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群体的听觉艺术:诗的一次构想与实践
1
作者
刘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116,共4页
中国诗歌会和后中国诗歌会诗人群一登上诗坛就以一种外倾化的思维范式强化情感世界的时代色彩,致力于让诗回归群体的听觉艺术的构想与实践,他们重新点燃民间歌谣的艺术智慧,激活了诗歌的歌咏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新诗现代化。同时...
中国诗歌会和后中国诗歌会诗人群一登上诗坛就以一种外倾化的思维范式强化情感世界的时代色彩,致力于让诗回归群体的听觉艺术的构想与实践,他们重新点燃民间歌谣的艺术智慧,激活了诗歌的歌咏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新诗现代化。同时,也留下了值得深思的创作矛盾和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会
后中国诗歌会
诗
群体
听觉
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群体的听觉艺术:诗的一次构想与实践
1
作者
刘静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116,共4页
文摘
中国诗歌会和后中国诗歌会诗人群一登上诗坛就以一种外倾化的思维范式强化情感世界的时代色彩,致力于让诗回归群体的听觉艺术的构想与实践,他们重新点燃民间歌谣的艺术智慧,激活了诗歌的歌咏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新诗现代化。同时,也留下了值得深思的创作矛盾和负面影响。
关键词
中国诗歌会
后中国诗歌会
诗
群体
听觉
艺术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群体的听觉艺术:诗的一次构想与实践
刘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