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被引量:1
1
作者 牛海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49,共7页
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其中 ,清初对西北边疆的重新统一是其历史前提 ,求真求实的考据学风起了一定影响 ,清中叶后经世致用思潮的重新兴起是重要原因 ,道咸以降的边患危机则是直接原因 ,最后 ,蒙元史学的兴起则... 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其中 ,清初对西北边疆的重新统一是其历史前提 ,求真求实的考据学风起了一定影响 ,清中叶后经世致用思潮的重新兴起是重要原因 ,道咸以降的边患危机则是直接原因 ,最后 ,蒙元史学的兴起则起了共进互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西北边疆 史地 历史背景 科发展 “经世致用”思潮 考据学 边患危机 元代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考据学风与其兴盛之原因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惠荣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5期87-92,共6页
在中国学术史上,考据学的发达以清中叶为最。民国时期,考据学经过晚清的衰颓,一度振兴,几乎笼罩了整个国学领域,以至于文科教学与学者个人的治学方向都深受影响。民国考据学风的盛行,并非突兀而起,而是由内因外缘交织而成。从学术渊源来... 在中国学术史上,考据学的发达以清中叶为最。民国时期,考据学经过晚清的衰颓,一度振兴,几乎笼罩了整个国学领域,以至于文科教学与学者个人的治学方向都深受影响。民国考据学风的盛行,并非突兀而起,而是由内因外缘交织而成。从学术渊源来说,民国考据学无疑是对乾嘉考据学的继承与发展;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学术潮流的注重实证与国内科学整理国故运动的兴起,恰为民国考据学风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考据学 王国维 二重证据法 “史二陈” 整理国故 胡适
下载PDF
试论清人对明代诗文别集的整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生杰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176-187,共12页
以四库全书馆为代表的清代官方整理明代诗文别集,注重考辨之功,举凡著者、卷次、作者、篇第、存佚等,尽力为之厘清,并从官方的视点做出优劣之评价。与官方重考辨的思路不同,清代私家整理明代的诗文集,受考据学风的影响,重在编集、重刊... 以四库全书馆为代表的清代官方整理明代诗文别集,注重考辨之功,举凡著者、卷次、作者、篇第、存佚等,尽力为之厘清,并从官方的视点做出优劣之评价。与官方重考辨的思路不同,清代私家整理明代的诗文集,受考据学风的影响,重在编集、重刊和辑佚等,使大量的文集不致淹没无闻,凸显保存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诗文别集 四库全书馆 考据学
原文传递
清朝乾隆时期的文化政策与士人群体的分化
4
作者 李明军 《阴山学刊》 2016年第5期45-52,共8页
清代乾隆朝的文化政策承袭康熙朝的文治政策,又有新的变化。乾隆朝文化政策外宽松而实严厉,文字狱案数量最多。《四库全书》的编纂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成了考据学风的形成。科举制度对士风、文风的影响不可忽视,时文与古文的对立成... 清代乾隆朝的文化政策承袭康熙朝的文治政策,又有新的变化。乾隆朝文化政策外宽松而实严厉,文字狱案数量最多。《四库全书》的编纂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成了考据学风的形成。科举制度对士风、文风的影响不可忽视,时文与古文的对立成为一种话语表述形式,诗文的言志传道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强调。道统、文统与政统的矛盾在乾隆时期变得更为突出,很多文人在经历出与入的矛盾彷徨后,选择了人格尊严和自由适意,儒家风雅诗教复兴由此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政策 《四库全书》 考据学 科举制度
下载PDF
清人学风影响下的南戏文献考辨简论
5
作者 蒋宸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24-33,共10页
清代有关南戏文本文献的研究,表现出不同于前朝的学术面貌。由于受到文人情趣牵引以及当时考据学风的影响,在关于南戏的辨订中运用了不少考据学问的方法,酌古通今,旁推互证,从而使得清代的南戏研究在探索的深度与广度上均取得了不少对... 清代有关南戏文本文献的研究,表现出不同于前朝的学术面貌。由于受到文人情趣牵引以及当时考据学风的影响,在关于南戏的辨订中运用了不少考据学问的方法,酌古通今,旁推互证,从而使得清代的南戏研究在探索的深度与广度上均取得了不少对后世影响颇大的成就。在辨订前人有关南戏认识讹误、推动南戏文献研究由史料载录向学术研究转变、为后人提供南戏文献研究方法等方面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考据学 南戏考辨 类比 博证
下载PDF
清代学者对《史记》的考证性研究
6
作者 董焱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0年第2期176-178,共3页
充分运用文字、训诂、音韵等小学知识,并结合天文、历法、舆地、金石、避讳等多方面的知识,全面开展对《史记》文本的考据研究,则是在乾嘉学派考据学风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的。从研究方法看,清代《史记》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治经之法... 充分运用文字、训诂、音韵等小学知识,并结合天文、历法、舆地、金石、避讳等多方面的知识,全面开展对《史记》文本的考据研究,则是在乾嘉学派考据学风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的。从研究方法看,清代《史记》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治经之法来治《史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乾嘉 考据学
原文传递
四库所收江永著述十六种提要补论
7
作者 徐道彬 苏正道 《四库学》 2018年第2期91-114,共24页
清代著名学者江永,一生蛰居乡里,以教学与著述为事业。《四库全书》收入其著作十六种,对其评价也颇为中肯而公允。今摘录出《总目》中的相关文字加以补充和说明,借以考察江氏学术与时代学风的关系,及其开创'皖派'汉学与引领乾... 清代著名学者江永,一生蛰居乡里,以教学与著述为事业。《四库全书》收入其著作十六种,对其评价也颇为中肯而公允。今摘录出《总目》中的相关文字加以补充和说明,借以考察江氏学术与时代学风的关系,及其开创'皖派'汉学与引领乾嘉考据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江永 考据学
原文传递
章学诚与清代史学新风 被引量:1
8
作者 顾奎相 陈涴 《中华文化论坛》 2004年第2期71-75,共5页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杰出的史学理论家之一。他用毕生心血结撰成博大精深的《文史通义》 ,以“六经皆史”为纲 ,以“史学经世”为宗旨 ,对清朝乾嘉时期盛行的考据学风进行了尖锐、全面的批判 ;在批判中建构了以“史学经世”为指归...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杰出的史学理论家之一。他用毕生心血结撰成博大精深的《文史通义》 ,以“六经皆史”为纲 ,以“史学经世”为宗旨 ,对清朝乾嘉时期盛行的考据学风进行了尖锐、全面的批判 ;在批判中建构了以“史学经世”为指归的新史学体系 ;《文史通义》及其编修的方志是他史学理论的生动实践 ;深悉社会现实、承继浙东史学、明辨器道关系是他史学勇气和史学理论产生的三大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家 批判考据学 清代
下载PDF
王国维实证考据学风形成源流新解
9
作者 杨鹏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60-64,共5页
王国维关于"中国纸上之学问,有赖于地下之学问者"的论述,关于"取异民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材料互相参证"的方法,是其"二重证据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形成得益于他与日本... 王国维关于"中国纸上之学问,有赖于地下之学问者"的论述,关于"取异民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材料互相参证"的方法,是其"二重证据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形成得益于他与日本学者密切的学术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实证考据学 二重证据法 日本 源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