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维哲学”映射下的“物”与“情”——论王兆胜的散文创作
1
作者
陈亚丽
王静文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6-172,176,共8页
在散文创作中,王兆胜文评互证,以老庄之道为基础,构建了天、地、人为一体的三维哲学世界,以此深思人的自洽及人与自然万物的辩证关系。其中,“物”与“情”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词。在“物”的书写中,蕴含着王兆胜对悠闲人生的追求和逍遥境...
在散文创作中,王兆胜文评互证,以老庄之道为基础,构建了天、地、人为一体的三维哲学世界,以此深思人的自洽及人与自然万物的辩证关系。其中,“物”与“情”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词。在“物”的书写中,蕴含着王兆胜对悠闲人生的追求和逍遥境界的渴望;在“情”的表达中,体现了王兆胜对“人间大爱”的肯定与坚持。而在由“物”及“情”的书写路径中,王兆胜的散文以平淡自然的风格、优雅闲逸的文化修养实现了“心散”的境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散文的书写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哲学
老庄
之
道
“物性”书写
“人间大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自然”观
被引量:
3
2
作者
黄德昌
《古建园林技术》
1995年第3期23-27,共5页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自然”观黄德昌师法造化,崇尚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计成:《园冶》),这是历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遵奉的重要原则。无论是帝王的苑囿、达官显宦的园林,还是文化雅士的田庄、私家的庭院,在选地择...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自然”观黄德昌师法造化,崇尚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计成:《园冶》),这是历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遵奉的重要原则。无论是帝王的苑囿、达官显宦的园林,还是文化雅士的田庄、私家的庭院,在选地择址、立体造型、平面布局、取材用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自然”
道
法自然
《老子》
自然山水
“崇尚自然
中国传统哲学
老庄
之
道
《洛阳伽蓝记》
艺术特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陶渊明与王绩的归隐比较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玉弩
《东疆学刊》
1991年第4期43-48,共6页
陶渊明和王绩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逸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晋末宋初,王绩生活于隋末唐初.世道的跌宕,朝代的更替,礼乐的崩溃,官场的凶险无情地将他们的理想化为泡沫,现实社会的污浊与人格高洁的巨大反差,只能给他们带来悲剧的人生.人...
陶渊明和王绩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逸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晋末宋初,王绩生活于隋末唐初.世道的跌宕,朝代的更替,礼乐的崩溃,官场的凶险无情地将他们的理想化为泡沫,现实社会的污浊与人格高洁的巨大反差,只能给他们带来悲剧的人生.人活于世,皆以对自身价值与现实的权衡来调控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因为陶渊明、王绩珍重自己的理想、人格,故“遇乱世不为苟存,不如避之以浩吾行.”他们几仕几隐,最终告别了官场,隐居田园,陶然于田园山水的清静,固守于粗茶淡饭的清贫,悠游于精神世界的自逸.他们都有良好的秉赋,相似的生活经历、修养、气质与情趣.也都有崇尚自然的思想,他们都以他们独特的行止与才华,真朴地歌唱自己的田园生活、思想和情愫,而这些都为我们比较研究这两位隐逸诗人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绩
陶渊明
隐逸诗人
比较研究
逸趣
老庄
之
道
隐居生活
世
道
人格
田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与中国医学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乐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46-48,共3页
中国历来有“医、道同源”、“医、道合一”的说法。我们知道,医学是解除人的疾病,维护人的健康的学问。“道”,我们暂且说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关注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本体,反映了中国古人的信仰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老庄
之
道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社会
文化现象
炼丹术
医学
道
家
思维方式
《养性延命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老庄之“道”的三重向度
5
作者
王松晨
《品位·经典》
2022年第3期10-12,172,共4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于“道”这一形而上的概念范畴,是老子最先提出的,后经过庄子发展诠释走向辉煌,上承《易经》与百家诸学,下启儒学、玄学、佛学等相互激荡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概念。老庄之“道”中包含的有与无、动与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于“道”这一形而上的概念范畴,是老子最先提出的,后经过庄子发展诠释走向辉煌,上承《易经》与百家诸学,下启儒学、玄学、佛学等相互激荡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概念。老庄之“道”中包含的有与无、动与静、生与死,是非常值得深入分析与体悟的,应当从形而上的概念性抽象理解、形而下的现实个人具体感受以及推而广之的社会实践三重向度逐一思考“道”的新内涵,给个人人生观与社会政治论带来更多反思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
之
道
人生观
政治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抽象青花山水中关于老庄之道之文化语言的阐释
6
作者
苏桐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2年第11期88-89,共2页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经济也随之不断增长,艺术市场也在不断地变革。而青花瓷出现至今在中国已有千年之久,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文化,更是民族的骄傲,也是艺术发展的里程碑。青花山水经过明、清等时期不断发展至今日,已呈现...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经济也随之不断增长,艺术市场也在不断地变革。而青花瓷出现至今在中国已有千年之久,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文化,更是民族的骄傲,也是艺术发展的里程碑。青花山水经过明、清等时期不断发展至今日,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本文从老庄之道为出发点,意在探究当代抽象青花山水所呈现的本土文化语言,并展望青花山水未来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在不停更迭,由此青花山水便更需要打破传统束缚,不囿于方圆,在传承文化基础之上,于方寸之间,创作出带有本土语言的抽象的当代青花山水新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青花
抽象山水
老庄
之
道
文化语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陶渊明“达道”之历史解读及辨议
7
作者
刘中文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2-25,60,共15页
对陶渊明所达之"道"的具体内涵问题的学术争论已延续了一千三百余年之久,诸家各有洞见。苏轼、罗大经、陈寅恪等从道家哲学的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视角解读陶渊明的"道";黄彻、真德秀则深入儒家元典来论证陶渊...
对陶渊明所达之"道"的具体内涵问题的学术争论已延续了一千三百余年之久,诸家各有洞见。苏轼、罗大经、陈寅恪等从道家哲学的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视角解读陶渊明的"道";黄彻、真德秀则深入儒家元典来论证陶渊明的"道"为尧舜之道、儒家经术之道;葛立方的"第一达磨"之论虽惊世骇俗,然应者寥寥;谢薖、潘德舆、梁启超、朱光潜等人阐释陶公之"道"为儒、道、释之杂糅的观点。文章认为:明末高僧紫柏大师与清人钟秀都强调从"心性"入手、消除哲学与宗教各派别的畛域来解读陶渊明的"道"的方法尤为可取。以哲学史的视野审视,陶渊明是更伟大的玄学家,他的贡献是用生命践行了郭象"儒道会通"的独化论玄学,亦即用生命论证了郭象"儒道会通"理论的可操作性。在陶渊明身上,儒、道会通了,天、人合一了。陶渊明的时代及人脉,也决定了他难以回避佛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道
老庄
之
道
新自然说
尧舜
之
道
第一达摩
儒释
道
杂糅
心性
玄学家
儒
道
会通
辨析
评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老庄之道与孔孟之道异同论
8
作者
曹玉华
《中华文化论坛》
2002年第3期106-110,共5页
老庄之道与孔孟之道既相抗衡又相通。一方面 ,二者在本体论、伦理观、认识论、方法论上都存在根本分歧 :老庄之道是天道、利己之道、出世之道、动之道、不可感知之道 ,孔孟之道是人道、利他之道、入世之道、不变之道、可感知之道 ;另一...
老庄之道与孔孟之道既相抗衡又相通。一方面 ,二者在本体论、伦理观、认识论、方法论上都存在根本分歧 :老庄之道是天道、利己之道、出世之道、动之道、不可感知之道 ,孔孟之道是人道、利他之道、入世之道、不变之道、可感知之道 ;另一方面 ,二者在政治观上又共同反对不“道”、“霸道” ,主张“重民”、“王道” ,在人生观上又共同追求超越自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
老庄
之
道
孔孟
之
道
天
道
人
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保姆”到“妈妈”——班级管理中的老庄之道
9
作者
曾宇晓
《价值工程》
2010年第29期171-172,共2页
技工学校的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他们渴望成长,渴望独立,但又常做出一些在外人看来很幼稚甚至愚蠢的行为;他们有了初步的是非观,但在许多事情的判断上又常常似是而非。面对这样野马似的学生,班主任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突出,而班...
技工学校的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他们渴望成长,渴望独立,但又常做出一些在外人看来很幼稚甚至愚蠢的行为;他们有了初步的是非观,但在许多事情的判断上又常常似是而非。面对这样野马似的学生,班主任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突出,而班主任的思维方式、角色定位以及观念则决定了管理的效果。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和人才,班主任的影响将是很大的。老庄之道有否值得借鉴的地方?在陷入迷茫时,不妨静下心来吸收精华,多作思考,或许会有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时期
学生
班主任
管理
思维方式
角色定位
老庄
之
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史三题
10
作者
司马一勺
《瞭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8期50-51,共2页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10291093),在治平三年前后,人昭文馆编校典籍,那时苏轼也在史馆任职,两人颇友善.王安石行新政,沈括是变法集团的重要成员.熙宁六年间,沈括奉旨察访两浙.苏轼正在杭州任通判.沈到来后,与苏谈旧谊,颇相得;他又要求拜...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10291093),在治平三年前后,人昭文馆编校典籍,那时苏轼也在史馆任职,两人颇友善.王安石行新政,沈括是变法集团的重要成员.熙宁六年间,沈括奉旨察访两浙.苏轼正在杭州任通判.沈到来后,与苏谈旧谊,颇相得;他又要求拜读苏轼近日所赋诗词,苏就将诗稿交给了他.沈持至别馆,一边吟咏一边手录,并将自己认为诗人讥刺朝政之作一一加上标记,然后上禀神宗皇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亮吉
苏轼
孙嘉淦
王安石
失面子
翰林院
乌台诗案
老庄
之
道
书生
之
见
坏皇帝
原文传递
题名
“三维哲学”映射下的“物”与“情”——论王兆胜的散文创作
1
作者
陈亚丽
王静文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6-172,176,共8页
文摘
在散文创作中,王兆胜文评互证,以老庄之道为基础,构建了天、地、人为一体的三维哲学世界,以此深思人的自洽及人与自然万物的辩证关系。其中,“物”与“情”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词。在“物”的书写中,蕴含着王兆胜对悠闲人生的追求和逍遥境界的渴望;在“情”的表达中,体现了王兆胜对“人间大爱”的肯定与坚持。而在由“物”及“情”的书写路径中,王兆胜的散文以平淡自然的风格、优雅闲逸的文化修养实现了“心散”的境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散文的书写维度。
关键词
三维哲学
老庄
之
道
“物性”书写
“人间大爱”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自然”观
被引量:
3
2
作者
黄德昌
出处
《古建园林技术》
1995年第3期23-27,共5页
文摘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自然”观黄德昌师法造化,崇尚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计成:《园冶》),这是历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遵奉的重要原则。无论是帝王的苑囿、达官显宦的园林,还是文化雅士的田庄、私家的庭院,在选地择址、立体造型、平面布局、取材用料、...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自然”
道
法自然
《老子》
自然山水
“崇尚自然
中国传统哲学
老庄
之
道
《洛阳伽蓝记》
艺术特色
分类号
TU986.1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陶渊明与王绩的归隐比较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玉弩
出处
《东疆学刊》
1991年第4期43-48,共6页
文摘
陶渊明和王绩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逸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晋末宋初,王绩生活于隋末唐初.世道的跌宕,朝代的更替,礼乐的崩溃,官场的凶险无情地将他们的理想化为泡沫,现实社会的污浊与人格高洁的巨大反差,只能给他们带来悲剧的人生.人活于世,皆以对自身价值与现实的权衡来调控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因为陶渊明、王绩珍重自己的理想、人格,故“遇乱世不为苟存,不如避之以浩吾行.”他们几仕几隐,最终告别了官场,隐居田园,陶然于田园山水的清静,固守于粗茶淡饭的清贫,悠游于精神世界的自逸.他们都有良好的秉赋,相似的生活经历、修养、气质与情趣.也都有崇尚自然的思想,他们都以他们独特的行止与才华,真朴地歌唱自己的田园生活、思想和情愫,而这些都为我们比较研究这两位隐逸诗人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关键词
王绩
陶渊明
隐逸诗人
比较研究
逸趣
老庄
之
道
隐居生活
世
道
人格
田园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与中国医学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乐平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46-48,共3页
文摘
中国历来有“医、道同源”、“医、道合一”的说法。我们知道,医学是解除人的疾病,维护人的健康的学问。“道”,我们暂且说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关注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本体,反映了中国古人的信仰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老庄
之
道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社会
文化现象
炼丹术
医学
道
家
思维方式
《养性延命录》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庄之“道”的三重向度
5
作者
王松晨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品位·经典》
2022年第3期10-12,172,共4页
文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于“道”这一形而上的概念范畴,是老子最先提出的,后经过庄子发展诠释走向辉煌,上承《易经》与百家诸学,下启儒学、玄学、佛学等相互激荡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概念。老庄之“道”中包含的有与无、动与静、生与死,是非常值得深入分析与体悟的,应当从形而上的概念性抽象理解、形而下的现实个人具体感受以及推而广之的社会实践三重向度逐一思考“道”的新内涵,给个人人生观与社会政治论带来更多反思与启示。
关键词
老庄
之
道
人生观
政治论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抽象青花山水中关于老庄之道之文化语言的阐释
6
作者
苏桐
机构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
出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2年第11期88-89,共2页
文摘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经济也随之不断增长,艺术市场也在不断地变革。而青花瓷出现至今在中国已有千年之久,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文化,更是民族的骄傲,也是艺术发展的里程碑。青花山水经过明、清等时期不断发展至今日,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本文从老庄之道为出发点,意在探究当代抽象青花山水所呈现的本土文化语言,并展望青花山水未来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在不停更迭,由此青花山水便更需要打破传统束缚,不囿于方圆,在传承文化基础之上,于方寸之间,创作出带有本土语言的抽象的当代青花山水新作品。
关键词
当代青花
抽象山水
老庄
之
道
文化语言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陶渊明“达道”之历史解读及辨议
7
作者
刘中文
机构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术期刊中心
出处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2-25,60,共15页
文摘
对陶渊明所达之"道"的具体内涵问题的学术争论已延续了一千三百余年之久,诸家各有洞见。苏轼、罗大经、陈寅恪等从道家哲学的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视角解读陶渊明的"道";黄彻、真德秀则深入儒家元典来论证陶渊明的"道"为尧舜之道、儒家经术之道;葛立方的"第一达磨"之论虽惊世骇俗,然应者寥寥;谢薖、潘德舆、梁启超、朱光潜等人阐释陶公之"道"为儒、道、释之杂糅的观点。文章认为:明末高僧紫柏大师与清人钟秀都强调从"心性"入手、消除哲学与宗教各派别的畛域来解读陶渊明的"道"的方法尤为可取。以哲学史的视野审视,陶渊明是更伟大的玄学家,他的贡献是用生命践行了郭象"儒道会通"的独化论玄学,亦即用生命论证了郭象"儒道会通"理论的可操作性。在陶渊明身上,儒、道会通了,天、人合一了。陶渊明的时代及人脉,也决定了他难以回避佛教的影响。
关键词
陶渊明
道
老庄
之
道
新自然说
尧舜
之
道
第一达摩
儒释
道
杂糅
心性
玄学家
儒
道
会通
辨析
评议
Keywords
Tao Yuanming
Tao
Taoism
new thoughts of nature
spirit of Yao and Shun
the first Dharma
mixture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state of mind
metaphysician
cohesion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analysis
comment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庄之道与孔孟之道异同论
8
作者
曹玉华
机构
四川大学政治系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2002年第3期106-110,共5页
文摘
老庄之道与孔孟之道既相抗衡又相通。一方面 ,二者在本体论、伦理观、认识论、方法论上都存在根本分歧 :老庄之道是天道、利己之道、出世之道、动之道、不可感知之道 ,孔孟之道是人道、利他之道、入世之道、不变之道、可感知之道 ;另一方面 ,二者在政治观上又共同反对不“道”、“霸道” ,主张“重民”、“王道” ,在人生观上又共同追求超越自我 。
关键词
道
老庄
之
道
孔孟
之
道
天
道
人
道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保姆”到“妈妈”——班级管理中的老庄之道
9
作者
曾宇晓
机构
广东省电子信息技工学校
出处
《价值工程》
2010年第29期171-172,共2页
文摘
技工学校的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他们渴望成长,渴望独立,但又常做出一些在外人看来很幼稚甚至愚蠢的行为;他们有了初步的是非观,但在许多事情的判断上又常常似是而非。面对这样野马似的学生,班主任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突出,而班主任的思维方式、角色定位以及观念则决定了管理的效果。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和人才,班主任的影响将是很大的。老庄之道有否值得借鉴的地方?在陷入迷茫时,不妨静下心来吸收精华,多作思考,或许会有新发现。
关键词
特殊时期
学生
班主任
管理
思维方式
角色定位
老庄
之
道
Keywords
special time
students
class adviser
management
way of thinking
positioning of role
The Ethics of Zhuang Zi
分类号
G44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史三题
10
作者
司马一勺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8期50-51,共2页
文摘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10291093),在治平三年前后,人昭文馆编校典籍,那时苏轼也在史馆任职,两人颇友善.王安石行新政,沈括是变法集团的重要成员.熙宁六年间,沈括奉旨察访两浙.苏轼正在杭州任通判.沈到来后,与苏谈旧谊,颇相得;他又要求拜读苏轼近日所赋诗词,苏就将诗稿交给了他.沈持至别馆,一边吟咏一边手录,并将自己认为诗人讥刺朝政之作一一加上标记,然后上禀神宗皇帝.
关键词
洪亮吉
苏轼
孙嘉淦
王安石
失面子
翰林院
乌台诗案
老庄
之
道
书生
之
见
坏皇帝
分类号
K0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维哲学”映射下的“物”与“情”——论王兆胜的散文创作
陈亚丽
王静文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自然”观
黄德昌
《古建园林技术》
199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陶渊明与王绩的归隐比较研究
玉弩
《东疆学刊》
199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道与中国医学
陈乐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老庄之“道”的三重向度
王松晨
《品位·经典》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当代抽象青花山水中关于老庄之道之文化语言的阐释
苏桐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陶渊明“达道”之历史解读及辨议
刘中文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老庄之道与孔孟之道异同论
曹玉华
《中华文化论坛》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保姆”到“妈妈”——班级管理中的老庄之道
曾宇晓
《价值工程》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读史三题
司马一勺
《瞭望》
北大核心
199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