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卫·霍尔的生物学哲学 被引量:1
1
作者 柳鸣 董国安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15,69,共5页
霍尔是当代生物学哲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的著作包括了这个领域几乎全部的重大问题。然而 ,霍尔的生物学哲学主张具有不一贯性的特点 :他拒斥柏克耐尔的实证方法 ,但却坚持理论结构的句法观 ;他反对还原论 ,也反对格林的进化突变论。本文... 霍尔是当代生物学哲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的著作包括了这个领域几乎全部的重大问题。然而 ,霍尔的生物学哲学主张具有不一贯性的特点 :他拒斥柏克耐尔的实证方法 ,但却坚持理论结构的句法观 ;他反对还原论 ,也反对格林的进化突变论。本文还特别强调 ,霍尔的“物种作为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哲学 大卫·霍尔 物种进化 本质 群体
下载PDF
经济演化机制下适应性解释的有限性原则--以商标演化现象为例
2
作者 冯卓华 张健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72,共6页
达尔文所言的演化,实质上就是一个物种不断适应外部环境以获得生存发展的过程。承继了达尔文主义分析路径的演化经济学在解释经济现象时也高度依赖对"适应性"的理解。可是,现有的研究尚没有准确理解适应性解释的限度,从而存... 达尔文所言的演化,实质上就是一个物种不断适应外部环境以获得生存发展的过程。承继了达尔文主义分析路径的演化经济学在解释经济现象时也高度依赖对"适应性"的理解。可是,现有的研究尚没有准确理解适应性解释的限度,从而存在滑向万能"适应主义"的危险;其根源在于以经典物理学的"本质论"思维去理解经济演化过程,但柏拉图所言的统一、抽象的本体基础在强调差异性及多样性的演化经济学理论中往往无法找到。有见及此,文章遵循恩斯特·迈尔所倡导的群体论思想,通过适应性解释有限性问题的提出,经济演化机制下适应性解释的理论渊源探析,适应性解释有限性原则的内容,适应性解释有限性原则在商标演化领域的应用及其效果等内容,批判了万能的"适应主义"方案,并以商标演化的典型个案为例,确立了经济演化机制下适应性解释的有限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演化 群体 适应性 有限性原则 商标演化
下载PDF
陈卫建基于“群体论治”举隅肺癌常用角药
3
作者 杨婷 蔡妍 +3 位作者 袁晨逸 许海莹 陈滨海 陈卫建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1期1065-1067,共3页
肺癌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恶性肿瘤的首位^([1])。目前临床上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其中,中医药治疗在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放化疗副反应、提高... 肺癌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恶性肿瘤的首位^([1])。目前临床上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其中,中医药治疗在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放化疗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周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陈卫建教授曾拜师于林洪生教授、姚乃礼教授等名老中医,常年从事中医肿瘤的诊治。笔者有幸师从陈卫建教授,受益匪浅,现将陈老师治疗肺癌患者的经验总结如下,兹供诸位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 肺癌 角药 陈卫建
下载PDF
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服务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想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第10期60-61,共2页
社会互动理论中的"参照群体论"认为,个体将其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基准和依据。该理论强调榜样的规范和比较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大学生志愿者是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优秀参照群体,通过大学生与犯罪... 社会互动理论中的"参照群体论"认为,个体将其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基准和依据。该理论强调榜样的规范和比较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大学生志愿者是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优秀参照群体,通过大学生与犯罪青少年的交往互动,可以发挥榜样的规范和比较作用。大学生志愿者参与青少年社区矫正服务工作能够帮助违法犯罪青少年进行行为规范的培养、学业素养的提升以及社会观和价值观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组织 违法犯罪青少年 社区矫正 社会互动理 参照群体
原文传递
从芬兰学派看马丁·路德的默示观
5
作者 黄保罗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3-230,共8页
本文以《圣经》乃上帝所默示为其神圣性的核心,以芬兰学派的罗明嘉(Miikka Ruokanen)教授的研究为分析对象,探讨了马丁·路德之前的历史上关于《圣经》默示论的不同理论、马丁·路德的《圣经》默示论以及马丁·路德之后的... 本文以《圣经》乃上帝所默示为其神圣性的核心,以芬兰学派的罗明嘉(Miikka Ruokanen)教授的研究为分析对象,探讨了马丁·路德之前的历史上关于《圣经》默示论的不同理论、马丁·路德的《圣经》默示论以及马丁·路德之后的《圣经》默示论,着重探讨了马丁·路德的《圣经》观及其在《圣经》神学发展史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圣性 默示 直接工具 整合性内容 信仰群体 马丁·路德
原文传递
中国城镇居民的中层意识研究--基于对工作状况、地区差异与生活方式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升 倪寒雨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76,共13页
中层意识的形成直接影响了中产阶层社会稳定器功能的发挥,本研究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3),在分析个人基本属性影响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作状况、地区差异与生活方式三个维度,探讨了影响当前中国城镇居民中层意识形成的可... 中层意识的形成直接影响了中产阶层社会稳定器功能的发挥,本研究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3),在分析个人基本属性影响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作状况、地区差异与生活方式三个维度,探讨了影响当前中国城镇居民中层意识形成的可能因素。研究结论如下:工作状况为被雇用者、工作缺乏自主性的城镇居民不易形成中层意识,而在党政机关工作更容易形成中层意识;城镇居民的中层意识形成存在地区差异,相对于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区的居民较不易形成中层意识,且生活在城市中心区的居民也不易形成中层意识;相较于使用互联网等新媒介,日常生活中使用传统媒介的城镇居民更易形成中层意识;仅是"有闲"并不会对中层意识的形成产生影响,需要关注的是存在于"有闲"中的消费因素。研究表明在探讨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因素问题上,不仅需要分析教育、收入等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因素的影响,更需要分析基于参照群体论等视角的多维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居民 主观阶层认同 中层意识 参照群体
原文传递
群体动力论在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钟虹 张建平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1-33,共3页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给建立和谐校园和稳定社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针对目前高校校园内频频发生的学生群体性事件,高校管理部门应高度地重视。本文从库尔特?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出发,将高校学生群体看成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从网络、...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给建立和谐校园和稳定社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针对目前高校校园内频频发生的学生群体性事件,高校管理部门应高度地重视。本文从库尔特?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出发,将高校学生群体看成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从网络、学生主体同质性以及教育职能等方面来分析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然后从群体性事件的预防着眼,探讨了有效预防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措施,以期有效地控制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群体动力 群体性事件
下载PDF
群体动力论在大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彭何芬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82-87,共6页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提高大学生德育教学的质量。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了社会学群体动力理论 ,提出了教学过程中的两种转换 :一是教师身份的转换 ,即授课者由教师角色转换成班集的群体领袖 ;二是教育对象的转换 ,即授课者将教...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提高大学生德育教学的质量。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了社会学群体动力理论 ,提出了教学过程中的两种转换 :一是教师身份的转换 ,即授课者由教师角色转换成班集的群体领袖 ;二是教育对象的转换 ,即授课者将教育对象由单个学生组成的班级组织转换成整体的班集群体。通过转换 ,形成良好的群体情境和氛围 ,从而在教学中发挥群体动力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德育 《思想道德修养》 群体动力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
下载PDF
试析社会问题范式及其理论见解 被引量:5
9
作者 雷洪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9-73,共5页
关键词 社会问题 社会学范式 社会现象 社会解组 对象选择 群体冲突 因果分析 社会变迁 假定前提 社会病态
下载PDF
情与理的博弈:群体动力论视域下饭圈的引导路径
10
作者 张慧敏 《江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8-15,共8页
以库尔特·卢因的群体动力论为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饭圈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分析,从而为主流媒体如何更好地引导饭圈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归纳总结。研究认为,主流媒体应通过身份认同与底线思维的... 以库尔特·卢因的群体动力论为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饭圈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分析,从而为主流媒体如何更好地引导饭圈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归纳总结。研究认为,主流媒体应通过身份认同与底线思维的内生动力把握、加强议程设置和限制行为的外在动力影响,以及贯穿符号耦合和价值灌输的内外动力连动三个方面,在情感与理性二者博弈中搭建起粉丝文化内生与外在协同的引导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动力 粉丝文化 饭圈 人民日报 引导路径
下载PDF
群体动力论在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宽勇 《百色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20-123,共4页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备受推崇,是管理类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而群体动力论在案例教学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个体行为的方向和强度,除了受到个体内部条件的影响,还受到个体所处的群体环境的影响。在案例教学中,认真扮演好教师...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备受推崇,是管理类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而群体动力论在案例教学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个体行为的方向和强度,除了受到个体内部条件的影响,还受到个体所处的群体环境的影响。在案例教学中,认真扮演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形成民主而积极的群体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按照自由组合为主的原则组成讨论小组,可以搞好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引进恰当的竞争机制,活跃群体气氛;改善单向的师生互动模式,加强多重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动力 管理类课程 案例教学 多重互动
下载PDF
一种抗衡“中体西用”的文化方案——评康有为的“群体变用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甄建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9-41,共3页
19世纪末的中国,强邻四逼、鹰攫虎视。日夜忧惧国势的康有为以非凡的胆识为危机中的中国提出了一个变革的文化方案,这即是抗衡“中体西用”的“群体变用论”。作为拉开中国百年宪政追求序幕的戊戌变法运动的指导思想,“群体变用论”有... 19世纪末的中国,强邻四逼、鹰攫虎视。日夜忧惧国势的康有为以非凡的胆识为危机中的中国提出了一个变革的文化方案,这即是抗衡“中体西用”的“群体变用论”。作为拉开中国百年宪政追求序幕的戊戌变法运动的指导思想,“群体变用论”有着不可淹没的历史价值,也有着启人深思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方案 中体西用 群体变用 康有为 群体变用
下载PDF
群体动力论视阈下高校群体性事件形成动因与预防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施磊 胡赟 赵宏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1-86,共6页
高校群体性事件是大学生同质化文化心理在个体情绪化因素引诱下发生的心理共振,是大学生群体性心理积怨在个体化偶发事件的强烈刺激下的剧烈表现。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关注大学生的个体化诉求,引导大学生对高校教育... 高校群体性事件是大学生同质化文化心理在个体情绪化因素引诱下发生的心理共振,是大学生群体性心理积怨在个体化偶发事件的强烈刺激下的剧烈表现。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关注大学生的个体化诉求,引导大学生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情感支持与价值认同;加强舆情监管与大学生群体心理干预,构建大学生群体性心理突变与情绪传染预防机制,内外"双防"才能有效降低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动力 高校群体性事件 预防机制
下载PDF
试论“群体动力学”在班集体建设中的应用
14
作者 贾晓波 《天津教育》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5-17,共3页
群体动力学最早是德国心理学家 K·Lewin 提出来的。他借用物理学中“力场”的概念,来描述群体行为的产生机制,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群体条件下个体行为的特点与规律。为了反映这一规律,他提出了 B=f(P·E)这样一个... 群体动力学最早是德国心理学家 K·Lewin 提出来的。他借用物理学中“力场”的概念,来描述群体行为的产生机制,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群体条件下个体行为的特点与规律。为了反映这一规律,他提出了 B=f(P·E)这样一个函数公式。其中,B 表示个体行为的方向和强度,P 表示个体的内部心理因素,E 表示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群体环境)。这一公式表明。人的行为方向和强度,不仅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而且要受群体环境的影响与制约,正是这种群体与其成员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构成了群体行为的动力。Lew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动力学 内部心理 群体动力 班集体建设 群体环境 群体行为 德国心理学 行为方向 管理理 个体行为
下载PDF
对知识经济时代团队合作问题的探讨
15
作者 付顺梅 《管理观察》 2005年第4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合作问题 知识经济时代 管理学理 团队工作 自我实现人 群体动力 人性假设 全面薪酬战略 人际关
下载PDF
晚清“体用观”的嬗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甄建均 《社会科学动态》 2000年第1期51-54,共4页
一、旧学体用观的提出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体用”范畴,原本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本体、基础及其演发、显现以及作用关系的一对范畴。晚清的体用观,则是在西学东渐的态势下,不同心态的人们用传统的“体”“用”范畴对中学与西学关系的某种... 一、旧学体用观的提出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体用”范畴,原本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本体、基础及其演发、显现以及作用关系的一对范畴。晚清的体用观,则是在西学东渐的态势下,不同心态的人们用传统的“体”“用”范畴对中学与西学关系的某种根本措置。它体现了措置者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对民族前景的忧患、焦虑、图谋和希冀。这措置在中学与西学碰撞引起的最初回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体用观 西学 中学 中体西用 群体变用
下载PDF
中国群己关系理论发展及其现代启示
17
作者 李小燕 《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11期189-190,共2页
群己关系理论,一直以来是我国传统哲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从传统的儒家、道家到近现代以来的主要群己关系理论观点,从"我为人人"到"人人为我",从"重群"到"重己"。并在此基础上,结... 群己关系理论,一直以来是我国传统哲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从传统的儒家、道家到近现代以来的主要群己关系理论观点,从"我为人人"到"人人为我",从"重群"到"重己"。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群己关系理论的辩证统一观点,为解决当前的道德伦理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己关系 群体本位 个体本位
下载PDF
对互联网条件下流言传播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
18
作者 刘艳 刘荣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7-112,共6页
运用控制实验和观察的实证方法检验网络条件下流言传播的群体动力效应,表明网络流言传播在一定的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会出现明显的群体极化和"沉默的螺旋"效应,这不仅会使流言在强度和广度上扩大,而且证实了网络流言与人际传播... 运用控制实验和观察的实证方法检验网络条件下流言传播的群体动力效应,表明网络流言传播在一定的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会出现明显的群体极化和"沉默的螺旋"效应,这不仅会使流言在强度和广度上扩大,而且证实了网络流言与人际传播一样,其传播也受到群体效应的影响。在对实验和观察结果的总结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流言传播的群体动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言 群体动力 群体极化 “沉默的螺旋”
下载PDF
基于群体动力论的新老生同寝在新生入学期间的作用研究
19
作者 李杨 《青年与社会(下)》 2014年第4期256-257,共2页
将群体动力论应用到新生入学期间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新老生同寝,新老生同寝通过改变新生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和外部环境,影响新生群体中的凝聚力、驱动力和耗散力,总结新老生同寝的特点及实行新老生同寝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群体动力 新生 同辈群体 新老生同寝
下载PDF
群体动力论视域下革命老区意识形态建设探析
20
作者 潘剑瑛 刘祯岩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39-45,共7页
群体动力论为革命老区意识形态建设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观念与行动具有自觉性、交互性、共向性的老区人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共同的情感与价值认同、共守的规则与制度规范、共有的利益诉求与行动目标是影响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变量... 群体动力论为革命老区意识形态建设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观念与行动具有自觉性、交互性、共向性的老区人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共同的情感与价值认同、共守的规则与制度规范、共有的利益诉求与行动目标是影响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变量。加强革命老区意识形态建设具有深化理论研究与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意义。革命老区意识形态建设是以发展经济为根本,落实政策为保障,培育文化为内核,加强教育为抓手的有机系统,应大力推进经济建设以巩固意识形态引领力,推动政策落实以保障意识形态组织力,促进文化发展以培育意识形态凝聚力,紧抓教育推进以增强意识形态解释力,多力并举为革命老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动力 革命老区 意识形态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