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在老年颅内出血患者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及预后影响
1
作者 唐玥 田雅丽 +1 位作者 颜伟 吴娟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在老年颅内出血患者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0月~2022年9月收治的老年颅内出血并发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3例导管拔除后予以利...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在老年颅内出血患者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0月~2022年9月收治的老年颅内出血并发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3例导管拔除后予以利伐沙班口服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43例单纯溶栓患者为对照组。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79.07%(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8,P<0.05)。观察组血浆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PL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71±0.14)mg L vs.(0.83±0.22)mg L、(3.52±0.38)g L vs.(4.37±0.42)g L、(220.83±53.1)vs.(281.12±89.73)],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14±1.31)s vs.(14.18±1.52)s、(44.29±4.53)s vs.(40.28±4.1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18、9.841、3.784、3.137、4.271,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肢与健肢肘上、肘下20 cm处周径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1.52±0.23)cm vs.(1.83±0.27)cm、(1.02±0.12)cm vs.(1.69±0.3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31、11.87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DVT形成的生理机制与PLR相关,PLR指标对DVT的形成及预后评估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颅内出血患者 急性上肢深静脉 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