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器官移植耐受的诱导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兴安 白春学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49-951,共3页
移植耐受是器官移植后的理想状态,受者免疫系统仅对供者抗原保持特异性无反应,对感染、肿瘤等的免疫应答正常.器官移植耐受诱导的研究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相关耐受、供者特异... 移植耐受是器官移植后的理想状态,受者免疫系统仅对供者抗原保持特异性无反应,对感染、肿瘤等的免疫应答正常.器官移植耐受诱导的研究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相关耐受、供者特异输注(donor-specific transfusion,DST)相关耐受、自发肝移植耐受、多器官移植免疫特惠等现象相继被发现,基于模仿的耐受诱导研究大量涌现,尤以含BMT方案、含DST方案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免疫 移植耐受 诱导方法 耐受诱导 免疫系统 免疫应答 骨髓移植 特异输注
原文传递
多肽Cbf-14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晓倩 蒋美玲 +4 位作者 史翔宇 黄亚 吴皓旻 马菱蔓 周长林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8年第5期383-389,共7页
多肽Cbf-14是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抗菌肽,该课题研究了其对临床常见的G+和G-细菌的抑菌活性。通过琼脂平板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多肽Cbf-14对临床常见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改变接种量,培养基pH,研究... 多肽Cbf-14是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抗菌肽,该课题研究了其对临床常见的G+和G-细菌的抑菌活性。通过琼脂平板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多肽Cbf-14对临床常见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改变接种量,培养基pH,研究不同条件对多肽Cbf-14抑菌活性的影响。体外抗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多肽Cbf-14对多种临床常见敏感和耐药细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部分耐药菌株的MIC为16μg/m L,且能在4~8 h内快速杀灭细菌,同时pH稳定性好;通过耐受诱导试验研究多肽Cbf-14是否容易诱导细菌耐药。结果表明,不同细菌在亚抑菌浓度的Cbf-14中连续诱导10代后,MIC值基本保持不变,说明Cbf-14不容易诱导细菌耐药;研究结果提示其可以作为临床抗耐药细菌感染的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多肽Cbf-14 抗菌活性 pH稳定性 耐受诱导 耐药菌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肠黏膜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江益凡 孙洋 +1 位作者 张艳 李静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711-715,共5页
肠道菌群与宿主形成庞大的共生生态系统,通过影响肠管中各种细胞的功能来调节宿主肠道的免疫状态。肠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和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抵御有害物质损伤肠管。研究认为,维持效应性免疫与免疫... 肠道菌群与宿主形成庞大的共生生态系统,通过影响肠管中各种细胞的功能来调节宿主肠道的免疫状态。肠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和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抵御有害物质损伤肠管。研究认为,维持效应性免疫与免疫耐受性之间的平衡成为临床治疗免疫性疾病的重要靶点。肠道黏膜免疫系统通过对肠道内共生菌的识别形成免疫耐受,对侵入的病原体识别并激活效应性免疫,以此建立肠道的先天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系统。本综述简要概括肠黏膜免疫耐受的建立机制、肠道菌群在诱导肠黏膜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以及肠道菌群诱导免疫耐受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可对共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屏障 免疫耐受 耐受诱导
下载PDF
FK506和CTLA4Ig转基因腺病毒在耐受诱导中的作用
4
作者 孙涛 张同琳 +1 位作者 王光明 谢蜀生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 评价Tacrolimus(FK5 0 6 )和细胞毒性T淋巴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转基因腺病毒(AdCTLA4Ig)在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是否接受FK5 0 6处理、心脏移植后有无骨髓细胞输注(bonemarrowtransfusion ,BMT)、术后有无AdCTLA... 目的 评价Tacrolimus(FK5 0 6 )和细胞毒性T淋巴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转基因腺病毒(AdCTLA4Ig)在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是否接受FK5 0 6处理、心脏移植后有无骨髓细胞输注(bonemarrowtransfusion ,BMT)、术后有无AdCTLA4Ig输注及移植心脏来源,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8组,观察各组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于术后第30天测定其中4组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抑制率以及其中4组的异基因嵌合水平。结果 无处理对照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6 .5±0 .5 5 )d ;AdCTLA4Ig单一处理组及联合BMT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分别为(37.5±2 .88)d和(39.2±3.31)d ,与无处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当把FK5 0 6处理加入到上述2组的处理方案中时,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缩短(P <0 .0 5 )。术后30d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显示,AdCTLA4Ig +BMT组和AdCTLA4Ig组的特异性抑制率明显高于FK5 0 6 +AdCTLA4Ig +BMT组和FK5 0 6+AdCTLA4Ig组(P <0 .0 5 ) ,而非特异性抑制率并没有差别。术后30d的异基因嵌合水平检测显示,BMT +AdCTLA4Ig组的胸腺和外周血嵌合水平高于AdlacZ腺病毒组、无处理对照组和AdCTLA4Ig组(P <0 .0 5 )。结论 在耐受诱导过程中,当FK5 0 6和AdCTLA4Ig联合应用时,前者会对后者的作用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K506 CTLA4Ig转基因腺病毒 耐受诱导 心脏移植
原文传递
异种移植中的耐受诱导
5
作者 唐天华 《中华国际医药杂志》 2002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异种器官移植中的耐受诱导,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动物实验显示,移植前给血可以提高肾移植的成活率;胰脾联合移植能延长移植胰的成活时间,骨髓移植诱导的造血嵌合体可以阻断移植后所引起的急慢性排斥反应,T淋巴细胞疫苗可延长移... 异种器官移植中的耐受诱导,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动物实验显示,移植前给血可以提高肾移植的成活率;胰脾联合移植能延长移植胰的成活时间,骨髓移植诱导的造血嵌合体可以阻断移植后所引起的急慢性排斥反应,T淋巴细胞疫苗可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抗CD4单体克隆抗体使小鼠接受胰岛异种移植而不需要其他免疫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耐受诱导 排斥反应
下载PDF
文摘
6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62-470,共9页
093氨基吡咯三羧酸:新型Ⅲ型谷氨酸代谢型受体选择性配体,094通过聚酮合酶虚拟组合库筛选大环内酯,095肿瘤生成与先天性免疫反应,096肿瘤耐受诱导的新机制,097源于水稻的粘膜疫苗.
关键词 先天性免疫反应 文摘 肿瘤生成 受体选择性 虚拟组合库 大环内酯 聚酮合酶 耐受诱导
下载PDF
凝血酶原复合物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血友病B伴抑制物 被引量:9
7
作者 薛峰 刘葳 +5 位作者 陈云飞 刘晓帆 黄月婷 付荣凤 张磊 杨仁池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49-7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友病B伴抑制物的免疫耐受诱导(ITI)治疗,提高血友病B伴抑制物的诊疗水平。方法应用基于APTT标准曲线的一期法测定重型血友病B患者凝血因子Ⅸ(FⅨ)活性,应用Bethesda法进行FIX抑制物定量测定;利用凝血酶原复合物(PCC... 目的探讨血友病B伴抑制物的免疫耐受诱导(ITI)治疗,提高血友病B伴抑制物的诊疗水平。方法应用基于APTT标准曲线的一期法测定重型血友病B患者凝血因子Ⅸ(FⅨ)活性,应用Bethesda法进行FIX抑制物定量测定;利用凝血酶原复合物(PCC)进行ITI并联合利妥昔单抗清除患者抑制物。结果患儿既往PCC暴露日为20d,抑制物滴度峰值为56BU/ml。在2015年11月患儿抑制物滴度降至10.4BU/ml时开始ITI治疗,单用PCC一段时间无效,给予PCC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17个月后成功清除患者体内FIX抑制物,未发生过敏反应及。肾病综合征等并发症。ITI过程中患者年化出血率有所改善。结论该患者是国内首例报道的采用ITI联合利妥昔单抗成功治疗血友病B伴抑制物的病例。PCC联合利妥昔单抗ITI治疗是目前有希望清除血友病B抑制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B 抑制物 免疫耐受诱导 凝血酶原复合物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免疫治疗研究和临床应用(三)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武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35-137,141,共4页
本节介绍免疫治疗的种类以及各种治疗应当遵循的共同原则.
关键词 免疫治疗 临床应用 免疫性疾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 免疫抑制治疗 免疫耐受诱导治疗
下载PDF
儿童血友病抑制物管理 被引量:5
9
作者 冯晓勤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4,共4页
儿童血友病患者是抑制物的高发人群。除了遗传性高危因素外,非遗传性高危因素不仅对抑制物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还直接影响血友病的治疗策略。以往回顾性分析提示,新生儿及婴幼儿时期手术、严重出血后的高强度凝血因子治疗是抑制物... 儿童血友病患者是抑制物的高发人群。除了遗传性高危因素外,非遗传性高危因素不仅对抑制物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还直接影响血友病的治疗策略。以往回顾性分析提示,新生儿及婴幼儿时期手术、严重出血后的高强度凝血因子治疗是抑制物发生的高危因素,20暴露日(ED)之后开始预防治疗,抑制物发生风险显著降低。目前针对高滴度、高反应性的先天性血友病抑制物的清除主要采用免疫耐受诱导(ITI)治疗,高剂量与低剂量在低危组免疫耐受诱导成功率方面相当,但高剂量组能更快达到免疫耐受,且在ITI治疗期间出血事件明显减少。免疫调节剂并不推荐用于一线抑制物的清除治疗,但对标准ITI治疗反应不佳的高反应抑制物患者,加用美罗华可能改善ITI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抑制物 儿童 免疫耐受诱导
原文传递
特异性口服免疫耐受诱导的免疫学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翔 黄琼 杨杏芬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0年第1期50-54,共5页
特异性口服免疫诱导(specific oral tolerance induction,SOTI)是一种将曾经使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食物作为抗原,从极低剂量开始给患者口服,以后逐渐缓慢增大剂量,维持一段时间后使患者对此抗原发生免疫耐受的现象。SOTI的发生发展受到... 特异性口服免疫诱导(specific oral tolerance induction,SOTI)是一种将曾经使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食物作为抗原,从极低剂量开始给患者口服,以后逐渐缓慢增大剂量,维持一段时间后使患者对此抗原发生免疫耐受的现象。SOTI的发生发展受到多种免疫机制和诸多因素的影响,对SOTI免疫学机制深入细致地研究将为进一步了解食物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及其治疗和预防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耐受 特异性口服免疫耐受诱导 食物过敏
下载PDF
口服耐受诱导疗法预防婴幼儿鸡蛋过敏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柴圆圆 钱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3-767,共5页
食物过敏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其中鸡蛋是主要过敏原的一种,传统的预防鸡蛋过敏的方法是延迟在婴儿辅食中添加鸡蛋,但这种方法并不能降低鸡蛋过敏的患病率,反而可能会影响婴儿的身心健康。口服耐受疗法... 食物过敏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其中鸡蛋是主要过敏原的一种,传统的预防鸡蛋过敏的方法是延迟在婴儿辅食中添加鸡蛋,但这种方法并不能降低鸡蛋过敏的患病率,反而可能会影响婴儿的身心健康。口服耐受疗法是通过主动抑制胃肠道对于抗原的特异性反应而建立免疫耐受的过程。目前多项研究表明通过早期引入鸡蛋诱导口服耐受可以预防鸡蛋过敏,并已被纳入许多国家的婴儿喂养指南。本文在此主要阐述口服耐受诱导疗法在预防鸡蛋过敏中的机制、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过敏 口服耐受诱导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利用流式细胞术分离大鼠肝脏库普弗细胞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闻 巩义春 钟尚志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8-419,共2页
库普弗细胞是定居于肝脏的吞噬细胞,占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80%~90%,在免疫调节及肝移植后的免疫耐受诱导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在体外有效地探讨库普弗细胞的作用,目前已建立多种分离纯化库普弗细胞的方法,如酶消化法、Percoll... 库普弗细胞是定居于肝脏的吞噬细胞,占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80%~90%,在免疫调节及肝移植后的免疫耐受诱导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在体外有效地探讨库普弗细胞的作用,目前已建立多种分离纯化库普弗细胞的方法,如酶消化法、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非实质细胞贴壁培养法及联合多种分离纯化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普弗细胞 大鼠肝脏 分离纯化 流式细胞术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密度梯度离心法 PERCOLL 免疫耐受诱导
原文传递
伴有抑制物儿童血友病的免疫耐受诱导策略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泽坤 吴润晖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2-614,共3页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自幼发病,反复的关节肌肉出血可导致残疾,严重者甚至出现致死性的颅内、消化道出血。凝血因子Ⅷ/Ⅸ(FⅧ/FⅨ)制剂的替代治疗是防范和控制出血的有效措施,但20%-30%的重型血友病A、3%-13%的轻...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自幼发病,反复的关节肌肉出血可导致残疾,严重者甚至出现致死性的颅内、消化道出血。凝血因子Ⅷ/Ⅸ(FⅧ/FⅨ)制剂的替代治疗是防范和控制出血的有效措施,但20%-30%的重型血友病A、3%-13%的轻型及中间型血友病A、1%-3%的重型血友病B患者会产生针对外源性FⅧ/FⅨ的中和抗体(抑制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免疫耐受诱导 抑制物 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儿童 消化道出血 凝血因子Ⅷ 肌肉出血
原文传递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血友病患儿免疫耐受诱导治疗中应用的文献回顾
14
作者 殷启轩 吴润晖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5期248-252,共5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经皮插入外周静脉,尖端置于右心房和上腔静脉交界处的中心静脉通路技术,留置数周到1年,应用于阶段性静脉药物注射以及肠外营养。血友病(Hemophilia)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经皮插入外周静脉,尖端置于右心房和上腔静脉交界处的中心静脉通路技术,留置数周到1年,应用于阶段性静脉药物注射以及肠外营养。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种性染色体连锁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Ⅷ/Ⅸ缺乏导致的出血性疾病,主要治疗方法是凝血因子静脉输入。而静脉通路建立是儿童期、尤其是最需要治疗的年幼患儿的主要阻碍。而以清除抑制物为目的的免疫耐受诱导治疗(immune tolerance therapy,ITI)需要长期、不间断、频繁的(如隔日1次或每日1次)静脉注射。近十年,为了开展中国儿童血友病ITI治疗,我国尝试为部分血友病患儿在ITI过程中放置PICC以建立静脉通路,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临床应用成果,但也发现了如脱管、感染、血栓等问题。鉴于无指导性材料,本文检索了近五年发表在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上“儿童应用PICC”综述性文章以及近二十年相关“血友病儿童应用PICC”文章,旨在为PICC在血友病患儿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PICC) 儿童 血友病 免疫耐受诱导治疗
下载PDF
胰腺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调节Th1/Th2细胞因子与抑制凋亡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刚 胡伟明 +5 位作者 韩方海 刘洲 张建波 李月春 周祥 张肇达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2,共2页
胰腺移植术中及术后行免疫抑制治疗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急、慢性排斥反应,保证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目前对胰腺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作用环节及其途径研究不多,我们观察了免疫抑制治疗对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调节作用以及对穿孔素和颗... 胰腺移植术中及术后行免疫抑制治疗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急、慢性排斥反应,保证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目前对胰腺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作用环节及其途径研究不多,我们观察了免疫抑制治疗对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调节作用以及对穿孔素和颗粒酶B代表的凋亡途径的影响,以期阐明免疫抑制治疗的部分机理,并为此后研究更安全、有效的免疫耐受诱导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TH2细胞因子平衡 免疫抑制治疗 胰腺移植术 凋亡途径 移植后 调节作 慢性排斥反应 免疫耐受诱导
原文传递
造血干细胞嵌合体诱导移植免疫耐受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国安 袁利亚 何飞 《生命科学》 CSCD 2003年第5期262-265,共4页
造血干细胞混合嵌合体是指两个不同基因型个体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共存的一种状态。在同种异体或异种移植的动物模型中,造血干细胞混合嵌合体已成功地诱导出针对供者特异性的免疫耐受。现已证实造血干细胞具有否决活性,来自造血干细胞的否... 造血干细胞混合嵌合体是指两个不同基因型个体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共存的一种状态。在同种异体或异种移植的动物模型中,造血干细胞混合嵌合体已成功地诱导出针对供者特异性的免疫耐受。现已证实造血干细胞具有否决活性,来自造血干细胞的否决细胞在诱导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混合嵌合体 免疫耐受诱导
下载PDF
5例存在良好风险抑制物阳性重型血友病A患儿应用小剂量免疫耐受诱导的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杨 李刚 +4 位作者 陈振萍 吴心怡 甄英姿 唐凌 吴润晖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3期372-375,共4页
目的免疫耐受诱导(immune tolerance induction,ITI)是消除血友病抑制物的有效方式,从经济条件出发,本文探讨了小剂量ITI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友病门诊应用小剂量方案进行ITI治疗的5例病例资料。包括、基线数据;抑制物发现时... 目的免疫耐受诱导(immune tolerance induction,ITI)是消除血友病抑制物的有效方式,从经济条件出发,本文探讨了小剂量ITI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友病门诊应用小剂量方案进行ITI治疗的5例病例资料。包括、基线数据;抑制物发现时间、滴度峰值、ITI治疗前出血情况;ITI治疗开始时间、应用方案、持续时间、治疗结局;ITI治疗期间出血情况。结果 5例患儿发生抑制物的中位月龄为57(18~65)月龄,有记录的抑制物滴度峰值为13.6 BU/ml(3.9-20.2 BU/ml),抑制物产生后平均出血次数约为6.31次/月/人;开始ITI治疗时中位月龄为64(范围28~91)月,从发现抑制物到开始ITI治疗间期中位月龄为20(范围7々26)月;小剂量ITI方案为25-50 U/kg,隔天一次;治疗成功的4例ITI治疗时间分别为13个月、4个月、8个月、9个月;4例经小剂量ITI治疗抑制物转阴性,随访至今未复发;1例患儿由于治疗3个月时抑制物滴度明显升高而停止治疗;ITI治疗治疗期间仅有2例患儿出血,平均出血次数为0.21次/月/人。结论对存在良好风险抑制物阳性血友病A的患儿,小剂量ITI治疗方案能有效地消除抑制物,控制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重型血友病A 抑制物 小剂量免疫耐受诱导
下载PDF
同种异体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胡进 赵劲民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10期1595-1598,共4页
关键词 移植免疫耐受 同种异体 新型免疫抑制剂 特异性免疫耐受 器官移植 免疫耐受诱导 移植免疫学 HLA配型 终末期疾病
下载PDF
一例血友病A伴抑制物免疫耐受诱导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晓莉 崔岩 逯秀玲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64-864,F0003,共2页
血友病A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为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异常所致,其临床特点为自发性关节出血和/或深部组织/肌肉出血。FⅧ替代治疗已公认为血友病A的最佳疗法,FⅧ抑制物的产生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
关键词 血友病A 抑制物 免疫耐受诱导 护理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肝移植免疫耐受
20
作者 樊斌 李德卫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47-348,351,共3页
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是目前肝移植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建立有效的免疫耐受成为这个领域的研究热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最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DC在肝移植免疫耐... 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是目前肝移植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建立有效的免疫耐受成为这个领域的研究热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最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DC在肝移植免疫耐受诱导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免疫耐受 树突状细胞 肝移植 术后排斥反应 抗原递呈细胞 免疫耐受诱导 cel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