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孔繁荣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22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目的:探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实验结束后,对2组患者麻药使用剂量、麻药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治疗依从性评分、满意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麻药使用剂量、麻药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评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实行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可取得显著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较快,药物使用剂量较小,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轻比重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老年下肢骨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早期诊断老年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的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蔡伟俊 陈旭哲 谢扬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5期459-461,共3页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IB)联合D-二聚体(D-D)检测对早期诊断老年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的意义。方法: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老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在术后并发DVT划分为并发DVT组(n=...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IB)联合D-二聚体(D-D)检测对早期诊断老年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的意义。方法: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老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在术后并发DVT划分为并发DVT组(n=15)与未并发DVT组(n=57),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d与术后7d的FIB、D-D水平变化,并对单独与联合FIB、D-D指标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及阳性预测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并发DVT组术后3d及7d的D-D水平、术后7d的FIB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并且两项指标水平均高于未并发DVT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前FIB、D-D水平及术后3d的FIB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FIB联合D-D指标特异度为94.74%、灵敏度为93.33%、阳性预测值为0.82与阴性预测值为0.98,FIB联合D-D指标检测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下肢骨折采用FIB联合D-D指标检测可有效提高术后DVT形成早期诊断真阳性检出率,对早期预防DVT形成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下肢骨 深静脉血栓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对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国辉 《大医生》 2019年第1期96-97,共2页
目的评价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对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循环功能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9例老年下肢手术治疗骨折患者,按麻醉方法分为持续硬膜外麻醉组(n=29)、腰硬联合麻醉组(n=30),对比两组老年患者循环功能(... 目的评价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对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循环功能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9例老年下肢手术治疗骨折患者,按麻醉方法分为持续硬膜外麻醉组(n=29)、腰硬联合麻醉组(n=30),对比两组老年患者循环功能(SBP、DBP、MAP、HR)变化情况。结果与腰硬联合麻醉组比较,持续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在麻醉10 min后循环功能指标变化更加明显(P <0.05)。结论与持续硬膜外麻醉相比,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对循环功能影响更小,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下肢骨 持续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循环功能
下载PDF
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桂芬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1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2月进行下肢骨折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该次的对象,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骨科病...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2月进行下肢骨折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该次的对象,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骨科病症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护理。手术后5、10、15 d对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预防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5、10、15 d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下肢骨折术的老年患者实行预防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花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下肢骨 深静脉血栓 形成原因 预防护理分析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分析
5
作者 叶清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24期91-93,共3页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9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性护理干预.比...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9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满意度;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术后下床锻炼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下肢静脉血流的平均速度、凝血酶原时间测评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评值;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术后下床锻炼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和凝血情况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术后护理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护理中有良好作用,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效改善下肢凝血功能情况,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早,可缩短术后的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下肢骨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护理措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