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震惊朝野的“南昌教案” 被引量:4
1
作者 黎静安 《纵横》 1999年第5期19-22,共4页
1906年2月,帝国主义分子、法国天主教堂教士王安之公然杀害江西南昌知县江召棠,引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群众暴动(史称“南昌教案”)。 棠浦小案,诱发大案 暴动的初因,还要从1904年江西新昌县(今宜丰县)的棠浦镇说起。当时,镇上有一个名叫... 1906年2月,帝国主义分子、法国天主教堂教士王安之公然杀害江西南昌知县江召棠,引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群众暴动(史称“南昌教案”)。 棠浦小案,诱发大案 暴动的初因,还要从1904年江西新昌县(今宜丰县)的棠浦镇说起。当时,镇上有一个名叫罗检的教民,原本是个为乡人所不齿的无赖之徒,自从加入天主教后愈益猖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教案 法国天主教 清政府 主教堂 南昌县 江西南昌 群众暴动 新昌县 1906年 外务部
原文传递
澄洋暴动奏凯歌
2
作者 左丰美 《福建党史月刊》 1997年第9期17-19,共3页
1947年 4月9 日,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后改称闽浙赣省委)在古田县澄洋村成功地发动了一次武装暴动,建立了闽浙赣游击纵队。这就是福建游击战争史上较有名的澄洋暴动。 澄洋暴动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关键词 游击战争 群众暴动 武装暴动 闽浙赣 准备工作 镇民代表 游击队 古田县 刘少奇 历史背景
原文传递
土地革命初期中共革命斗争形式的选择问题
3
作者 周家彬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1-81,共11页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为了应对日益加深的革命危机,中共在军事上形成了将工农力量编入军队的方针。在此基础上,党内关于立即发动农民暴动与东征南京的意见逐渐被边缘化,而谭平山等人攻取广东、建立根据地的主张得到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的...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为了应对日益加深的革命危机,中共在军事上形成了将工农力量编入军队的方针。在此基础上,党内关于立即发动农民暴动与东征南京的意见逐渐被边缘化,而谭平山等人攻取广东、建立根据地的主张得到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的认可,南下广东成为中共在土地革命初期的主要战略计划。在贯彻这一战略的过程中,中共对革命斗争形式的选择经历了从军事暴动为主、群众暴动为辅,到军事暴动与群众暴动独立发展、相互竞争,再到群众暴动确立主导地位的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斗争形式 军事暴动 群众暴动
下载PDF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共对革命形式的探索(1927—1929)
4
作者 周家彬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18年第1期246-270,304-305,共26页
1927年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中共学习和模仿俄国革命经验,尝试将马列主义关于暴动的学说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发起南昌暴动、秋收暴动和广州暴动,开始创建苏维埃政权。三大暴动未能推翻国民党政权,却孕育出武装割据这一新的革命形式。最初,... 1927年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中共学习和模仿俄国革命经验,尝试将马列主义关于暴动的学说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发起南昌暴动、秋收暴动和广州暴动,开始创建苏维埃政权。三大暴动未能推翻国民党政权,却孕育出武装割据这一新的革命形式。最初,中共试图在武装割据基础上建立苏维埃政权,将武装割据与暴动结合,使之成为暴动的辅助手段,但遭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反对。在共产国际指导下,中共“六大”重新确认了暴动的正统地位,制定了分散武装的方针。但这一方针的执行并不顺利,遭到了部分地方党组织的质疑甚至抵制。“中东路事件”后,武装割据地位重新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形式 群众暴动 军事暴动 武装割据
下载PDF
填字
5
《国家人文历史》 2013年第3期98-98,105,共2页
正横向1、成语。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2、中亚国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3、此地是抗战时期淞沪会战的终结点,也是中国军队的骄傲之地4、科举考试后获得的称号或官职的统称5、纳粹德国元帅,曾指挥第2集团军入侵捷克... 正横向1、成语。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2、中亚国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3、此地是抗战时期淞沪会战的终结点,也是中国军队的骄傲之地4、科举考试后获得的称号或官职的统称5、纳粹德国元帅,曾指挥第2集团军入侵捷克,指挥南方集团军群入侵波兰6、美国独立战争后不久,因社会不公而爆发的群众暴动7、林则徐在广东惩治洋商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团军群 群众暴动 淞沪会战 终结点 社会不公 抗战时期 林则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