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傳》接受與貞觀視角——以《群書治要》截録“華元食士”爲例
1
作者 張瑞麟 林朝成 《人文中国学报》 2022年第1期71-111,共41页
貞觀五年魏徵等人編纂《群書治要》,該書究竟有無思想内涵?如果有,應該如何把握?根據序文,魏徵意圖編纂一部不同於《皇覽》、《遍略》,講求文義、見本知末、治國理政、合時可用的經世群書文本。因此,如何從截録自古籍的文句,挖掘出藴含... 貞觀五年魏徵等人編纂《群書治要》,該書究竟有無思想内涵?如果有,應該如何把握?根據序文,魏徵意圖編纂一部不同於《皇覽》、《遍略》,講求文義、見本知末、治國理政、合時可用的經世群書文本。因此,如何從截録自古籍的文句,挖掘出藴含編纂者詮釋的叙述,致用就是問題的關鍵。本文挑選《群書治要·左傳》裏的一則記載——“華元食士”,以此爲切入點,透過文脈的分析與語境的掌握,明晰《群書治要·左傳》藴含異於《左傳》的視角與意義。文分三大部分,一者,以經典還原的方式,掌握《左傳》取捨先後面貌,以爲詮釋基礎;二者,透過掌握“華元食士”記載的歷史解讀,定位唐代解讀的取向;三者,説明“羊斟敗國”到“華元食士”評價觀點的異同,以及透過《貞觀政要》的語境外證與《群書治要》編纂意圖的内證,彰顯此思想的内涵。經過以上的分析,藉由“華元食士”叙述取向關注“恩結人心”的情感、重視“屈己得人”互動的人際經營,顯見《群書治要》擁有反映時代的思想特色,“以編代作”的詮釋意圖,所以持續從文本的比對與詮釋,拓展《群書治要》的思想研究有其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華元食士 貞觀政 左傳 魏徵
下载PDF
論《群書治要》去取《史記》之敘事原則
2
作者 潘銘基 《岭南学报》 2021年第1期149-171,共23页
《群書治要》乃唐人魏徵等奉唐太宗之命而編,其用意在於"昭德塞違,勸善懲惡"。惟歷代典籍眾多,遂於群籍之中,擇其"務乎政術"者,"以備勸戒,爰自六經,訖乎諸子,上始五帝,下盡晉年,凡爲五袠,合五十卷,本求治要,... 《群書治要》乃唐人魏徵等奉唐太宗之命而編,其用意在於"昭德塞違,勸善懲惡"。惟歷代典籍眾多,遂於群籍之中,擇其"務乎政術"者,"以備勸戒,爰自六經,訖乎諸子,上始五帝,下盡晉年,凡爲五袠,合五十卷,本求治要,故以治要爲名"。此書引用經、史、子三部之典籍共65種。其中卷一一至卷三〇爲史部,引用史部典籍六種,包括《史記》一卷半、《吳越春秋》半卷、《漢書》八卷、《後漢書》四卷、《三國志》四卷、《晉書》兩卷。其中《漢書》八卷僅存六卷,有兩卷在《治要》佚文之列也。《史記》載録三千年史事之於一事,上起黄帝,下訖漢武,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漢書》載西漢二百年史事,成八十萬字。然在《治要》之中,僅載《史記》一卷半,而《漢書》有八卷之多,比例懸殊,發人深思。本篇之撰,以《治要》所載《史記》爲根據,討論其去取《史記》之原則與精神,並見其如何體現《治要》"昭德塞違,勸善懲惡"之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記 互見文獻 國之道
下载PDF
論《群書治要》的以史爲鑒:兼論《治要》的“通史”意識
3
作者 潘銘基 《中国文化》 2021年第1期219-238,共20页
唐代初年,文治武功皆盛,唐太宗命魏徵等人編撰《群書治要》五十卷,務爲治國要道。成書以後,漸有佚失,《宋史·藝文志》以後即不復載録。《治要》在唐代晚年已傳至日本,最少有四位日本平安時代的天皇曾經誦讀此書,故此書在日本得以保... 唐代初年,文治武功皆盛,唐太宗命魏徵等人編撰《群書治要》五十卷,務爲治國要道。成書以後,漸有佚失,《宋史·藝文志》以後即不復載録。《治要》在唐代晚年已傳至日本,最少有四位日本平安時代的天皇曾經誦讀此書,故此書在日本得以保存,并於清嘉慶年間回傳中國。《群書治要》所引典籍,包括經、史、子三部共65種。卷一至卷十爲經部,卷十一至卷三十爲史部,卷三十一至卷五十爲子部。經部引書十二種,史部六種,子部四十七種,其中又以《漢書》所被徵引最多,共八卷。全書共五十卷,今缺第四卷、第十三卷、第二十卷,實存四十七卷。史部典籍包括《史記》一卷半、《吴越春秋》半卷、《漢書》八卷、《後漢書》四卷、《三國志》四卷、《晋書》兩卷。此中所引《三國志》,未必是魏、蜀、吴三志之合訂本,可能爲各自獨行。又,《治要》時代較早,故其所引《晋書》并非唐人所撰,而是房玄齡等所撰《晋書》以前的産物。史部典籍乃叙事作品,用以上獻君王,最易誦讀學習。且又有所謂"以史爲鑒",觀乎史書所載歷朝興衰,輔以守國之道,乃《治要》所以載録史部典籍之原因。本文將就以上内容作分析,并略論《治要》載録前代史書所見之"通史"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史 以史爲鑒 史部典籍
原文传递
《群書治要》引《莊子》研究
4
作者 潘銘基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9年第1期25-48,共24页
唐魏徵等編《群書治要》五十卷,今存四十七卷,其中卷三十七載有《莊子》之文。然而,《治要》所引不及《莊子》内篇,而只引及外篇、雜篇之五篇文章,並摘取其中與治國相關之文字而已。此可見李唐雖然重視道家,然《群書治要》既以治國爲要... 唐魏徵等編《群書治要》五十卷,今存四十七卷,其中卷三十七載有《莊子》之文。然而,《治要》所引不及《莊子》内篇,而只引及外篇、雜篇之五篇文章,並摘取其中與治國相關之文字而已。此可見李唐雖然重視道家,然《群書治要》既以治國爲要務,則於各家皆有所取,而不專取道家也。《群書治要》引書嚴謹,且所據本又多屬初唐舊本,王念孫以爲其引書乃只删不增,故深具校勘價值,引用《莊子》之文亦復如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莊子 互見文獻 唐宋類 校勘
原文传递
沈文倬先生的《孝經》研究
5
作者 李慶 《中国经学》 CSSCI 2016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沈文倬先生證明日本所傳《群書治要》並非唐代魏徵原本,其中所録《鄭注》非唐初原文,學者依據《群書治要》輯佚《孝經鄭注》,多失原狀。其方法和視野均值得今人借鑒。
关键词 沈文倬 《孝經鄭注》 輯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