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作品内容原发呈显的时态与时体——从审美时间哲学对伽达默尔“象征论”的细读与语法诊断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彦顺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共8页
艺术阐释学最高且唯一的对象是以艺术作品为对象的、原发的审美生活。即便是在"事后"进行的对艺术作品内容的阐释,也必须持守审美生活原发的"事中"状态。处在"事中"的审美生活是时机化的,在时态上是正在... 艺术阐释学最高且唯一的对象是以艺术作品为对象的、原发的审美生活。即便是在"事后"进行的对艺术作品内容的阐释,也必须持守审美生活原发的"事中"状态。处在"事中"的审美生活是时机化的,在时态上是正在进行时,在时体上是流畅的。寓居于审美生活之中的艺术作品内容也是"事中化"的。自此而论,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象征论"的贡献在于:第一,对艺术作品内容在时态、时体上的兴发性做了深刻阐述。第二,对艺术作品固定的、整体的空间构成与艺术作品内容之时态、时体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阐发。第三,揭示了基于对艺术作品欣赏或阐释而形成的公共阐释或审美共同体。伽达默尔的缺陷在于:第一,把艺术作品及内容作为独立于审美生活的自足存在,抽空了审美生活在构成方式上的意向性。这是以意向活动之构成相关项僭越意向活动之误。第二,没有突出地强调艺术作品所隶属的审美生活在时态、时体上的原发状态,导致他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陈述陷于无主语的孤悬状态。第三,没有一贯地持守审美生活原发性的事中状态及整体性,过多强调"事后阐释",有混淆以至取消审美价值之虞。本文对伽达默尔艺术阐释学的语法诊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审美生活作为最高主语缺席,而隶属于这一整体之中的要素却屡屡僭越为独立之主语;其二,无法维持对艺术生活进行完善陈述的时间性—空间性语法的完整性与稳定性,时常动摇与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艺术作品内容 审美生活 时态 时体 美学语法
下载PDF
语言分析美学何为?——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对美学的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4-95,共12页
以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为基础的语言分析美学是一种有待开掘的美学研究方法。这是一种防御性美学,对形而上美学式的、普遍性的美学论断持怀疑态度,并运用语言分析方法对形而上美学的大概念进行彻底质疑和否定。从表面上看,这是在消解美学... 以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为基础的语言分析美学是一种有待开掘的美学研究方法。这是一种防御性美学,对形而上美学式的、普遍性的美学论断持怀疑态度,并运用语言分析方法对形而上美学的大概念进行彻底质疑和否定。从表面上看,这是在消解美学,其实不然。语言分析所破解的是普遍式美学论断,它并不走向彻底的解构主义;相反,通过语言分析,美学重新在语言使用的基础上获得重生,在美与艺术的分析上提出新的建设性方向,构建出新的美学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分析 语言转向 语法治疗 美学语法
下载PDF
时代报告剧纪实到可见的创作范式探析
3
作者 任志宏 戴硕 《艺术评鉴》 2023年第10期136-139,共4页
时代报告剧作为新时代背景下孕育的电视剧形态,告别人物扁平化、意识形态浓厚等问题,在人物塑造上丰富饱满真实而有力量。它以纪实性的微叙事演绎当代中国的真实生活图景,并形成其独特的具有中国经验的荧屏短叙事策略,为纪实性电视剧探... 时代报告剧作为新时代背景下孕育的电视剧形态,告别人物扁平化、意识形态浓厚等问题,在人物塑造上丰富饱满真实而有力量。它以纪实性的微叙事演绎当代中国的真实生活图景,并形成其独特的具有中国经验的荧屏短叙事策略,为纪实性电视剧探索出反映时代风貌及成就的创作范式,即纪实性艺术内核、主体性美学语法和可见性的制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性电视剧 时代报告剧 美学语法 制播新变
下载PDF
“美学语法”的对读——中西美学命题对接中的标记转换与逻辑复敏
4
作者 刘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4-41,共8页
“美学语法”为中西美学理论的对接问题引入了一个新的维度,借助美学命题逻辑结构与话语表述之间的张力可以超越语义层基本相同的指称意义,进入到语法层与逻辑层的深度不对等性之中。西方美学命题以“S是P”为基本例程,通过语法标记来... “美学语法”为中西美学理论的对接问题引入了一个新的维度,借助美学命题逻辑结构与话语表述之间的张力可以超越语义层基本相同的指称意义,进入到语法层与逻辑层的深度不对等性之中。西方美学命题以“S是P”为基本例程,通过语法标记来表达本质判断、分类背景和知识质态中的逻辑关系。汉语通过有限的结构递系和二维的结构递归呈现多层动态套叠的逻辑形式,是一种包含命题“主谓”分析式但又不相等的更高层次的对称耦合结构,其所构筑的宇宙生命结构模式也是中国美学命题的逻辑基础与审美理想。中西美学命题对接中语法标记的转换以及逻辑结构的复敏有助于重新理解中西美学理论体系之间的合理关系,直面“言外之意”如何有效地运作于“传情达意”,不仅为西方美学理论如何调和感性经验和逻辑表述的冲突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也为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现代转换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语法 S是P 题评句 超越主谓结构
下载PDF
美学语法、科学哲学语法的差异及其与时间性之关系--从美学来阐发胡塞尔《逻辑研究》之一
5
作者 刘彦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6-104,共9页
文章立足于从美学角度阐发原非美学著作的胡塞尔《逻辑研究》,强调虽然该著作最为主要、甚至唯一的研究对象是纯粹逻辑规律或科学哲学,但胡塞尔在对审美现象的附带性、反例性的论述中,却洞察到科学哲学语法、美学语法的根本差异,即科学... 文章立足于从美学角度阐发原非美学著作的胡塞尔《逻辑研究》,强调虽然该著作最为主要、甚至唯一的研究对象是纯粹逻辑规律或科学哲学,但胡塞尔在对审美现象的附带性、反例性的论述中,却洞察到科学哲学语法、美学语法的根本差异,即科学哲学语法是无时间性、超时间性的陈述方式,其取决于抽象活动只能呈现纯粹逻辑规律的一般性、普遍有效性;美学语法则是一种时间性的陈述方式,这取决于审美生活只能是一种愉悦的时间意识,而这一时间意识只能奠基于特定审美对象或艺术作品之上,且构成艺术作品的部分、要素在整体的空间位置是固定的、不容更易的。胡塞尔还精微地分析了科学与审美在种类之物与个别之物上的本质区分,以显现科学知识的无时间性与审美生活的时间性,从而为美学语法的奠立提供了有力支撑。文章意在表明: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的现象学哲学不是一种普适性的基础现象学,而是针对不同意义领域中不同对象进行具体研究的意义分立现象学,自此才能呈显出胡塞尔作为卓越美学家的面容。此外,文章还批评了胡塞尔的意义混淆这一现象学通弊,这往往导致以科学代替审美,以科学知识之无时间性僭越审美之时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现象学 科学哲学语法 美学语法 时间性 时间意识
下载PDF
美学语法:后期维特根斯坦的美学旨趣
6
作者 王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5-122,共8页
后期维特根斯坦美学观念对20世纪后半叶的美学研究影响巨大。这里从美学语法角度重新解释后期维特根斯坦的美学旨趣,将美学语法放入具体的问题辨析当中。美学语法研究主要是消解性的,主旨在于辨析澄清以往美学研究中存在的根本性的语言... 后期维特根斯坦美学观念对20世纪后半叶的美学研究影响巨大。这里从美学语法角度重新解释后期维特根斯坦的美学旨趣,将美学语法放入具体的问题辨析当中。美学语法研究主要是消解性的,主旨在于辨析澄清以往美学研究中存在的根本性的语言误用,对美、美学、内在意识等做了一系列限制或消解,并在艺术类型的分界中凸显艺术规则的中心地位。美学语法不仅是一种防御性的美学思路:它清除了各种语言误用、概念误用,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思路:它为美学发展消除障碍,为美学开辟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语法 超级概念 艺术类型 艺术规则
原文传递
网络耽美小说的美学语法——兼与毛尖教授商榷
7
作者 郑海婷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5-120,共6页
耽美文学已经成为我国网络文学的重要类型。毛尖教授指控其为资产阶级二代的美学语法,这种指责把美学趣味和阶级身份处理成简单机械的二元对应,单向的精英化的批判思维把复杂多元的网络文艺简单化了,既缺乏社会学的实证,也缺乏美学的细... 耽美文学已经成为我国网络文学的重要类型。毛尖教授指控其为资产阶级二代的美学语法,这种指责把美学趣味和阶级身份处理成简单机械的二元对应,单向的精英化的批判思维把复杂多元的网络文艺简单化了,既缺乏社会学的实证,也缺乏美学的细腻;既无视了网络文艺本身的复杂性,也无视了耽美小说读者的分化性。为批判而批判使她没能发现耽美写作真正的问题——太过平滑。网络耽美小说如果能够在写作中制造歧义,更加积极地回应现实,换一种方式参与历史,就完全有可能呈现出与毛尖教授的判断截然不同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耽美文学 美学语法 资产阶级二代 歧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