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原群落退化与恢复演替中的植物个体行为分析 被引量:145
1
作者 王炜 梁存柱 +1 位作者 刘钟龄 郝敦元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8-274,共7页
定义植物个体小型化是在草原过度放牧条件下 ,草原植物植株变矮 ,叶片变短、变窄 ,节间缩短 ,以及根系分布浅层化等性状的集合。小型化个体的生态学属性介于环境饰变与生态型之间 ,特称之为扰动响应型。个体小型化逆转过程表现出集体行... 定义植物个体小型化是在草原过度放牧条件下 ,草原植物植株变矮 ,叶片变短、变窄 ,节间缩短 ,以及根系分布浅层化等性状的集合。小型化个体的生态学属性介于环境饰变与生态型之间 ,特称之为扰动响应型。个体小型化逆转过程表现出集体行为 ;小型化个体具有维持其形状的保守性 ,变化的阶段性和突变性 ;小型化的逆过程即正常化过程 ,与演替时间有关。个体小型化是过度放牧下群落生产力衰退的重要表现 ,是对过度放牧的负反馈机制。在草原群落退化演替机理研究中 ,对个体小型化的深入认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原 个体小型化 群落演替 扰动响应型
下载PDF
子午岭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128
2
作者 李裕元 邵明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2-260,共9页
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强烈的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处于极度退化的状态 ,探讨该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对于指导该地区的人工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以时空互代的方法初步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弃耕地... 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强烈的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处于极度退化的状态 ,探讨该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对于指导该地区的人工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以时空互代的方法初步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弃耕地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近 15 0 a的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调查样方内共出现高等植物 12 8种 ,分属于 4 7科 113属 ,累计出现的科、属、种数 (y)随着演替时间 (t)的延长呈对数函数变化 :y =a L n(t) +b,而且在植被恢复的前期增加速度较快 ,有 6 0 %的科属种在前 30 a出现。杠柳 (Periploca sepium)与茶条槭 (Acer ginnala)是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出现最早而且持续时间最长的木本植物 ,具有较宽的生态位 ,建议作为该地区人工造林树种考虑。在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草本层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 (Gleason指数与 Margalef指数 )、多样性指数 (Shannon- Wiener指数 )以及 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均表现为抛物线函数变化规律 :y =at2 +bt+c。在不同的群落层次植物多样性的变化是不同步的 ,草本层、灌木层与乔木层植物多样性达到最大的时间依次为 70~ 80 a、90~ 10 0 a与 10 0 a以上。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化顺序为 :草本层 >灌木层 >乔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植被恢复 群落演替 黄土高原 子午岭 弃耕地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植被自然恢复22年后群落特征 被引量:124
3
作者 曾馥平 彭晚霞 +4 位作者 宋同清 王克林 吴海勇 宋希娟 曾昭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110-5119,共10页
采用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的方法,以坡面为尺度,以顶极群落为对照,运用干扰理论和多样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4类典型干扰区自然恢复22a之后植被特征及空间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扰区的物种多样性丧失严重,共出现维管束植物91科... 采用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的方法,以坡面为尺度,以顶极群落为对照,运用干扰理论和多样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4类典型干扰区自然恢复22a之后植被特征及空间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扰区的物种多样性丧失严重,共出现维管束植物91科206属241种,仅有自然保护区的26.6%,6种植被类型的顺向演替系列为石漠化稀疏草丛→草丛→灌丛→藤刺灌丛→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片段。随着坡位的上升,群落的高度、盖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急剧下降,密度则呈少、多、次少的单峰分布状态,各项指标均远低于自然保护区。不同干扰方式对植被自然恢复的影响不同,其中整坡火烧+垦殖的破坏性最大,呈现了石漠化景观,整坡火烧+放牧次之,采樵属选择性干扰,采樵+放牧+坡脚火烧的恢复相对较快,没有放牧干扰的采樵+坡脚火烧恢复更好。此外还针对性地提出了桂西北喀斯特干扰区在不同立地类型上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4条植被恢复途径。对因各种人为干扰导致的桂西北喀斯特生态系统处于极度退化状态下的植被恢复建设和生态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自然恢复 植被特征 群落演替 桂西北喀斯特
下载PDF
围封对草地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14
4
作者 闫玉春 唐海萍 +1 位作者 辛晓平 王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039-5046,共8页
围封是草地管理的重要手段。围封通过排除家畜的践踏、采食及排便等干扰,从而使其群落向着一定方向演替。由于草地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放牧历史、环境因子等的迭加作用导致退化草地群落围封后出现3种可能的演替模式,即单稳态模式、... 围封是草地管理的重要手段。围封通过排除家畜的践踏、采食及排便等干扰,从而使其群落向着一定方向演替。由于草地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放牧历史、环境因子等的迭加作用导致退化草地群落围封后出现3种可能的演替模式,即单稳态模式、多稳态模式和滞后模式。由于围封后种群的消长、某些种群的消失及新种的进入导致草地在围封后的植物多样性也发生变化。从"中度干扰"理论、对放牧敏感性植物种消失、以及特殊环境因子下群落恢复缓慢等方面总结了草地围封后植物多样性的3种可能变化方向。总结了围封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及其在草地恢复中的作用。阐述了围封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机制。总之,围封对草地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对围封作用要有全面的科学认识,把握好围封的时间尺度,以充分发挥其在退化草地恢复中的作用,避免由于利用不当而对草地产生的负面影响。建议加强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对不明确和有争议的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建立长期的围封研究项目,增加围封研究的站点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封 群落演替 多样性 生产力 种子库 土壤 时间尺度
下载PDF
放牧扰动下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对土壤养分条件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08
5
作者 王长庭 龙瑞军 +3 位作者 王启兰 曹广民 施建军 杜岩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144-4152,共9页
为了揭示高寒小嵩草草甸群落在放牧扰动下,探讨土壤养分供给水平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和多样性影响,为高寒草地的退化演替机理研究提供依据,以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法研究了放牧扰动下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对土壤养分条... 为了揭示高寒小嵩草草甸群落在放牧扰动下,探讨土壤养分供给水平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和多样性影响,为高寒草地的退化演替机理研究提供依据,以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法研究了放牧扰动下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对土壤养分条件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放牧干扰不仅改变了高寒小蒿草草甸群落土壤根系和蕴育土壤根系的“载体”量及根土比例,改变了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而且使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蕴育土壤根系的基质量逐渐减少,根土比特别是0~10 cm土层的根土比例增加;“载体”量减少导致大部分地下根系由于营养供给水平的降低而死亡,归还土壤中有机质的数量逐渐减少,加之地上部分持续利用,土壤养分也在不断消耗,土壤基质量的减少和土壤资源持续供给能力的下降,草地发生逆向演替(退化),表现在:物种数减少、多样性下降、能量的分配转向地下等;土壤性状上的某些改变(土壤容重、土壤湿度等),也会引起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变化;放牧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环境及其养分含量来改变草地群落生物量(地上、地下);土壤表面的适度干扰和原有植物的适度破坏为新成员提供了小生境,从而允许新的植物侵入群落,并提高了植物的丰富度。但是,在受到强度干扰时,草地植物群落的主要物种的优势地位发生明显的替代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扰动 植物多样性 生产力 土壤养分 群落演替 响应
下载PDF
中国暖温带若干灌丛群落多样性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64
6
作者 谢晋阳 陈灵芝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7-207,共11页
暖温带灌丛的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表明:1.灌丛群落的均一度指数同优势度指数的相关性较丰富度指数同变化度指数的相关性为高;在众多的多样性指数中,D4(Shannon信息度指数)和D6(Gini指数)因最大限度地包含了其它各... 暖温带灌丛的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表明:1.灌丛群落的均一度指数同优势度指数的相关性较丰富度指数同变化度指数的相关性为高;在众多的多样性指数中,D4(Shannon信息度指数)和D6(Gini指数)因最大限度地包含了其它各类多样性指数的信息而被采用。2.灌丛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随着演替的进行,没有表现出降低的趋势。3.生物多样性较高的荆条灌丛和辽东栎萌丛的物种多度分布是对数分布,而生物多样性较低的鬼见愁灌丛和毛榛灌丛的物种多度分布是几何分布,处于中间的三桠绣线菊灌丛的物种多度分布是Broken-Stick分布;没有正态对数分布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温带灌丛 物种多样性 群落演替 植物生态学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植物群落演替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8
7
作者 庞学勇 刘世全 +4 位作者 刘庆 吴彦 林波 何海 张宗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45,50,共5页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人工重建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随着人工云杉林龄的增加,土壤表层粉粒、粘粒、物理性粘粒、团聚度和结构系数降低,砂粒含量增高,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在人工云杉林演替过程中表现...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人工重建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随着人工云杉林龄的增加,土壤表层粉粒、粘粒、物理性粘粒、团聚度和结构系数降低,砂粒含量增高,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在人工云杉林演替过程中表现出"U"型变化,即人工云杉从幼林向成熟林演替阶段,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则减少,在40年生云杉林达最低值之后,随着云杉自疏而有上升的趋势,毛管持水量是决定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的主要因子。为了加速该区域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建议营造针阔混交林和对人工成熟林和过熟林进行间伐抚育,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物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 植物群落 群落演替 土壤物理性质 针阔混交林 间伐抚育 人工云杉林
下载PDF
深圳南山区天然森林群落多样性及演替现状 被引量:64
8
作者 汪殿蓓 暨淑仪 +2 位作者 陈飞鹏 邢福武 彭少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415-1422,共8页
对南山区 5个主要天然森林群落 (铁榄群落、鼠刺 +降真香群落、鸭脚木群落、假苹婆群落、水翁 +假苹婆群落 )的组成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 ,并与相邻的香港地区地带性森林群落 (黄桐群落 )作比较。结果表明 ,依照亚热带及南亚热带森... 对南山区 5个主要天然森林群落 (铁榄群落、鼠刺 +降真香群落、鸭脚木群落、假苹婆群落、水翁 +假苹婆群落 )的组成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 ,并与相邻的香港地区地带性森林群落 (黄桐群落 )作比较。结果表明 ,依照亚热带及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规律 ,南山区天然林处于不同的演替发育阶段 :铁榄群落处于演替第 3阶段 ;鼠刺 +降真香群落处于第 4阶段 ;其它 3个群落处于第 5阶段 ,均未达到稳定的顶极群落阶段。随着铁榄群落、鼠刺 +降真香群落、鸭脚木群落、假苹婆群落、水翁 +假苹婆群落这个演替序列 ,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是 :先逐渐上升 ,到达一个峰值 ,再缓慢下降。 Shannon- Wiener指数和 Pielous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规律与物种丰富度相同 ,Simpson指数变化曲线与这些指数相反 ,但这些指数反映的结果是一致的。综合多个指数分析 ,鸭脚木群落物种多样性最大 ,即当群落中阳生性树种与中生性树种优势度相差不大时 ,群落具有最大的物种多样性。多样性比较结果显示 ,南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大大低于香港黄桐群落 ,5个群落的 Shannon- Wiener指数在 2 .0 4~ 2 .95 3之间 ,明显低于黄桐群落 ,其 Shannon- Wiener指数为 4.74;Simpson指数 0 .1~ 0 .2 68,黄桐群落为 0 .0 5 ;Pielous均匀度指数 64.2 %~ 7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森林群落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组成结构 群落演替 深圳
下载PDF
升温过程对藻类复苏和群落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75
9
作者 谭啸 孔繁翔 +2 位作者 于洋 史小丽 张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8-582,共5页
采用模拟升温方法培养太湖的冬季底泥,培养温度从5.5~30℃设计为8个水平,在各温度水平显微观察藻类群落组成,计算比生长速率,同时采用荧光法分析光合色素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绿藻和硅藻在9℃时开始复苏,蓝藻在12.5℃开始复... 采用模拟升温方法培养太湖的冬季底泥,培养温度从5.5~30℃设计为8个水平,在各温度水平显微观察藻类群落组成,计算比生长速率,同时采用荧光法分析光合色素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绿藻和硅藻在9℃时开始复苏,蓝藻在12.5℃开始复苏.虽然蓝藻复苏较晚,但是蓝藻复苏后的比生长速率高于绿藻和硅藻.12.5℃以后,藻类群落主要由蓝藻、绿藻、硅藻组成.在12.5℃和16℃时绿藻占优势:蓝藻在19.5℃以后占优势.叶绿素a浓度在9℃C和16℃均明显升高,而藻蓝索浓度仅在16℃时明显升高.光合色素浓度的升高与绿藻和硅藻的复苏同步进行,但滞后于蓝藻的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复苏 温度 太湖 群落演替
下载PDF
杭州湾滩涂湿地植被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动态 被引量:70
10
作者 吴统贵 吴明 萧江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84-1289,共6页
以杭州湾不同年份形成的滩涂湿地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结合样方法进行调查取样,并通过除趋势对应分析排序研究了群落演替的动态和方向,同时采用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 以杭州湾不同年份形成的滩涂湿地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结合样方法进行调查取样,并通过除趋势对应分析排序研究了群落演替的动态和方向,同时采用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了物种多样性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植被群落演替序列为海三棱藨草群落→芦苇群落→柽柳+芦苇群落→旱柳+白茅群落;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均匀度逐渐降低,物种多样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滩涂湿地 群落演替 DCA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森林凋落物的微生物分解 被引量:73
11
作者 严海元 辜夕容 申鸿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27-1835,共9页
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微生物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森林凋落物微生物分解的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并从参与凋落物分解的微生物多样性、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数量... 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微生物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森林凋落物微生物分解的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并从参与凋落物分解的微生物多样性、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数量动态及群落演替、影响微生物分解的因素及微生物分解酶学等方面综述了森林凋落物的微生物分解研究概况,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凋落物 微生物 分解 多样性 群落演替
原文传递
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2
作者 赵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2031-2036,共6页
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干预导致局部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植物群落格局的变化 ,不管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的强度如何 ,生态系统常常通过自然演替能够恢复它们大部分的特征 ,亦可以通过人类的介入进行修复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实质是... 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干预导致局部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植物群落格局的变化 ,不管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的强度如何 ,生态系统常常通过自然演替能够恢复它们大部分的特征 ,亦可以通过人类的介入进行修复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实质是群落演替 ,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演变的过程 .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研究可以解释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一些宏观现象 ,并为植被恢复构建先锋群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生态系统 群落演替 植被恢复 植物生理生态学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生态系统动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1
13
作者 胡征宇 蔡庆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本专辑登录的论文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三峡水库库区蓄水前后水生态系统变化的研究”的部分研究结果,内容包括1)蓄水前后水体理化参数变化;2)蓄水前后水生生物群落变化;3)三峡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4)春季水华暴发过... 本专辑登录的论文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三峡水库库区蓄水前后水生态系统变化的研究”的部分研究结果,内容包括1)蓄水前后水体理化参数变化;2)蓄水前后水生生物群落变化;3)三峡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4)春季水华暴发过程的连续监测与动力学;5)对三峡水库生态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生态系统 群落演替 富营养化 藻类水华
下载PDF
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两个演替阶段的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60
14
作者 王文进 张明 +5 位作者 刘福德 郑建伟 王中生 张世挺 杨文杰 安树青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7-263,共7页
种间联结一直是群落演替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关于物种间相互作用与群落演替之间的动态关系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中,作者通过出现—不出现数据的方差比例、基于2×2列联表的种间联结分析和x2检验,对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演替前期... 种间联结一直是群落演替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关于物种间相互作用与群落演替之间的动态关系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中,作者通过出现—不出现数据的方差比例、基于2×2列联表的种间联结分析和x2检验,对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演替前期和演替后期群落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以揭示种间联结与群落演替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在演替前期,群落内所有树种间总体呈正联结,但不显著(x20.95,50=34.764<W<x20.95,50=67.505);发展至演替后期达到显著正联结。群落内所有物种间正、负联结种对数占总种对数的比例随演替进程呈现下降趋势,而无联结种对数的比例则大幅上升;优势种和伴生种间呈现相同的趋势。这表明群落演替正朝着有利于物种稳定共存的方向发展。(2)演替前期建群种和后期侵入种间正联结与无联结种对数的比例(分别为37.8%与41.5%)远大于负联结的比例(20.7%),但正联结均不显著;前期定居树种和后期侵入种通过分割资源而共存,而且也趋于独立存在。(3)后期侵入种间不存在负联结,所有正联结(占总对数的33.3%)均达显著水平,显示它们对生境有相似的适应和相互重叠的生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联结 群落演替 优势种 生态位 热带山地雨林
下载PDF
南亚热带演替群落的边缘效应及其对森林片断化恢复的意义 被引量:45
15
作者 彭少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对鼎湖山两个群落及其边缘群落的长期定位研究,探讨南亚热带演替群落的边缘效应与森林片断化恢复。通过16a的定位研究,从测度群落的物种结构、多样性、生物量与生产力等指标的比较表明,马尾松林群落和混交林群落本身经过16a的演变,... 通过对鼎湖山两个群落及其边缘群落的长期定位研究,探讨南亚热带演替群落的边缘效应与森林片断化恢复。通过16a的定位研究,从测度群落的物种结构、多样性、生物量与生产力等指标的比较表明,马尾松林群落和混交林群落本身经过16a的演变,虽然有所发展,但变化不大,群落性质没有改变;边缘群落原非常接近马尾松林群落,经过16a的演变,已经发展成为混交林群落,说明边缘效应的作用。边缘群落总体的边缘效应强度E值为1.669,其与各分量的边缘效应强度值均大于1,均为正效应。揭示了边缘效应在森林片断化的恢复过程的作用。在南亚热带优越的气候条件下,由于边缘效应的作用,自然植被的边缘扩张100m约需要20a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群落演替 边缘效应 森林 片断化恢复
下载PDF
植物群落的演替与稳定性 被引量:38
16
作者 党承林 王崇云 +2 位作者 王宝荣 李彦玲 黄其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35,共6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ccession and stability in plant community was discussed based on redundancy theory.We regarded that:① Successions are recombination of components (species,individuals,or patches) on paral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ccession and stability in plant community was discussed based on redundancy theory.We regarded that:① Successions are recombination of components (species,individuals,or patches) on paralleled structures.In succession,simple paralleled redundancy structure in early stage changes into multiple one in later stage.② Community stability is redundancy structure stability.Every succession stage is stable,for replacement of species does not mean instability.③Resistance is related with redundancy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s or longevity of species.In general,communities with complicated redundancy structure and long life span species are stronger in resistance than communities with simple redundancy structure and short life span species,especially in early stages.④Resilience is actually the rate of redundancy recruitments.Community redundancy structure will not be destroyed even in communities with simple redundancy structure and short life span species,if there are redundancy recruitments.⑤Resistance,resilience,persistence and variability are redundancy phenomenon at levels of individual,species and community.They should not be defined as 4 components of community stabilities.⑥ Succession speed or pattern,dominants,species diversity and so on have no innate relation with community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 稳定性 抵抗力 恢复力 植物群落 群落演替
下载PDF
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退化过程与植被演替研究 被引量:51
17
作者 李裕元 邵明安 +2 位作者 上官周平 樊军 王丽梅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85-92,共8页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北部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在1~30年的群落演替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干早、土壤贫瘠等原因.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生产力普遍偏低,最高鲜草产量为4000-5000k...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北部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在1~30年的群落演替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干早、土壤贫瘠等原因.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生产力普遍偏低,最高鲜草产量为4000-5000kg/hm^2.而且生长盛期持续时间较为短暂.最多不超过6年。建议对紫花苜蓿草地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比如中耕除草与施肥,改善苜蓿种群的基质条件、缓解种群竞争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人工草地的使用寿命。种植紫花苜蓿可以显著加快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经过10年时间紫花苜蓿草地即可以演替到该地区的稳定草原群落——长芒草群落。豆科、菊科与禾本科3大科植物在紫花苜蓿草地退化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属于这三大科植物的种数合计占相应演替阶段出现植物种数的54.5%~78.6%。茵陈蒿、草木樨状黄芪与达乌里胡枝子作为长芒草群落的主要伴生植物,反映了研究区干旱的气候条件与贫瘠的土壤肥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人工草地 黄土高原北部 群落演替 退化过程 草地生产力
下载PDF
农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综述 被引量:57
18
作者 孙金秋 任相亮 +6 位作者 胡红岩 姜伟丽 马亚杰 王丹 宋贤鹏 马艳 马小艳 《杂草学报》 2019年第2期1-9,共9页
杂草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逆境之一,农田杂草群落演替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本文概述了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变暖、降水量变化等气候因素,保护性耕作、轮作、地膜覆盖、间作等耕作模式和种植制度,以及施肥、灌溉和... 杂草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逆境之一,农田杂草群落演替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本文概述了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变暖、降水量变化等气候因素,保护性耕作、轮作、地膜覆盖、间作等耕作模式和种植制度,以及施肥、灌溉和化学除草剂的使用等农事操作,对农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影响,并对控制杂草群落演替,加强杂草防除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加强杂草危害监测预警、注重杂草防控技术研究、加强杂草抗药性监测和治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 群落演替 气候 种植制度 农事操作
下载PDF
福建罗卜岩闽楠(Phoebe bournei)林中优势树种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48
19
作者 吴大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51-855,共5页
在福建省三明市罗卜岩自然保护区内选择由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向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的 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代表性群落 ,以群落组成类型作为一维资源位 ,以树种的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表现特征 ,定量分析... 在福建省三明市罗卜岩自然保护区内选择由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向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的 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代表性群落 ,以群落组成类型作为一维资源位 ,以树种的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表现特征 ,定量分析了闽楠林中优势树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情况。结果表明 ,大部分的常绿阔叶树种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 ,而落叶阔叶树种则呈现较小的生态位宽度值 ;两类树种的 ;生态位虽有一定程度的重叠 ,但总体仍然较低。这些结果与两类树种对光等生态因子要求不同直接相关。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常绿阔叶树种之间可产生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树种与生态位宽度较小的树种也可产生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值 ,但较小生态位宽度值的树种与较大生态位宽度值的树种往往只有小的生态位重叠值。而较小生态位宽度值的树种之间则可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群落演替 福建 森林 优势树种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对消涨带植被的初步影响 被引量:56
20
作者 卢志军 李连发 +3 位作者 黄汉东 陶敏 张全发 江明喜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3-314,共12页
三峡库区消涨带植被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为了研究水库蓄水对175 m以下消涨带原有植被的潜在影响,2008年8月在三峡大坝上游长江干流从巴南到秭归12个监测点,设立68个5 m×5 m永久监测样方,比较被水淹过的156 m以下与当时尚未水淹的156... 三峡库区消涨带植被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为了研究水库蓄水对175 m以下消涨带原有植被的潜在影响,2008年8月在三峡大坝上游长江干流从巴南到秭归12个监测点,设立68个5 m×5 m永久监测样方,比较被水淹过的156 m以下与当时尚未水淹的156~175 m地段植被物种组分、物种多样性和草本层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被水淹过与尚未水淹的植被物种组分存在显著差异,DCA可以将二者明显分开,156 m以上尚未水淹的植被以灌丛为主;156 m以下被水淹过的植被以草丛为主,优势种包括多年生草本: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和硬秆子草(Capillipedium assimile);一年生草本:狗尾草(Setaria viridis)、毛马唐(Digitaria ciliaris)和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木本植物基本死亡,只有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牡荆(Vitex negundo)和地瓜(Ficus tikoua)存活。此外,被水淹过的植被中灌木物种数比例显著降低,而一年生草本物种数比例显著增加。被水淹过和尚未水淹植被的物种多样性也存在显著差异,被水淹过植被物种总数、灌木和多年生草本物种数显著低于尚未被水淹过的植被,但一年生草本物种数没有显著差异。被水淹过的植被草本层生物量与尚未水淹的植被没有显著差异。可见,水淹显著改变了消涨带原有植被物种组分和物种多样性,但一年生草本物种数和草本层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未来175 m以下的植被中,草本尤其是一年生草本将占据优势。在消涨带植被恢复选择适应水淹生境物种过程中,应分别从植物的生活史、生理学和形态学等角度进行筛选,尤其应重视生活史适应策略植物的应用。被水淹过的156 m以下现有优势草本和存活的灌木可以作为三峡库区未来消涨带植被恢复的备选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恢复生态学 群落演替 水淹 植被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