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卫挺 陶福正 陈仁辉 《现代实用医学》 2017年第2期279-280,共2页
当机体营养摄取未达到代谢要求时就会导致营养不良,重症患者由于手术、烧伤及败血症等原因引起的机体蛋白和能量代谢的改变更加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肠内营养(EN)作为重症患者营养支持首选的方法,与肠外营养相比具有简便、成本低、感染... 当机体营养摄取未达到代谢要求时就会导致营养不良,重症患者由于手术、烧伤及败血症等原因引起的机体蛋白和能量代谢的改变更加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肠内营养(EN)作为重症患者营养支持首选的方法,与肠外营养相比具有简便、成本低、感染并发症少及保护肠黏膜屏障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不耐受 肠内营养 耐受现象 感染并发症 营养摄取 影响因素 肠黏膜屏障 重症监护 营养支持 胃肠运动
下载PDF
半固化喂养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营阳 候琳琳 +2 位作者 蒋恩社 景孟娟 李黎明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96,共4页
肠内营养是危重患者的最佳营养支持方式[1],但在实施过程中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腹泻、腹胀等肠内喂养不耐受现象[2],其发生率为41.27%~73.6%[3]。肠内喂养不耐受会导致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暂时中断,营养支持不足,住院时间延长和死亡率增加[4]。
关键词 危重患者 胃食管反流 肠内营养 耐受现象 肠内喂养 应用与护理 耐受 营养支持
下载PDF
镇静催眠药的依赖性和滥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郑继旺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3期8-11,共4页
镇静催眠药(Sedative-hypnotics)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镇静和睡眠的药物,其种类多,数量大,结构、理化性质各异,药理作用广泛。一般镇静催眠药小剂量镇静,中剂量催眠,大剂量麻醉,有的还有抗惊厥、抗精神病作用,是临床治疗中应用广、不... 镇静催眠药(Sedative-hypnotics)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镇静和睡眠的药物,其种类多,数量大,结构、理化性质各异,药理作用广泛。一般镇静催眠药小剂量镇静,中剂量催眠,大剂量麻醉,有的还有抗惊厥、抗精神病作用,是临床治疗中应用广、不可缺少的药物。本世纪以来,镇静催眠药的用量不断增加。由于该类药物多有耐受现象和依赖性形成潜力,导致了该类药物的滥用,且问题越来越严重。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催眠药 耐受现象 身体依赖性潜力 巴比妥类 苯二氮 抗惊厥 安眠酮 戒断症状 药物滥用 麻醉性镇痛药
下载PDF
延迟相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耐受现象的探讨
4
作者 苏德淳 王珂 +1 位作者 张双月 常志文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讨延迟相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是否存在耐受现象。[方法]新西兰大白兔50只分6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8只、缺血预处理组10只;分别间隔不同时间行3次预处理,末次预处理24 h后缺血再灌注,根据间隔时... [目的]探讨延迟相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是否存在耐受现象。[方法]新西兰大白兔50只分6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8只、缺血预处理组10只;分别间隔不同时间行3次预处理,末次预处理24 h后缺血再灌注,根据间隔时间分为IP 12、18、24和48 h 4组,每组各8只。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律失常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预处理组和4组间隔不同时间预处理组的心梗面积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IP 12 h组的梗死面积和心律失常高于缺血预处理组(P〈0.05)。间隔12-24 h,心肌保护作用有增强趋势,而间隔24-48 h保护作用反而减弱,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间隔12-48 h的多次延迟相预处理并未产生耐受现象,最佳预处理的时间间隔可能在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心肌 心肌梗死 耐受现象
下载PDF
我院精神药物使用调查及处方分析
5
作者 吴晓松 何晓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8期728-729,共2页
目前,精神药物在临床上使用广泛,而且多有耐受现象和潜在依赖性,对这类药物的使用进行调查研究,可以为临床合理使用精神药物,防止滥用起到监测和推动作用。 材料和方法 一、方法:连续统计我院1994年1~5月门诊内科、神经科和精神科处方... 目前,精神药物在临床上使用广泛,而且多有耐受现象和潜在依赖性,对这类药物的使用进行调查研究,可以为临床合理使用精神药物,防止滥用起到监测和推动作用。 材料和方法 一、方法:连续统计我院1994年1~5月门诊内科、神经科和精神科处方。统计项目为:1.病人的年龄、性别;2.处方中有无精神药物;3.处方中精神药物的种类和名称;4.精神药物的使用持续时间。 二、标准依据:按文献报道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药物使用研究小组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简称DDD)作为测量药物利用的单位。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简称In-dex)为指标对精神药物处方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药物 处方分析 药物利用指数 耐受现象 药物处方 限定日剂量 使用研究 处方数 硝基安定 处方量
下载PDF
益气解毒方干预鼻咽癌细胞裸鼠移植瘤肿瘤微环境细胞免疫耐受现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湘 范婧莹 +2 位作者 何迎春 田道法 陈舒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3年第1期10-15,21,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解毒方对鼻咽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干预效应,探讨调节性T细胞诱导的鼻咽癌肿瘤微环境免疫耐受性特征及其对干预药物的反应性。方法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解毒方治疗组、顺...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解毒方对鼻咽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干预效应,探讨调节性T细胞诱导的鼻咽癌肿瘤微环境免疫耐受性特征及其对干预药物的反应性。方法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解毒方治疗组、顺铂阳性对照组、益气解毒方与顺铂联合治疗组,每组8只动物,分别给予相应处理药物,系统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及体积变化。观察期满后处死动物,取瘤体称重,分别计算抑瘤率,并切取瘤体组织标本,观察比较各组移植瘤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标本CD4、CD8、Foxp3表达活性,比较其组间差异。结果各组检测结果比较显示,益气解毒方处理后,移植瘤组织中的CD4、FoxP3表达活性受到明显抑制,CD8表达则明显提高,尤以联合治疗组表现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解毒方能有效改善鼻咽癌裸鼠移植瘤肿瘤微环境的免疫耐受现象而抑制肿瘤生长速度;联合应用化学药物后,该一效应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肿瘤微环境 免疫耐受现象 益气解毒方 干预效应
下载PDF
短暂脑缺血发作后继脑梗死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龙宣 赵斌 +1 位作者 唐荣华 柯俊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后继脑梗死患者早期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序贯收集首次脑梗死患者58例,根据病前有无同侧TIA史分为TIA组(26例)和非TIA组(32例),另选取16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以NIHSS评分评价... 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后继脑梗死患者早期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序贯收集首次脑梗死患者58例,根据病前有无同侧TIA史分为TIA组(26例)和非TIA组(32例),另选取16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以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头部CT测定脑梗死灶体积;以CD34和KDR双阳性细胞作为EPCs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早期外周血循环EPCs数量,以ELISA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分析循环EPCs数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及血清VEGF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 TIA组患者NIHSS评分及梗死体积明显小于非TIA组(均P<0.01)。非TIA组患者外周血循环EPCs数量与正常对照组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TIA组患者外周血循环EPCs数量和血清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非TIA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01)。相关分析显示:有或无TIA史的脑梗死患者循环EPCs数量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或脑梗死体积均成负相关,而且在TIA组内EPCs数量与血清VEGF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早期外周血循环EPCs数量关系到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严重程度。TIA增加了对循环EPCs的动员,提高了外周血循环EPCs数量,EPCs增加很可能受VEGF调节,这可能是TIA发挥对后继脑梗死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脑缺血发作 内皮祖细胞 脑梗死 缺血耐受现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间隔时间对后继脑梗死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常莉莎 张云鹤 +2 位作者 王大力 张江 赵晓晶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到后继脑梗死发生的间隔时间与后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入院脑梗死患者658例,其中有同侧TIA的患者122例,根据TIA与脑梗死间隔时间分为1周、2—4周和4周以上。比较各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到后继脑梗死发生的间隔时间与后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入院脑梗死患者658例,其中有同侧TIA的患者122例,根据TIA与脑梗死间隔时间分为1周、2—4周和4周以上。比较各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病程1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有TIA史且间隔时间小于1周组患者神经功能轻度缺损比率(96%)、Ⅰ级预后比率为(80%)均明显高于无TIA史组及有TIA史且间隔时间2~4周和4周以上者(P〈0.01,〈0.05)。结论TIA的神经保护性与TIA发作间隔时间有一定关系,对后继脑梗死有保护作用的TIA与脑梗死的间隔期应该不超过1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死 缺血耐受现象 间隔时间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后继脑梗死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大力 张江 +3 位作者 常莉莎 刘会英 高素玲 薛新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后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入院脑梗死患者658例,其中同侧TIA的患者122例,按照脑梗死前是否预先发生同侧的TIA分为无TIA组和有TIA组。采用CSS和ADL评分标准,于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于病程...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后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入院脑梗死患者658例,其中同侧TIA的患者122例,按照脑梗死前是否预先发生同侧的TIA分为无TIA组和有TIA组。采用CSS和ADL评分标准,于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于病程1个月时对各组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各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结果脑梗死前无TIA史患者中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为332例(62%),有TIA组为94例(77%),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在无TIA组中为204例(38%),有TIA组为28例(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P=0.002)。Ⅰ级预后脑梗死预先有TIA史88例(72%),无TIA史340例(63%),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结论脑梗死前发生的TIA可能对人脑产生缺血耐受作用,从而减轻随后严重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缺血耐受现象
下载PDF
脑缺血耐受过程中NO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冯慧 程秋凤 +2 位作者 贺燕 姬琳 王兴臣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2年第5期318-319,共2页
缺血耐受现象自1970年由Maroko等[1]提出以来,随着研究深入,脑缺血耐受(ischemictolerance,IT)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IT的形成过程涉及热休克蛋白、兴奋性氨基酸、腺苷、凋亡相关基因,以及信号传导通路等的变化。一氧化氮(Nitric ... 缺血耐受现象自1970年由Maroko等[1]提出以来,随着研究深入,脑缺血耐受(ischemictolerance,IT)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IT的形成过程涉及热休克蛋白、兴奋性氨基酸、腺苷、凋亡相关基因,以及信号传导通路等的变化。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为血管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耐受 NO 缺血耐受现象 兴奋性氨基酸 凋亡相关基因 信号传导通路 血管活性物质 热休克蛋白
原文传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不同部位后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王大力 张江 +3 位作者 常莉莎 刘会英 彭延波 赵晓晶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04-305,共2页
①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不同部位后继脑梗死的关系。②方法选择首次入院脑梗死患者658例,其中有同侧TIA的患者122例,按照脑梗死前是否预先发生同侧的TIA分为无TIA组和有TIA组。采用CSS和ADL评分标准,于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 ①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不同部位后继脑梗死的关系。②方法选择首次入院脑梗死患者658例,其中有同侧TIA的患者122例,按照脑梗死前是否预先发生同侧的TIA分为无TIA组和有TIA组。采用CSS和ADL评分标准,于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各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有无显著性,并于病程1个月时对各组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评定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分析TIA的神经保护性与不同部位后继脑梗死的关系。③结果脑梗死部位及范围在有无TIA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梗死部位对预后的影响,在皮质表层I级预后预先有TIA为68%,无TIA为56%,比率高于无TIA,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皮层下梗死I级预后有TIA为73%,无TIA为6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结论TIA的神经保护性与脑梗死部位无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缺血耐受现象
下载PDF
改良醋酸盐透析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李建华 孙秀珍 《甘肃医药》 1997年第1期60-61,共2页
醋酸盐透析(AC-HD)应用于临床已近30年,由于醋酸盐透析液化学稳定性好、无钙、镁离子沉积,不易招致微生物生长,临床使用方便安全,已被广泛使用,成为常规使用的透析液。随着高效透析器的问世,无肝素透析及高效透析等技术的开展,发现醋酸... 醋酸盐透析(AC-HD)应用于临床已近30年,由于醋酸盐透析液化学稳定性好、无钙、镁离子沉积,不易招致微生物生长,临床使用方便安全,已被广泛使用,成为常规使用的透析液。随着高效透析器的问世,无肝素透析及高效透析等技术的开展,发现醋酸盐向血中弥散过快,而机体代谢速度较慢,使一部份病人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头痛、呕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盐透析 醋酸盐不耐受现象 AC—HD 透析液 临床应 化学稳定性 透析过程 一过性低血压 透析并发症 肌痉挛
下载PDF
碳酸氢盐透析粉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13
作者 古英明 高蔚瑜 +2 位作者 吕少芬 林景华 高耀东 《透析与人工器官》 1997年第3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碳酸氢盐透析 AC—HD Bi—HD 醋酸盐不耐受现象 血液净化中心 浓缩透析液 临床应用 酸中毒 血液透析 心血管功能
下载PDF
老年血透患者并发低血压的护理经验
14
作者 卢正杏 李洪 《透析与人工器官》 1998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血透患者 透析器 老年患者 降压药 碳酸氢盐透析 低血 心功能不全 透析间期 醋酸盐不耐受现象 透析液
下载PDF
采用低透析液流量序贯超滤透析防治醋酸盐不耐受性现象的体会
15
作者 李雨生 马珍梅 焦叶萍 《透析与人工器官》 1994年第2期27-28,共2页
醋酸盐透析液是最常用的透析液之一。使用醋酸盐透析液病人中有15%~20%出现醋酸盐不耐受现象。本文提出了对老年人、严重贫血及重危病人,在没有条件开展重碳酸盐透析的情况下,可试用低透析液流量(QD350ml/min)A... 醋酸盐透析液是最常用的透析液之一。使用醋酸盐透析液病人中有15%~20%出现醋酸盐不耐受现象。本文提出了对老年人、严重贫血及重危病人,在没有条件开展重碳酸盐透析的情况下,可试用低透析液流量(QD350ml/min)AD单纯超滤-AD的序贯性超滤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析液流量 醋酸盐不耐受现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