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虫翅型分化的调控及翅多型性的进化 被引量:19
1
作者 朱道弘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6,共6页
翅多型现象普遍存在于各昆虫类群,一些学者就昆虫翅多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根据昆虫翅型的分化,可划分为长翅型和短翅型,长翅型具飞行能力,而短翅型不能飞行。一些昆虫种类,如蚜虫,出现无翅个体,被称为无翅型。除飞行能力外,长翅型... 翅多型现象普遍存在于各昆虫类群,一些学者就昆虫翅多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根据昆虫翅型的分化,可划分为长翅型和短翅型,长翅型具飞行能力,而短翅型不能飞行。一些昆虫种类,如蚜虫,出现无翅个体,被称为无翅型。除飞行能力外,长翅型和短翅型在行为、生理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文章主要就环境因素对翅型分化的影响、翅多型的内分泌控制机理、翅多型的遗传机制及其进化等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素 内分泌控制 适应意义 进化
下载PDF
光周性和滞育:日本列岛蟋蟀的季节适应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吕权 陈瑞屏 朱道弘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7-121,共5页
 蟋蟀被认为起源于热带,并逐步向亚热带和温带扩大分布.在扩大分布的过程之中,于一定的发育期获得了克服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光周期对分布于温带地区的蟋蟀季节发育、保证完整的生活史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若虫的发育速率,诱导卵滞...  蟋蟀被认为起源于热带,并逐步向亚热带和温带扩大分布.在扩大分布的过程之中,于一定的发育期获得了克服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光周期对分布于温带地区的蟋蟀季节发育、保证完整的生活史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若虫的发育速率,诱导卵滞育的产生,而且对若虫龄数也起着调控作用.同时,蟋蟀的翅型分化也受光周期的影响.就日本列岛蟋蟀的光周性和滞育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学 光周性 滞育 季节适应 地理变异 蟋蟀
下载PDF
褐飞虱翅型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孙杰 徐海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9-594,共6页
昆虫翅多型作为生物可塑性发育的典型代表,是昆虫对复杂多变环境适应进化的结果。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一种典型的翅多型昆虫,若虫可发育成短翅型或长翅型成虫,后者的远距离迁飞特性造成褐飞虱在亚洲稻区大面积为害。20世纪60年... 昆虫翅多型作为生物可塑性发育的典型代表,是昆虫对复杂多变环境适应进化的结果。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一种典型的翅多型昆虫,若虫可发育成短翅型或长翅型成虫,后者的远距离迁飞特性造成褐飞虱在亚洲稻区大面积为害。20世纪60年代以来,前人针对褐飞虱翅多型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种群密度、寄主植物质量、温度和光周期等诸多环境因子以及保幼激素均能够影响翅型比例。近20年来,得益于基因组学、RNAi和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的发展,褐飞虱翅型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现了褐飞虱翅型分化的开关基因FoxO,沉默或敲除FoxO会导致飞虱发育为长翅型;而胰岛素信号通路能够磷酸化FoxO抑制其进入细胞核,从而参与翅型分化调控;锌指转录因子Zfh1能够以启动子结合的方式调节FoxO的转录,与胰岛素信号通路平行调控翅型分化;另一个锌指转录因子Rotund能够与FoxO互作共同调控褐飞虱翅多型。此外,性别决定基因Transformer-2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等也能够影响翅型分化,表明褐飞虱的翅型分化存在多样化的分子调控机制。鉴于半翅目不同亚目间的翅多型机制均有所不同,对褐飞虱翅型分化机制的解析远不足以阐明半翅目乃至整个昆虫纲的翅多型机制,但其研究成果能够引领未来对昆虫翅多型机制的探索研究,并加深人们对昆虫翅及组织可塑性发育与进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可塑性 保幼激素 转录因子
下载PDF
昆虫翅型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袁一杨 李卓 +1 位作者 门兴元 戈峰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1-659,共9页
昆虫翅多型现象指在同一种群中同时存在扩散型(有翅型或长翅型)和繁殖型(无翅型或短翅型)个体,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表型可塑性现象。飞虱和蚜虫是研究翅型分化的重要模型,也是重要的农业害虫。本文以飞虱和蚜虫为对象,重点从胰岛素... 昆虫翅多型现象指在同一种群中同时存在扩散型(有翅型或长翅型)和繁殖型(无翅型或短翅型)个体,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表型可塑性现象。飞虱和蚜虫是研究翅型分化的重要模型,也是重要的农业害虫。本文以飞虱和蚜虫为对象,重点从胰岛素信号通路、TOR(Target of rapamycin)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内共生菌、植物病毒、神经肽与神经递质和翅发育等方面综述了昆虫实现翅型分化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未来昆虫翅多型的研究方向与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塑性 分子调控机制 飞虱 蚜虫
原文传递
昆虫翅多型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袁一杨 陈新 +1 位作者 王竹承 戈峰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5-271,共7页
生物如何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其中,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翅多型现象以适应复杂的环境,由此通过调控翅型的转换,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做出响应,从而优化资源分配以平衡迁移或繁殖的需求,但目前对其分子... 生物如何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其中,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翅多型现象以适应复杂的环境,由此通过调控翅型的转换,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做出响应,从而优化资源分配以平衡迁移或繁殖的需求,但目前对其分子调控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系统地综述了昆虫体内参与翅型转换调控的多种途径的研究进展,包括胰岛素信号通路、蜕皮激素信号通路、保幼激素信号通路、JNK信号通路、生物胺信号通路和病毒基因水平转移,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于进一步阐明昆虫翅多型的分子机制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开发以翅型调控为主要内容的害虫综合治理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调控机制 信号通路 小RNA 基因水平转移
原文传递
昆虫翅型分化的表型可塑性机制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小艺 杨忠岐 +1 位作者 魏可 唐艳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988-3999,共12页
翅多型现象在昆虫中广泛存在,是昆虫在飞行扩散和繁殖能力之间权衡的一种策略,对种群的环境适应性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植食性昆虫中研究较多,有关寄生蜂的翅型分化鲜见报道。综述了昆虫翅型分化的表型可塑性机制。遗传因素和环... 翅多型现象在昆虫中广泛存在,是昆虫在飞行扩散和繁殖能力之间权衡的一种策略,对种群的环境适应性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植食性昆虫中研究较多,有关寄生蜂的翅型分化鲜见报道。综述了昆虫翅型分化的表型可塑性机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对昆虫翅的发育产生影响,基因型对翅型的决定具有显著作用,外界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光周期、食物质量、自身密度、外源激素等因素对昆虫翅的发育也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而产生翅的非遗传多型性现象。此外,天敌的寄生或捕食作用可能会诱导某些昆虫的翅型产生隔代表型变化。对昆虫产生翅多型现象的生态学意义及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寄生性昆虫翅型分化机制在生物防治上的可能应用途径。功能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的进一步发展可望为彻底揭示昆虫翅型分化机制提供新的机遇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 可塑性 适应性进化
下载PDF
小翅稻蝗(Oxya yezoensis Shiraki)翅多型现象浅释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道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24-628,共5页
对小翅稻蝗翅型构成的季节变化 ,长翅型、短翅型产卵前期间的差异及光周期对翅型分化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小翅稻蝗存在着明显的翅多型现象 ,相对翅长 (前翅长 /后足腿节长 )最长可达 1 .4 9,最短只有 0 .50 ,翅长呈连续性双模... 对小翅稻蝗翅型构成的季节变化 ,长翅型、短翅型产卵前期间的差异及光周期对翅型分化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小翅稻蝗存在着明显的翅多型现象 ,相对翅长 (前翅长 /后足腿节长 )最长可达 1 .4 9,最短只有 0 .50 ,翅长呈连续性双模态分布。早期羽化的个体大多为长翅型 ,随着季节的推移 ,羽化成虫短翅率逐渐增加。长翅型雌成虫的产卵前期间为4 2 .7± 1 3.1日 ,短翅型为 1 5.3± 6.4日 ,短翅型雌成虫的产卵前期间显著短于长翅型。不同的光周期短翅成虫出现的比例不同 ,光照短于 LD1 2 :1 2时 ,几乎全为短翅型 ,LD1 4 :1 0短翅率为 66.8% ,LD1 6:8则长翅率达 62 .1 % ,光照长于LD1 8:6时 ,几乎全为长翅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 稻蝗 产卵前 光周期 水稻害虫
下载PDF
沙蟋翅多型性的调控机理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保常 赵章武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1,170,共7页
沙蟋Gryllus firmus Zera&Denno成虫的后翅有长翅和短翅2种类型,是翅多型性机理研究的极佳模式昆虫。长翅成虫从第5日龄开始迁飞,而短翅成虫的主要特点是繁殖。除了翅的表型差异外,长翅成虫的飞行肌发达,呈褐色;卵巢幼小,直到飞行... 沙蟋Gryllus firmus Zera&Denno成虫的后翅有长翅和短翅2种类型,是翅多型性机理研究的极佳模式昆虫。长翅成虫从第5日龄开始迁飞,而短翅成虫的主要特点是繁殖。除了翅的表型差异外,长翅成虫的飞行肌发达,呈褐色;卵巢幼小,直到飞行停止后(大约在10d以后)才开始发育。而短翅成虫的飞行肌退化并呈乳白色;卵巢在第4日龄就发育成熟,表现为卵巢硕大。对翅多型性机理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了解沙蟋迁飞和扩散的内在机理,为准确地预测预报该虫的发生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依据。文章概述沙蟋翅多型性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体内生化代谢和内分泌激素等的变化对该虫迁飞和生殖的影响和作用,进而探讨翅多型的遗传机制和进化意义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蟋 调控机理
下载PDF
植物病媒昆虫的翅型分化 被引量:2
9
作者 俞金婷 陈小芳 +1 位作者 任应党 崔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9-234,共6页
翅多型现象是昆虫非遗传多型性的一种表现,包括不具飞行能力的短翅型或无翅型,以及可以进行长距离迁飞的长翅型或有翅型。翅多型现象常发生在可以携带病原并将其传播给植物宿主的媒介昆虫中,对植物病害的时空分布与暴发有重要影响。本... 翅多型现象是昆虫非遗传多型性的一种表现,包括不具飞行能力的短翅型或无翅型,以及可以进行长距离迁飞的长翅型或有翅型。翅多型现象常发生在可以携带病原并将其传播给植物宿主的媒介昆虫中,对植物病害的时空分布与暴发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翅型分化的遗传规律、诱导因素、分子机制和伴随翅型分化的其他生理表现4个方面,对植物病原主要传播媒介蚜虫和飞虱的翅型分化研究进行综述和梳理。昆虫翅型分化的诱导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光周期等非生物因素以及虫口密度、宿主营养、病毒等生物因素;而其内在的分子机制大多是通过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IIS)通路、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H 2-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Wingless和嗅觉受体SaveOrco等调控。翅型分化的同时伴随着生理状态的变化,表现为短翅型具有更强的繁殖能力和长翅型含有更丰富的飞行肌结构成分。目前,昆虫翅型分化的研究尚不够完善,有许多需要解答的问题,如找到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中真正发挥功能的靶基因,JNK如何调控翅型分化以及虫媒病毒影响媒介昆虫翅型的分子机理。本综述可为控制虫媒病原的传播以及其他昆虫翅多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昆虫 分化 分子机制 植物病害
下载PDF
灰飞虱翅型及翅发育基因对长、短翅定向选择的响应
10
作者 王汝琳 刘向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0-208,共9页
【目的】稻飞虱翅型调控的分子机理已较为清楚,但是在长、短翅品系不断纯化过程中翅型及翅发育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还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阐明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长、短翅品系的翅长、翅重及翅发育基因对翅型定向选择的... 【目的】稻飞虱翅型调控的分子机理已较为清楚,但是在长、短翅品系不断纯化过程中翅型及翅发育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还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阐明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长、短翅品系的翅长、翅重及翅发育基因对翅型定向选择的响应,以期为明确灰飞虱翅型的遗传进化规律提供参考。【方法】在恒定条件下对灰飞虱长、短翅型分别进行14和13个连续代次的定向选择,建立长翅型和短翅型品系;测定各选择代次中两品系的长翅和短翅率、翅长和翅重;并采用qPCR方法测定翅发育基因InR1,InR2和FoxO的相对表达水平;通过比较长、短翅型品系的翅型指标和基因表达水平在各选择代次间的差异来表征翅型及翅发育基因的选择响应。【结果】长翅型和短翅型分别进行连续14和13代的定向选择,灰飞虱长翅型品系的长翅率以及短翅型品系的短翅率在各选择代次间均显著上升,均已保持在95%左右。随着选择代次的增多,长翅型品系的翅长不断增长,短翅型品系的翅长不断缩短,长、短翅型品系的翅重均呈变轻趋势。长翅型品系3龄若虫的InR1和InR2相对表达水平随选择代次的增多而下降,但FoxO相对表达水平不随选择代次变化;短翅型品系InR1,InR2和FoxO在3龄若虫中的相对表达水平随选择代次增多呈现上升趋势;这3个基因在成虫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对长和短翅型的选择响应不明显。【结论】灰飞虱翅型对定向选择有明显的响应,选择翅型的比率显著上升并保持在高水平;长翅型品系经定向选择后翅变长、变薄,短翅型品系的翅则变短、变轻;多世代定向选择长翅型抑制了若虫的翅发育基因InR1和InR2的表达,而短翅型的多世代定向选择则激活了其表达,从而促进翅型纯系的形成与保持。研究结果预示灰飞虱种群能向长、短翅型纯系两个方向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定向选择 胰岛素受体 基因表达水平
下载PDF
沙蟋飞行肌中保幼激素滴度的昼夜节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保常 蒋成吉 +1 位作者 张青文 赵章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9-777,共9页
沙蟋Gryllusfirmus是一种翅多型性的昆虫,是研究种内迁飞和生殖调控的模式生物。本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沙蟋长翅(有飞行能力)和短翅(无飞行能力)雌虫飞行肌内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和... 沙蟋Gryllusfirmus是一种翅多型性的昆虫,是研究种内迁飞和生殖调控的模式生物。本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沙蟋长翅(有飞行能力)和短翅(无飞行能力)雌虫飞行肌内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和脂肪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28℃,光周期16L∶8D条件下,第5和第7日龄的沙蟋长翅雌虫飞行肌中JH的滴度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在飞行前(即关灯前)4h,JH的滴度分别由386.52±68.40ng/g和630.36±37.26ng/g增加至1327.53±277.98ng/g和1685.77±143.95ng/g,与短翅型SW相比分别增加了约3.4倍与2.7倍(P<0.05)。而相同日龄的短翅雌虫及第1日龄的两型雌虫均无明显的节律变化。进一步在第5和7日龄的长翅雌虫中发现了一个16C的脂肪酸——14-甲基十五烷酸,也具有节律变化且与JH节律出现的时间相吻合,而在无飞行能力的沙蟋中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实验还证明JH滴度的增加和节律不是由飞行肌的重量或者飞行肌重量比的变化所致。这些发现有助于探讨和了解保幼激素对飞行调控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蟋 昼夜节律 保幼激素 脂肪酸
下载PDF
不同翅型棉蚜体内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庆雨 李东阳 +5 位作者 王丽 高雪珂 张开心 朱香镇 姬继超 雒珺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161,共11页
【目的】旨在明确不同翅型棉蚜体内细菌差异,探究体内细菌与棉蚜翅型分化间的关系。【方法】通过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分别对有翅型和无翅型棉蚜体内细菌16S r RNA基因V3~V4区进行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目的】旨在明确不同翅型棉蚜体内细菌差异,探究体内细菌与棉蚜翅型分化间的关系。【方法】通过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分别对有翅型和无翅型棉蚜体内细菌16S r RNA基因V3~V4区进行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聚类分析、α多样性分析、菌种组成与分类等分析。【结果】在所有棉蚜样本中共鉴定出234个体内细菌OTU,隶属于16门、32纲、64目、107科、148属、187种,其中布赫纳氏菌属(Buchnera)是优势菌属。2种翅型棉蚜体内细菌多样性不同:无翅型(隶属于12门、23纲、50目、82科、106属、136种)略高于有翅型(隶属于14门、26纲、45目、72科、97属、120种)。多种体内细菌的相对丰度在2种翅型棉蚜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红球菌属(Rhodococcus)细菌在有翅型棉蚜中的相对丰度较高(0.136%),而在无翅型棉蚜中较低(0.078%);未分类的蓝藻纲细菌在有翅型棉蚜体内相对丰度较低(0.005%),而在无翅型棉蚜中较高(0.024%)。【结论】有翅型和无翅型棉蚜的体内细菌组成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研究拓展了对棉蚜翅二型现象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体内细菌 现象 16S rRNA 基因测序 聚类分析 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