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不同穗型品种粒、叶内源生理特性的群体调节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玉秋 董树亭 +3 位作者 王空军 郑洪建 胡昌浩 张吉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6-632,共7页
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 5 0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划分 ,通过密度调控 ,对不同穗型玉米品种粒、叶内源生理特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试验结果如下 :各穗型玉米品种同一生育时期相比较 ,叶片的功能强弱依次为紧凑大穗... 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 5 0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划分 ,通过密度调控 ,对不同穗型玉米品种粒、叶内源生理特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试验结果如下 :各穗型玉米品种同一生育时期相比较 ,叶片的功能强弱依次为紧凑大穗型品种掖单 13、紧凑小穗型品种掖单 4号、平展大穗型品种沈单 7号。密度对不同穗型玉米品种叶片生理的影响作用大小不同 ,依次为平展大穗型品种沈单 7号 >紧凑大穗型品种掖单 13>紧凑小穗型品种掖单 4号 ,紧凑型品种的耐密性强于平展型 ,小穗型品种的耐密性强于大穗型。穗型不同 ,籽粒内源生理特性存在较大差异 ,其适应密度变化的能力各不相同 ,总趋势表现为紧凑小穗型品种掖单 4号 >紧凑大穗型品种掖单 13>平展大穗型品种沈单 7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型 品种 生理特性 群体调节 系统聚类法 密度 叶片
下载PDF
小麦群体的自我调节与高产品种的产量形成
2
作者 王辉 严威凯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13,共4页
对关中小麦区试西北农大试验点1982—1987年8个试验资料的分析结果,小麦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明显的“群体调节”现象。尽管不同品种在各个阶段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最终产量却变化甚小。作者把这种现象归因于小麦生育期间的... 对关中小麦区试西北农大试验点1982—1987年8个试验资料的分析结果,小麦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明显的“群体调节”现象。尽管不同品种在各个阶段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最终产量却变化甚小。作者把这种现象归因于小麦生育期间的资源限制。因此认为,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根本出路在于注重品种基本适应性的前提下,从时空的角度增加资源投入和提高小麦本身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群体调节 产量 小麦
下载PDF
细菌中群体感应调节系统 被引量:34
3
作者 周玥 刘小锦 +2 位作者 朱晨光 孙明 喻子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细菌根据特定信号分子的浓度可以监测周围环境中自身或其它细菌的数量变化 ,当信号达到一定的浓度阈值时 ,能启动菌体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适应环境中的变化 ,这一调控系统被称为细菌的群体感应调节系统 (Quo rum Sensing系统 )。本文系... 细菌根据特定信号分子的浓度可以监测周围环境中自身或其它细菌的数量变化 ,当信号达到一定的浓度阈值时 ,能启动菌体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适应环境中的变化 ,这一调控系统被称为细菌的群体感应调节系统 (Quo rum Sensing系统 )。本文系统介绍了细菌感知种内与种间数量的群体感应调节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群体感应调节系统 酰基高丝氨酸环内酯 寡肽 呋喃酰硼酸二酯
下载PDF
不同产量晚稻品种分蘖期动态密度稀化下群体自动调节力的差异与生理机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小荣 肖自京 +7 位作者 孙嘉 钟蕾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贺浩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5-412,共8页
为了探明生育前期动态密度稀化下不同产量双季晚稻品种群体自动调节力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以五丰优T025和昌优10号为材料,于分蘖期进行递次间蔸密度稀化处理,分析了产量及其构成、干物质量(DMW)、比叶重(SLA)、叶面积指数(LAI)及倒2叶... 为了探明生育前期动态密度稀化下不同产量双季晚稻品种群体自动调节力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以五丰优T025和昌优10号为材料,于分蘖期进行递次间蔸密度稀化处理,分析了产量及其构成、干物质量(DMW)、比叶重(SLA)、叶面积指数(LAI)及倒2叶内源激素含量等。结果表明,间蔸稀化处理后两个品种单位面积产量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不同程度上升,同一密度下五丰优T025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昌优10号,变异系数和极差则低于后者;五丰优T025群体自动调节力明显强于昌优10号;五丰优T025间蔸稀化处理下单株产量较对照(不间蔸)上升的幅度大于昌优10号,且其极差率更大;前者个体对群体的补偿力强于后者,主要是其单株有效穗数优势明显;五丰优T025个体通过增强分蘖数、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减缓抽穗至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重的下降速率来弥补群体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干物质积累下降的能力强于昌优10号;间蔸稀化处理减缓了两个品种抽穗后倒2叶生长抑制类激素ABA含量的上升及生长促进类激素ZR、IAA和GA3含量的下降速率,且总体上五丰优T025该能力强于昌优10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品种 间蔸密度稀化 群体自动调节 生理机制
下载PDF
水中构筑物表面生物膜形成物理化学过程 被引量:1
5
作者 申锴 高飞 +4 位作者 黄须强 卢小鹏 周慧敏 李卫荣 铁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7,共13页
水中构筑物表面生物膜的形成会加速构筑物的腐蚀,严重影响其使用效率和寿命;成熟后的生物膜老化脱落或受水力剪切作用进入主体水中,会造成水体二次污染,对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生物膜的形成是由单个细菌黏附到表面开始的... 水中构筑物表面生物膜的形成会加速构筑物的腐蚀,严重影响其使用效率和寿命;成熟后的生物膜老化脱落或受水力剪切作用进入主体水中,会造成水体二次污染,对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生物膜的形成是由单个细菌黏附到表面开始的,经过可逆黏附到不可逆黏附的过渡后,细菌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s)会加速表面微菌落的形成,再通过细菌间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使细菌启动表型和基因型变化,最终促使成熟生物膜的形成。本文综述了生物膜形成的不同阶段所涉及的物理化学过程(薄膜形成阶段、细菌黏附阶段、胞外聚合物膜阶段、群体感应调节生物膜阶段和生物膜成熟与表征),分析总结了本领域各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并阐明了水中构筑物表面生物膜形成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为生物膜防控、清除和利用等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构筑物 生物膜 细菌黏附 物理化学过程 胞外聚合物 群体感应调节
下载PDF
不同产量潜力杂交早稻品种的群体自动调节力差异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小荣 孙嘉 +7 位作者 肖自京 钟蕾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贺浩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1-858,877,共9页
对比分析2个杂交早稻不同产量潜力品种不同密度下的分蘖、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叶绿素、根系伤流及内源激素含量动态,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超级稻品种淦鑫203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为7.73%,极差率为19.70%,平均为7 745.95 kg/h... 对比分析2个杂交早稻不同产量潜力品种不同密度下的分蘖、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叶绿素、根系伤流及内源激素含量动态,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超级稻品种淦鑫203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为7.73%,极差率为19.70%,平均为7 745.95 kg/hm2,对照品种淦鑫206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为9.22%,极差率为24.10%,平均为7 469.90 kg/hm2,表明淦鑫203群体自动调节力明显强于CK品种淦鑫206,调节性能是每穗总粒数与单株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间协调互动平衡之结果;淦鑫203低密度和高密度下的单株茎蘖数均值差距较淦鑫206大,升降更平缓;淦鑫203相同密度处理下的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能力强于淦鑫206,随生育期的波动性大于后者;相同密度下各生育阶段叶面积指数均为淦鑫203高于淦鑫206,除完熟期外,各生育阶段淦鑫203叶面积指数的变异系数和极差率小于淦鑫206,且其随生育进程的升降更为平缓;相同密度处理下淦鑫203齐穗期倒二叶叶绿素含量高于淦鑫206,完熟期则低于后者,淦鑫203叶绿素起降幅度高于淦鑫206;淦鑫203抽穗后根系伤流量低与高密度间的差距明显小于淦鑫206,但随生育推进下降更为平缓;相同密度下淦鑫203各生育阶段倒二叶ABA含量高于淦鑫206,但不同密度下随生育进程而上升的幅度小于淦鑫206;相同密度下淦鑫203倒二叶ZR含量随生育进程而下降的幅度小于淦鑫206,淦鑫203高密度处理在不同密度下的倒二叶ZR含量最高,但下降幅度也最大,淦鑫206则为低密度下最高,下降幅度最小;总体上,相同密度下各生育阶段淦鑫203倒二叶IAA和GA3含量高于淦鑫206,但不同密度处理下波动性高于淦鑫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早稻 不同产量潜力品种 群体自动调节 生理机制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聚谷氨酸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功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梦洁 胡汶松 +9 位作者 胡刘秀 余春苗 王洲 黄茜琳 黄俊宝 梁雪艳 汤俊 罗建泉 薛正莲 刘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7-402,共16页
聚谷氨酸(polyglutamic acid,PGA)作为一种天然多功能的聚合物,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很难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微生物发酵是目前生产聚谷氨酸的有效途径。【目的】从基因水平探究枯草芽孢杆菌聚谷氨酸合成途径中degS、degQ、degU、s... 聚谷氨酸(polyglutamic acid,PGA)作为一种天然多功能的聚合物,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很难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微生物发酵是目前生产聚谷氨酸的有效途径。【目的】从基因水平探究枯草芽孢杆菌聚谷氨酸合成途径中degS、degQ、degU、swrA、rocA、putM基因的功能,通过分子改造实现对代谢途径的调控。【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对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进行敲除或过表达,分别构建degS、degQ和degU基因缺失的重组菌,swrA、rocA和putM基因过表达的重组菌,借助菌株胞外聚谷氨酸积累的变化分析影响途径的关键节点。【结果】在摇瓶发酵条件下,重组菌Bacillus subtilis 168-swrA、Bacillus subtilis 168-rocA、Bacillus subtilis 168-putM的胞外聚谷氨酸含量分别是原始菌株的1.28倍、1.47倍和1.37倍。重组菌Bacillus subtilis 168-ΔdegS、Bacillus subtilis 168-ΔdegQ、Bacillus subtilis 168-ΔdegU的胞外聚谷氨酸含量分别是原始菌株的1.01倍、0.98倍和0.94倍。在静态培养时,BS168-ΔdegU不能形成完整的生物膜,Bacillus subtilis 168-ΔdegS、Bacillus subtilis 168-ΔdegQ、Bacillus subtilis 168-swrA、Bacillus subtilis 168-rocA和Bacillus subtilis 168-putM菌株的生物膜形成量分别是原始菌株的1.48倍、1.31倍、1.77倍、2.59倍和2.16倍,且胞外蛋白含量与生物膜的形成量呈正相关。【结论】degS、degQ和degU基因的缺失不会明显影响聚谷氨酸的合成,swrA、rocA和putM基因的过表达均能显著提升细胞合成聚谷氨酸的能力,rocA和putM基因的表达量增强能提高胞内谷氨酸的积累,从而增加聚谷氨酸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聚谷氨酸 关键基因 代谢途径 群体感应调节系统
原文传递
微生物群体感应调节信号分子N-酰化高丝氨酸内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余斌 方园 +4 位作者 段迎超 谢智宇 李洪娟 张恩 刘宏民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54-262,共9页
近10年来,小分子介导的微生物群体感应调节受到广泛关注。介导微生物群体感应调节的信号分子包括AIP、AI-2、DKPs、DPD、N-酰化高丝氨酸内酯(AHL)等,其中AHL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其具有潜在的抗菌、抗肿瘤、免疫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等... 近10年来,小分子介导的微生物群体感应调节受到广泛关注。介导微生物群体感应调节的信号分子包括AIP、AI-2、DKPs、DPD、N-酰化高丝氨酸内酯(AHL)等,其中AHL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其具有潜在的抗菌、抗肿瘤、免疫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目前对AHL介导微生物群体感应调节机制研究较多,而对于此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就AHL类似物的群体感应调节机制、构效关系、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方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调节 N-酰化高丝氨酸内酯 作用机理 构效关系 化学与生物合成
下载PDF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9
作者 彭吕文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11,共2页
本文简述了细菌群体间的通讯感应机制,以及对该种通讯感应进行干扰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群体染应调节系统 细菌密度 细胞间感应通讯 讯号分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