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洲大蠊多肽PAP-2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吕鸿 王瑶 +2 位作者 张蕊 张鸿翰 彭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多肽PAP-2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通过小鼠腋窝皮下注射H22肝癌小鼠腹水构建荷瘤小鼠模型。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5-氟尿嘧啶组(阳性药对照,20 mg/kg)以及美洲大蠊提取物的脱脂膏组(200 mg/kg...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多肽PAP-2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通过小鼠腋窝皮下注射H22肝癌小鼠腹水构建荷瘤小鼠模型。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5-氟尿嘧啶组(阳性药对照,20 mg/kg)以及美洲大蠊提取物的脱脂膏组(200 mg/kg,以提取物量计)、CⅡ-3组(从浸膏中提取的以多肽为主要活性成分的组分,200 mg/kg,以提取物量计)和多肽PAP-2高、中、低剂量组(从CⅡ-3中分离得到,200、100、50 mg/kg,以单体量计),每组10只。5-氟尿嘧啶组小鼠隔天腹腔注射给药1次,其余各组小鼠均每天灌胃给药1次,给药周期均为10 d。给药结束后,观察小鼠瘤块变化并测定其脏器(脾、胸腺、肝)指数,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其瘤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其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4的含量。结果:脱脂膏、CⅡ-3和不同剂量的PAP-2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荷瘤小鼠瘤块的生长并升高其脏器指数,且PAP-2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PAP-2高剂量组的抑瘤率(38.95%)显著高于脱脂膏组和CⅡ-3组(P<0.05),并与5-氟尿嘧啶组(40.87%)接近(P>0.05);PAP-2高剂量组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肝指数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5),并显著高于CⅡ-3组(P<0.05),且其肝指数显著高于脱脂膏组(P<0.05)。此外,PAP-2还可降低荷瘤小鼠血清中VEGF和IL-4含量、升高其血清中IL-1β含量,其中PAP-2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PAP-2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1β含量显著高于脱脂膏组和CⅡ-3组(P<0.05),IL-4含量显著低于脱脂膏组和CⅡ-3组(P<0.05),但是其血清中VEGF含量显著低于脱脂膏组和CⅡ-3组(P<0.05)。结论:美洲大蠊多肽PAP-2对H22荷瘤小鼠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可升高其脏器指数,降低其血清中VEGF、IL-4含量并升高其血清中IL-1β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多肽pap-2 脱脂膏 CⅡ-3 H22荷瘤小鼠 抗肿瘤
下载PDF
美洲大蠊多肽PAP-2对Balb/c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吕长玲 杜华钰 +2 位作者 周杰 彭芳 吴定宇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94-998,共5页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多肽PAP-2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给昆明种小鼠注入H22细胞悬液构建Balb/c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将原位移植瘤小鼠随机分为10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组(20 mg·kg^(-1)5-FU),美洲大蠊多肽PA...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多肽PAP-2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给昆明种小鼠注入H22细胞悬液构建Balb/c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将原位移植瘤小鼠随机分为10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组(20 mg·kg^(-1)5-FU),美洲大蠊多肽PAP-2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1)PAP-2),5-氟尿嘧啶(20 mg·kg^(-1)5-FU)+PAP-2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1)PAP-2),美洲大蠊CⅡ-3组(200 mg·kg^(-1)CⅡ-3),脱脂膏组(200 mg·kg^(-1)脱脂膏),5-Fu组隔天给药1次,其余各药物组每天1次,腹腔注射。通过检测抑瘤率、胸腺指数及脾指数,检测肿瘤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检测小鼠脾细胞中相关淋巴细胞的变化水平。结果模型组、5-氟尿嘧啶组、美洲大蠊多肽PAP-2高剂量组、5-FU+PAP-2高剂量组、美洲大蠊CⅡ-3组、脱脂膏组的瘤质量分别为(0.96±0.15)、(0.33±0.19)、(0.30±0.23)、(0.12±0.04)、(0.35±0.12)和(0.41±0.06)g,IL-1β含量分别为(18.93±2.68)、(28.88±1.14)、(23.20±2.79)、(24.47±1.79)、(21.65±3.09)和(21.25±2.78)pg·mL^(-1),TNF-α含量分别为(12.32±1.12)、(25.71±0.98)、(14.25±1.94)、(23.06±1.71)、(13.49±1.38)和(14.34±2.18)pg·mL^(-1),巨噬细胞比例分别为(0.94±0.64)%、(3.19±1.12)%、(3.13±1.15)%、(5.45±3.49)%、(2.03±0.59)%和(3.76±0.44)%,B细胞比例分别为(35.53±9.84)%、(61.30±2.57)%、(59.63±3.36)%、(47.20±12.61)%、(53.60±5.68)%和(54.88±4.48)%。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美洲大蠊多肽PAP-2能够提高肝癌原位移植瘤小鼠的免疫功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免疫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多肽pap-2 肝细胞癌 免疫微环境 原位移植瘤
原文传递
美洲大蠊多肽PAP-2对Balb/c裸鼠肝癌原位移植瘤缺氧微环境的影响
3
作者 张俊秋 杜华钰 +1 位作者 吴定宇 彭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928-1932,共5页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多肽PAP-2对肝癌缺氧微环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BALb/c裸鼠用腋下接种HepG2肝癌细胞的方法构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裸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20 mg·kg^(-1)5-氟尿嘧啶)、CⅡ-3组(200 ...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多肽PAP-2对肝癌缺氧微环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BALb/c裸鼠用腋下接种HepG2肝癌细胞的方法构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裸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20 mg·kg^(-1)5-氟尿嘧啶)、CⅡ-3组(200 mg·kg^(-1)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脱脂膏组(200 mg·kg^(-1)美洲大蠊脱脂膏)和低、中、高剂量PAP-2组(50、100和200 mg·kg^(-1)美洲大蠊多肽PAP-2)及低、中、高剂量联合组(20 mg·kg^(-1)5-氟尿嘧啶+50、100和200 mg·kg^(-1)美洲大蠊多肽PAP-2),每组10只。各组小鼠均按0.1 mL·10 g^(-1)的剂量腹腔注射给药,除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隔天1次外,其余各组每天1次,共计10 d。检测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和脏器指数,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高剂量PAP-2组、高剂量联合组、CⅡ-3组、脱脂膏组和阳性对照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2.19%、78.07%、52.14%、51.11%和53.73%。高剂量PAP-2组、高剂量联合组、CⅡ-3组、脱脂膏组、阳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的脾指数分别为(129.98±3.97)、(139.98±14.18)、(66.48±6.93)、(64.90±5.31)、(108.61±11.32)和(45.47±6.42)mg·g^(-1),肝指数分别为(843.10±59.41)、(1112.62±37.28)、(720.68±77.70)、(709.77±51.80)、(927.66±69.19)和(497.21±59.81)mg·g^(-1),HIF-1αmRNA表达量分别0.96±0.09、0.55±0.22、0.97±0.29、0.86±0.22、0.88±0.32和1.28±0.22,VEGF mRNA表达量分别为0.75±0.29、0.23±0.07、0.84±0.18、0.90±0.21、0.69±0.21和1.12±0.12。高剂量联合组、高剂量PAP-2组、CⅡ-3组、脱脂膏组和阳性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美洲大蠊多肽PAP-2通过抑制相关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水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迁移,改善肝癌缺氧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多肽pap-2 肝癌 原位移植瘤 缺氧微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