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洲大蠊提取液对大鼠难愈合创面VEGF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曾娟妮 刘筱 +3 位作者 伍伟明 尹婷 吴志荣 李文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19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外用单味动物药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分为急性创面组、模型组、贝复济组、美洲大蠊提取液组,用RT-PCR实验方法,观察大鼠皮肤修复组织VEGFmRNA的表达。结果:VEGFmRNA的表达在第5、7、11天,急性愈合创面组VEGFmRN... 目的:探讨外用单味动物药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分为急性创面组、模型组、贝复济组、美洲大蠊提取液组,用RT-PCR实验方法,观察大鼠皮肤修复组织VEGFmRNA的表达。结果:VEGFmRNA的表达在第5、7、11天,急性愈合创面组VEGF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美洲大蠊提取液组、贝复济组及模型组(P<0.01);在第5、7、11天,美洲大蠊提取液组、贝复济组VEGF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在第5、11天,美洲大蠊提取液组与贝复济组VEGFmRNA的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7天,肉芽组织生长期,美洲大蠊提取液组与贝复济组VEGFmRNA的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通过提高VEGFmRNA的表达来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提取液 慢性难愈合创面 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液对慢性难愈合创面Ⅰ/Ⅲ型胶原蛋白调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文华 伍伟明 +3 位作者 刘筱 杨敏 周雯婷 曾娟妮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对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促愈机制。方法将48只SPF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创面对照组,慢性创面模型组、贝复济阳性组及美洲大蠊实验组,药物干预5、7、11 d后分批留取创面组织并处死,运...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对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促愈机制。方法将48只SPF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创面对照组,慢性创面模型组、贝复济阳性组及美洲大蠊实验组,药物干预5、7、11 d后分批留取创面组织并处死,运用PCR方法测定创面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m RNA的表达。结果Ⅰ、Ⅲ型胶原在各组中的表达趋势曲线一致,第5天,对照组表达最高,模型组最低,从第5天开始,美洲大蠊实验组中Ⅰ、Ⅲ型胶原中表达呈上升趋势并高于阳性组,第7天达到高峰后逐渐稳定下降,第11天略低于阳性组(P<0.01)。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能有效提高大鼠难愈合创面前中期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并在后期能有效降低胶原蛋白的过度表达而减少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提取液 慢性难愈合创面 Ⅰ型胶原蛋白 Ⅲ型胶原蛋白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液对大鼠难愈合创面TGF-β1/Smads通路调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曾娟妮 刘筱 +2 位作者 耿越飞 沈咏梅 何永恒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1-528,共8页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液对难愈合创面TGF-β1/Smads通路调控机制的研究。方法:选取SPF级Wistar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急性全层皮肤缺损组)、模型组、对照组(贝复济组)、实验组(美洲大蠊提取液组),每组15只。空白组...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液对难愈合创面TGF-β1/Smads通路调控机制的研究。方法:选取SPF级Wistar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急性全层皮肤缺损组)、模型组、对照组(贝复济组)、实验组(美洲大蠊提取液组),每组15只。空白组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建立全层皮肤难愈合创面。造模后3天、8天、15天、20天留取创面新鲜肉芽组织,运用免疫组化观察TGF-β1、Smad3、Smad7的表达,Western blot观察TGF-β1,Smad3、Smad7及其磷酸化的表达。结果:两种实验方法均显示空白组创面愈合速度最快,模型组愈合缓慢。免疫组化发现实验组与模型组TGF-β1、Smad7的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Smad3的表达结果显示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3d无明显差异(P> 0.05),8天、15天、20天有统计学意义(P <0.0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TGF-β1、Smad7、psmad3的表达,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间Smad3的表达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psmad7的表达结果显示,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3-8天无统计学意义(P> 0.05),15-20天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下调Smad3表达水平的现象不显著,但能引起Smad3的磷酸化;其能有效降低Smad7的表达,减少Smad7的自身磷酸化,从而减弱Smad7对TGF-β1信号转导的抑制,提高TGF-β1的表达而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提取液 慢性难愈合创面 TGF-Β1 SMAD3 SMAD7 psmad3 psmad7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液对创面愈合中TGF-β1通路中Smad6、Smad9表达的影响及超微病理结构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敏 耿越飞 +2 位作者 沈咏梅 周雯婷 曾娟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266-3269,共4页
目的:探索美洲大蠊提取液作用大鼠难愈合创面的生长优势及可能调控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观察Smad6、Smad9的表达;应用HE染色观察细胞病理形态;应用透射电镜观... 目的:探索美洲大蠊提取液作用大鼠难愈合创面的生长优势及可能调控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观察Smad6、Smad9的表达;应用HE染色观察细胞病理形态;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第20天时,与模型组、空白组、对照组比较,实验组Smad6表达显著下降,Smad9表达显著上升(P<0.05)。病理形态显示,实验组细胞炎性渗出、水肿明显,炎性反应进程迅速;透射电镜显示,实验组较模型组、对照组细胞结构连接紧密,线粒体数量增加(P<0.05)。结论:在TGF-β1通路中,美洲大蠊提取液可能通过下调Smad6,上调Smad9表达,加速创面细胞病理炎性反应进程,促进细胞线粒体、内质网、桥粒等的增生与分化,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D6 Smad9 美洲提取液 慢性难愈合创面 超微结构 病理结构
原文传递
美洲大蠊提取液保留灌肠治疗不确定性肠炎并发肛瘘术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邓辉 杨敏 曾娟妮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45-248,共4页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保留灌肠治疗不确定性肠炎并发肛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不确定性肠炎并发肛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例,患者入院后行外科肛瘘切扩挂线术,术后行常规静脉抗炎、肠外营养、...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保留灌肠治疗不确定性肠炎并发肛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不确定性肠炎并发肛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例,患者入院后行外科肛瘘切扩挂线术,术后行常规静脉抗炎、肠外营养、口服常规治疗药物等内科治疗,治疗组外用美洲大蠊提取液保留灌肠,阳性对照组外用结肠宁保留灌肠,空白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安慰灌肠,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比观察3组患者肛瘘术后创面面积、肠镜下结直肠黏膜水肿及溃疡情况,比较3组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肛瘘术后创面面积比较,治疗组术后创面明显缩小,阳性对照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最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镜下治疗组患者肠道黏膜水肿及溃疡数量明显少于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为60.0%,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的30.0%及空白对照组的10.0%(P<0.05)。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保留灌肠治疗不确定性肠炎并发肛瘘术后疗效显著,能缩小肛瘘创面,加速结肠炎症吸收,促进溃疡面愈合,为临床经济、高效的外用辅助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肠炎 肛瘘 美洲提取液 保留灌肠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液定向透药促进克罗恩病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莹 黄丽 +2 位作者 黎帅 王凤飞 曾娟妮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7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定向透药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肛瘘术后创面的促愈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于本院行CD肛瘘手术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乱数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定向透药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肛瘘术后创面的促愈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于本院行CD肛瘘手术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乱数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以美洲大蠊提取液定向透药,对照组不加予其他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2、7、14天的疼痛症状并行VAS评分,患者出院后追踪其创面痊愈的时间,术后第28天评价治疗的总体效果,同时观察实验研究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术后第2天两组创面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治疗组在有效缓解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创面愈合所需时间分别为(34.62±2.97)、(38.47±3.6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优于对照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适。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定向透药对克罗恩病肛瘘术后创面的促愈疗效肯定,安全舒适,体现了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的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肛瘘 创面愈合 美洲提取液 中医定向透药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液对大鼠难愈合创面TGF-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筱 伍伟明 +3 位作者 尹婷 吴志荣 李文华 曾娟妮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6期9-12,16,共5页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对大鼠创面组织中TGF-β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中12只制备急性全层皮肤缺损(急性组)模型,36只制备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慢性难愈合创面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对大鼠创面组织中TGF-β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中12只制备急性全层皮肤缺损(急性组)模型,36只制备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慢性难愈合创面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贝复济)及实验组(美洲大蠊提取液),药物干预5、7、11、14 d后,留取创面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创面组织中TGF-β的表达。结果:第5~7天,各组TGF-β表达逐渐上升,第7天达到最高,第7~14天表达逐渐下降;第5、11、14天,急性组TGF-β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及阳性组(P<0.01),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急性组TGF-β表达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第5、7、11天,实验组TGF-β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及阳性组(P<0.01);第14天,实验组TGF-β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能有效提高大鼠难愈合创面中TGF-β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提取液 慢性难愈合创面 TGF-Β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液联合藻酸盐功能性敷料对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蔡明明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6期567-568,571,共3页
目的:探究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联合应用美洲大蠊提取液与藻酸盐功能性敷料对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抽样法分为... 目的:探究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联合应用美洲大蠊提取液与藻酸盐功能性敷料对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外敷凡士林油纱条,观察组于手术创面喷洒美洲大蠊提取液,同时创面填塞藻酸盐功能性敷料,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不同时间创面渗液量、创面面积、肉芽生长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5.12±0.28)d,短于对照组的(32.58±1.28)d(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7d、术后14d、术后21d创面渗液量更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7d、术后14d、术后21d创面面积更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7d、术后14d、术后21d肉芽生长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7d、术后14d、术后21dVAS评分更低(P<0.05)。结论: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联合应用美洲大蠊提取液与藻酸盐功能性敷料利于促进术后创面愈合,缓解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美洲提取液 藻酸盐功能性敷料 联合应用 创面愈合 缓解疼痛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液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细胞凋亡、蛋白聚糖及透明质酸表达的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曾娟妮 李文华 +5 位作者 刘筱 杨敏 周雯婷 刘越飞 沈咏梅 何永恒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26-1231,共6页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液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细胞凋亡基因及细胞基质中透明质酸与蛋白聚糖的表达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洲大蠊提取液实验组、贝复济阳性组(n=15),造模成功后使用相应试剂换药,各组于第3天、...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液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细胞凋亡基因及细胞基质中透明质酸与蛋白聚糖的表达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洲大蠊提取液实验组、贝复济阳性组(n=15),造模成功后使用相应试剂换药,各组于第3天、第8天、第15天、第20天随机取3只大鼠麻醉后取造模区创面组织,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凋亡基因bcl-2/bax、Caspase-3 mRNA的2-△△CT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聚糖及透明质酸灰度值。结果:bax、caspase3 mRNA中,模型组表达高于阳性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最低(P <0.01),实验组与阳性组比较统计差异不明显;Bcl-2 mRNA中,对照组表达高于模型组、阳性组及实验组,模型组表达较低,阳性组及实验组两者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 <0.01);实验组的透明质酸与蛋白聚糖表达高于模型组(P <0.01)。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可优化细胞凋亡机制,有效调控蛋白聚糖及透明质酸的表达,从而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提取液 慢性创面 细胞凋亡 蛋白聚糖 透明质酸 调控机制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液对兔角膜上皮损伤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周春阳 袁正 +2 位作者 李依静 祝丽婷 梅波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3年第4期181-184,189,共5页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液(PAE)对兔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乙醇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角膜上皮损伤模型。随机分为0h组、PAE组、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滴眼液组和生理盐水(NS)组。使用Image-J软件测量荧光染色面积,病理切片观察各组不...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液(PAE)对兔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乙醇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角膜上皮损伤模型。随机分为0h组、PAE组、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滴眼液组和生理盐水(NS)组。使用Image-J软件测量荧光染色面积,病理切片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角膜上皮修复情况。结果造模后72h,PAE组与hEGF组的角膜上皮修复速率与NS组相比均更快(P=0.001、0.034)。造模后36、48h,PAE组与hEGF滴眼液组角膜上皮愈合率高于NS组(P=0.005、0.028)。病理切片结果表明,造模后72h,相较于其它两组,PAE组角膜上皮层更厚,细胞之间排列更加紧密。结论PAE能促进兔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能显著缩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促进角膜上皮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提取液 角膜上皮损伤 愈合 生长因子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液调控大鼠难愈合创面微丝、桥粒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娟妮 杨敏 +2 位作者 刘筱 李文华 周雯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第2期45-47,共3页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液作用下创面新生细胞中微丝与桥粒的变化。方法:应用日立H7700透射电镜(10000倍)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不同组别伤口愈合部位细胞的微丝与桥粒的差异。结果:美洲大蠊提取液作用下的创面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在数量、...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液作用下创面新生细胞中微丝与桥粒的变化。方法:应用日立H7700透射电镜(10000倍)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不同组别伤口愈合部位细胞的微丝与桥粒的差异。结果:美洲大蠊提取液作用下的创面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在数量、形态及结构上有差异。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作用下的创面细胞超微结构显微形态较其他组更趋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提取液 透射电镜 难愈合创面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液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EGF,IGF-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曜寰 原皓 +1 位作者 张晓燕 鲍婷婷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25-127,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ACE)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及对大鼠结肠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并与地塞米松作比较。方法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制作大鼠UC模型,取40只Sprague Daw...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ACE)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及对大鼠结肠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并与地塞米松作比较。方法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制作大鼠UC模型,取40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均分为ACE组、地塞米松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4组,每组10只。造模并干预性治疗10d后观察每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及肠黏膜损伤指数评分(CMDI),并检测结肠黏膜组织中EGF及IGF-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CE及地塞米松组DAI评分及CMDI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地塞米松组相比,ACE组DAI评分较高(P<0.05),而CMDI评分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对比,ACE组及地塞米松组的EGF表达水平升高(P<0.05),ACE组与地塞米松组IGF-1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ACE对TNBS诱导的大鼠UC有治疗作用,其作用较地塞米松弱,上调EGF及下调IGF-1的表达,可能为其治疗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美洲提取液 表皮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液联合藻酸盐敷料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雯婷 杨敏 曾娟妮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3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联合藻酸盐敷料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6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美洲大蠊提取液和藻酸盐敷料换药,对照1组采用美洲大蠊提取液纱条换药,对照2组采用九华膏纱条换药...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联合藻酸盐敷料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6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美洲大蠊提取液和藻酸盐敷料换药,对照1组采用美洲大蠊提取液纱条换药,对照2组采用九华膏纱条换药。观察:(1)术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创面的渗液和疼痛情况。(2)术后第2天、第7天和第21天的创面面积。(3)创面的愈合时间。结果术后第2天3组患者创面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7天、第21天创面面积及术后第7天、第14天和21天创面分泌物均少于两个对照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7.46±4.14)d,均优于对照1组的(30.46±3.59)d和对照2组的(31.46±3.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联合藻酸盐敷料用于肛瘘术后创面换药,可减少创面渗液、减轻创面疼痛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提取液 藻酸盐敷料 肛瘘创面愈合
下载PDF
糖尿病肛漏创面应用美洲大蠊提取液的lncRNA高通量测序及维恩图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心甜 马乐 +2 位作者 耿越飞 沈咏梅 曾娟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47-1155,共9页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及维恩图预测美洲大蠊提取液促进糖尿病肛漏创面愈合的顺、反式lnc RNA及Pathway。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肛漏患者术后创面12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6例术后创面组(A组)和6例术后创面应...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及维恩图预测美洲大蠊提取液促进糖尿病肛漏创面愈合的顺、反式lnc RNA及Pathway。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肛漏患者术后创面12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6例术后创面组(A组)和6例术后创面应用美洲大蠊提取液创面组(B组)中lnc RNAs和m RNAs表达,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构建lnc RNA-m RNA的共表达网络图,并通过Cis-及Trans-预测与创面愈合相关lnc RNA。结果实验组差异表达的lnc RNAs2242个(上调649个,下调1593个),m RNAs有13186个(上调5162个,下调8024个)。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lnc RNA-cis主要富集在表皮细胞分化、上皮细胞分化、细胞代谢过程的调节等;差异表达的lnc RNA-trans主要富集在细胞代谢过程、蛋白质结合、细胞内部分等。通过KEGG通路分析,筛选出与本研究相关的3条通路:IBD、MAPK signalingpathway、AMPK signaling pathway;lnc RNA靶标基因预测中最终筛选出3个lnc RNA(ENST00000443364、ENST00000576797、ENST00000620167),进行PCR验证,lnc RNAENST00000443364、ENST00000576797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可能通过lnc RNAENST00000443364、ENST00000576797顺式及反式调控靶标基因,影响表皮细胞分化、上皮细胞分化、细胞代谢过程的调节等功能以及影响IBD、MAPK signalingpathway、AMPK signaling pathway促进糖尿病肛漏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肛漏 美洲提取液 创面愈合 lncRNA MRNA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液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结肠黏膜MUC2,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小姣 奚再兴 +2 位作者 原皓 卢燕 白秀慧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 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灌肠对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对肠黏膜MUC2,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8只设为对照组,其余22只用TNBS建立UC模型后,随机处死6只,镜下观察结肠变化,确定造... 目的 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灌肠对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对肠黏膜MUC2,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8只设为对照组,其余22只用TNBS建立UC模型后,随机处死6只,镜下观察结肠变化,确定造模成功,剩余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实验组给予ACA 5ml/kg保留灌肠,模型组、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保留灌肠,1次/d,连续10d.灌肠10d后计算疾病活动指数、大体形态及组织学损伤评分,实时荧光RT-PCR、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肠IGF-1,TGF-β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的DAI、组织学损伤评分显著改善,结肠组织中MUC2 mRNA的表达上升,而IL-6 mRNA表达降低(P〈0.05).MUC2,IL-6阳性率比较,P〈0.05.结论 美洲大蠊提取液对TNBS诱导的UC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能机制之一是上调结肠黏膜MUC2并下调IL-6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美洲提取液 黏蛋白2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液治疗糖尿病慢性溃疡的疗效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香姣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14期2009-2012,共4页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对糖尿病慢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1例糖尿病慢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内科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体表溃疡给予美洲大蠊提取液局部换药;对照组在内科治...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对糖尿病慢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1例糖尿病慢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内科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体表溃疡给予美洲大蠊提取液局部换药;对照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体表溃疡给予普通纱布局部换药,对比两组在总体疗效,溃疡愈合率、溃疡肉芽生长情况,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总体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溃疡愈合率及肉芽情况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运用美洲大蠊提取液换药过程及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促进糖尿病慢性溃疡愈合临床疗效肯定,能提高愈合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提取液 糖尿病慢性溃疡 修复 护理
原文传递
美洲大蠊提取液对UC大鼠模型IL-1β,TGF-β1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白秀慧 原皓 +3 位作者 卢燕 何小姣 王鹤鸣 赵雪曼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 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ACE)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对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产生和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与TNBS组(26只).TNBS组用... 目的 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ACE)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对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产生和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与TNBS组(26只).TNBS组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建模,造模第3天,随机处死TNBS组大鼠6只观察造模效果.将TNBS组剩余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ACE组,每组10只,ACE组给予ACE干预治疗10d,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大体形态损伤和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鼠结肠黏膜IL-1β,TGF-β1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结肠黏膜IL-1β及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CE组DAI、结肠大体形态、组织学损伤显著改善(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CE组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CE组和模型对照组TGF-β1表达显著增高,而ACE组TGF-β1表达低于模型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CE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疗效;TGF-β1参与了UC炎症损伤及转归过程,ACE通过降低IL-1β和TGF-β1的产生和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美洲提取液 白细胞介素1Β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液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IL-4,bFGF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卢燕 原皓 +3 位作者 何小姣 白秀慧 赵雪曼 王鹤鸣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ACE)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疗效及结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4(IL-4)、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从抗炎及黏膜修复方面阐明ACE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 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 目的 通过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ACE)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疗效及结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4(IL-4)、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从抗炎及黏膜修复方面阐明ACE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 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制备UC模型.将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与TNBS组26只.造模第3天随机处死TNBS组大鼠6只,观察造模效果.将TNBS组剩余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于第3天起给予ACE治疗,模型组与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第13天,对大鼠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处死大鼠,收集标本,行结肠大体形态评分及组织学损伤评分,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大鼠结肠黏膜中IL-4,bFGF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与模型组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评分、组织学损伤评分均升高,而实验组比模型组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与模型组IL-4表达显著降低,而实验组又比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实验组bFGF表达显著升高,而实验组又比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ACE对UC大鼠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结肠黏膜IL-4,bFGF的表达来抗炎及促进黏膜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美洲提取液 白细胞介素4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