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三门湾沉积记录:U^k_(37)表层海水温度和浮游植物群落变化与El Nio/La Nia的关联
1
作者 赵庆英 陈荣华 +2 位作者 卢冰 叶新荣 胡锡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8-464,共7页
应用三门湾沉积柱样中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Uk37)与表层海水温度SST的关系重建历史上的El Nio/La Nia事件;利用3种浮游植物标志物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甲藻甾醇(dinosterol)和长链烯酮C37(alkenones)来恢复单一种硅藻Diatom、... 应用三门湾沉积柱样中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Uk37)与表层海水温度SST的关系重建历史上的El Nio/La Nia事件;利用3种浮游植物标志物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甲藻甾醇(dinosterol)和长链烯酮C37(alkenones)来恢复单一种硅藻Diatom、甲藻Dinoflagellates和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Uk37估算温度在15.19~17.61℃波动,与当地秋季海水实测温度接近。Uk37估算的温度清晰地再现了全球变暖的趋势,且其波动可能与El Nio/La Nia震荡有关。(2)浮游植物标志物总含量变化范围为710.7~6 998.5 ng.g-1,180年以来呈总体上升趋势。沉积记录中硅藻相对比例最高、甲藻次之,硅藻/甲藻比值在2.1~7.2波动,表现出近岸浮游植物对海洋环境变化的敏感性。(3)El Nio/La Nia事件可影响到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以及群落结构变化,在El Nio盛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剧增,而浮游植物种类数及群集多样性程度明显减少。另外,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季节性规律不明显,El Nio事件可能是影响三门湾海域浮游植物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地层记录 Uk37 表层温度 EL Nino/La Nina事件 浮游植物标志物 群落结构变化
下载PDF
火后森林土壤中捕食线虫真菌的即时恢复能力及驱动因子研究
2
作者 齐宇坤 张欣 +3 位作者 邓巍 黄帅义 佘容 杨晓燕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37-43,共7页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常见的干扰因子,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后土壤微生物的恢复直接影响地上生态系统的恢复,但对土壤微生物的火后即时恢复能力及不同土层微生物在火后土壤微生物群落恢复中的作用尚缺乏研究。本研究...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常见的干扰因子,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后土壤微生物的恢复直接影响地上生态系统的恢复,但对土壤微生物的火后即时恢复能力及不同土层微生物在火后土壤微生物群落恢复中的作用尚缺乏研究。本研究以火干扰后40 d的云南松火烧迹地为研究区域,以相邻的非火烧地为对照,分层采集土壤样本(0~10 cm、10~20 cm、20~30 cm),使用传统培养法分离捕食线虫真菌,结合形态和分子技术鉴定物种,分析火后捕食线虫真菌群落的即时恢复能力及不同土层中捕食线虫真菌在群落恢复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火干扰40 d后捕食线虫真菌的生物量恢复迅速,但物种多样性明显降低;Dactylellina属真菌可能是火后恢复的关键类群;分布在土壤下层的捕食线虫真菌在火后群落恢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驱动火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快速恢复的关键生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干扰 捕食线虫真菌 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恢复机制
下载PDF
利用微生物控制蓝藻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莉婷 左俊 +3 位作者 陶思依 戴国飞 宋立荣 甘南琴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1-410,共10页
与常规物理法、化学法控藻技术相比,基于现代生态环保理念的微生物控藻技术具有经济、高效、环保的优势。本文归纳了利用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及放线菌等微生物控藻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重讨论了蓝藻和细菌间的关系及藻华期... 与常规物理法、化学法控藻技术相比,基于现代生态环保理念的微生物控藻技术具有经济、高效、环保的优势。本文归纳了利用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及放线菌等微生物控藻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重讨论了蓝藻和细菌间的关系及藻华期间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细菌的控藻方式及机理,分析了控藻微生物在蓝藻水华控制中的应用实例,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微生物控藻技术 细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 溶藻机理
原文传递
新疆断裂带含硫冷泉泉水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慧 曾军 +4 位作者 高小其 张涛 杨晓芳 孙建 娄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4-727,共4页
【目的】了解新疆断裂带10号含硫冷泉泉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的方法,反映和分析10号冷泉泉水中细菌种群的16S rRNA基因V3区多样性及其种群基因组成随时间的变化。【结果... 【目的】了解新疆断裂带10号含硫冷泉泉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的方法,反映和分析10号冷泉泉水中细菌种群的16S rRNA基因V3区多样性及其种群基因组成随时间的变化。【结果】细菌种群的丰度(Shannon-Wiener指数(H′))和优势度(Simpson指数(D))随时间的变化均出现显著不规律的变化,且当细菌种群丰度较大时,优势度反而较小;由样品Sorenson相似距离系数形成的二维图谱中,不存在位置完全重合的样品。【结论】新疆断裂带10号含硫冷泉泉水中细菌群落结构表现出显著随机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断裂带 含硫冷泉 细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 PCR-DG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