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石锶标记在识别鳙(Aristichthys nobilis)放流个体的可行性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秀启 丛旭日 +3 位作者 师吉华 高云芳 姜涛 杨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4-922,共9页
为探讨耳石微化学分析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在鳙(Aristichthys nobilis)放流群体识别中的应用,以鳙的1龄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1、2、4、8、16 mg/L 5个浓度梯度的Sr Cl2溶液标记,利用元素电子显微探针技术(EPMA)检测获得了良好的标记图谱.面... 为探讨耳石微化学分析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在鳙(Aristichthys nobilis)放流群体识别中的应用,以鳙的1龄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1、2、4、8、16 mg/L 5个浓度梯度的Sr Cl2溶液标记,利用元素电子显微探针技术(EPMA)检测获得了良好的标记图谱.面分布分析结果显示,暂养28 d后外源Sr在耳石的边缘形成明显的标记环,与对照组的蓝色边缘相比,高锶环带从黄绿色过渡到橘红色,随着标记浓度增大有加深的趋势.定量线分析表明对照组的Sr/Ca比值处于稳定的2.14±0.39,而不同浓度Sr的实验组Sr/Ca比值均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峰值范围(5.04~32.32),且外源Sr浓度与耳石边缘的Sr/Ca比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标记过程中对照组和标记浓度间的死亡率并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锶标记原理和方法在鳙的大规模放流群体标记是可靠和安全的,验证了耳石锶标记在识别鳙放流个体上的可行性.建议选择鳙放流前仔稚鱼和幼鱼,以4 mg/L设为外源Sr的最适标记浓度,标记持续时间为28 d以上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 标记 电子探针 群体标记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