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界定及其测算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云 李慧芸 郭鸽 《全国商情》 2016年第2期3-5,共3页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与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密切相关,当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是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关键突破口。文章在已有文献基础上,对中等收入群体的相关概念内涵界定、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标准测算、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及其变动测算...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与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密切相关,当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是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关键突破口。文章在已有文献基础上,对中等收入群体的相关概念内涵界定、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标准测算、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及其变动测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建议等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分析视角,为相关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 概念界定 界定标准 群体比重
下载PDF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及其特征 被引量:38
2
作者 杨修娜 万海远 李实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2,共13页
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规模和特征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回顾和评述现有各种界定标准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全球所有国家收入中位数的67%~200%作为定义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上下限。研究发现,近些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在逐渐提高,... 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规模和特征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回顾和评述现有各种界定标准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全球所有国家收入中位数的67%~200%作为定义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上下限。研究发现,近些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在逐渐提高,从2002年的10%上升到2016年的28.9%,这主要源于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要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保持中高速增长至关重要,政策的重点是提"低"而不是限"高",同时要防范现有的中等收入群体跌落为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储蓄率偏高,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低收入者和贫困人口。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下限附近分布着规模客观的低收入者,他们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潜在来源,应是政策瞄准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群体 定义述评 界定标准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特征
下载PDF
我国人力资本结构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青荣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15,共6页
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考察了人力资本结构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之间的相互关系,结论表明:初级人力资本存量占总人力资本存量的比重对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缺乏弹性,而中级人力资本存量比重和高级人力资本存量比重对提高中等收入... 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考察了人力资本结构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之间的相互关系,结论表明:初级人力资本存量占总人力资本存量的比重对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缺乏弹性,而中级人力资本存量比重和高级人力资本存量比重对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拉动作用不仅具有显著的长期效应,且短期效应也十分明显。初级人力资本存量比重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中级人力资本存量比重和高级人力资本存量比重分别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从调整人力资本结构视角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结构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协整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原文传递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解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凤娟 李亚冰 刘君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45-149,共5页
文章通过测算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利用改进的Jenkins分解将不同年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全国低、中、高等收入群体结构为“V”型,全国、城镇和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几乎相等;除2012—2014年外,相邻年份中... 文章通过测算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利用改进的Jenkins分解将不同年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全国低、中、高等收入群体结构为“V”型,全国、城镇和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几乎相等;除2012—2014年外,相邻年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变化总效应均为正值,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经济增长因素对2010—2012年和2016—2018年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影响为正,2012—2016年为负向;收入分配一直不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核密度估计 Jenkins分解
下载PDF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有效途径——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扩中”的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陶冶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2-37,共6页
文章概述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方法,并对近年上海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作了判断,进而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有效途径,逐一从上海从业人员所有制比重变化、最低工资线、工资增长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劳动者从... 文章概述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方法,并对近年上海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作了判断,进而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有效途径,逐一从上海从业人员所有制比重变化、最低工资线、工资增长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劳动者从业初始文化程度、限制高收入和扩大中等收入的关系等方面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中等收入界定 上海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扩大中等收入途径
下载PDF
影响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宏观因素及城乡差异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应绘 田双全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0-54,共5页
为了探讨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宏观影响因素的城乡差异,文章以相对标准界定中等收入群体,利用宏观统计数据测度2000—2018年分城乡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进一步对比分析影响城乡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宏观因素。结果显示:城乡中等收入群体... 为了探讨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宏观影响因素的城乡差异,文章以相对标准界定中等收入群体,利用宏观统计数据测度2000—2018年分城乡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进一步对比分析影响城乡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宏观因素。结果显示:城乡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宏观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着眼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收入分配政策同时有利于提升城镇和农村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但提升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力度更大,效果更明显;国家财政政策对提升城镇中等收入群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对提升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稍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宏观影响因素 城乡差异
下载PDF
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中国有希望吗? 被引量:5
7
作者 孔庆洋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9,共14页
利用CGSS数据,以地区家庭收入中位数的75%-125%为标准估计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发现中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尚未达成。依据地区样本,空间回归模型表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具有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均GDP与中等收入群... 利用CGSS数据,以地区家庭收入中位数的75%-125%为标准估计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发现中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尚未达成。依据地区样本,空间回归模型表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具有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均GDP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正相关,与低收入群体比重负相关,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有希望实现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提高教育程度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要途径,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是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途径。城镇化和FDI更有利于高收入群体,转移支付能够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但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人均GDP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能提升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吗?
8
作者 陶雄华 李敏芳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59,共7页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否提升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的发展均有助于提升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否提升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的发展均有助于提升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但其覆盖广度却降低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升了我国农村和西部地区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却降低了城镇、中部和东部地区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第四,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创业、非农就业和风险金融资产配置三个渠道提升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本文研究结论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门槛效应
下载PDF
人力资本存量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协整关系的统计检验 被引量:4
9
作者 吴青荣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8-30,共3页
人力资本投资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重要驱动因素。文章基于1985~2012年的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法研究人力资本存量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协整关系和两者之间作用的方向,并且建立相应的广义差分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 人力资本投资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重要驱动因素。文章基于1985~2012年的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法研究人力资本存量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协整关系和两者之间作用的方向,并且建立相应的广义差分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论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长期内,人力资本存量每提高1%,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将扩大0.993个百分点。同时,人力资本存量是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Granger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存量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协整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下载PDF
我国低收入群体比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辉 朱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2-57,共16页
基于2010-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详细地考察了我国低收入群体的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10年至2018年低收入群体的占比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但仍有50%以上的家庭是低收入群体,因此亟须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使得... 基于2010-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详细地考察了我国低收入群体的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10年至2018年低收入群体的占比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但仍有50%以上的家庭是低收入群体,因此亟须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使得收入结构更加合理。低收入群体更易分布在中西部和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受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中高收入群体,并且低收入群体具有黏性特征,长期陷入低收入状态的家庭改变现有状态的概率较低。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力资本中教育资本对改善家庭陷入低收入具有重要的影响;社会资本对家庭改善低收入状况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金融财产越高的家庭,不易陷入低收入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收入群体 界定标准 低收入群体比重 中国家庭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脆弱性理论的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测度分析——来自CFPS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伯驰 吕光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6,共14页
现有对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研究存在缺乏理论基础、操作相对机械、结果不够精准等不足。为此,本文基于脆弱性理论将中等收入群体定义为经济收入较高且足够稳定的非脆弱群体,然后依托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脆弱性估计法和核密度估计法... 现有对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研究存在缺乏理论基础、操作相对机械、结果不够精准等不足。为此,本文基于脆弱性理论将中等收入群体定义为经济收入较高且足够稳定的非脆弱群体,然后依托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脆弱性估计法和核密度估计法确定中等收入群体脆弱性水平的上下限标准,进而估算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最后剖析家庭进入和退出中等收入群体的微观驱动因素并研判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演变趋势。结果发现,第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可以设定为1%和10%的脆弱性水平所对应的家庭人均持久性收入,2014年和2016年对应的比重分别为29.82%和32.71%,而且城乡和地区分布差异较为明显,城镇和东部地区趋于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第二,人力资本、职业特征、家庭负担、收入结构是驱动家庭进入到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因素;要达到2035年“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对应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要求,2016—2035年中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人均持久性收入增长率至少应达到3%和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脆弱性 界定标准 驱动因素
下载PDF
认识共同富裕
12
作者 周作昂 兰想 +1 位作者 唐依然 王艺儒 《四川省情》 2022年第6期47-48,共2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共同富裕推进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其时代内涵、主要特征、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推动全社会形成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普遍共识。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共同富裕推进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其时代内涵、主要特征、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推动全社会形成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普遍共识。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进入新时代,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逐步缩小地区和城乡分配差距,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差距 中国式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高质量发展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平均主义 共同富裕
下载PDF
高质量创新要素供给体系加快推进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13
作者 调研组 刀正强 +1 位作者 霍强(指导) 王丽华(指导) 《创造》 2022年第2期78-81,共4页
云南省经济社会“产、城、人”三个关键因素正在发生显著变化,2020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55、13.84、10个百分点,“城”成为当前制约云南省发展的最大短板。根据... 云南省经济社会“产、城、人”三个关键因素正在发生显著变化,2020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55、13.84、10个百分点,“城”成为当前制约云南省发展的最大短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调研情况,2020年,云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05%)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3.89%),还明显低于贵州(53.15%)、广西(54.20%)、四川(56.73%)等周边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增加值 创新要素 生产总值 全国平均水平 供给体系 人口普查数据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加快推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