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聚传播中传播主体的文本化及文本间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隋岩 杨超 《中国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60,205,共16页
互联网群聚传播中的主体不是现实社会中的具身主体,而是由文本所建构的文本主体。文本主体显现出了与具身主体截然不同的主体性,它们不是具身肉体,而是文本化身。它们不是稳固的责任承载者,而是可裁切复制的“文本人”。当文本主体与原... 互联网群聚传播中的主体不是现实社会中的具身主体,而是由文本所建构的文本主体。文本主体显现出了与具身主体截然不同的主体性,它们不是具身肉体,而是文本化身。它们不是稳固的责任承载者,而是可裁切复制的“文本人”。当文本主体与原初语境脱离后即被凝固在彼时的一瞬,成为互联网中漂浮的“琥珀”碎片。但文本主体不会真正消失,而是永恒地漂浮在互联网场域中,并时刻等待被从淡中重新唤起,与其他文本形成新的互文和无限阐释。在互联网的群体聚集性传播中,文本主体之间以一种全向度的方式随机相互连接,在算法机制介入下重新建立联系,并在多重否定的推进过程中无限增殖。这在促进多元主体交流对话的同时,也造成了文本主体间关系的变动不居,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文本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文本化 文本主体 文本间性 具身主体 群聚传播
原文传递
主体关系的聚集:群聚传播时代的舆情溯源及价值依循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丹 隋岩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6,共9页
群聚传播时代的互联网舆情是一种关系势能,其发端于群聚传播的“聚集”本质,这一本质由人类群聚本能的回归与重现以及媒介技术集置属性的凸显共同决定,具体包括舆情主体的聚集、舆情客体即舆情事件的聚集,以及舆情本体也即社会情感的聚... 群聚传播时代的互联网舆情是一种关系势能,其发端于群聚传播的“聚集”本质,这一本质由人类群聚本能的回归与重现以及媒介技术集置属性的凸显共同决定,具体包括舆情主体的聚集、舆情客体即舆情事件的聚集,以及舆情本体也即社会情感的聚集。这一聚集是动态化和情境化的、过程性和关系性的,且具体呈现为各行动主体在媒介关系实践过程中的协作与冲撞。作为一种主体媒介关系实践的表征,互联网舆情呈现出了涌现性、反复性、交融性和相似性等特点。群聚传播的主体关系偏向决定了要从主体媒介关系实践的三个维度出发来探讨互联网舆情治理中的价值依循,具体包括在个体关系层面注重个体情绪的表达和传递,引导个体心理向善;文化关系层面寻求群体间的协调与平衡,促动集体氛围营构;社会关系层面关照公共领域的整治和重建,倡导理性对话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聚传播 互联网舆情 主体关系 聚集
下载PDF
群聚传播中的戏仿叙事与意义流动
3
作者 熊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5,共11页
互联网群聚传播中的戏仿叙事作为一种文化实践,通过依循源文本生产新文本形成了具有情感色彩和社交属性的传播工具。其生成机制涵盖事件相关体、文本集合体和泛文本综合体,构成互联网空间戏仿叙事的多层次结构。其情感生成路径包括情感... 互联网群聚传播中的戏仿叙事作为一种文化实践,通过依循源文本生产新文本形成了具有情感色彩和社交属性的传播工具。其生成机制涵盖事件相关体、文本集合体和泛文本综合体,构成互联网空间戏仿叙事的多层次结构。其情感生成路径包括情感泛化、情感极化和情感消散三个阶段,展示了群聚主体对事件的动态情绪变化。在互联网语境中戏仿叙事的进路拓幅和意义流动面临挑战,通过切割涂写文本与渲染情感,戏仿叙事为用户提供了展现主体性价值的手段。戏仿叙事的视觉转向提高了信息和情感传播的效率,同时也影响深度意涵的传递。戏仿叙事在群聚传播中的意义流动反映了集体智慧在信息生产和沟通中的作用,表现为技术和认知的聚合,以及私有化情感汇流。尽管网络环境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但趋向浅表化的信息流动趋势仍影响了戏仿叙事的生成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聚传播 戏仿 网络叙事 意义流动
下载PDF
数字阅读特征探析:互文性、群聚化与知觉体验
4
作者 陈荣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5-47,共3页
互联网时代使阅读选择变得多样化,相较传统的文本阅读形式,数字阅读已然转变成一种多元参与的文本对话,复杂的互文性成为数字阅读的突出特征之一;覆盖从线上到线下的互动模式,使得数字阅读成为一种新的群聚传播活动;随着阅读机制、手段... 互联网时代使阅读选择变得多样化,相较传统的文本阅读形式,数字阅读已然转变成一种多元参与的文本对话,复杂的互文性成为数字阅读的突出特征之一;覆盖从线上到线下的互动模式,使得数字阅读成为一种新的群聚传播活动;随着阅读机制、手段、内容乃至平台的转型,数字阅读正在实现由概念式到知觉体验式的叙述模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阅读 互文性 群聚传播 概念式叙述
下载PDF
作为网络社会本质特征的互联网群聚传播及其研究体系建构——《互联网群聚传播》评介
5
作者 周琼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
群聚传播模式成为现代性的加速逻辑在互联网时代的具体呈现,信息传播技术超越工业制造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立足于网络社会传播变革的本质特征,《互联网群聚传播》聚焦互联网传播中多类型的极端多元主体,从传统的身体聚集转... 群聚传播模式成为现代性的加速逻辑在互联网时代的具体呈现,信息传播技术超越工业制造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立足于网络社会传播变革的本质特征,《互联网群聚传播》聚焦互联网传播中多类型的极端多元主体,从传统的身体聚集转向互联网的注意力聚合,围绕常态化的社会集合行为,对信息现代性张力带来的传播逻辑及社会变革进行深度剖析。该书作者首创“群聚传播”概念,通过分析主体关系偏向、网络行为与心理、传播特性和信息生产四个维度,揭示当下互联网传播的底层逻辑与风险社会治理的核心,旨在减少社会秩序、社会管理乃至社会发展进程的不确定因素,拓展中国互联网治理的新视野,重塑信息社会的现代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聚传播 自组织 关系模式 形塑机制 网络社会
下载PDF
从互联网本质到信息现代性:群聚传播的研究进路——《互联网群聚传播》评介
6
作者 黄笑 《国际新闻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3-171,共9页
“行动无论其特定内容是什么,总是建立着关系,从而内在地具有冲破所有限制和跨越所有界限的倾向”(阿伦特,1958/2009:150),正如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所言,人类的行动及其所建构的关系,能够越过重重藩篱、对极广阔范围内的事... “行动无论其特定内容是什么,总是建立着关系,从而内在地具有冲破所有限制和跨越所有界限的倾向”(阿伦特,1958/2009:150),正如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所言,人类的行动及其所建构的关系,能够越过重重藩篱、对极广阔范围内的事物产生影响。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加速显化行动效果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缔结关系的方式。在此基础上,离散性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中实现了即时化与常态化的聚集并且产生了强大的传播能量,互联网传播的“群聚”本质也得以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聚传播 多元主体 信息生产方式 信息现代性
原文传递
加速社会与群聚传播:信息现代性的张力 被引量:10
7
作者 隋岩 姜楠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163,共11页
信息传播技术超越工业制造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工业化阶段,信息传播从属于社会发展,时间性原则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性原则。信息化阶段,信息传播囊括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等内容,信息性成为主导原则,生产方式被传播方式取代... 信息传播技术超越工业制造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工业化阶段,信息传播从属于社会发展,时间性原则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性原则。信息化阶段,信息传播囊括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等内容,信息性成为主导原则,生产方式被传播方式取代,流动逻辑成为支配性逻辑。加速需求催生了流动逻辑,打散了线性时间的组织方式,形成了“非线性社会系统”。作为非线性社会系统中非制度化的传播制度——互联网群聚传播,颠覆了线性时间的组织状态和传播法则,呈现出多维时间、多元主体、非线性传播、共同性在场的传播景观。多元主体增加了信息体量,多维时间造成了信息无序,非线性传播与共同性在场使因与果时常置于不确定甚至倒置状态,增强了社会风险。流动逻辑的价值增值并非借助固定积累,而是借助流动而扩散。它不仅使信息以朝生暮死的姿态呈现,也造成物质与文化的快餐式消费。当文化被化约为信息流,文化的再生产便由于“即时的霸权”而陷入危机,丧失其所具有的经验与认同价值。这种比工业现代性更为剧烈的矛盾冲突,加深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鸿沟,带来了技术对文明的僭越,后果恰恰彰显着信息现代性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现代性 信息现代性 时间性原则 信息性原则 互联网群聚传播
原文传递
群聚传播的凝结空间生产与价值指向
8
作者 隋岩 揭其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互联网群聚传播生成的凝结空间强化了群聚传播多重关系缠绕的复杂机制。受到多元主体不平衡交往碰撞的影响,散漫、飘荡和漫渍的凝结空间随着互联网群聚传播的随机涨落处于永恒的流动之中,进而生产了复杂的关系链条。在以往的传播学视域... 互联网群聚传播生成的凝结空间强化了群聚传播多重关系缠绕的复杂机制。受到多元主体不平衡交往碰撞的影响,散漫、飘荡和漫渍的凝结空间随着互联网群聚传播的随机涨落处于永恒的流动之中,进而生产了复杂的关系链条。在以往的传播学视域中,空间始终是“缺席”或“被征服”的对象,西方空间学者虽然提出了空间生产理论,但是忽视了空间生产后伴随环境和交互作用而发生的跃变。随时随地“因事”而“凝结的空间”改变了以往空间的永恒性,借助群聚传播的时间之流对空间碎片的拼接与镶嵌,随时会发生位置漂移,没有边际亦无永久性的节点,只有永恒的空间聚合与消散,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持续流动。凝结空间的流动习惯以多样性、复杂性、异质性来摧毁整体性和均质性。这种流动本身所具有的物质力量暗含了偶然性聚集的合力和对立性的张力,进而形成了斑斓杂陈的社会景观。在凝结空间的无限嵌套、互渗和叠置中,群聚传播的驳杂性增强了时空结构的混沌度。这些都提醒我们要重塑凝结空间中的交往理性,认识凝结空间生产的初始条件和演进规律,破除群聚传播空间生产的阻碍,实现自我超越,回归人类共通的价值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空间 流动性 复杂关系链 互联网群聚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