相同运行条件下淡水废水中相似的70%的TOC去除率.试验在含盐废水中得到了粒径为0.5-3 mm的好氧颗粒污泥,其沉降速度大大高于淡水对照组中得到的好氧颗粒污泥沉降速度.相对淡水对照组中好氧颗粒污泥,含盐废水中好氧颗粒具有污泥产率更低、污泥活性(OUR)更高、颗粒稳定性更好的优势.从不同接种污泥类型来看,好氧絮状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接种都能快速实现污泥好氧颗粒化,但絮状污泥接种实现好氧颗粒化所需的时间更短.另外,在相同运行条件下,接种好氧絮状污泥反应器取得的TOC去除效果优于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但厌氧颗粒污泥接种具有更强的抗盐度冲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BR 颗粒污泥 废水 TOC
下载PDF
pH值对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3
14
作者 张志 任洪强 +2 位作者 张蓉蓉 魏翔 王晓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0-654,共5页
从反应器脱氮性能和好氧颗粒污泥理化性状方面研究了pH值对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微生态环境的形成,大大增强其耐酸碱冲击负荷能力,在pH值8~9范围内氨氮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在pH值6~9范围... 从反应器脱氮性能和好氧颗粒污泥理化性状方面研究了pH值对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微生态环境的形成,大大增强其耐酸碱冲击负荷能力,在pH值8~9范围内氨氮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在pH值6~9范围内,好氧颗粒污泥理化性状稳定,没有发生解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PH值 同步硝化反硝化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5
作者 苏海佳 王陆玺 +2 位作者 邓爽 代雅洁 王晨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14-1922,共9页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以及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活性污泥生物水处理技术由于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该方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由微生物自凝聚形成的特殊生物膜——好氧颗粒污泥由于具有污泥颗粒结构紧凑致密...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以及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活性污泥生物水处理技术由于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该方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由微生物自凝聚形成的特殊生物膜——好氧颗粒污泥由于具有污泥颗粒结构紧凑致密、沉降性能好、生物量较高,同时具备多种微生物功能、剩余污泥量较少等优势,而备受关注。本文重点论述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结构特征、表观气速与溶氧水平,有机负荷、金属离子、代谢方式等外部环境因子对污泥颗粒快速培养和形成过程的影响,微生物菌群结构与颗粒形成机制、以及影响颗粒长期运行过程中稳定性缺失的主要原因,提高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的常用措施,以提高人们对好氧颗粒污泥的认识,推动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在废水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生物废水处理技术 颗粒过程 稳定性 生物技术
下载PDF
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中Zeta电位与EPS的变化特性 被引量:40
16
作者 王浩宇 苏本生 +2 位作者 黄丹 崔晓姣 竺建荣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14-1620,共7页
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在形成过程中Zeta电位、胞外多聚物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污泥调控生长,形成完全颗粒化的好氧污泥.在好氧颗粒形成过程中,污泥的Zeta电位由接种时的-19.1 mV逐渐降至-10.1 mV.完全颗粒化以后,成熟后的好氧... 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在形成过程中Zeta电位、胞外多聚物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污泥调控生长,形成完全颗粒化的好氧污泥.在好氧颗粒形成过程中,污泥的Zeta电位由接种时的-19.1 mV逐渐降至-10.1 mV.完全颗粒化以后,成熟后的好氧颗粒污泥Zeta电位稳定维持在-10 mV左右,说明维持污泥较低的Zeta电位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条件.颗粒化过程中污泥EPS中多糖含量基本不变,蛋白含量增加明显,从13.65 mg.g-1增加到54.12 mg.g-1,蛋白/多糖比值从0.67增加到3.31;污泥的Zeta电位与蛋白/多糖的比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9,这些结果说明蛋白质对降低污泥表面电位,促进污泥聚集以及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生长等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TA电位 EPS 颗粒污泥 SBR 蛋白质 多糖
原文传递
一体化生物除磷脱氮技术——反硝化除磷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杨国靖 李小明 +3 位作者 曾光明 杨麒 谢珊 刘精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介绍了一种高效、节能的生物除磷脱氮技术-反硝化除磷。通过与传统生物除磷技术的比较,总结反硝化除磷的机理、影响因素并探讨它在脱氮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应用。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反硝化聚磷菌(DPB) 颗粒污泥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的产生及其分布 被引量:31
18
作者 李延军 李秀芬 +2 位作者 华兆哲 刘和 陈坚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9-443,共5页
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和基质条件对好氧颗粒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产生的影响及其在污泥和体系上清液中的分布.结果表明:随体系操作条件和基质条件的变化,好氧颗粒污泥内部和上清液中的EPS含量呈规律性变化.相对而言,好氧颗粒污泥中EPS含... 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和基质条件对好氧颗粒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产生的影响及其在污泥和体系上清液中的分布.结果表明:随体系操作条件和基质条件的变化,好氧颗粒污泥内部和上清液中的EPS含量呈规律性变化.相对而言,好氧颗粒污泥中EPS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过多的EPS则释放到上清液中.大量EPS的释放只发生在颗粒污泥解体时,而酸性条件和不适当的C/N比不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形态保持.体系溶解氧为4.5 mg.l-1,pH为中性,污泥负荷小于等于0.37kgCOD.kg-1MLSS.d-1,碳氮比为20∶1时,好氧颗粒污泥中EPS的含量约占污泥总质量的9%—12%,与厌氧颗粒污泥(0.6%—20%)相近,但远低于絮状活性污泥(80%),此时,EPS在上清液中的含量最低或接近最低,为14—26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胞外聚合物 蛋白质 多糖.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胞外多聚物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32
19
作者 张丽丽 姜理英 +1 位作者 方芳 陈建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7-130,共4页
EPS是微生物聚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取和分析好氧颗粒污泥的EPS利于深入研究这一新兴微生物聚集体。采用加热、超声、高速离心和加碱等5种方法提取好氧颗粒污泥的EPS,并分析其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匀浆预处理是提取颗粒污泥EPS首要... EPS是微生物聚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取和分析好氧颗粒污泥的EPS利于深入研究这一新兴微生物聚集体。采用加热、超声、高速离心和加碱等5种方法提取好氧颗粒污泥的EPS,并分析其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匀浆预处理是提取颗粒污泥EPS首要步骤,超声和加热分别适合EPS定性与定量分析,在35w、超声4rain的条件下,活性污泥与好氧颗粒污泥EPS提取液中TOC产量分别为105.3mg/gVSS和96.5mg/gVSS;加热法(80℃,60min)提取的EPS产量略高于超声法,对于活性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TOC含量分别为142.6mg/gVSS和153.2mg/gVSS;蛋白质是活性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EPS中比例最大的成分,且蛋白与多糖在好氧颗粒污泥与其在絮状活性污泥中的比值范围分别为3.22~5.80和1.68~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胞外多聚物 提取 分析
下载PDF
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分析好氧颗粒污泥细菌组成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李建婷 纪树兰 +3 位作者 刘志培 秦振平 刘缨 杨媛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18-1223,共6页
采用构建16SrDNA克隆文库方法对好氧颗粒污泥的细菌种群多样性进行研究.随机测定了82个克隆子序列(700 bp),Blast比对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群落具有高度多样性,可分为7个主要类群,其中,β变形菌(β-Proteobacteria)类群和鞘脂... 采用构建16SrDNA克隆文库方法对好氧颗粒污泥的细菌种群多样性进行研究.随机测定了82个克隆子序列(700 bp),Blast比对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群落具有高度多样性,可分为7个主要类群,其中,β变形菌(β-Proteobacteria)类群和鞘脂杆菌(Sphingobacteria)类群在文库中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34.16%和30.50%;其次是Candidate division TM7类群、黄杆菌(Flavobacteria)类群和γ变形菌(γ-Proteobacteria)类群,分别为9.76%,7.32%和7.32%;放线菌(Actinobacteria)类群和α变形菌(α-Proteobacteria)类群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分别为4.88%和1.22%.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中不仅含有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的食酸菌属(Acidovorax)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等细菌,还含有对CODCr和氨氮具有很好去除能力的Micropruina glycogenica,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等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16SrDNA克隆文库 细菌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