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晓风散文论 被引量:12
1
作者 楼肇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张晓风散文论楼肇明台湾地区的女作家张晓风散文、戏剧、小说三栖,尤以散文成就为文坛瞩目,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本文将侧重研究和分析张晓风散文创作的独创性,即她诗性思维的性质和特点。我想,这对于沟通海... 张晓风散文论楼肇明台湾地区的女作家张晓风散文、戏剧、小说三栖,尤以散文成就为文坛瞩目,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本文将侧重研究和分析张晓风散文创作的独创性,即她诗性思维的性质和特点。我想,这对于沟通海峡两岸的文学交流,对于推动正在方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晓风 散文创作 “心” 诗性解释学 诗性阐释 美感经验 散文艺术 女作家 仿生学 亦秀亦豪
原文传递
教师教学审美距离的内涵、作用及实现路径
2
作者 孙嘉蔓 李如密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教学审美距离”借鉴美学中的“审美距离”概念,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学保持适当的距离,将教学作为审美对象,以观赏者的视角直面教学,促进自身教学经验嬗变深化,从而获得超越日常教学经验的美感体验。“教学审美距离”的作用贯穿... “教学审美距离”借鉴美学中的“审美距离”概念,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学保持适当的距离,将教学作为审美对象,以观赏者的视角直面教学,促进自身教学经验嬗变深化,从而获得超越日常教学经验的美感体验。“教学审美距离”的作用贯穿于教学始终,有利于保障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教学情感表达的有效性,重在通过“自知无知而求知”构建超越现实情境的意象世界,以无功利的审美态度感知教学,将教师的经验进行“悬置”等方式来探索其实现路径,以使教师获得更高层次的教学审美体验,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审美距离 经验改造 意象世界 美感经验
下载PDF
课堂美感经验的寻求:基于观念的教学
3
作者 邵朝友 张桂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7-73,共7页
美感经验意指在一个完整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具有审美性质的体验;它能启迪诗性智慧、陶冶道德情操、发展核心素养。面对美感经验被遮蔽的问题,基于观念的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它包含四个基本特征,即以美感经验为学习结果、以观念激... 美感经验意指在一个完整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具有审美性质的体验;它能启迪诗性智慧、陶冶道德情操、发展核心素养。面对美感经验被遮蔽的问题,基于观念的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它包含四个基本特征,即以美感经验为学习结果、以观念激发学习期望、以问题解决为学习方式、以知觉为学习手段。之所以基于观念的教学能促进美感经验的生成,乃因为——观念能引出期望,为美感经验的生成提供认知、情感与行动因素;期望能推动探究,为美感经验的生成提供知觉体验与完满经验;观念能联结学习与生活,为美感经验的生成提供广大的校外空间。实践中,基于观念的教学可采取四种基本策略,即把美感经验纳入教学,把它作为审美类学习结果;选择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引发推进探究的观念;以问题解决推动学习进程,兼重知觉感受与理性思维;分享审美经验,引导学生重新观看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经验 观念 期望 知觉 探究 基于观念的教学
原文传递
基于美感经验的中国园林建筑审美特点探究
4
作者 崔晗 刘越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1期11-13,共3页
中国古典园林最大的特点便是有意境。在进行园林的营造过程中,建造者总是将其审美意趣、情志一并投入其中,借由美感经验进行艺术创造,同时利用感性的形式给观者带来精神愉悦,美感也由此呈现。因移情作用,物的形象人情化,从而使人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最大的特点便是有意境。在进行园林的营造过程中,建造者总是将其审美意趣、情志一并投入其中,借由美感经验进行艺术创造,同时利用感性的形式给观者带来精神愉悦,美感也由此呈现。因移情作用,物的形象人情化,从而使人的情趣借由物的形象得以返照,同时观者吸收物的姿态丰满心中美的意象,如此往复回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利用物象的意,使园林意象群被建筑形式构造成一个整体,让观者在有限的视域内无限地延展美的感悟。以美感经验为依托,探究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对意境呈现的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建筑 美感经验 意境 意象
下载PDF
“山水突围之姚鼐”主题素材拓展与运用
5
作者 边甜甜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第14期43-45,共3页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而大自然也已深深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在山水自然中安顿自我,神与物契,产生移情。何为“移情”?“移情”有何作用?朱光潜曾在《谈美》中说“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而大自然也已深深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在山水自然中安顿自我,神与物契,产生移情。何为“移情”?“移情”有何作用?朱光潜曾在《谈美》中说“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下面让我们跟随姚鼐,于风雪之夜登泰山中体会他寄托在泰山之上的心灵思索,于他模仿负雪的泰山所做出的人生选择中探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情作用 人生选择 风雪之夜 姚鼐 美感经验 朱光潜 拓展与运用 山水自然
原文传递
朱光潜的美育思想及其时代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聂振斌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73-77,共5页
朱光潜的美育思想及其时代特征聂振斌朱光潜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美学家,其美学思想丰富而系统,本文只论述其审美教育思想。(一)“超脱”朱光潜早年受康德、克罗齐的影响,认为审美活动超脱一切利害关系之上,美在事物的形式而与实质无... 朱光潜的美育思想及其时代特征聂振斌朱光潜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美学家,其美学思想丰富而系统,本文只论述其审美教育思想。(一)“超脱”朱光潜早年受康德、克罗齐的影响,认为审美活动超脱一切利害关系之上,美在事物的形式而与实质无涉,美感是形象的直觉。30年代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美育思想 美感教育 审美能力 人生的艺术化 美感经验 审美活动 艺与道 审美教育 蔡元培
下载PDF
试论庄子的反美学思想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径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6-90,共5页
庄子的哲学从根本上讲是反美学、反审美的。他的这一思想贯穿其整个哲学体系中。 要弄清楚庄子的反美学思想,我们应当首先确定“审美对象”这一概念的特征。因为任何审美活动都必须要有审美对象。不论是唯物主义美学还是唯心主义美学,... 庄子的哲学从根本上讲是反美学、反审美的。他的这一思想贯穿其整个哲学体系中。 要弄清楚庄子的反美学思想,我们应当首先确定“审美对象”这一概念的特征。因为任何审美活动都必须要有审美对象。不论是唯物主义美学还是唯心主义美学,不论它们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分歧有多大,在一点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审美对象必须是有象的(包括实象和虚象),并且,审美对象必须是可以感知的。黑格尔说:“美是理念,即概念和体现概念的实在二者的直接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须直接在感性的实在的显现中存在着,才是美的理念。(着重号为作者所加)不去考虑“美的理念”正确与否,我们注意到这个理念必须直接体现在可感知的“实在”中,才能成其为美的理念。这个作为审美对象的“实在”显然是有形象的,并且可以被人的感官所感知。朱光潜认为:“‘美感的经验’就是直觉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对象 庄子哲学 反美学 审美活动 美学思想 超功利 美感经验 《齐物论》 美的理念 相对主义
下载PDF
评美学研究中的几种实践观点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恩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36-40,共5页
当前的美学论争,常涉及实践观点,各家各派又颇多分歧。分歧的实质又无不涉及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似有考察和辨析的必要。1 高尔太同志认为美学就是人学,是人学的深层结构。美学的根本目的是认识人、揭示人的丰富性。人是美... 当前的美学论争,常涉及实践观点,各家各派又颇多分歧。分歧的实质又无不涉及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似有考察和辨析的必要。1 高尔太同志认为美学就是人学,是人学的深层结构。美学的根本目的是认识人、揭示人的丰富性。人是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所以他主张从认识论角度去谈人论美。他确立一个自上面下的三段论作为论题:“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人的本质是自由,所以美是自由的象征”(《论美》,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4页),却又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从美感经验入手,历经对实践、意识自由的探索,最后追溯到无意识、心理原型、潜在的情感这类原始生命力。美就在人的这类深层结构,而不在社会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研究 理论基础 美学问题 美学论争 美感经验 自然人化 人学 实践观点 心理学方法 蔡仪
下载PDF
美学研究的中心是什么——与蒋孔阳同志商榷 被引量:5
9
作者 高尔太 《哲学研究》 1981年第4期61-66,共6页
美学研究的中心是什么?蒋孔阳同志在《什么是美学》(《安徽大学学报》1979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了明确的答案:是艺术。这个看法在我国美学界有很大的代表性。马奇等同志都持这个观点。本文希望通过与蒋孔阳同志商榷,来阐明一种不同的看法... 美学研究的中心是什么?蒋孔阳同志在《什么是美学》(《安徽大学学报》1979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了明确的答案:是艺术。这个看法在我国美学界有很大的代表性。马奇等同志都持这个观点。本文希望通过与蒋孔阳同志商榷,来阐明一种不同的看法,以就正于蒋孔阳同志和其他同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美学研究 大学学报 代表性 学界 现实美 安徽 美感经验 艺术美 现实生活
原文传递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的“克罗齐主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利奥.沙巴提尼 赖辉亮 《中国青年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1-66,共6页
朱光潜(1898年生)无疑是现代中国美学界最令人感兴趣的人物之一。在他的著作中,到处可以见到把扎根于中国传统的哲学和美学理论与完全采用西方的术语准则和分析思辨方法结合起来的特征,这一特征也是本世纪许多其他中国学者所共有的现象。
关键词 克罗齐美学 朱光潜美学 美感经验 克罗齐主义 美学理论 中国美学 审美直觉 基本态度 术语 艺术家
下载PDF
《典论·论文》新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朝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8,49,共9页
文艺美学是探讨文艺审美本质、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等有关方面的理论学科,它对又艺中的美感经验、风格、自由创造能力的实现等有特殊的兴趣。探讨《典论·论文》在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就是看它是否在上述方面和问题上... 文艺美学是探讨文艺审美本质、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等有关方面的理论学科,它对又艺中的美感经验、风格、自由创造能力的实现等有特殊的兴趣。探讨《典论·论文》在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就是看它是否在上述方面和问题上提出了新见解,是否对后世的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发生了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等等。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第一篇文学理论批评专著,专门论述作家个性和文学风格。按照这种看法,则曹文亦应是中国古代文学美学理论批评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美学 中国古代文学 文学理论批评 文学风格 审美本质 审美创造 审美欣赏 美感经验 作家个性 美学理论
下载PDF
试论美学理解视角下的科学教学
12
作者 邵朝友 杨澄宇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第3期45-50,共6页
科学教学存有三种学习理论视角,分别为概念理解、话语理解与美学理解。相比概念理解与话语理解,美学理解超越了前两者分别指向的认知与社会范畴,体现了人之为人的美学维度。在特征上,基于美学理解的科学教学追求美感经验,开展基于观念... 科学教学存有三种学习理论视角,分别为概念理解、话语理解与美学理解。相比概念理解与话语理解,美学理解超越了前两者分别指向的认知与社会范畴,体现了人之为人的美学维度。在特征上,基于美学理解的科学教学追求美感经验,开展基于观念的探究。在实务上,基于美学理解的科学教学可采取“明晰关于美感经验的教学目标—确定用于探究的观念—开展基于观念的探究”实施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学 概念理解 话语理解 美学理解 美感经验 基于观念的探究
下载PDF
心理的距离在美感经验中的分析——以盐田千春的纤维艺术为例
13
作者 谢佳桐 赵海燕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6期86-88,共3页
美感经验是一种深刻的体验,它需要观者与创作者之间维持一种适当的心灵间距,以便在观赏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感知美的魅力,只有当这个距离设置得较为恰当时,美的创造和欣赏才能够取得成功。
关键词 美感经验 美的创造 纤维艺术 感知美 距离
下载PDF
以体认为中心以感知觉过程为基础的音乐审美经验——传统音乐审美研究随想 被引量:4
14
作者 萧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1期1-3,200+77-78+165,共3页
本文为2013年11月"南京·音乐美学笔会"发言稿。本文认为,当下传统音乐美学研究有必要以体认的方式进入中国传统音乐的现实,藉此获得美感及经验。关注身体、体认、感知觉范畴的深刻认识,是我们对文化传统、对文化变迁、... 本文为2013年11月"南京·音乐美学笔会"发言稿。本文认为,当下传统音乐美学研究有必要以体认的方式进入中国传统音乐的现实,藉此获得美感及经验。关注身体、体认、感知觉范畴的深刻认识,是我们对文化传统、对文化变迁、对不同的人的"乐感"进行研究的重要材料,更是我们考察民族审美经验变迁乃至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理论研究的基础性材料。我们虽然可以借鉴很多西方美学的概念和理论来研究中国音乐美学、研究中国音乐感知觉,但对于文化当事人的文化理解及基于这种文化理解的母语化表述更形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音乐 审美 体认 美感经验 音乐美学
下载PDF
自然科学理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金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期发表周义澄同志《论科学美》一文后,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认为科学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异议,认为科学美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例如《浙江学刊》1982年第1期谷迎春同志的《评“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期发表周义澄同志《论科学美》一文后,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认为科学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异议,认为科学美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例如《浙江学刊》1982年第1期谷迎春同志的《评“科学美”》一文就认为“从严格意义上的美学说来,提出什么‘科学美,,这无疑(应为异吧)于说‘方的园形体’——自相矛盾。”对此,我不揣谫陋,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应该尽可能考虑最大多数人的各种各样的美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美 美感经验 美学意义 社会科学版 瑞士心理学 自然科学理论 美丑 最大多数人 科学家 本质力量
下载PDF
丑角美与喜剧艺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素春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丑角 喜剧艺术 艺术心理学 艺术作品 十年 感受 直觉 形象 美感经验 朱光潜
下载PDF
论审美意识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春时 《求是学刊》 1982年第3期59-63,共5页
关键词 审美意识 审美意象 审美需要 审美理想 艺术欣赏 艺术品 移情现象 潜意识 自觉意识 美感经验
下载PDF
美学研究的对象——《美学浅论》之一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孔阳 《文艺理论研究》 1983年第3期5-9,共5页
如果说,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美学研究的出发点,那么,和人发生审美关系的各种美学现象,则应当是美学研究的对象。由于和人发生审美关系的美学现象,极其繁多,因此,美学研究的对象,不应当是单一的,而应当是多样化的。国外和我国的许多美... 如果说,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美学研究的出发点,那么,和人发生审美关系的各种美学现象,则应当是美学研究的对象。由于和人发生审美关系的美学现象,极其繁多,因此,美学研究的对象,不应当是单一的,而应当是多样化的。国外和我国的许多美学家,都承认这一点。但是,美学研究的对象虽然可以多种多样,可是对于每一个美学家来说,他的研究对象却是有重点的。由于重点不同,因此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就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甚至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研究 审美关系 美感经验 美学史 审美意识 艺术美 研究对象 自然美 现实美 审美现象
下载PDF
人生何以艺术化——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导读
19
作者 周丰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10期4-8,共5页
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是美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美学之大用是为人生,《文艺心理学》表面之所谈为美或艺术,但实则为“人生”。这也是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之信仰的鲜明体现。《文艺心理学》中对艺术活动之心理以及文艺与日常生活之关... 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是美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美学之大用是为人生,《文艺心理学》表面之所谈为美或艺术,但实则为“人生”。这也是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之信仰的鲜明体现。《文艺心理学》中对艺术活动之心理以及文艺与日常生活之关系的剖析,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生何以艺术化的基础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的艺术化 美感经验 移情
下载PDF
文学评论:寻求沟通艺术与科学的桥梁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兴宅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文学评论具有科学与艺术的二重性特征,这常常使文学评论在方法上陷入二律背反式的困境:文学评论是一种科学的理性活动,它不能抛弃作为一种认识阶段的知性思维,但它面对的是作为审美直觉对象的生命体,知性思维又将破坏它的生命特征;可是... 文学评论具有科学与艺术的二重性特征,这常常使文学评论在方法上陷入二律背反式的困境:文学评论是一种科学的理性活动,它不能抛弃作为一种认识阶段的知性思维,但它面对的是作为审美直觉对象的生命体,知性思维又将破坏它的生命特征;可是,文学评论如果停留在作品的直觉层次上,却又无法完成对作品的价值阐释。那末,文学评论要达到自己的目标,既要借助知性思维方法,又要避免知性思维固有的缺陷,这确是横亘在文学评论工作者面前的困难。正因为存在这种困难,所以文学批评史上各种批评流派便发展为两个极端:印象主义,浪漫主义的批评,有意避开对文学作品的知性分析,只记录他们对作品的直觉印象由此引发的自由联想,把文学评论看成是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看成是借助文学作品的媒介而进行的自我表现;而结构主义或语义分析等批评流派则干脆抛弃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把文学作品看成是一种纯粹的语言结构,放在手术台上条分缕析。这种走极端的做法只能把文学评论引向歧路。文学评论必须发挥中介整合思维的特殊功能,必须在直觉与逻辑之间开辟出一条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层次 审美直觉 整合思维 审美属性 自由联想 直觉印象 文学评论 美感经验 美学特征 纯粹美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