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油果糖治疗耐甘露醇患儿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丽琼 钱会萍 +2 位作者 刘辛燕 孔艳萍 陈永花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6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治疗耐甘露醇患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者85例,均采用抗病毒、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甲基泼尼松龙、甘露醇等综合治疗,13例患者在耐甘露醇时加用10%甘油果糖,观察治疗相关指标...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治疗耐甘露醇患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者85例,均采用抗病毒、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甲基泼尼松龙、甘露醇等综合治疗,13例患者在耐甘露醇时加用10%甘油果糖,观察治疗相关指标变化。与同期72例非耐甘露醇重症手足口病合并颅高压患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危重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患儿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甘露醇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3例使用甘油果糖后受累神经系统症状于48 h内开始好转,最终均治愈出院,无一例发展成危重型病例。结论:甘油果糖治疗耐甘露醇患儿重症手足口病时具有颅内压控制稳定、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甘油果糖 高颅压 甘露醇
下载PDF
小麦耐甘露醇变异系生理特性分析
2
作者 赵宇玮 郝建国 +1 位作者 步怀宇 贾敬芬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6-962,共7页
目的对二次离体筛选获得的小麦耐甘露醇变异细胞系进行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检测该变异细胞系在甘露醇,NaCl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的渗透胁迫环境中的耐受生长能力,并测定变异系在甘露醇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 目的对二次离体筛选获得的小麦耐甘露醇变异细胞系进行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检测该变异细胞系在甘露醇,NaCl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的渗透胁迫环境中的耐受生长能力,并测定变异系在甘露醇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Na+/K+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及可溶性蛋白质组成和基因组DNA多态性等分子特征。结果通过愈伤组织在甘露醇,NaCl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的渗透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实验,发现变异系细胞系可以在对照细胞系不能生长的20%甘露醇,1.5%NaCl和20%PEG-6000胁迫条件下,分别表现出14.5%(见图1),12.8%(见图2),41.8%(见图3)的相对生长量;在20%甘露醇胁迫条件下变异系细胞系游离脯氨酸积累量为对照系的80%(见图4),可溶性糖积累量为对照系的1.2倍(见图5),可溶性蛋白含量为对照系的1.3倍(见表1)。在相同浓度的甘露醇模拟的渗透胁迫环境中变异系再生植株比对照植株相能维持较高的K+/Na+比值(见表2)。与对照相比,耐甘露醇变异细胞系再生植株可溶性蛋白SDS-PAGE发生显著变化:6条新可溶性蛋白谱带出现在变异系再生植株中,同时对照系中的1条可溶性蛋白谱带在突变株中缺失(见图6)。变异系植株与对照株RAPD带型呈现一定的多态性(见图7),表明变异系基因组DNA与对照相比发生了突变。结论所研究的小麦耐甘露醇变异细胞系是一个具有较强渗透胁迫耐受能力,可用于进一步育种工作的良好突变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甘露醇变异细胞系 游离脯氨酸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SDS-PAGE NA^+ K^+ RAP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