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的美苏国共关系 |
牛军
|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6
|
|
2
|
从策划袭击中国核设施看美国政府的决策过程 |
郝雨凡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7
|
|
3
|
试析前苏联对以色列建国前后态度和政策的演变 |
赵克仁
|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5
|
|
4
|
战后初期美苏国共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斗争 |
牛军
|
《近代史研究》
|
1987 |
6
|
|
5
|
中美苏三国图书馆学教育的比较 |
徐勤
孙荣林
|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5
|
|
6
|
中国韩国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石源华
|
《当代韩国》
|
2002 |
5
|
|
7
|
张彭春同梅兰芳赴美苏演出的盛况 |
黄殿祺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4
|
|
8
|
蒋介石、胡宗南与1943年闪击延安计划 |
贺江枫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9
|
战后初期美苏在伊朗、土耳其、希腊的角逐 |
刘志青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0
|
周恩来最后600天(五) |
顾保孜
|
《名人传记》
|
2023 |
0 |
|
11
|
1933年美苏建交中的日本因素 |
陈从阳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1996 |
2
|
|
12
|
美国的南亚政策 |
叶正佳
|
《南亚研究》
CSSCI
|
1996 |
0 |
|
13
|
论施复亮抗战胜利后的中间路线 |
杨宏雨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3
|
|
14
|
核军控的动力考察--以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为例 |
马晓云
刘磊
|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5
|
雅尔塔会议前美苏远东战略与共同支蒋政策的形成 |
茹莹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6
|
美国:从美元到世界——浅析“马歇尔计划” |
欧阳潇潇
|
《中国商界》
|
2008 |
1
|
|
17
|
我国五十至七十年代核战略的美苏因素及现实思考 |
闫佼丽
|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8
|
国外的师范教育经验与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 |
朱勃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0 |
2
|
|
19
|
20世纪40年代美苏在新疆的权益争夺及其特征 |
闫佼丽
|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
2010 |
2
|
|
20
|
冷战时期四次和平运动高潮述评 |
杜红艳
付奋奎
|
《榆林学院学报》
|
200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