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7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的美苏国共关系 被引量:26
1
作者 牛军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4-103,共20页
抗日战争结束前后 ,围绕中国政局的发展 ,在美苏国共三国四方之间形成了独特复杂的互动关系 ,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政局的演变 ,包括国共和谈、全面内战爆发、中共取得全国政权及其对外政策的制定等等。美苏国共关系的每一次变动 ,都严重地... 抗日战争结束前后 ,围绕中国政局的发展 ,在美苏国共三国四方之间形成了独特复杂的互动关系 ,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政局的演变 ,包括国共和谈、全面内战爆发、中共取得全国政权及其对外政策的制定等等。美苏国共关系的每一次变动 ,都严重地冲击着东亚的国际形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局 中共 国际格局 对外政策 国际形势 内战 国共关系 美苏 三国 抗日战争
原文传递
从策划袭击中国核设施看美国政府的决策过程 被引量:7
2
作者 郝雨凡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45,共6页
在得知中国正在进行原子弹研制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一度非常紧张,曾策划采取军事行动,破坏中国的核武器研制。行政当局的破坏计划一度已相当具体,而且为此美国还秘密向苏联试探,谋求美苏合作。但美国在考虑打击计划的退出战略时,内... 在得知中国正在进行原子弹研制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一度非常紧张,曾策划采取军事行动,破坏中国的核武器研制。行政当局的破坏计划一度已相当具体,而且为此美国还秘密向苏联试探,谋求美苏合作。但美国在考虑打击计划的退出战略时,内部出现不同的声音,文职官员对各种军事行动方案的可行性提出异议;苏联对打击计划态度消极,最后导致白宫没有采取行动。本文根据近年来美国解密的档案和一些学者的研究,向读者揭示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并以此透视美国白宫的决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行动 打击 白宫 核武器 行政 异议 苏联 职官 美苏 肯尼迪
下载PDF
试析前苏联对以色列建国前后态度和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克仁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5-72,共8页
战后,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一直是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中东问题的核心是阿以冲突。造成阿以冲突的直接原因是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这一决议的通过,美苏在其中起了决定的作用。本文试图分析前苏联对以色列建国前后态... 战后,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一直是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中东问题的核心是阿以冲突。造成阿以冲突的直接原因是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这一决议的通过,美苏在其中起了决定的作用。本文试图分析前苏联对以色列建国前后态度和政策的变化,希望引起史学界同志们的注意和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前后 阿以冲突 前苏联 巴勒斯坦 分治决议 犹太复国主义 联合国大会 犹太人问题 美苏 史学界
原文传递
战后初期美苏国共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斗争 被引量:6
4
作者 牛军 《近代史研究》 1987年第1期217-243,共27页
战后初期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斗争,曾一度使这一地区成为新的战争热点。这场斗争不仅是国共战略交锋的焦点,而且反映了美苏在远东又妥协、又斗争的复杂关系。全面研究国共和美苏这一时期在东北的斗争,有助于深入理解战后初期美、苏在远... 战后初期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斗争,曾一度使这一地区成为新的战争热点。这场斗争不仅是国共战略交锋的焦点,而且反映了美苏在远东又妥协、又斗争的复杂关系。全面研究国共和美苏这一时期在东北的斗争,有助于深入理解战后初期美、苏在远东的关系,以及中国共产党进军东北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初期 美苏 共产党 国共两党 国共战略 战争 重要意义 焦点 中国东北 苏联
原文传递
中美苏三国图书馆学教育的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勤 孙荣林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3-56,共4页
美国是世界上图书馆学教育最发达的国家,而苏联的图书馆学教育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的图书馆学教育无论是和美国还是和苏联相比,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下面我们将从图书馆学教育不同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美国是世界上图书馆学教育最发达的国家,而苏联的图书馆学教育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的图书馆学教育无论是和美国还是和苏联相比,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下面我们将从图书馆学教育不同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来比较中美苏三国的图书馆学教育。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学教育 江苏图书馆学报 图书馆情报学 图书馆学院 苏联 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时期 目录学 美苏
下载PDF
中国韩国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石源华 《当代韩国》 2002年第1期73-78,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中韩关系史,是一部充满悲壮和曲折的历史.由于美苏冷战,尤其是朝鲜战争的影响,使中韩两国在长时期内出现政治上敌视、军事上对峙、经济上隔绝、文化上割裂的局面.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中韩关系史,是一部充满悲壮和曲折的历史.由于美苏冷战,尤其是朝鲜战争的影响,使中韩两国在长时期内出现政治上敌视、军事上对峙、经济上隔绝、文化上割裂的局面.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韩国推行"北方外交",两国关系才逐步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关系 两国关系 冷战 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制约 新时期 美苏 军事 年代
原文传递
张彭春同梅兰芳赴美苏演出的盛况 被引量:4
7
作者 黄殿祺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1930年和1935年,梅兰芳赴美国和苏联演出,张彭春教授先后应邀担任梅剧团的剧目总导演和随团顾问。他向完全不懂中国戏曲传统及技巧的美国和苏联观众解说梅剧之意义,起到了传播中国京剧艺术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梅兰芳 张彭春 演出 美苏 中国戏曲 京剧艺术 苏联 美国
原文传递
蒋介石、胡宗南与1943年闪击延安计划 被引量:4
8
作者 贺江枫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51,共14页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共关系相对缓和,但国民党对陕北地区控制权的争夺并未停止,1943年夏季蒋介石误判日苏冲突在即,命令胡宗南7月10日闪击延安。此后因日苏关系趋于缓和,中共又获悉计划详情,蒋被迫暂停军事行动。随之中共全面改变"...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共关系相对缓和,但国民党对陕北地区控制权的争夺并未停止,1943年夏季蒋介石误判日苏冲突在即,命令胡宗南7月10日闪击延安。此后因日苏关系趋于缓和,中共又获悉计划详情,蒋被迫暂停军事行动。随之中共全面改变"和国"政策,展开大规模政治攻势,国共紧张的军事对峙演变为舆论宣传战。而苏联公开介入国共冲突,刺激蒋介石再度计划进攻陕北,但罗斯福的反对态度及党内人士对英美停止援助的担心,军事制裁方案最终放弃,重新将中共问题定位为政治问题。由此可窥知,国际因素成为蒋介石考量战时国共关系的关键所在,但随着美苏深层次的介入国共冲突,国共关系及其实力的变化又转而成为影响美苏在华存在的重要变量。更为重要的是,闪击延安计划促使中共重新定位与国民党的政治关系,国共关系迅即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击延安计划 蒋介石 胡宗南 美苏
原文传递
战后初期美苏在伊朗、土耳其、希腊的角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志青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4-188,202,共6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法苏在战时结成的同盟关系逐渐被新的矛盾所淹没。为了争夺战后地缘政治的优势,美英法与苏联在许多地区发生了冲突。其中,在伊朗、土耳其、希腊地区的冲突,是战后发生的第一场较量。其结果,苏联退出这些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法苏在战时结成的同盟关系逐渐被新的矛盾所淹没。为了争夺战后地缘政治的优势,美英法与苏联在许多地区发生了冲突。其中,在伊朗、土耳其、希腊地区的冲突,是战后发生的第一场较量。其结果,苏联退出这些地区,美国的势力进入,对后来国际形势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苏 军事冲突 角逐 伊朗 土耳其 希腊
下载PDF
周恩来最后600天(五)
10
作者 顾保孜 《名人传记》 2023年第7期4-10,共7页
周恩来在延安故地重游时,一柱国际大事正在美国进行着,那就是苏联的勃列日涅夫访美,同尼克松签订了《美苏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美苏关于和平利用原子能协定》《关于进一步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的基本原则》等十三个协定。
关键词 勃列日涅夫 周恩来 进攻性战略武器 防止核战争 尼克松 和平利用 协定 美苏
原文传递
1933年美苏建交中的日本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从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34-37,共4页
美苏建交是30年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笔者认为:日本因素在美苏建交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催化剂”作用.
关键词 日本因素 1933年 苏联 中国东北 1932年 远东政策 美苏 中东路 “九·一八”事变 “不承认主义”
下载PDF
美国的南亚政策
12
作者 叶正佳 《南亚研究》 CSSCI 1996年第Z1期23-27,共5页
南亚地区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历来不占重要地位。不过,美国在南亚国家的外交中却一直居于重要地位,影响甚大。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加速,南亚各国都走上了经济自由化道路,把经济和贸易作为外交活... 南亚地区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历来不占重要地位。不过,美国在南亚国家的外交中却一直居于重要地位,影响甚大。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加速,南亚各国都走上了经济自由化道路,把经济和贸易作为外交活动的主要领域。美国作为世界贸易、资本流通和技术转让方面领先的国家,在南亚独占鳌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的南亚政策 巴基斯坦 南亚地区 印度 苏联 印苏 印巴战争 美苏 中印关系 全球战略
原文传递
论施复亮抗战胜利后的中间路线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宏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84-90,共7页
施复亮是抗战胜利后宣传和提倡中间路线的代表人物,他的中间路线的基本思想萌芽于二十年代,而明确揭橥中间路线则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尤其是在全面内战爆发以后。1945年12月,施复亮在《我的答案》一文中,首次提出“必须在国共两党以外形... 施复亮是抗战胜利后宣传和提倡中间路线的代表人物,他的中间路线的基本思想萌芽于二十年代,而明确揭橥中间路线则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尤其是在全面内战爆发以后。1945年12月,施复亮在《我的答案》一文中,首次提出“必须在国共两党以外形成一个进步的民主的中间派的政治力量,其强大到举足重轻的地位,既可以做双方团结的桥梁,又可以做共同团结的基础”。该文是施复亮关于中间路线问题的最早论述。1946年7月,他又在《文汇报》发表了《何谓中间派》一文,明确提出“中国的中间派,有它自己的社会基础、政治路线、对内对外的明确政策,以及对国共两党的独立态度”。该文中施复亮首次使用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复亮 中间路线 中间派 抗战胜利 新资本主义 美苏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战后中国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国共
下载PDF
核军控的动力考察--以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晓云 刘磊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5-109,7,共15页
冷战时期,美苏核军备的发展与竞争给这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控提出了紧迫性。尽管美苏在核威慑、核军控的理论和实践上存在分歧,但双方共享对避免核战争、实行核军控的共同利益的观念或认知。这是它们在控制战略武器问题上合作的前提,... 冷战时期,美苏核军备的发展与竞争给这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控提出了紧迫性。尽管美苏在核威慑、核军控的理论和实践上存在分歧,但双方共享对避免核战争、实行核军控的共同利益的观念或认知。这是它们在控制战略武器问题上合作的前提,并在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及其成果中体现出来。然而,战略武器谈判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随着美苏战略态势的消长、新武器技术的发展和各自的军事及政治需要,美苏共享的核军控观念和认知不断演进。利益、观念与理性选择在此过程中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核军控合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政治 核军控 冷战 美苏 核恐怖平衡 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
原文传递
雅尔塔会议前美苏远东战略与共同支蒋政策的形成 被引量:3
15
作者 茹莹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5-78,85,共5页
二战结束前夕,美苏从各自的远东利益出发,确立了共同支持蒋介石的政策。这一政策是美苏在远东地区战略互动的产物,虽然其政策本身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但它对当时中国以至整个远东地区政治形势的发展仍然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美苏 远东战略 利益 对华政策 内在矛盾
下载PDF
美国:从美元到世界——浅析“马歇尔计划” 被引量:1
16
作者 欧阳潇潇 《中国商界》 2008年第8期196-197,共2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曾像一把"达摩克利斯剑"高悬在世界人民的头顶,使整个地球都笼罩在似乎随时可能有战争爆发的阴影之下。美苏的世界霸权之争是全方位的,从地缘争夺到意识形态的对抗,从常规军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曾像一把"达摩克利斯剑"高悬在世界人民的头顶,使整个地球都笼罩在似乎随时可能有战争爆发的阴影之下。美苏的世界霸权之争是全方位的,从地缘争夺到意识形态的对抗,从常规军备竞赛到核竞争,竭尽了各种国际政治斗争方法。在冷战初始阶段,美国的综合实力稳居领先地位。本文想要探讨的是,与有冷战宣言意义的杜鲁门主义一脉相承的"马歇尔计划",是怎样推动美国用经济援助的方式最初着手尝试建立其期望的世界秩序的呢?因为显然美国在此时期的理念手段均颇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美元 冷战 国际政治斗争 二次世界大战 马歇尔计划 杜鲁门主义 综合实力 意识形态 世界秩序 世界霸权 美苏 军备竞赛 经济援助 初始阶段 战争 阴影 宣言 手段 时期
下载PDF
我国五十至七十年代核战略的美苏因素及现实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闫佼丽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1-114,共4页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美国的核讹诈,中苏同盟的密切,促使中国"利用外援发展核武器"的核战略出台。六十年代前期,美苏联合压制中国,中国实施了"独立自主,优先发展"的核战略。六十年代中后期、七十年代,在美苏敌对...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美国的核讹诈,中苏同盟的密切,促使中国"利用外援发展核武器"的核战略出台。六十年代前期,美苏联合压制中国,中国实施了"独立自主,优先发展"的核战略。六十年代中后期、七十年代,在美苏敌对的背景下,中国实施"积极防御"的核战略。同时,中国核战略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促使中美、中苏关系发生变化。由此,目前中国核战略的实施应注重联俄抗美,防止核扩散,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呼吁全面、彻底地销毁核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核战略 美苏 因素
下载PDF
国外的师范教育经验与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5-13,共9页
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明确的.列宁说:“学校的真正的性质和方向,并不是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这就是说,要办好学校,关键在教... 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明确的.列宁说:“学校的真正的性质和方向,并不是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这就是说,要办好学校,关键在教师.师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教师.1684年,法国创办了第一间教师讲习所,1794年开始正式成立师范学校.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师范教育也发展起来了.一般的趋势是,教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不同类型的专业,师范教育的专业化方向愈来愈显著了.美国比较教育学家坎德尔在《教育的新时代》一书中说:“据调查发现,从单纯传授学科知识转移到教育儿童的教学侧重点的转轨,事实上已转移到师资培训的本身了.”那就是说,教师必须既了解每个儿童的发展情况,又了解教学内容或自己在特定环境中的教育目标.这就是师范教育改革必须从艺徒式训练适当提高到具有专业化教育特性的意义所在.从国外师范教育专业化的现状和趋势来看,以下经验可作为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 国师 教员 苏联 高等师范学院 高等师范院校 中学教师 美苏 教育实习 美国教育
下载PDF
20世纪40年代美苏在新疆的权益争夺及其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闫佼丽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649-652,共4页
探讨20世纪40年代美苏在新疆权益争夺的基本特征.通过史料分析和逻辑推演,认为二战期间,出于反法西斯战争及战后世界秩序重建的大局,美苏在新疆的扩张表现出相互妥协的特征;二战结束后,苏联企图恢复对新疆的控制,美国则将新疆作为反苏... 探讨20世纪40年代美苏在新疆权益争夺的基本特征.通过史料分析和逻辑推演,认为二战期间,出于反法西斯战争及战后世界秩序重建的大局,美苏在新疆的扩张表现出相互妥协的特征;二战结束后,苏联企图恢复对新疆的控制,美国则将新疆作为反苏反共的前沿阵地,双方在新疆的扩张表现为激烈争夺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苏 新疆 权益争夺
下载PDF
冷战时期四次和平运动高潮述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红艳 付奋奎 《榆林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7-29,48,共4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世界人民为保卫和平在美苏冷战期间先后掀起了四次和平运动的高潮。本文旨在对这四次和平运动的发生、发展以及影响作一简要述评。
关键词 冷战时期 冷战期间 和平运动 人民 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