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79篇文章
< 1 2 2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 被引量:125
1
作者 夏鼐 《考古》 1983年第5期455-467,共13页
在某种意义来说,玉器是一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品。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今天,它经过了四千多年的发展。早在商代的安阳期,它已达到了成熟期,在技术和艺术方面都达到高度水平。安阳殷虚曾出土过大量的精美玉器,尤其是1976年发掘的妇好墓,出土... 在某种意义来说,玉器是一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品。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今天,它经过了四千多年的发展。早在商代的安阳期,它已达到了成熟期,在技术和艺术方面都达到高度水平。安阳殷虚曾出土过大量的精美玉器,尤其是1976年发掘的妇好墓,出土了各种玉器达755件之多,引起了国内国外的中国古玉研究者的重视。我在这篇论文中,主要是利用这批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玉器 新石器时代 出土 用途 二里头遗址 天文仪器 古玉 艺术品 装饰品 考古发掘
原文传递
西汉南越王墓发掘初步报告 被引量:97
2
《考古》 1984年第3期222-230,289-292,共13页
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是1983年6月发现的。同年8月,经文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报请国务院批准,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联合组成象岗汉墓发掘队进行发掘。10月初,发掘工作结束。11月9日,新华社向... 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是1983年6月发现的。同年8月,经文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报请国务院批准,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联合组成象岗汉墓发掘队进行发掘。10月初,发掘工作结束。11月9日,新华社向国内外播发这项发掘消息。随后,中央电视台播放录象新闻。在各方面的鼓励和鞭策下,我们尽力做了一部分出土物的整理修复。为应各界需求,我们决定在消息报导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王 考古发掘 南越 随葬器物 前室 图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土 第二代 墓主
原文传递
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下篇) 被引量:76
3
作者 胡厚宣 《文物》 1974年第8期56-67,72,共13页
(一) 本文上篇已经论述了由地下考古发掘所见商周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总数有将近四千人之多。现在下篇试再阐说一下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里边,商代后期奴隶社会有关人祭的一些情况。我曾经就著录甲骨文字的九十多种书刊,以及自己长年... (一) 本文上篇已经论述了由地下考古发掘所见商周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总数有将近四千人之多。现在下篇试再阐说一下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里边,商代后期奴隶社会有关人祭的一些情况。我曾经就著录甲骨文字的九十多种书刊,以及自己长年以来所搜集的一些尚未著录过的甲骨资料,从中找出有关人祭的甲骨共有一三五○片,卜辞一九九二条。就时代而论,甲骨文里有关人祭的卜辞,以殷武丁(公元前1339—1281)时为最多,计有甲骨六七三片,卜辞一○○六条,祭用九○二一人,另有五三一条未记人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辞 祭祀 武丁 甲骨文字 奴隶主贵族 小臣 中国奴隶社会 考古发掘 说文 人殉
原文传递
山西大同迎宾大道北魏墓群 被引量:68
4
作者 刘俊喜 张志忠 +5 位作者 李白军 高松 高峰 尹刚 江伟伟 张海燕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0-71,共22页
2002年8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市政府新建迎宾大道公路工程建设中,在所占地段进行文物勘探,发现一处北魏时期大型墓地,在近2.6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探明墓葬88座,其中北魏时期的墓葬75座,明、清墓葬13座。我所组织专业人员... 2002年8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市政府新建迎宾大道公路工程建设中,在所占地段进行文物勘探,发现一处北魏时期大型墓地,在近2.6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探明墓葬88座,其中北魏时期的墓葬75座,明、清墓葬13座。我所组织专业人员对该墓群进行抢救性的考古发掘,于同年12月结束田野发掘工作。现将北魏墓葬整理情况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时期 大同市 墓群 大道 山西 公路工程建设 考古发掘 专业人员
原文传递
1973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发掘简报 被引量:61
5
《文物》 1975年第7期8-26,95-100,共25页
1973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和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共同组织了考古发掘队,对阿斯塔那村北、公路东的古墓群进行了全面发掘。发掘队在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学习"十大"文件,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与当地维吾尔族社... 1973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和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共同组织了考古发掘队,对阿斯塔那村北、公路东的古墓群进行了全面发掘。发掘队在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学习"十大"文件,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与当地维吾尔族社员一起,团结战斗,胜利地完成了田野发掘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地区 出土 高昌 过所 墓志 考古发掘 维吾尔族 西州 墓葬形制 都督府
原文传递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被引量:54
6
作者 陈述彭 黄翀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9-498,共10页
经济建设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紧张关系到处存在。既不能以牺牲珍贵文物为代价,换取旅游业的发展,也不能因为保护而拒游客于门外。为此重申“中国原则”,即以“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准则。对石窟文化的保护,... 经济建设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紧张关系到处存在。既不能以牺牲珍贵文物为代价,换取旅游业的发展,也不能因为保护而拒游客于门外。为此重申“中国原则”,即以“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准则。对石窟文化的保护,初步解决了游客拥挤对壁画、彩塑的潜在威胁,加强了对风沙侵蚀危害的防范,但仍然面临许多社会和自然环境问题。古城遗址的发现,涉及对古环境反演的科学问题。利用考古发掘的丰富信息,联系古自然环境变化和人文影响、物质传播的大背景,可能有助于开豁诠释、论证古代文明和古文化的新思路。破解中原许多古城遗址之谜,也需要从重建、虚拟古环境着手。古建筑的修复或重建,既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也要考虑适应现代环境与生态功能,适度采用现代新工艺和新材料。考古发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运用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不乏成功先例。作者建议,进一步推广田间考古格网的经验,构建多层次的格网管理信息系统,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能力建设与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数字考古 古环境 环境遥感监测 格网信息系统 文化遗产保护 开发 管理信息系统 考古发掘 环境问题 古城遗址 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 建设发展 珍贵文物
下载PDF
河北邯郸百家村战国墓 被引量:60
7
作者 孙德海 《考古》 1962年第12期613-634,3-6,共26页
百家村古墓葬的发掘工作,是在1957和1959两年当中进行的:第一次,即1957年的发掘工作规模较小,清理了8座战国墓;第二次于1959年,由河北省文化学院同学在此实习,共清理了战国墓41座、汉墓10座两次共计发掘战国墓49座、汉墓10座。在1957年... 百家村古墓葬的发掘工作,是在1957和1959两年当中进行的:第一次,即1957年的发掘工作规模较小,清理了8座战国墓;第二次于1959年,由河北省文化学院同学在此实习,共清理了战国墓41座、汉墓10座两次共计发掘战国墓49座、汉墓10座。在1957年间,北京大学、河北省文化局邯郸考古发掘队,也曾在此进行了一次发掘工作,共发掘古墓32座。这一部分材料,将由北京大学负责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墓葬 标本 长方形 图版 筒形器 邯郸 考古发掘 古墓葬 穿孔 河北省
原文传递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笔谈 被引量:60
8
作者 李学勤 李伯谦 +5 位作者 朱凤瀚 刘绪 王占奎 陈振裕 张昌平 李天虹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4-77,共14页
2011年上半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随州市博物馆对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已发掘墓葬63座、马坑1座,出土了铜器、陶器、原始瓷器、漆器、玉石器等各类文物700余件(套),其中铜器300余件(套)。更为重要的是,部分铜器... 2011年上半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随州市博物馆对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已发掘墓葬63座、马坑1座,出土了铜器、陶器、原始瓷器、漆器、玉石器等各类文物700余件(套),其中铜器300余件(套)。更为重要的是,部分铜器铸有铭文。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的发现,为研究西周及曾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现在,此墓地的发掘简报已在本期刊布。我们特约请有关专家笔谈,对墓葬年代、墓地性质与文化属性、出土器物及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州市 湖北省 墓地 西周 文物考古研究所 考古发掘 出土器物 实物资料
原文传递
元大都的勘查和发掘 被引量:60
9
《考古》 1972年第1期19-28,72-74,共13页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各地勘查、发掘了许多重要的古代遗址,为我国古代社会历史的研究和向广大群众进行生动的阶级斗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北京元大都遗址的勘查和发掘工作,就是其中的一项。
关键词 元大都 居住遗址 我国古代 勘查 考古发掘 阶级斗争 城门 义门 劳动人民 北京城
原文传递
湖北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58
10
作者 王明钦 彭军 +3 位作者 王家政 王莉 金陵 杨开勇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42,共17页
谢家桥一号汉墓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关沮乡清河村六组,2007年11月荆州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竹器、丝织品、简牍等,其中丝织品是近年来汉代丝织文物的重要发现。据竹牍记载,该墓... 谢家桥一号汉墓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关沮乡清河村六组,2007年11月荆州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竹器、丝织品、简牍等,其中丝织品是近年来汉代丝织文物的重要发现。据竹牍记载,该墓下葬于西汉吕后五年,明确的纪年以及棺椁形制、随葬器物等为西汉墓葬的断代研究提供了准确的标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简报 荆州市 湖北 汉墓 国家文物局 公安部门 考古发掘 沙市区
原文传递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孔子衣镜 被引量:56
11
作者 王意乐 徐长青 +1 位作者 杨军 管理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70,50,共11页
南昌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发掘是2015年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不仅揭示了现存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墓园结构和墓葬形制.发现了江南地区唯一的陪葬真车马的车马坑,而且出土了上万件(套)文物。其中有一件方形衣镜的外框由于绘有孔子形象... 南昌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发掘是2015年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不仅揭示了现存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墓园结构和墓葬形制.发现了江南地区唯一的陪葬真车马的车马坑,而且出土了上万件(套)文物。其中有一件方形衣镜的外框由于绘有孔子形象及记载其传记,得到广泛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形象 出土 考古发现 考古发掘 江南地区 墓葬形制 车马坑 西汉
下载PDF
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1995—1996年发掘报告 被引量:52
12
作者 安家瑶 李春林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41-438,共98页
目次前言一、地理位置及探方分布 (一)沿革与位置 (二)考古发掘前遗址保存状况 (三)探方分布二、含元殿建筑群遗迹 (一)殿堂 (二)两阁 (三)殿堂与翔鸾阁之间的遗迹 (四)殿堂与栖凤阁之间的遗迹 (五)大台 (六)殿前广场 (七)龙尾道 (八)... 目次前言一、地理位置及探方分布 (一)沿革与位置 (二)考古发掘前遗址保存状况 (三)探方分布二、含元殿建筑群遗迹 (一)殿堂 (二)两阁 (三)殿堂与翔鸾阁之间的遗迹 (四)殿堂与栖凤阁之间的遗迹 (五)大台 (六)殿前广场 (七)龙尾道 (八)东朝堂的位置三、早于含元殿的遗迹 (一)砖瓦窑址 (二)生土墩台 (三)灰坑 (四)夯土墙基和磉堆四、出土遗物 (一)砖瓦类 (二)石制品 (三)陶瓷器 (四)夯土铁器 (五)铜器 (六)其他五、讨论 (一)含元殿是否由观德殿改拆而成 (二)砖瓦窑址的性质与意义 (三)含元殿的修缮与拆毁 (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版 发掘报告 遗址 夯土 考古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发掘 龙首原 考古 墩台
原文传递
有关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的植物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52
13
作者 赵志军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05年第2期82-91,共10页
关键词 农业起源 文明起源 植物考古 跨学科研究 考古发掘 古代植物遗存
原文传递
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52
14
作者 童恩正 冷健 《民族研究》 1983年第1期54-58,63,共6页
1978年—1979年由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主持发掘的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是西藏境内进行的第一次科学的田野发掘。它所提供的丰富资料,不但预示着西藏高原上考古发掘的广阔前途,而且也为研究西藏地区古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新的... 1978年—1979年由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主持发掘的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是西藏境内进行的第一次科学的田野发掘。它所提供的丰富资料,不但预示着西藏高原上考古发掘的广阔前途,而且也为研究西藏地区古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的目的,在于概括地介绍两次发掘的主要收获,并且结合历史记载以及人类学调查的材料,就其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一点初步的看法。错误之处,希望能得到学者们的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西藏昌都 遗址 相关问题 西藏高原 西藏自治区 考古发掘 管理委员会 历史记载 起源
原文传递
甘肃古文化遗存 被引量:50
15
作者 THE KANSU PROVINCIAL MUSEUM 《考古学报》 1960年第2期11-52,133-142+170,共53页
一、引言建国十年来,甘肃省的考古事业,也和其它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样,突飞猛进,发展得十分迅速。自1953年大规模国民经济建设开始,配合基本建设工程,甘肃地区的考古发掘工作,逐步展开了。接着,1956年就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文物古迹普查... 一、引言建国十年来,甘肃省的考古事业,也和其它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样,突飞猛进,发展得十分迅速。自1953年大规模国民经济建设开始,配合基本建设工程,甘肃地区的考古发掘工作,逐步展开了。接着,1956年就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文物古迹普查工作,尤其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依靠地方力量,大搞群众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甘肃地区 建设工程 甘肃省 国民经济建设 配合基 考古发掘 文物古迹 古文化遗存 大跃进
原文传递
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51
16
作者 王志高 马涛 +7 位作者 龚巨平 周维林 许长生 周荣春 崔世平 董补顺 王泉 李永忠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34,共31页
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中下村。2005年12月~2006年8月由南京市博物馆与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该墓为土坑竖穴砖室墓,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孙吴墓。出土有青瓷器、青瓷俑、陶瓦、铜... 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中下村。2005年12月~2006年8月由南京市博物馆与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该墓为土坑竖穴砖室墓,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孙吴墓。出土有青瓷器、青瓷俑、陶瓦、铜器、铜钱、铁器、漆木器、金器、银器等,为研究孙吴时期的同类器物提供了新资料。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和出土器物,该墓的年代应为孙吴晚期。从石棺座和木棺的数量看,墓内所葬应有3人,后室大棺内所葬可能是孙皓时期的一位宗室之王,小棺内所葬应是其两位王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江宁区 发掘简报 孙吴 道路施工 考古发掘 博物馆 砖室墓 科学园
原文传递
殷代的蚕桑和丝织 被引量:49
17
作者 胡厚宣 《文物》 1972年第11期2-7,36+72,共8页
关于蚕桑丝织,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我国劳动人民种桑养蚕用丝纺织,约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到奴隶社会的商朝,则已经有了相当高度的发展。
关键词 蚕桑 殷代 新石器时代晚期 考古发掘 卜辞 丝织物 青铜器 丝织品 丝织业 吕氏春秋
原文传递
河南平顶山蒲城店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47
18
作者 魏兴涛 赵文军 +1 位作者 楚小龙 徐序白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49,共18页
2004~200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蒲城店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达6200平方米。文化遗存分为龙山文化、龙山向二里头文化过渡时期、二里头文化三个阶段,遗迹包括城址、房址、灰坑、窖穴、陶窑、水井、墓葬等,遗物有陶、铜、石、... 2004~200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蒲城店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达6200平方米。文化遗存分为龙山文化、龙山向二里头文化过渡时期、二里头文化三个阶段,遗迹包括城址、房址、灰坑、窖穴、陶窑、水井、墓葬等,遗物有陶、铜、石、骨、蚌器等。其中龙山文化城址略呈东西向长方形,面积约4万平方米,时代为龙山文化中晚期。二里头文化城址略呈东西向长方形,面积5万余平方米,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座二里头文化早期城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发掘简报 平顶山市 河南省 蒲城 文物考古研究所 二里头文化 50年代 考古发掘
原文传递
殷墟“大邑商”族邑布局初探 被引量:44
19
作者 郑若葵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4-93,83,共11页
殷墟“大邑商”族邑布局初探郑若葵殷墟,作为殷王朝的都城故地,曾随着武王伐殷战火的熄灭而被历史的长河淹没了数千年,两汉以来学者言论中的殷墟,基本上知其名而不知其地望之确切所在。安阳殷墟的重现,最先得益于一九世纪末期王懿... 殷墟“大邑商”族邑布局初探郑若葵殷墟,作为殷王朝的都城故地,曾随着武王伐殷战火的熄灭而被历史的长河淹没了数千年,两汉以来学者言论中的殷墟,基本上知其名而不知其地望之确切所在。安阳殷墟的重现,最先得益于一九世纪末期王懿荣服药辨“龙骨”之线索①,其后又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大邑 偃师商城 考古发掘 都城 考古发现 王族 聚落形态 城邑 《说文解字》
原文传递
陕西韩城宋墓壁画考释 被引量:45
20
作者 康保成 孙秉君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9-88,I0001-I0003,共13页
2009年3月3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韩城市新城区盘乐村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一座宋代壁画墓(M218)。该墓室保存完好,墓内壁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堪称宋代考古的重大发现。特别是墓室西壁的宋杂剧壁画,人物之众多、场面之宏大,... 2009年3月3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韩城市新城区盘乐村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一座宋代壁画墓(M218)。该墓室保存完好,墓内壁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堪称宋代考古的重大发现。特别是墓室西壁的宋杂剧壁画,人物之众多、场面之宏大,为之前戏曲文物考古发现所罕见。2009年6月,中国传媒大学姚小鸥教授,会同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康保成教授、山西师范大学戏剧文物研究所车文明和延保全教授,与考古人员一起,对壁画进行了考察研究。之后,康保成、孙秉君撰写了《陕西韩城宋墓壁画考释》一文,较为全面地解说了整体壁画内容;延保全撰写了《宋杂剧演出的文物新证——陕西韩城盘乐村宋墓杂剧壁画考论》,详尽分析了壁画中的宋杂剧演出图;姚小鸥撰写了《韩城宋墓壁画杂剧图与宋金杂剧"外色"考》,结合壁画中戏剧排场的脚色类种,考述了宋杂剧壁画中的"外色"。本刊推出这组文章,以期戏剧学界对宋代壁画墓的价值给予深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墓 韩城市 陕西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考释 宋墓 考古发掘 山西师范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