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国分离株染色体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赵立成 范明远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0年第6期336-340,共5页
应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 Ⅲ、BamHI、Pst Ⅰ及EcoRI,对本研究室从斑点热病人分离的立克次体An-84、Se-85、W-883株,从蜱分离的FT-84、MT-842株、从蜱卵分离的TO-85株及中国参考株JH-74蜱株与7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国际标准株,进行了染色... 应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 Ⅲ、BamHI、Pst Ⅰ及EcoRI,对本研究室从斑点热病人分离的立克次体An-84、Se-85、W-883株,从蜱分离的FT-84、MT-842株、从蜱卵分离的TO-85株及中国参考株JH-74蜱株与7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国际标准株,进行了染色体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片段电泳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国际标准株的DNA酶切图谱不相同,各具特征。7株中国分离株与国际标准株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sia sibirica)的DNA酶切图谱完全一致,株间未发现有差异。由此证明中国分离株均属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所致疾病为北亚蜱传斑点热(NorthAsia Tick-Borne Spotted Fe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 立克次体 核酸内切酶
下载PDF
斑疹伤寒群立克次体对肝脏的损害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志平 聂为民 王冶 《传染病信息》 2005年第4期189-190,共2页
斑疹伤寒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皮疹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但斑疹伤寒患者早期常伴有肝脏受损,肝功能异常,应引起重视.我们观察了1997年1月-2002年7月我科收治的35名斑疹伤寒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情况,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斑疹伤寒 肝脏受损 立克次体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肝功能异常 损害 临床表现 异常情况 患者
下载PDF
福建宁化斑点热群立克次体NH-97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振光 陈敏 +4 位作者 张健之 毕德增 贺金荣 钟建平 林荷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4-345,共2页
关键词 斑点热 立克次体 NH-97株 分离鉴定 福建
下载PDF
三种蜱媒传染病在媒介蜱和鼠类中复合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赵秋敏 吴晓明 +5 位作者 张泮河 李建民 杨红 魏茂提 张习坦 曹务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埃立克体病和其他蜱媒传染病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北京市的蜱和鼠类标本粒细胞埃立克体、莱姆病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进行检测 ,对福建省的蜱和...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埃立克体病和其他蜱媒传染病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北京市的蜱和鼠类标本粒细胞埃立克体、莱姆病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进行检测 ,对福建省的蜱和鼠脾脏标本中查菲埃立克体、斑点热立克次体及莱姆病螺旋体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内蒙古采集的全沟硬蜱 4 0 8只 ,人粒细胞埃立克体感染率 6 .8% ,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率 7.8%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 4 5 .6 % ,其中粒细胞埃立克体与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标本 5份 (5 / 4 0 8) ,粒细胞埃立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标本 1份 (1/ 4 0 8)。黑龙江采集的 4 6只全沟硬蜱中人粒细胞埃立克体感染率 6 .5 % ,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率10 .8%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 34.8% ,其中粒细胞埃立克体与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标本 1份(1/ 4 6 )。北京市采集的蜱类标本 92 2只 ,有 2只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的DNA片段。福建省宁化地区采集的优势蜱种越原血蜱 2 83组 (6 5 9只 )中 ,查菲埃立克体最小阳性率为 3.8% (2 5组阳性 ) ,38份野鼠脾脏的阳性率为 5 6 .4 % (2 1只阳性 ) ,检测出有 2只 (2 / 6 5 9)蜱同时感染了粒细胞埃立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野鼠的脾脏标本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感染 莱姆病螺旋 粒细胞 立克 斑点热立克次体 标本 硬蜱 感染率 采集
原文传递
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叶晓东 郑寿贵 +1 位作者 孙毅 许荣满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8-371,共4页
关键词 斑点热立克次体 蜱传斑点热 FEVER 分子生物学 诊断技术 流行病学 实验诊断 病原学
下载PDF
黑龙江省全沟硬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广义种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潘玉平 杨吉飞 +4 位作者 牛庆丽 Omar Abdallah Mirza 翟斌涛 曾巧英 殷宏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7,共7页
为了解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鹤岗市萝北县、哈尔滨市通河县全沟硬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情况,在获得25只全沟硬蜱细菌组学数据的基础上,通过PCR扩增16S r RNA和fla基因检测伯氏疏螺旋体,扩增glt A和r Omp A基因检测斑点... 为了解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鹤岗市萝北县、哈尔滨市通河县全沟硬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情况,在获得25只全沟硬蜱细菌组学数据的基础上,通过PCR扩增16S r RNA和fla基因检测伯氏疏螺旋体,扩增glt A和r Omp A基因检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结果显示,伯氏疏螺旋体的阳性率为20.0%(5/25),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阳性率为68.0%(17/25)。另外,伯氏疏螺旋体阳性样品均显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这两种病原的混合感染率为20.0%(5/25)。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6S r RNA基因与伽氏疏螺旋体Nov405菌株的相似性为99.65%,fla基因与伽氏疏螺旋体SZ菌株的相似性为99.73%;glt A和r Omp A基因与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暂定株(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的相似性均为100%。结果表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和伯氏疏螺旋体广义种在全沟硬蜱中广泛存在,这两种病原的混合感染增加了蜱传人兽共患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伯氏疏螺旋广义种 斑点热立克次体
原文传递
吉林省珲春地区蜱中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海楠 丁壮 +8 位作者 何静 吴晓明 蒋宝贵 高燕 褚宸一 詹琳 赵秋敏 王玉福 曹务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珲春地区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复合感染情况。方法运用PCR方法对吉林省珲春地区采集的蜱标本,进行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基因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ompA)基因的检测。测序并用PHYLIP软件进行... 目的了解吉林省珲春地区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复合感染情况。方法运用PCR方法对吉林省珲春地区采集的蜱标本,进行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基因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ompA)基因的检测。测序并用PHYLIP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全沟硬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为36.0%,在全沟硬蜱中检测到了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其感染率为2.0%。二者的复合感染率为2.0%;森林革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30.9%,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29.1%,二者的复合感染率16.8%。伯氏疏螺旋体的序列分析显示吉林地区的伯氏疏螺旋体都属于B.garinii基因型,同源性较高。对斑点热阳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新测序列与斯洛伐克新发现的IRS3株和IRS4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结论吉林省珲春地区全沟硬蜱及森林革蜱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并检测到2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立克次体 伯氏疏螺旋 序列分析 复合感染
原文传递
海南省澄迈县新发斑点热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4
8
作者 金玉明 张丽娟 +11 位作者 孙莲英 老世军 寒江 黄昌和 王誓闻 曾昭长 王圆圆 朱建华 黄芳 贾鹏本 苏新元 吴维学 《疾病监测》 CAS 2011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对海南省澄迈县进行斑点热自然疫源地现场调查。方法以病原学证实的首发患儿居住村外延收集可疑病例并采集当地野生啮齿动物抗凝血,用现代Shellvial培养技术进行立克次体病原分离,对分离株进行16S rRNA、gltA、ompA、17kD蛋白基因及... 目的对海南省澄迈县进行斑点热自然疫源地现场调查。方法以病原学证实的首发患儿居住村外延收集可疑病例并采集当地野生啮齿动物抗凝血,用现代Shellvial培养技术进行立克次体病原分离,对分离株进行16S rRNA、gltA、ompA、17kD蛋白基因及groEL基因扩增并测序分析。以WHO立克次体协作中心推荐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患者、全县10村812名农业人群、18只家犬及44只野生啮齿动物血清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抗体。巢式PCR扩增患者、家犬、野生啮齿动物、媒介蜱、螨及蚤标本groEL基因并测序分析。分析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优势流行株及可能的媒介及宿主种类以及人群及家畜对当地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优势流行株抗体阳性率。结果从调查的21例可疑立克次体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到11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从15只野生针毛鼠血液标本中分离到7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遗传学分析证实分离株与黑龙江立克次体及广东野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离株关系密切,但血清表型不同黑龙江立克次体。犬血、媒介蜱、螨及蚤PCR扩增groEL基因及测序结果支持病原学证据并且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病原分离株为同一流行株。血清学结果提示当地人群对该流行株IgG抗体总阳性率为46.1%,家犬88.9%,鼠11.4%。发热可疑患者强力霉素经验治疗痊愈。结论正常人群、发热患者、媒介及宿主等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及血清学调查结果证实海南省存在新发斑点热疫源地,加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进一步监测其他蜱传立克次体病,消杀农户家居及家畜体表媒介蜱,防止叮咬是当地防治该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斑点热 斑点热立克次体 自然疫源地
原文传递
我国南方媒介蜱中首次检出黑龙江立克次体(R.heilongjiangii)及马赛立克次体(R.massilliae)近缘菌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丽娟 张景山 +1 位作者 付秀萍 孪明春 《传染病信息》 2006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研究我国南方媒介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带菌状况。方法采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ompA基因特异引物,对我国广东省连平县采集的长角血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5组蜱标本中,14组检测阳性,阳性率为93.3%。通过测序分析,发现当地长角血... 目的研究我国南方媒介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带菌状况。方法采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ompA基因特异引物,对我国广东省连平县采集的长角血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5组蜱标本中,14组检测阳性,阳性率为93.3%。通过测序分析,发现当地长角血蜱携带黑龙江立克次体及马赛立克次体近缘菌。结论我国南方地区除已证实的北亚蜱传斑点热外,还应加强当地其他斑点热的监测及临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立克次体 黑龙江立克次体 马赛立克次体
下载PDF
四川石渠县牦牛源蜱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城成 唐天才 +8 位作者 塔英 林宝山 袁东波 郭莉 侯巍 莫茜 阳爱国 郝力力 李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石渠县牦牛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及其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牦牛体表的蜱,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后,提取蜱总DNA,PCR扩增蜱16S rRNA基因及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A、ompB基因,并对扩得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和构建进化树分... 目的了解四川省石渠县牦牛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及其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牦牛体表的蜱,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后,提取蜱总DNA,PCR扩增蜱16S rRNA基因及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A、ompB基因,并对扩得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和构建进化树分析,从而确定蜱及其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种类。结果在石渠县4个乡共采集到蜱818只,其中西藏革蜱占78.97%(646/818)、青海血蜱占21.03%(172/818)。在818只蜱中有408只扩得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A、ompB基因,总阳性率为49.8%。经比对分析,ompA基因总共得到4条序列(uncultured Rickettsia sp.shiqu1、R.raoultii.shiqu2、R.raoultii.shiqu3和R.raoultii.shiqu4),ompB基因也得到4条序列(uncultured Rickettsia sp.shiqu1、R.raoultii.shiqu2、R.raoultii.shiqu3和R.raoultii.shiqu4)。经遗传进化分析显示ompA基因的uncultured Rickettsia sp.shiqu1与我国青海未定种的Uncultured Rickettsia sp.(MG228270)亲缘关系最近;ompB基因的uncultured Rickettsia sp.shiqu1与韩国未定种的Rickettsia sp.(KC888953)和Candidatus Rickettsia longicornii(MG906675)亲缘关系最近;ompA和ompB基因的R.raoultii.shiqu2-4与对人有致病性的劳氏立克次体(R.raoultii)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首次在牦牛体表寄生的西藏革蜱中检出劳氏立克次体。石渠县存在西藏革蜱和青海血蜱,蜱传劳氏立克次体感染率较高并且具有感染人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立克次体 牦牛 分子流行病学 石渠县
下载PDF
浙江省蜱标本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OmpA和gltA基因检测 被引量:12
11
作者 姜理平 孟真 +3 位作者 崔清荣 童卫胜 凌峰 王臻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部分山区蜱中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状况,探讨以外膜蛋白A(rOmpA)和柠檬酸合成酶基因(gltA)为靶基因的PCR方法可行性。方法利用PCR方法,检测天台县左溪镇和临安县西天目地区共46组蜱类标本中rOmpA和gltA基因特异片段。... 目的了解浙江省部分山区蜱中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状况,探讨以外膜蛋白A(rOmpA)和柠檬酸合成酶基因(gltA)为靶基因的PCR方法可行性。方法利用PCR方法,检测天台县左溪镇和临安县西天目地区共46组蜱类标本中rOmpA和gltA基因特异片段。对所检测到的阳性结果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46组蜱标本中检测发现2组长角血蜱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rOmpA和gltA基因片段均为阳性,核酸序列基本一致,但推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种的进化位置存在差异。结论浙江省部分山区存在蜱中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状况。利用rOmpA和gltA基因能从标本中检测到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但从2个结果推测立克次体的分类位置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立克次体 外膜蛋白A基因 柠檬酸合成酶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河北省西部山区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冯帅 吴含 +5 位作者 张力文 路朝旭 张成龙 李志平 张荣贞 周慧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调查河北省西部山区蜱类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带菌情况,为蜱传斑点热群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已发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A外膜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河北省西部山区采集的长角血蜱进行PCR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和序列... 目的调查河北省西部山区蜱类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带菌情况,为蜱传斑点热群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已发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A外膜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河北省西部山区采集的长角血蜱进行PCR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建立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在1227份蜱DNA样本中检测出91份阳性,阳性率为7.42%;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西部山区长角血蜱携带立克次体与河北株暂定种(登录号:HQ651815、HQ651817、HQ651818、HQ651819、HQ651823、HQ651824)、福建株FUJ(登录号:AF169629)同处于一个分支,与河北株立克次体暂定种同源性最高(99.02%),其次是福建株(98.50%)、黑龙江立克次体绥芬株HLJ-054(登录号:AF179362)和黑龙江立克次体虎林株HL-93(登录号:AF179364)(98.13%)、日本株YM(登录号:U43795)(97.92%)。结论河北省西部山区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较为严重,应尽快制定防制措施,以免危及动物及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立克次体 长角血蜱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广东连平县存在新的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丽娟 张景山 +1 位作者 付秀萍 孪明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97-700,共4页
目的对采自广东省连平县的3种硬蜱进行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检测分析。方法斑点热立克次体的ompA基因片段扩增并测定扩增片段的DNA序列。结果20只蜱分为17组,其中15组PCR检测阳性。对4个测序成功的标本进行聚类分析,证实其中3个序列单独... 目的对采自广东省连平县的3种硬蜱进行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检测分析。方法斑点热立克次体的ompA基因片段扩增并测定扩增片段的DNA序列。结果20只蜱分为17组,其中15组PCR检测阳性。对4个测序成功的标本进行聚类分析,证实其中3个序列单独聚为一类,与引起Flinders岛蜱传斑点热的弗诺立克次体(R.honei)、非洲蜱咬热的非洲立克次体(R.africa)、未定名斑点热的斯洛伐克立克次体(R.slovaca)以及西伯利亚立克次体BJ-90株等亲缘关系较近,另一序列与我国长白山地区检测到的JL-0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本研究提示该地区除了已证实的西伯利亚斑点热外,还存在新的蜱传斑点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疾病 斑点热立克次体 ompA基因
下载PDF
云南省大理市鼠、蜱中检测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海林 杨红 +6 位作者 张泮河 曹务春 张云智 袁庆虹 杨卫红 王静林 米竹青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61-462,共2页
目的 了解鼠、蜱中自然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状况。方法 用PCR法检测鼠类脾脏和蜱类中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序列片段。结果 在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野外山地捕获鼠类 9种 5 1只 ,从大足鼠 (1/ 15 )、大绒鼠 (1/ 7)和短尾 (1/ 8)各检... 目的 了解鼠、蜱中自然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状况。方法 用PCR法检测鼠类脾脏和蜱类中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序列片段。结果 在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野外山地捕获鼠类 9种 5 1只 ,从大足鼠 (1/ 15 )、大绒鼠 (1/ 7)和短尾 (1/ 8)各检出阳性 1份 ,其他鼠种均为阴性 ,总阳性率为 5 .88%。从采自弥渡县的 2 0 8只勐突血蜱中检出阳性 5份 ,阳性率为 2 .40 %。结论 初步认为云南省大理地区存在斑点热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立克次体 检出 阳性率 鼠类 蜱类 疫源地 阴性 山地 自然感染 大理市
下载PDF
广东省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自然疫源地调查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何剑峰 郑夔 +5 位作者 黎薇 罗会明 李灵辉 毕德增 张远富 常炳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00-703,共4页
目的 了解广东省是否存在斑点热自然疫源地。方法 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广东省人群、宿主动物感染状况 ;用聚合酶链反应初筛 ,鸡胚卵黄囊培养法直接从标本中分离立克次体 ;用血清学试验、序列测定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 检测 86 ... 目的 了解广东省是否存在斑点热自然疫源地。方法 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广东省人群、宿主动物感染状况 ;用聚合酶链反应初筛 ,鸡胚卵黄囊培养法直接从标本中分离立克次体 ;用血清学试验、序列测定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 检测 86 0份自然人群及 32 1份鼠类血清标本 ,发现健康人群平均阳性率为 3.84 % ,各调查点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0 2 .39,df =8,P <0 .0 1) ,山区和平原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32 ,df =1,P >0 .0 5 ) ;鼠类阳性率为 4 .6 7% ,针毛鼠、白腹巨鼠、板齿鼠的阳性率分别为 11.5 9%、12 .90 %和 3.13% ;在针毛鼠、白腹巨鼠、板齿鼠发现斑点热自然感染抗体是国内首次报道 ;采集鼠脾标本 32 1份 ,未分离出菌株 ;自鼠体表采集到蜱 394匹 ,从2只针毛鼠体表采集的蜱中分离到 2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命名为GDFK5 8 2 0 0 0株、GDFK5 9 2 0 0 0株 ,经血清学鉴定为西伯利亚种 ,对GDFK5 8 2 0 0 0和GDFK5 9 2 0 0 0的OmpA基因起始部位 5 33bp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 ,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其他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相应基因片段的核苷酸进行比较 ,GDFK5 8 2 0 0 0、GDFK5 9 2 0 0 0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99.6 %~ 10 0 % ,推断氨基酸同源性为 10 0 %。结论 从宿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斑点热立克次体 自然疫源地 调查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卓 王建伟 +6 位作者 于淼 邢悦鹏 冯立 杨义军 王秀红 田圃 吴益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调查东北地区蜱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情况及其种型分布。方法 2012-2014年5-6月,采用人工布旗法在东北3省9个市(县)和黑瞎子岛不同生境采集游离蜱以及家畜(牛、羊)体表寄生吸血蜱并鉴定;采用PCR方法对蜱种进行检测,对检出的... 目的调查东北地区蜱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情况及其种型分布。方法 2012-2014年5-6月,采用人工布旗法在东北3省9个市(县)和黑瞎子岛不同生境采集游离蜱以及家畜(牛、羊)体表寄生吸血蜱并鉴定;采用PCR方法对蜱种进行检测,对检出的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并建立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蜱的SFGR阳性率为11.43%,不同地区SFGR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683,P=0.566);不同蜱种SFGR感染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6.354,P=0.174)。5份嗜群血蜱标本及1份日本血蜱标本、1份森林革蜱标本与Rickettsia heilongjiangensis 054株(AF179362.2)和HL-93株(AF179364.1)聚为一支,同源性为99.30%~100%;3份长角血蜱标本与Candidatus R.hebeiii(QHD-3.HQ651817.1、TS-1.HQ651818.1、QHD-1.HQ651815.1)聚为一支,同源性为99.83%~100%;4份森林革蜱标本与R.sp.Dn S14(AF009130.2)和吉林株R.sp.JL-02(AY093696.1)聚为一支,同源性为98.79%~100%。结论东北地区蜱类SFGR感染普遍,存在感染SFGR蜱种的多样性和SFGR基因型多样性特点,提示该地区人群应重视对蜱传斑点热的防护,同时应加强患者症状的鉴别与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立克次体 聚合酶链式反应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黑龙江口岸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鞠文东 程成 +6 位作者 付维明 王延禄 呼满霞 梁慧杰 王红霞 徐宁 耿聪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了解黑龙江口岸地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在人群、鼠类、蜱类中的分布特征,针对黑龙江省9个中俄边境口岸,采集出入境人群的血液样本215份、鼠类样本204份、蜱类样本188份,利用半巢式PCR方法对所有样本进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特异性片段... 为了解黑龙江口岸地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在人群、鼠类、蜱类中的分布特征,针对黑龙江省9个中俄边境口岸,采集出入境人群的血液样本215份、鼠类样本204份、蜱类样本188份,利用半巢式PCR方法对所有样本进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特异性片段扩增,通过基因测序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型。结果在哈尔滨机场及嘉荫两个口岸的大仓鼠及小家鼠中检测到2例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为首次在黑龙江口岸鼠样本中检测出劳氏立克次体;在188份蜱样本中,检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样本101例,感染率达53.7%,其中劳氏立克次体89例,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11例,黑龙江立克次体Rickettsia heilottgjiaagii1例,同样首次在黑龙江口岸全沟硬蜱中检测到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黑龙江中俄边境口岸开展SFGR的长期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立克次体 基因测序 劳氏立克次体 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
下载PDF
一组长角血蜱中检出莱姆病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 被引量:9
18
作者 孟真 姜理平 +3 位作者 陆群英 程苏云 叶菊莲 占利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山区野生动物和蜱中莱姆病、斑点热、埃立克体病(无形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对采集的鼠、蜱标本进行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埃立克体(无形体)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分析。结果从121份鼠标本... 目的了解浙江省山区野生动物和蜱中莱姆病、斑点热、埃立克体病(无形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对采集的鼠、蜱标本进行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埃立克体(无形体)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分析。结果从121份鼠标本和105组蜱标本中检出阳性结果14份。鼠标本中检出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DNA间隔区片段1份和埃立克体(无形体)16S rDNA 5’端片段2份。蜱标本中检出阳性11份,包括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DNA间隔区片段3份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OmpA基因5’端片段8份。其中1组长角血蜱成虫标本为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和ompA基因片段均阳性,分别与伯氏疏螺旋体法雷氏基因型和马赛立克次体株等关系较近。结论在同一组长角血蜱成虫中同时检出莱姆病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伯氏疏螺旋 斑点热立克次体 复合感染
原文传递
云南省大理州发热患者血液中检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被引量:8
19
作者 亚红祥 王静林 《疾病监测》 CAS 2012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调查云南省大理州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是否存在斑点热。方法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患者血液中的立克次体属groEL基因,并进行核酸序列鉴定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血液中检出1例立克次体核酸阳性(检出率5%),其序列分析与GenBank中Rick... 目的调查云南省大理州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是否存在斑点热。方法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患者血液中的立克次体属groEL基因,并进行核酸序列鉴定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血液中检出1例立克次体核酸阳性(检出率5%),其序列分析与GenBank中Rickcttsia rickcttsii Iowa、Rickcttsia peacockii Rustic、Rickcttsia sibirica等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9%)。结论首次证实云南大理地区存在斑点热患者,医疗部门应加强对斑点热的诊断与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 斑点热立克次体 不明原因发热 实验室检查 云南大理
原文传递
黑龙江口岸蜱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复合感染调查 被引量:8
20
作者 程成 鞠文东 +7 位作者 王艳梅 徐宁 耿聪 王延禄 焦丹 梁慧杰 王红霞 黄洋 《口岸卫生控制》 2019年第2期53-59,共7页
目的为了研究黑龙江地区密山、绥芬河、嘉荫、东宁、虎林、同江、逊克、萝北、牡丹江、黑河、饶河11口岸蜱类分布、携带及复合感染新发蜱传病原体的情况。方法 2014年4月到2015年10月,利用布旗法采集蜱类样本,通过建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目的为了研究黑龙江地区密山、绥芬河、嘉荫、东宁、虎林、同江、逊克、萝北、牡丹江、黑河、饶河11口岸蜱类分布、携带及复合感染新发蜱传病原体的情况。方法 2014年4月到2015年10月,利用布旗法采集蜱类样本,通过建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对所有样本进行特异性片段扩增,通过基因测序对五种新发蜱传疾病作进一步鉴定并分型。结果共采集1306只蜱标本,经分类鉴定分属于革蜱属的森林革蜱、硬蜱属的全沟硬蜱和血蜱属的嗜群血蜱和日本血蜱。共检测出528例(40.43%)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样本和31例(2.37%)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样本。并证实存在三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别为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黑龙江立克次体Rickettsia heilongjiangensis。共检测到复合感染12例,复合感染率为0.92%(12/1306)。结论黑龙江口岸媒介蜱类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复合感染现象,提示黑龙江地区蜱媒疾病的危险程度很高,急需加强黑龙江口岸地区蜱媒传染病及其复合感染的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进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发蜱媒疾病预警监测和防控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口岸 斑点热立克次体 嗜吞噬细胞无形 复合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