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律“羯磨”一词的翻译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颖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7,共7页
佛律"羯磨"在有关佛教的词典中均意译为"业",但我们发现它更多的表示佛教教团所依据的仪轨,是一种"羯磨"法,对佛教具有重要作用。且其对比丘和比丘尼要求有很多不同,甚至是偏重。本文主要对其含义、作用... 佛律"羯磨"在有关佛教的词典中均意译为"业",但我们发现它更多的表示佛教教团所依据的仪轨,是一种"羯磨"法,对佛教具有重要作用。且其对比丘和比丘尼要求有很多不同,甚至是偏重。本文主要对其含义、作用及其对僧尼不同要求的表现和原因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律 翻译
下载PDF
论梁启超的灵魂观
2
作者 张凯作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6-20,93,共6页
梁启超对“灵魂”问题的关注始于对宗教的关注,他认为宗教区别于哲学之处即在于宗教特别关注“灵魂”问题。他认同佛教对于灵魂的讨论。佛教主张存在着“么匿”和“拓都”,即众生所造的“不共业”和“共业”,其承受果报的主体分别是作... 梁启超对“灵魂”问题的关注始于对宗教的关注,他认为宗教区别于哲学之处即在于宗教特别关注“灵魂”问题。他认同佛教对于灵魂的讨论。佛教主张存在着“么匿”和“拓都”,即众生所造的“不共业”和“共业”,其承受果报的主体分别是作为个体的“灵魂”和作为群体的“羯磨”,“羯磨”即孔教所说的“精神”。他更为关注的是“羯磨”,认为只有“羯磨”才是真正的“我”,肉体只是“彼”而非“我”。因此,他主张人应当为群体之“羯磨”努力创造善业。他的落脚点仍然在国家与社会,而非个体灵魂的轮回或审判,这显示出他仍秉承了儒家的入世主义和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灵魂 精神
下载PDF
实在与羯磨——试论方东美之哲学智慧架构中的“第四慧”
3
作者 朱文信 《周易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84-96,共13页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与普遍性之趋势在逼迫着我们思索英国学者缪勒(M.Müller)对于宗教学的理解,并指向了人们对哲学的研究:只懂一种哲学,或许什么哲学都不懂。故而此项哲学工作之展开,势必要求人们具有恢弘的视野,既有遍览群籍、阐...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与普遍性之趋势在逼迫着我们思索英国学者缪勒(M.Müller)对于宗教学的理解,并指向了人们对哲学的研究:只懂一种哲学,或许什么哲学都不懂。故而此项哲学工作之展开,势必要求人们具有恢弘的视野,既有遍览群籍、阐幽辨微的文献功夫;更要有壁立千仞、大开大阖的绝世天才,俾为人类生命的前途展布无穷之远景。在20世纪的中国学者群中,兼备这种使命与天才,并探赜索微、妙有深造者,方东美堪当之而无愧。在《哲学三慧》中,他对希腊、欧洲与中国等三类哲学智慧以极其凝练而高华的汉语赅摄,字字精要,句句透辟。惜乎缺少对古老的印度智慧之总摄。然方东美非无此一方面造论之雄心,他对印度哲学实有全面而系统的判断,并将它作为智慧架构中的"第四慧"呈现,可惜记录者多有语焉不详处。本论文便是以方东美所推重的"奥义书"与"世尊歌"精神为基本材料,分析其中所包蕴着印度文明特有的"实在"与"羯磨",或曰默观与行动的哲学思想,试着诠解方东美之哲学体系中幽而不明、引而未发的"第四慧"——功德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在 解脱 智慧
原文传递
日本中世南都(奈良)律宗受戒、除罪羯磨的嬗变——以日本观智院本《四分羯磨》为例
4
作者 李健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2,共8页
戒律东传日本后,日本律宗曾一度兴盛,但很快衰落。镰仓时期南北律宗的戒律复兴也并未能将四分律贯彻到底。本文以新见日本观智院本《四分羯磨》为例,从其删除受戒羯磨、除罪羯磨这一现象谈起,分析此“反常”羯磨本出现的历史原因,并探... 戒律东传日本后,日本律宗曾一度兴盛,但很快衰落。镰仓时期南北律宗的戒律复兴也并未能将四分律贯彻到底。本文以新见日本观智院本《四分羯磨》为例,从其删除受戒羯磨、除罪羯磨这一现象谈起,分析此“反常”羯磨本出现的历史原因,并探究日本中世南都律宗在戒律复兴的大旗下,受戒、除罪羯磨的变化:传统“先别后通”的受戒方式,一变而为“先通后别”,甚至“只通不别”,通受比丘成为主流,除罪也以大乘“通受悔法”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律 受戒 镰仓佛教 律宗复兴 四分
原文传递
失译、误题之经年代的考证——以误题曹魏昙谛译《昙无德羯磨》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颜洽茂 卢巧琴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8-185,共8页
语料年代准确是汉语史研究的根本,语料鉴别本身也是语言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失译、误题之经语言学价值极高,数量宏丰,目前学界对这些经或弃之不用,或直接引用,均不利于汉语史研究。而通过考证,可以梳理出可靠的语料,弥补中古时期资料... 语料年代准确是汉语史研究的根本,语料鉴别本身也是语言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失译、误题之经语言学价值极高,数量宏丰,目前学界对这些经或弃之不用,或直接引用,均不利于汉语史研究。而通过考证,可以梳理出可靠的语料,弥补中古时期资料的匮乏。从文献学、词汇学、文化学三方面综合考证误题曹魏昙谛译《昙无德羯磨》会发现:文献记载其非曹魏昙谛所译,其词汇面貌接近西晋以后译经,而戒法完善之"尼"在西晋以前更未出现,故其年代最早亦在西晋以后,极有可能是刘宋释昙谛所撰。另外,考证过程中应注意参照经的选择、区别性语词的提取、考证方法的应用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译经 误题经 《昙无德 年代考证 参照经选择 语词提取
下载PDF
论《律经》的性质 被引量:1
6
作者 罗鸿 《中国藏学》 CSSCI 2008年第1期200-204,共5页
德光律师编撰的《律经》是一部用经体形式总括根本说一切有部律文献的作品,它包含实践性的内容但不是直接指导实践的经典,在僧团日常事务中起规范作用的是《百一羯磨》《律问》等实用性手册。
关键词 《律经》 德光律师 根本说一切有部 《百一 《律问》
下载PDF
继承与发展:《百一羯磨》两种藏译注疏本对比
7
作者 华旦 《攀登(藏文版)》 2022年第3期134-142,共9页
藏传佛教后弘期伊始,赞普时期律典《百一羯磨》藏译本得到西藏噶当派、萨迦派等不同教派学者的研究和注疏。其中,布顿大师《百一羯磨疏要》和班钦释迦乔登《百一羯磨难点解析》影响尤为广泛。对比这两种注疏本的基本内容、结构体例等,... 藏传佛教后弘期伊始,赞普时期律典《百一羯磨》藏译本得到西藏噶当派、萨迦派等不同教派学者的研究和注疏。其中,布顿大师《百一羯磨疏要》和班钦释迦乔登《百一羯磨难点解析》影响尤为广泛。对比这两种注疏本的基本内容、结构体例等,发现后期的注疏本在继承前人优点的同时,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容。根据这部律典的发展脉络,反映了藏传佛教戒律的发展,对研究藏传佛教各教派戒律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一 典籍 比较 注疏本
下载PDF
最上云音室读书记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叔迦 《法音》 1986年第1期12-15,共4页
大品经游意一卷(《续藏经》本)唐释吉藏撰。《大品经》者,即《摩诃般若波罗密经》也。自曹魏高贵乡公廿露五年,朱士行既从昙柯迦罗集梵僧羯磨受戒,于洛阳讲《道行般若》,叹为大乘之要。以译理不尽,西求大本于于阗。得正本九十章,遣弟子... 大品经游意一卷(《续藏经》本)唐释吉藏撰。《大品经》者,即《摩诃般若波罗密经》也。自曹魏高贵乡公廿露五年,朱士行既从昙柯迦罗集梵僧羯磨受戒,于洛阳讲《道行般若》,叹为大乘之要。以译理不尽,西求大本于于阗。得正本九十章,遣弟子送归。至晋元康元年,竺叔兰、无罗叉译为晋文,名曰《放光般若》。于是义学之侣,莫不志归般若,宗申本无。支孝龙讲之,帛法祚注之,安惠则写之,康僧渊诵之。哀帝请竺道潜、于法开、支道林先后出京讲《放光经》。道安居襄阳十五年,每岁再讲《放光经》。罗什入秦,重译《道行》,名曰《小品般若》;重译《放光》,名曰《摩诃般若》。世称此二为“大、小品经”焉。又译龙树造《摩诃般若经释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诃般若 大品经 小品般若 朱士行 昙柯迦罗 无罗叉 竺道潜 小品经 罗什
原文传递
佛教的共生智慧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国柱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69,共2页
共生,是佛教"化现代"过程中自主选择和经常使用的概念。共生之所以能够成为佛教现代化的语言表达,与教化的方便有关。追本溯源,共生不仅是佛教固有词汇,也是佛教理论与实践的根本精神。"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母共子诤,子共母诤,... 共生,是佛教"化现代"过程中自主选择和经常使用的概念。共生之所以能够成为佛教现代化的语言表达,与教化的方便有关。追本溯源,共生不仅是佛教固有词汇,也是佛教理论与实践的根本精神。"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母共子诤,子共母诤,父子、兄弟、姊妹、亲族展转共诤……王王共诤……民民共诤,国国共诤。彼因斗诤共相憎故,以种种器仗,转相加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相 理论与实践 转相 遍行因 中阿含经 众缘和合 白四 俱有因 大乘密严经 无量义经
原文传递
会供羯磨仪轨:建立人与神之间的情感联结——对觉域派会供羯磨仪轨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德吉卓玛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1-87,共7页
藏传佛教觉域派羯磨会供仪轨,在觉域派教法仪轨中处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乃修持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尝试着从宗教人类学的视角,将其作为文化时空中的人的宗教实践活动和过程,来解读和阐明会供羯磨仪轨的象征意义... 藏传佛教觉域派羯磨会供仪轨,在觉域派教法仪轨中处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乃修持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尝试着从宗教人类学的视角,将其作为文化时空中的人的宗教实践活动和过程,来解读和阐明会供羯磨仪轨的象征意义及其文化意蕴和功能的同时,还关注羯磨会供仪轨在觉域派教法中的运用及其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域派 会供仪轨 文化解读
下载PDF
原始佛教的僧团制度叙要
11
作者 陈士强 《普陀学刊》 2015年第1期3-23,共21页
戒律是佛教的禁戒和制度,内容涵盖佛教信众必须受持的各种止恶行善的戒法条文、僧尼日常生活的行仪规范,以及僧团的组织、制度和行事等。它是佛门的纲纪,入道的基阶,在佛教'戒'、'定'、'慧'三学中,位居第一,具... 戒律是佛教的禁戒和制度,内容涵盖佛教信众必须受持的各种止恶行善的戒法条文、僧尼日常生活的行仪规范,以及僧团的组织、制度和行事等。它是佛门的纲纪,入道的基阶,在佛教'戒'、'定'、'慧'三学中,位居第一,具有殊胜的意义。本文以笔者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藏经总目提要·律藏》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有关原始佛教的僧团制度,如受戒制度、布萨制度、安居与自恣制度、羯磨制度、衣食制度等,作了简明扼要的叙述,为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门径与资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僧团制度 受戒制度 布萨制度 安居与自恣制度 制度 衣食制度
下载PDF
《百一羯磨》作者考
12
作者 华旦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1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关于《百一羯磨》的作者学界一直存有争议,有功德光、律天说等。文章通过考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多种文献史料,对比两位论师的生平事迹、师承法脉、著作情况等,认为考虑到唐代赞巴耶坚与公元730年将该经译成汉语时律天大师在印度,... 关于《百一羯磨》的作者学界一直存有争议,有功德光、律天说等。文章通过考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多种文献史料,对比两位论师的生平事迹、师承法脉、著作情况等,认为考虑到唐代赞巴耶坚与公元730年将该经译成汉语时律天大师在印度,且其生前《百一羯磨》已经面世,由此,该经的真正作者只能是功德光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一 功德光 律天
下载PDF
西双版纳傣泐《出家羯磨》校释
13
作者 姚珏 《西南古籍研究》 2015年第1期22-33,共12页
《出家羯磨》系南传沙弥戒仪式文本。本文以西双版纳勐龙一系僧伽传《出家羯磨》写本为底本,依历史文献学校雠与语言学文本释读的方法,以原文转写一文字校勘一句子释读为体例,对写本进行校释,旨在为西双版纳傣泐保存其南传佛教重要巴利... 《出家羯磨》系南传沙弥戒仪式文本。本文以西双版纳勐龙一系僧伽传《出家羯磨》写本为底本,依历史文献学校雠与语言学文本释读的方法,以原文转写一文字校勘一句子释读为体例,对写本进行校释,旨在为西双版纳傣泐保存其南传佛教重要巴利语仪式写本并以此探讨傣泐文佛教文献研究的体例、方法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傣泐 《出家 校释
原文传递
求那跋摩譯《四分比丘尼羯磨》之版本源流略考
14
作者 楊婷婷 《佛教文化研究》 2016年第1期95-109,388-389,395-396,共19页
《四分比丘尼羯磨》現收於《大正藏》第22册中,是一部被認為是在南朝劉宋元嘉年間由求那跋摩譯出的羯磨類文獻。但是,就其内容而言,卻與被認為是由曇諦譯出的《羯磨》》中'尼羯磨'的内容基本一致。衆所周知,《大正藏》的底本是... 《四分比丘尼羯磨》現收於《大正藏》第22册中,是一部被認為是在南朝劉宋元嘉年間由求那跋摩譯出的羯磨類文獻。但是,就其内容而言,卻與被認為是由曇諦譯出的《羯磨》》中'尼羯磨'的内容基本一致。衆所周知,《大正藏》的底本是在1236—1251年雕版製作的所謂《高麗再雕大藏經》。而這部《再雕藏》在其製作之時曾以《高麗初雕大藏經》《宋藏》《契丹藏》等為校本進行過内容的校對,其中一部分校記則被保存在守其等人編撰的《高麗國新雕大藏經校正別録》中。根據《校正別録》的記載,《四分比丘尼羯磨》的版本在《再雕藏》時已經被替換,與《初雕藏》《宋藏》中的版本大異。現在,高麗初雕本《四分比丘尼羯磨》被完整的保存在日本京都的南禪寺中。這部羯磨本的出現,使我們得以對《四分比丘尼羯磨》在各類藏經中的版本進行一個全面的梳理,并對不同版本加以内容上的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比丘尼 版本源流 《校正別錄》 經錄音義
下载PDF
书法、画法和佛法
15
作者 陈传席 《中国书画》 2003年第4期114-114,共1页
昔康有为论书法曰:'书法即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得于心源,妙于了悟。'看来,康老夫子真的懂点书法,也懂点佛法。'戒律'即'法规',有人谓之'清规戒律',即要学佛就不能胡来,如果仍然好色、好淫、杀生等... 昔康有为论书法曰:'书法即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得于心源,妙于了悟。'看来,康老夫子真的懂点书法,也懂点佛法。'戒律'即'法规',有人谓之'清规戒律',即要学佛就不能胡来,如果仍然好色、好淫、杀生等等,当然不能成佛,必须有些戒律。佛教有五戒、八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等,据宋代高承《事物纪原·道释科教·戒律》云,魏世时天竺昙摩迦罗到洛阳,对魏境内僧人无戒律、很随便,表示感慨,'遂于嘉平中,与昙谛译《四分羯磨》及《僧祇戒心图》,此盖中国戒律之始也'。有了戒律,僧人有规可遵,有法可守,就不同于凡俗,便走入正道。学书法开始时也必须有法可守,否则永远不能入正道。'定慧',定,即禅定,亦即坐弹习定。《景德传灯录》五《慧能大师》云:'京城禅德,皆云欲得念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得禅定而得解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纪原 二百五十戒 习定 景德传灯录 四分 昙谛 禅定 昙摩 禅德 迦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