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对诺氟沙星胶囊剂溶出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郑赟 丁慧璞 +1 位作者 张捷 刘利萍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考察羟丙甲纤维素(HPMC)空心胶囊装填的诺氟沙星胶囊剂的溶出曲线,并与明胶空心胶囊进行比较。方法采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溶出度通则0931第二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诺氟沙星胶囊在乙酸缓冲液(pH4)中的溶出量,并绘制溶出曲线;考察高... 目的考察羟丙甲纤维素(HPMC)空心胶囊装填的诺氟沙星胶囊剂的溶出曲线,并与明胶空心胶囊进行比较。方法采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溶出度通则0931第二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诺氟沙星胶囊在乙酸缓冲液(pH4)中的溶出量,并绘制溶出曲线;考察高温(40℃)、高湿(RH75%±5%)因素对诺氟沙星胶囊剂溶出曲线的影响;采用相似因子(f2)法对溶出曲线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诺氟沙星胶囊剂中药物的含量为90%~110%。在30min内,两种HPMC胶囊剂中诺氟沙星的溶出慢于明胶胶囊剂;但30min后,HPMC胶囊剂与明胶胶囊剂中诺氟沙星的溶出逐渐趋于一致;到45min时,两种HPMC胶囊剂中诺氟沙星的累积溶出率均>75%;无论高温还是高湿因素都不改变HPMC胶囊剂中诺氟沙星的溶出曲线趋势。结论HPMC空心胶囊对诺氟沙星的溶出行为与明胶空心胶囊是有区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纤维素空心胶囊 诺氟沙星 胶囊 溶出曲线 相似因子f2 影响因试验 明胶空心胶囊 比较
原文传递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羟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
2
作者 徐向炜 张慧斌 姚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77-381,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羟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利用硝酸对羟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进行微波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其钒、铬、钴、镍、砷、铅含量。结果钒、铬、钴、镍、砷、铅元素线性方程分别为Y=21...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羟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利用硝酸对羟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进行微波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其钒、铬、钴、镍、砷、铅含量。结果钒、铬、钴、镍、砷、铅元素线性方程分别为Y=2167.9589ρ-1226.2301(n=6,R^(2)=0.997);Y=3866.0146ρ+125.9448(n=6,R^(2)=0.997);Y=7722.2115ρ-2935.1225(n=6,R^(2)=0.999);Y=2122.3723ρ-9786.5769(n=6,R^(2)=0.997);Y=397.7184ρ-112.0450(n=6,R^(2)=0.996);Y=90236.9702ρ-919443.9491(n=6,R^(2)=0.996)。6种元素线性范围均为0~100 ng/ml,在上述线性范围内,该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钒、铬、钴、镍、砷、铅元素检出限分别为0.0284 mg/kg、0.0374 mg/kg、0.0279 mg/kg、0.0140 mg/kg、0.0329 mg/kg、0.0190 mg/kg;各元素定量限分别为0.0946 mg/kg、0.1247 mg/kg、0.0929 mg/kg、0.0465 mg/kg、0.1095 mg/kg、0.1011 mg/kg。6种元素平均回收率为97.34%~107.74%。结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专属性强,简便快捷,可用于测定羟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纤维素空心胶囊 微量金属元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下载PDF
气相法测定羟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的含量
3
作者 卢丹婷 程闽玥 +1 位作者 金祥飞 沈卫阳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10期95-96,155,共3页
基于醚类化合物与氢碘酸反应生成挥发性碘代烷烃的原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羟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中甲氧基、羟丙氧基的含量。采用AgilentDB-624色谱柱,FID检测器以程序升温的方式进行检测。甲氧基在浓度为2.27~21.35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 基于醚类化合物与氢碘酸反应生成挥发性碘代烷烃的原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羟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中甲氧基、羟丙氧基的含量。采用AgilentDB-624色谱柱,FID检测器以程序升温的方式进行检测。甲氧基在浓度为2.27~21.35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55%(n=9),RSD为4.4%;羟丙氧基在浓度为0.85~7.17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5.2%(n=9),RSD为1.8%。本方法准确灵敏,适用于羟丙甲纤维素空心胶囊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纤维素空心胶囊 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