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左傳》接受與貞觀視角——以《群書治要》截録“華元食士”爲例
1
作者
張瑞麟
林朝成
《人文中国学报》
2022年第1期71-111,共41页
貞觀五年魏徵等人編纂《群書治要》,該書究竟有無思想内涵?如果有,應該如何把握?根據序文,魏徵意圖編纂一部不同於《皇覽》、《遍略》,講求文義、見本知末、治國理政、合時可用的經世群書文本。因此,如何從截録自古籍的文句,挖掘出藴含...
貞觀五年魏徵等人編纂《群書治要》,該書究竟有無思想内涵?如果有,應該如何把握?根據序文,魏徵意圖編纂一部不同於《皇覽》、《遍略》,講求文義、見本知末、治國理政、合時可用的經世群書文本。因此,如何從截録自古籍的文句,挖掘出藴含編纂者詮釋的叙述,致用就是問題的關鍵。本文挑選《群書治要·左傳》裏的一則記載——“華元食士”,以此爲切入點,透過文脈的分析與語境的掌握,明晰《群書治要·左傳》藴含異於《左傳》的視角與意義。文分三大部分,一者,以經典還原的方式,掌握《左傳》取捨先後面貌,以爲詮釋基礎;二者,透過掌握“華元食士”記載的歷史解讀,定位唐代解讀的取向;三者,説明“羊斟敗國”到“華元食士”評價觀點的異同,以及透過《貞觀政要》的語境外證與《群書治要》編纂意圖的内證,彰顯此思想的内涵。經過以上的分析,藉由“華元食士”叙述取向關注“恩結人心”的情感、重視“屈己得人”互動的人際經營,顯見《群書治要》擁有反映時代的思想特色,“以編代作”的詮釋意圖,所以持續從文本的比對與詮釋,拓展《群書治要》的思想研究有其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
書
治
要
華元食士
貞觀政
要
左傳
魏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論《群書治要》去取《史記》之敘事原則
2
作者
潘銘基
《岭南学报》
2021年第1期149-171,共23页
《群書治要》乃唐人魏徵等奉唐太宗之命而編,其用意在於"昭德塞違,勸善懲惡"。惟歷代典籍眾多,遂於群籍之中,擇其"務乎政術"者,"以備勸戒,爰自六經,訖乎諸子,上始五帝,下盡晉年,凡爲五袠,合五十卷,本求治要,...
《群書治要》乃唐人魏徵等奉唐太宗之命而編,其用意在於"昭德塞違,勸善懲惡"。惟歷代典籍眾多,遂於群籍之中,擇其"務乎政術"者,"以備勸戒,爰自六經,訖乎諸子,上始五帝,下盡晉年,凡爲五袠,合五十卷,本求治要,故以治要爲名"。此書引用經、史、子三部之典籍共65種。其中卷一一至卷三〇爲史部,引用史部典籍六種,包括《史記》一卷半、《吳越春秋》半卷、《漢書》八卷、《後漢書》四卷、《三國志》四卷、《晉書》兩卷。其中《漢書》八卷僅存六卷,有兩卷在《治要》佚文之列也。《史記》載録三千年史事之於一事,上起黄帝,下訖漢武,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漢書》載西漢二百年史事,成八十萬字。然在《治要》之中,僅載《史記》一卷半,而《漢書》有八卷之多,比例懸殊,發人深思。本篇之撰,以《治要》所載《史記》爲根據,討論其去取《史記》之原則與精神,並見其如何體現《治要》"昭德塞違,勸善懲惡"之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
書
治
要
史記
互見文獻
類
書
治
國之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論《群書治要》的以史爲鑒:兼論《治要》的“通史”意識
3
作者
潘銘基
《中国文化》
2021年第1期219-238,共20页
唐代初年,文治武功皆盛,唐太宗命魏徵等人編撰《群書治要》五十卷,務爲治國要道。成書以後,漸有佚失,《宋史·藝文志》以後即不復載録。《治要》在唐代晚年已傳至日本,最少有四位日本平安時代的天皇曾經誦讀此書,故此書在日本得以保...
唐代初年,文治武功皆盛,唐太宗命魏徵等人編撰《群書治要》五十卷,務爲治國要道。成書以後,漸有佚失,《宋史·藝文志》以後即不復載録。《治要》在唐代晚年已傳至日本,最少有四位日本平安時代的天皇曾經誦讀此書,故此書在日本得以保存,并於清嘉慶年間回傳中國。《群書治要》所引典籍,包括經、史、子三部共65種。卷一至卷十爲經部,卷十一至卷三十爲史部,卷三十一至卷五十爲子部。經部引書十二種,史部六種,子部四十七種,其中又以《漢書》所被徵引最多,共八卷。全書共五十卷,今缺第四卷、第十三卷、第二十卷,實存四十七卷。史部典籍包括《史記》一卷半、《吴越春秋》半卷、《漢書》八卷、《後漢書》四卷、《三國志》四卷、《晋書》兩卷。此中所引《三國志》,未必是魏、蜀、吴三志之合訂本,可能爲各自獨行。又,《治要》時代較早,故其所引《晋書》并非唐人所撰,而是房玄齡等所撰《晋書》以前的産物。史部典籍乃叙事作品,用以上獻君王,最易誦讀學習。且又有所謂"以史爲鑒",觀乎史書所載歷朝興衰,輔以守國之道,乃《治要》所以載録史部典籍之原因。本文將就以上内容作分析,并略論《治要》載録前代史書所見之"通史"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
書
治
要
通史
類
書
以史爲鑒
史部典籍
原文传递
《群書治要》引《莊子》研究
4
作者
潘銘基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9年第1期25-48,共24页
唐魏徵等編《群書治要》五十卷,今存四十七卷,其中卷三十七載有《莊子》之文。然而,《治要》所引不及《莊子》内篇,而只引及外篇、雜篇之五篇文章,並摘取其中與治國相關之文字而已。此可見李唐雖然重視道家,然《群書治要》既以治國爲要...
唐魏徵等編《群書治要》五十卷,今存四十七卷,其中卷三十七載有《莊子》之文。然而,《治要》所引不及《莊子》内篇,而只引及外篇、雜篇之五篇文章,並摘取其中與治國相關之文字而已。此可見李唐雖然重視道家,然《群書治要》既以治國爲要務,則於各家皆有所取,而不專取道家也。《群書治要》引書嚴謹,且所據本又多屬初唐舊本,王念孫以爲其引書乃只删不增,故深具校勘價值,引用《莊子》之文亦復如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
書
治
要
莊子
互見文獻
唐宋類
書
校勘
原文传递
沈文倬先生的《孝經》研究
5
作者
李慶
《中国经学》
CSSCI
2016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沈文倬先生證明日本所傳《群書治要》並非唐代魏徵原本,其中所録《鄭注》非唐初原文,學者依據《群書治要》輯佚《孝經鄭注》,多失原狀。其方法和視野均值得今人借鑒。
关键词
沈文倬
《孝經鄭注》
《
群
書
治
要
》
輯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左傳》接受與貞觀視角——以《群書治要》截録“華元食士”爲例
1
作者
張瑞麟
林朝成
机构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出处
《人文中国学报》
2022年第1期71-111,共41页
基金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群書治要》視野下的儒道思想:以《貞觀政要》爲基底的應用詮釋”(MOST109-2410-H-006-111)之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貞觀五年魏徵等人編纂《群書治要》,該書究竟有無思想内涵?如果有,應該如何把握?根據序文,魏徵意圖編纂一部不同於《皇覽》、《遍略》,講求文義、見本知末、治國理政、合時可用的經世群書文本。因此,如何從截録自古籍的文句,挖掘出藴含編纂者詮釋的叙述,致用就是問題的關鍵。本文挑選《群書治要·左傳》裏的一則記載——“華元食士”,以此爲切入點,透過文脈的分析與語境的掌握,明晰《群書治要·左傳》藴含異於《左傳》的視角與意義。文分三大部分,一者,以經典還原的方式,掌握《左傳》取捨先後面貌,以爲詮釋基礎;二者,透過掌握“華元食士”記載的歷史解讀,定位唐代解讀的取向;三者,説明“羊斟敗國”到“華元食士”評價觀點的異同,以及透過《貞觀政要》的語境外證與《群書治要》編纂意圖的内證,彰顯此思想的内涵。經過以上的分析,藉由“華元食士”叙述取向關注“恩結人心”的情感、重視“屈己得人”互動的人際經營,顯見《群書治要》擁有反映時代的思想特色,“以編代作”的詮釋意圖,所以持續從文本的比對與詮釋,拓展《群書治要》的思想研究有其重要性。
关键词
群
書
治
要
華元食士
貞觀政
要
左傳
魏徵
Keywords
Qunshu zhiyao
“Hua Yuan Feeding His Soldiers”
Zhenguan zhengyao
Zuozhuan
Wei Zheng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政治学]
K242.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225.0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論《群書治要》去取《史記》之敘事原則
2
作者
潘銘基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出处
《岭南学报》
2021年第1期149-171,共23页
文摘
《群書治要》乃唐人魏徵等奉唐太宗之命而編,其用意在於"昭德塞違,勸善懲惡"。惟歷代典籍眾多,遂於群籍之中,擇其"務乎政術"者,"以備勸戒,爰自六經,訖乎諸子,上始五帝,下盡晉年,凡爲五袠,合五十卷,本求治要,故以治要爲名"。此書引用經、史、子三部之典籍共65種。其中卷一一至卷三〇爲史部,引用史部典籍六種,包括《史記》一卷半、《吳越春秋》半卷、《漢書》八卷、《後漢書》四卷、《三國志》四卷、《晉書》兩卷。其中《漢書》八卷僅存六卷,有兩卷在《治要》佚文之列也。《史記》載録三千年史事之於一事,上起黄帝,下訖漢武,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漢書》載西漢二百年史事,成八十萬字。然在《治要》之中,僅載《史記》一卷半,而《漢書》有八卷之多,比例懸殊,發人深思。本篇之撰,以《治要》所載《史記》爲根據,討論其去取《史記》之原則與精神,並見其如何體現《治要》"昭德塞違,勸善懲惡"之主旨。
关键词
群
書
治
要
史記
互見文獻
類
書
治
國之道
Keywords
Qunshu zhiyao(The Governing Principles of Ancient China)
Shiji(Record of the Grand Historian)
parallel passages
leishu(category book)
governmentality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K20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論《群書治要》的以史爲鑒:兼論《治要》的“通史”意識
3
作者
潘銘基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出处
《中国文化》
2021年第1期219-238,共20页
文摘
唐代初年,文治武功皆盛,唐太宗命魏徵等人編撰《群書治要》五十卷,務爲治國要道。成書以後,漸有佚失,《宋史·藝文志》以後即不復載録。《治要》在唐代晚年已傳至日本,最少有四位日本平安時代的天皇曾經誦讀此書,故此書在日本得以保存,并於清嘉慶年間回傳中國。《群書治要》所引典籍,包括經、史、子三部共65種。卷一至卷十爲經部,卷十一至卷三十爲史部,卷三十一至卷五十爲子部。經部引書十二種,史部六種,子部四十七種,其中又以《漢書》所被徵引最多,共八卷。全書共五十卷,今缺第四卷、第十三卷、第二十卷,實存四十七卷。史部典籍包括《史記》一卷半、《吴越春秋》半卷、《漢書》八卷、《後漢書》四卷、《三國志》四卷、《晋書》兩卷。此中所引《三國志》,未必是魏、蜀、吴三志之合訂本,可能爲各自獨行。又,《治要》時代較早,故其所引《晋書》并非唐人所撰,而是房玄齡等所撰《晋書》以前的産物。史部典籍乃叙事作品,用以上獻君王,最易誦讀學習。且又有所謂"以史爲鑒",觀乎史書所載歷朝興衰,輔以守國之道,乃《治要》所以載録史部典籍之原因。本文將就以上内容作分析,并略論《治要》載録前代史書所見之"通史"意義。
关键词
群
書
治
要
通史
類
書
以史爲鑒
史部典籍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政治学]
K2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群書治要》引《莊子》研究
4
作者
潘銘基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9年第1期25-48,共24页
文摘
唐魏徵等編《群書治要》五十卷,今存四十七卷,其中卷三十七載有《莊子》之文。然而,《治要》所引不及《莊子》内篇,而只引及外篇、雜篇之五篇文章,並摘取其中與治國相關之文字而已。此可見李唐雖然重視道家,然《群書治要》既以治國爲要務,則於各家皆有所取,而不專取道家也。《群書治要》引書嚴謹,且所據本又多屬初唐舊本,王念孫以爲其引書乃只删不增,故深具校勘價值,引用《莊子》之文亦復如是。
关键词
群
書
治
要
莊子
互見文獻
唐宋類
書
校勘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B2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沈文倬先生的《孝經》研究
5
作者
李慶
机构
日本國立金澤大學
復旦大學
出处
《中国经学》
CSSCI
2016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文摘
沈文倬先生證明日本所傳《群書治要》並非唐代魏徵原本,其中所録《鄭注》非唐初原文,學者依據《群書治要》輯佚《孝經鄭注》,多失原狀。其方法和視野均值得今人借鑒。
关键词
沈文倬
《孝經鄭注》
《
群
書
治
要
》
輯佚
分类号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左傳》接受與貞觀視角——以《群書治要》截録“華元食士”爲例
張瑞麟
林朝成
《人文中国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論《群書治要》去取《史記》之敘事原則
潘銘基
《岭南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論《群書治要》的以史爲鑒:兼論《治要》的“通史”意識
潘銘基
《中国文化》
2021
0
原文传递
4
《群書治要》引《莊子》研究
潘銘基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9
0
原文传递
5
沈文倬先生的《孝經》研究
李慶
《中国经学》
CSSCI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