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9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什么是考古学 被引量:58
1
作者 夏鼐 《考古》 1984年第10期931-935,948,共6页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古老的实物,但是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它是一门很新的学科。它的起源相当早,因为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他们便会对自己的过去历史发生兴趣,对于古代传留下来的遗物和遗迹发生...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古老的实物,但是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它是一门很新的学科。它的起源相当早,因为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他们便会对自己的过去历史发生兴趣,对于古代传留下来的遗物和遗迹发生兴趣。出于各种不同的动机,他们搜集古物、调查古迹,有的更进一步把它们纪录下来,甚至于探讨它们的意义,进行个别的研究。但是这些只是考古学的前身,还不是现代学术界所指的科学的、近代的考古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考古学 历史科学 研究对象 古代 人类活动 考古学文化 金石学 社会发展 考古学研究 遗迹
原文传递
中国新石器时代家畜起源的问题 被引量:52
2
作者 袁靖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58,共8页
中国考古学界对古代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研究的历史已经持续了60多年。我们在讨论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的历史时曾经指出,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动物考古学研究长期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有不少基础性的工作尚有待于重新探讨。本文即是... 中国考古学界对古代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研究的历史已经持续了60多年。我们在讨论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的历史时曾经指出,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动物考古学研究长期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有不少基础性的工作尚有待于重新探讨。本文即是我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之一,我们尝试着对迄今为止有关中国新石器时代各种家畜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中国 家畜 考古学研究 起源 古代遗址 动物 基础性 历史 出土
原文传递
考古学新理解论纲 被引量:45
3
作者 俞伟超 张爱冰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47-166,共20页
科学的发展、社会思潮的变化,促使考古学重新思考本学科的目的。这方面的新认识又将导致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的更新。近年来我国考古学界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表明,我国考古学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本文认为,考古学应吸收人类学文化概念... 科学的发展、社会思潮的变化,促使考古学重新思考本学科的目的。这方面的新认识又将导致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的更新。近年来我国考古学界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表明,我国考古学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本文认为,考古学应吸收人类学文化概念的内容,考古学文化的范畴应扩大,透过遗物、遗迹研究古人行为过程并进而研究文化进步的法则及文化动力学的规律应成为考古学的新目标。文章进而从层位学、形态论、环境论、聚落论、计量论、技术论等方面对考古学既有理论、方法作了新的阐述,并在全息论、艺术论、价值论三节就考古学的本体论、方法论提出了自己的新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考古学 考古学文化 近代考古学 新阶段 方法论 考古学 人类学 考古学理论 层位学 考古学研究
原文传递
时空解释新手段——欧美考古GIS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41
4
作者 高立兵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89-95,共7页
前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6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地理空间数据的数字处理技术。从系统实现的角度来看,GIS是一个具有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可视输出的应用软件系统。GIS最... 前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6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地理空间数据的数字处理技术。从系统实现的角度来看,GIS是一个具有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可视输出的应用软件系统。GIS最初以解决土地资源管理问题而兴起,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学、遥感学、环境学、信息学和管理学等众多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考古数据的空间性特征是GIS应用于考古学的基础。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功能为解决考古学的空间性和多变量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 考古数据 考古学研究 空间数据管理 计算机制图 计算机科学 地理空间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 考古遗址 方法手段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原始社会考古研究上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42
5
作者 石兴邦 《考古》 1959年第10期566-570,共5页
一建国十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已经累积起来的丰富的物质文化史料中,对我国古代史研究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在现有的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加以估计,... 一建国十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已经累积起来的丰富的物质文化史料中,对我国古代史研究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在现有的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加以估计,以便今后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线索。在这一篇短文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龙山文化 甘肃仰韶文化 齐家文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 原始社会文化 考古研究 物质文化史 考古学研究 考古工作
原文传递
太昊和少昊传说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栾丰实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18,共16页
全面分析先秦两汉关于太昊和少昊的传说可知 ,太昊和少昊都属于古史传说时期的较早阶段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是古代东方地区两个主要的支系 ,或可称为两大部族。据有关文献的注解和太昊、少昊后裔的居住区域 ,一般认为太昊部族主要... 全面分析先秦两汉关于太昊和少昊的传说可知 ,太昊和少昊都属于古史传说时期的较早阶段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是古代东方地区两个主要的支系 ,或可称为两大部族。据有关文献的注解和太昊、少昊后裔的居住区域 ,一般认为太昊部族主要分布于豫东、皖北和鲁西南地区 ,少昊部族主要分布于鲁中南地区 ,向北可延伸到鲁北中部一带。距今 50 0 0年前后 ,豫东、皖北和鲁西南地区是大汶口文化的分布区 ,其居民应为传说中的太昊部族。这一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和海岱地区东部的同时期文化之间具有较多的共性 ,进而可以推定其自东部的沂沭河流域迁徙而来。少昊部族所处的时代大体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相当 ,结合传说中少昊部族的地望 ,即主要分布于泰山南北两侧地区 ,可以认为这一地区的大汶口文化 (至少是晚期 )应是少昊部族所创造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昊 太昊 大汶口文化 考古学研究 古史传说 后裔 两汉 时期 时代 地望
原文传递
夏家店下层文化渊源刍论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立新 齐晓光 夏保国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16,共12页
自60年代夏家店下层文化命名以来,考古学界普遍将西起桑干河上游、东至医巫闾山、北达西拉木伦河、南抵拒马河流域的燕山南北广大范围内含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因素的遗存指称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并进而展开了有关其源流、特征、分期、类型与... 自60年代夏家店下层文化命名以来,考古学界普遍将西起桑干河上游、东至医巫闾山、北达西拉木伦河、南抵拒马河流域的燕山南北广大范围内含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因素的遗存指称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并进而展开了有关其源流、特征、分期、类型与族属等一系列课题的探讨。关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渊源目前主要存在3种代表性观点: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家店下层文化 西辽河水系 考古学研究 考古学文化 大甸子 文化系统 小河沿文化 文化遗存 二期文化 遗址群
原文传递
聚落考古初论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忠培 《中原文物》 1999年第1期29-31,共3页
聚落考古是以聚落为单位进行的考古学研究,目的是探讨聚落社会结构、聚落社会之间的关系与聚落社会的时空变异,以及聚落社会同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考古不仅要做好聚落个案研究,而且要研究同一文化、同一时期的聚落群,并以此为基础... 聚落考古是以聚落为单位进行的考古学研究,目的是探讨聚落社会结构、聚落社会之间的关系与聚落社会的时空变异,以及聚落社会同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考古不仅要做好聚落个案研究,而且要研究同一文化、同一时期的聚落群,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同一文化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同一时期和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聚落变异,从中求证社会群体的演变,观察历史社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考古 考古学文化 个案研究 考古学研究 房屋 类型学 相互关系 考古发掘 元君庙 聚落群
原文传递
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34
9
作者 毛瑞林 钱耀鹏 +16 位作者 赵雪野 谢焱 朱芸芸 周静 朱超 周艳明 郭军涛 郭正军 林洪 杨昔康 权敏 李卓 胡刚 邓普迎 张鑫 白茚俊 景闻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24,共21页
磨沟遗址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王旗乡磨沟村,2008年7~11月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齐家文化时期的墓葬346座,墓葬分布密集,排列有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 磨沟遗址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王旗乡磨沟村,2008年7~11月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齐家文化时期的墓葬346座,墓葬分布密集,排列有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铜器等随葬器物。磨沟遗址齐家文化墓地的发掘,揭示了齐家文化墓葬结构的复杂性,人骨推挤与多次埋葬的现象对于认识齐家文化合葬墓及其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史前时期的合葬现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简报 甘肃省 齐家文化 文物考古研究 墓地 水库建设 考古学研究 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古文字所见之商周盐政 被引量:34
10
作者 冯时 《南方文物》 2009年第1期57-71,共15页
商周古文字作为直出先人手笔的直接史料,不仅对于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与考古学研究相结合,也具有诠释史料的独特作用。因此,综合分析古文字资料中有关先秦盐政的史料.既可以从新的角度探索早期盐业文明,又不失为对相关考... 商周古文字作为直出先人手笔的直接史料,不仅对于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与考古学研究相结合,也具有诠释史料的独特作用。因此,综合分析古文字资料中有关先秦盐政的史料.既可以从新的角度探索早期盐业文明,又不失为对相关考古学研究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盐政 商周 考古学研究 史学研究 独特作用 文字资料 史料
下载PDF
音乐考古学在民族音乐型态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31
11
作者 黄翔鹏 《人民音乐》 1983年第8期37-40,共4页
文物不说话,但它的形制、纹饰、工艺甚至配套情况,都能用无声的语言对我们讲述历史故事。曾侯乙钟更超越了这种能力,可以越过两千四百余年把音响再现给现代人听赏;还用两千八百多字的铭文告诉我们:古人怎样把乐音的有组织的现象作了综... 文物不说话,但它的形制、纹饰、工艺甚至配套情况,都能用无声的语言对我们讲述历史故事。曾侯乙钟更超越了这种能力,可以越过两千四百余年把音响再现给现代人听赏;还用两千八百多字的铭文告诉我们:古人怎样把乐音的有组织的现象作了综合分析,通过理性认识,总结了音乐实践经验,凝结为理论体系的形式。这个音乐理论体系所揭示出的规律,反映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型态学规律确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 历史渊源 历史故事 文物 双音钟 考古学研究 音乐考古学 考古研究 民族音乐学 研究
原文传递
景观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32
12
作者 张海 《南方文物》 2010年第4期8-17,共10页
景观(Landscape)是西方考古学研究中一个十分常见的概念,尽管不同研究者和不同的学术传统对景观的理解和解释千差万别,但考古学研究景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随着现象学和解释学等哲学理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广泛... 景观(Landscape)是西方考古学研究中一个十分常见的概念,尽管不同研究者和不同的学术传统对景观的理解和解释千差万别,但考古学研究景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随着现象学和解释学等哲学理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广泛渗透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大量新技术手段的推广应用,景观考古学(Landscape Archaeology)从理论方法到实践应用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研究 景观 实践 科技进步 社会科学 哲学理论 研究 新技术
下载PDF
试论中国的早期铜器 被引量:27
13
作者 安志敏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1110-1119,共10页
一、引言金属器的出现,在人类历史上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社会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从而有关金属器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由新石器时到代青铜器时代的过渡,就成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商周文化处在中国青铜器时代的鼎盛时... 一、引言金属器的出现,在人类历史上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社会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从而有关金属器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由新石器时到代青铜器时代的过渡,就成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商周文化处在中国青铜器时代的鼎盛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在世界古代史上放射着光辉的异彩。大家从博物馆里陈列的商周彝器中,那种厚重端庄的形态以及繁褥富丽的纹饰,往往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金属器的盛行,是古代国家形成的显著标志之一,随着城市、文字的共同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铜器 龙山文化 齐家文化 二里头文化 红铜器 仰韶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 考古学研究 公元前 新石器时代晚期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都城遗址布局形制的考古发现所反映的社会形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刘庆柱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1-312,共32页
目次 一 中国古代都城遗址布局形制的考古发现概述 二 史前聚落、城、都城发展史与社会形态变化的考古学研究 三 “单城制”、“双城制”、“三城制”与社会形态变化的考古学研究 四 古代都城宫庙建筑遗址考古发现及其所反映的社会... 目次 一 中国古代都城遗址布局形制的考古发现概述 二 史前聚落、城、都城发展史与社会形态变化的考古学研究 三 “单城制”、“双城制”、“三城制”与社会形态变化的考古学研究 四 古代都城宫庙建筑遗址考古发现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形态变化的考古学研究 中国古代都城是古代王朝的政治统治中心、经济管理中心、文化礼仪活动中心、军事指挥中心,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可以说古代都城是国家历史的缩影,因此说中国古代都城遗址考古是中国考古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根据中国古代都城遗址布局形制的考古发现,探讨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变化及其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形态变化 考古发现 都城遗址 考古学研究 古代都城 军事指挥中心 政治统治
原文传递
东魏、北齐墓葬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杨效俊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8-88,96,共22页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he funerary culture of 42 tombs of the Eastern Wei and Northern Qi Dynasties(534—576)spreading in Hebei,Shanxi,Henan,Shandong provinces.Based on typology study of the chamber constructio...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he funerary culture of 42 tombs of the Eastern Wei and Northern Qi Dynasties(534—576)spreading in Hebei,Shanxi,Henan,Shandong provinces.Based on typology study of the chamber construction,wall painting,spirit articles ,and statistics of all the materials,3 elements of main stream funerary culture are analyzed.They originated and developed in and around the capital--Yecheng,and spreaded all over the country owning to the governments political and military efforts.It was in this period that the chamber construction,wall parnting,and spirit article were integrated in an order to express the occupants existence in this world and the 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 北齐 墓葬 考古学研究 中国 文物考古
全文增补中
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忠培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3,共23页
公元前三千二、三百年,中国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和燕山南北及西辽河流域的诸考古学文化,已从父权制社会中脱胎出来,进入了文明时代。其时单偶制家庭已在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父权家族中增强了地位,父权家族的权力、财富及身份诸方面,均已... 公元前三千二、三百年,中国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和燕山南北及西辽河流域的诸考古学文化,已从父权制社会中脱胎出来,进入了文明时代。其时单偶制家庭已在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父权家族中增强了地位,父权家族的权力、财富及身份诸方面,均已存在明显分化,在一考古学文化中,出现了以某一聚落为中心而受权贵家族统治的若干割据争雄的地域政权。这不是封藩建国的宗法封建社会,也非奴隶制社会,更不是地主封建社会而是由处于同等地位的王权和神权这两根柱子支撑的社会,控制王权和神权的人物,成了掌握了政权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研究 王权 割据 神权 地主 宗法 政权 封建社会 文明时代
原文传递
中国石窟寺考古学的创建历程——读宿白先生《中国石窟寺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徐苹芳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4-63,共10页
一宿白先生《中国石窟寺研究》一书,1996年8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研究中国石窟寺考古学的专著,它记录了中国历史考古学的一个分支——中国石窟寺考古学的创建历程,是当代中国考古学研究中的一项丰硕学术成果,也是近年中国考古... 一宿白先生《中国石窟寺研究》一书,1996年8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研究中国石窟寺考古学的专著,它记录了中国历史考古学的一个分支——中国石窟寺考古学的创建历程,是当代中国考古学研究中的一项丰硕学术成果,也是近年中国考古学的重要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寺 考古学研究 云冈石窟 炳灵寺石窟 中国历史 中国考古学 敦煌石窟 敦煌莫高窟 创建历程 学术成果
原文传递
中国早期黄金制品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安志敏 安家瑗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1-310,I0001-I0002,共22页
黄金系人类较早利用的金属之一。它的出现稍迟于红铜和青铜。但早于白银。在金属中质料最为柔软。黄金比重19.32。硬度2.5-3,熔点1063C。因此它不像铜、铁那样,能够制造实用的兵器或工具。由于它本身的美观珍贵,光泽耐久不变,具... 黄金系人类较早利用的金属之一。它的出现稍迟于红铜和青铜。但早于白银。在金属中质料最为柔软。黄金比重19.32。硬度2.5-3,熔点1063C。因此它不像铜、铁那样,能够制造实用的兵器或工具。由于它本身的美观珍贵,光泽耐久不变,具有延展的特性,并易于加工。所以从上古以来便在世界范围内被视作神秘的贵重物品,主要用在装饰方面,或作为财富、权力的象征以及货币流通的价值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制品 考古学研究 中国早期 贵重物品 世界范围 价值尺度 货币流通 金属
原文传递
水稻、蚕丝和玉器——中华文明起源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5
19
作者 牟永抗 吴汝祚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23-533,564,共12页
文明一词的考古学含意,是社会进步到大体相当于阶级、国家及其表现形式——政体出现阶段的不清晰概念。阶级、国家及政体的表现形式,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属于社会学、政治学范畴。从总体上看毕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运用考... 文明一词的考古学含意,是社会进步到大体相当于阶级、国家及其表现形式——政体出现阶段的不清晰概念。阶级、国家及政体的表现形式,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属于社会学、政治学范畴。从总体上看毕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运用考古学手段探索国家起源这一命题,实质上是透过人们物质财富的生产、分配状况,剩余财富的积累形式,以及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上的精神生活的考古资料,反映当时当地可能(或已经)出现国家。今天讨论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基础,是中国考古学已经取得的各项成果,是广大考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集体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起源 中华文明 考古学研究 文明时代 玉器时代 表现形式 丝织品 文化因素 青铜礼器 玉礼器
原文传递
从秦墓葬俗看秦文化的形成 被引量:21
20
作者 梁云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61,共8页
关键词 秦文化 考古类型学 葬俗 秦墓 因素分析法 考古学研究 文化研究 晋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