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2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在意象——美学基本原理提要 被引量:92
1
作者 叶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9,共9页
关键词 西方美学 提要 原理 意象 中国美学 中国现代 美学 美学家
原文传递
哲学如何剥夺艺术——当代“艺术终结论”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27
2
作者 刘悦笛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8-84,共7页
The theory and even practice of “the end of art” is becoming the focus today. However, neither in Hegel’s aesthetic theory nor in Arthur Danto’s analytical philosophy, where the notion of “the end of art” does n... The theory and even practice of “the end of art” is becoming the focus today. However, neither in Hegel’s aesthetic theory nor in Arthur Danto’s analytical philosophy, where the notion of “the end of art” does not amount to “the death of art”, does the conception of “the end of art history” mean to put an end to art history. To be exact, “the end of art” means the end of a certain narrative of the history of art. According to Danto, when “what is the nature of art” is presented, art history is bound to meet its end in a post-historical era. As the definition of art should be dealt with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where the history comes to its end is likely to be where the last days of future art are numbered. In the philosophiza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Kant’s theory of “presentation of the antinomy of taste”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a new antinomy: the thesis is that art is a concept while the antithesis is that art is not a concept. For contemporary art, there are three roads that lead to its end: first, art sees its end through Conceptual Art; second, art returns to the body through Performing Art and Somaesthetics; lastly, art incorporates with nature through Land 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终结论 当代美国 哲学反思 剥夺 美学家 思想意蕴 艺术史 艺术家 学家 死亡
原文传递
身体美学的理论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彭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3-244,共2页
近年来,国内美学界开始关注身体问题,但与文化领域的身体实践,如人体艺术、身体写作等层出迭见的状况相比,美学研究仍然显得滞后而沉寂。本期编发的这组笔谈,意在从美学角度揭示出现这些现象的现实和历史原因,澄清身体美学研究的基本问... 近年来,国内美学界开始关注身体问题,但与文化领域的身体实践,如人体艺术、身体写作等层出迭见的状况相比,美学研究仍然显得滞后而沉寂。本期编发的这组笔谈,意在从美学角度揭示出现这些现象的现实和历史原因,澄清身体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理论线索,为身体美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美学 理论进展 20世纪90年代 舒斯特曼 维特根斯坦 西方美学 苏格拉底 审美活动 身体经验 理查德 美学家 思想家 学派 福柯 罗蒂
下载PDF
数学美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1
4
作者 田星 刘云章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999年第8期2-3,11,共3页
由于徐利治先生的倡导,“数学美”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有些中学同志还是感到数学中的美有些玄乎,不像自然美、艺术美那样实在.要搞好数学素质教育,必须对数学美能达到共鸣的理解程度.由于美的本质的复杂性,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 由于徐利治先生的倡导,“数学美”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有些中学同志还是感到数学中的美有些玄乎,不像自然美、艺术美那样实在.要搞好数学素质教育,必须对数学美能达到共鸣的理解程度.由于美的本质的复杂性,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指出,现在我们不应急急忙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美 逻辑美 美学家 哲学思考
原文传递
从“审美介入”到“介入美学”——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访谈录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悦笛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34,共7页
[美学家简介]阿诺德·伯林特(Arnold Berleant,1932-),美国长岛大学荣誉退休哲学教授。1962年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路易斯维尔大学、布法罗大学、圣地亚哥学院和长岛大学。
关键词 美学家 阿诺德 伯林 纽约州立大学 访谈录 环境 审美 哲学教授
原文传递
艺术:从文明的美容院到文明本身——杜威美学述评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建平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9,共8页
约翰·杜威是中国人熟悉的美国哲学家,他一生著述甚丰,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出版社分早期、中期、晚期出版了他的三个系列的文集,共有37卷,内容涉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许多学术领域。他的许多著作很早就被翻译成了中... 约翰·杜威是中国人熟悉的美国哲学家,他一生著述甚丰,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出版社分早期、中期、晚期出版了他的三个系列的文集,共有37卷,内容涉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许多学术领域。他的许多著作很早就被翻译成了中文。但是,中国学术界一般只是将杜威看成是一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对他的美学介绍不多。在国外,特别是在最近一、二十年里,杜威的美学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许多当代美学家,特别是美国美学家,将杜威美学当作向分析美学挑战的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家 杜威 美容院 文明 大学出版社 述评 艺术 教育学家
原文传递
论戏剧与仪式的缘生形态 被引量:10
7
作者 彭兆荣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32,共12页
戏剧的缘生形态一直为戏剧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美学家们所关注。尽管亚里士多德曾经为戏剧作过经典的论述,但毕竟在戏剧发生学方面仍有一些谜团尚未彻底解开;直到今天仍不少的质疑者、反对者。本文试图从戏剧与仪式的关系入手,... 戏剧的缘生形态一直为戏剧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美学家们所关注。尽管亚里士多德曾经为戏剧作过经典的论述,但毕竟在戏剧发生学方面仍有一些谜团尚未彻底解开;直到今天仍不少的质疑者、反对者。本文试图从戏剧与仪式的关系入手,借助人类学的仪式理论对西方戏剧的原始形貌进行探讨,并试图说明戏剧原本就是祭祀仪式的一种雏型和演变,二者互疏互证,揭示古希腊戏剧的一些肇端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戏剧 剧作 仪式理论 原本 西方戏剧 经典 揭示 祭祀仪式 美学家 发生学
原文传递
审美介入:一种新的美学精神——访国际美学协会前主席阿诺德·贝林特教授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媛媛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1-104,共4页
关键词 美学精神 大学教授 阿诺德 国际 协会 审美 1998年 美学家
原文传递
拓展美学疆域 关注日常生活——沃尔夫冈·韦尔施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卓斐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4-91,共8页
沃尔夫冈·韦尔施教授,1946年生,德国后现代美学家之一,国际美学协会会员,1992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术研究奖获得者。自1998年起,韦尔施开始在德国耶拿席勒大学哲学院执掌教席,此前他曾任教于巴姆贝格大学和马格德堡大学,并先后在... 沃尔夫冈·韦尔施教授,1946年生,德国后现代美学家之一,国际美学协会会员,1992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术研究奖获得者。自1998年起,韦尔施开始在德国耶拿席勒大学哲学院执掌教席,此前他曾任教于巴姆贝格大学和马格德堡大学,并先后在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斯坦福大学、埃默里大学、乌尔姆大学的洪堡研究中心担任客座教授。其研究领域涉及认识论、人类学、哲学美学、艺术理论、文化哲学、当代哲学以及亚里士多德与黑格尔的思想理论。迄今为止,韦尔施出版了有关哲学、美学研究的著作十三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作有《感官性:亚里士多德的感觉论的基本特点和前景》、《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有中译本)、《审美思维》、《理性:同时代的理性批判和横向理性的构想》、《重构美学》(中译本名《美学的越界》)等。2000年左右,他所倡导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被介绍到中国,随即成为美学与文艺理论界争论的热点话题。目前,韦尔施正从事的研究课题有:超越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跨学科人类学的系列研究、认识的客观性形式及可能性、黑格尔的"经验"理论。2008年7月19日,中德联合培养博士生王卓斐女士赴柏林对韦尔施教授进行了采访。德国波恩大学汉学院讲师马海默(Marc Hermann)先生受导师顾彬教授委托,为这次访谈操持前期准备工作,如对问题的设计提供指导等等。经韦尔施教授同意,现将采访记录编译发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家 沃尔夫 韦尔 日常生活 柏林洪堡大学 施教 访谈录 疆域
原文传递
视觉文化时代文学何为?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晶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3-95,共3页
关键词 文化时代 文学 后现代文化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特征 视觉图像 审美方式 方式转变 视觉文化 主要特征 主导形式 社会现实 思想家 尼古拉 视觉性 美学家
下载PDF
两种知识类型? 论艺术的智性(一) 被引量:10
11
作者 曹意强 《新美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2,共11页
欲造就一个理性之人,首先应将之培养成美学家,除此别无他途。——席勒《美育书简》通常人们把知识分成理性与感性两种类型,虽承认前者源于后者,但确信前者高于后者,是真正的学问,是真理。哲学、数学和一切书本知识是理性范型,而... 欲造就一个理性之人,首先应将之培养成美学家,除此别无他途。——席勒《美育书简》通常人们把知识分成理性与感性两种类型,虽承认前者源于后者,但确信前者高于后者,是真正的学问,是真理。哲学、数学和一切书本知识是理性范型,而文学与艺术属感性范畴。既使在感性知识中,音乐、美术等艺术似乎又低于文字化作品的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类型 艺术 理性与感性 智性 书本知识 感性知识 美学家 文字化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下与未来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杰 史晓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2,共8页
引言今年是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马克思主义思想自新文化运动传入中国也有一个世纪的历史。现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也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承前启后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很有必要。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乌托邦冲动 美学家
下载PDF
环境美学对分析美学的承续与拓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程相占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30,共7页
环境美学兴起的理论背景是分析美学,但环境美学并没有简单地否定分析美学。分析美学区分艺术与自然的基本思路被三位代表性环境美学家赫伯恩、卡尔森和瑟帕玛分别采用,其环境美学的论述方式都是比较艺术欣赏与环境欣赏的异同。瑟帕玛的... 环境美学兴起的理论背景是分析美学,但环境美学并没有简单地否定分析美学。分析美学区分艺术与自然的基本思路被三位代表性环境美学家赫伯恩、卡尔森和瑟帕玛分别采用,其环境美学的论述方式都是比较艺术欣赏与环境欣赏的异同。瑟帕玛的环境美学与分析美学最为接近,他借鉴并综合了分析美学的美学观"艺术哲学"与"元批评",不但对比了艺术与环境的十四点区别,而且发展出一整套比较详尽的"环境批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分析美学 艺术欣赏 理论背景 艺术哲学 元批评 美学家 卡尔森
原文传递
今日文艺美学的限度与开放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一川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6期4-8,共5页
关键词 文艺美学 开放 中国学者 前苏联 莫斯科 美学家 庸俗化 学科
下载PDF
郭沫若早期的美学观和西方浪漫主义美学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富仁 罗钢 《中国社会科学》 1984年第3期169-187,共19页
本文对郭沫若早期美学观与西方浪漫主义美学的关系作了初步考察。作者认为,从哲学观到文艺观,郭沫若当时都主要接受了西方浪漫主义者的思想影响。雪莱、歌德、惠特曼、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等西方浪漫主义诗人对他的影响,奠定了他早期美... 本文对郭沫若早期美学观与西方浪漫主义美学的关系作了初步考察。作者认为,从哲学观到文艺观,郭沫若当时都主要接受了西方浪漫主义者的思想影响。雪莱、歌德、惠特曼、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等西方浪漫主义诗人对他的影响,奠定了他早期美学观的基础。西方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一些美学家,如克罗齐、柏格森、尼采、弗洛伊德、佩特、王尔德等,以及西方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者的文艺学说,对郭沫若早期美学观也发生过一些影响作用,但郭沫若是站在浪漫主义的美学立场上对他们的学说进行吸收的,所以他们的影响尽管也给他早期的美学观增添了一些不同的因素,但并没有导致他的浪漫主义美学观的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西方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者 美学 克罗齐 斯宾诺莎 华兹华斯 美学家 思想影响 泛神论
原文传递
“情本体”及其他——纪念李泽厚先生逝世两周年
16
作者 杜书瀛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一2023年11月2日,是李泽厚先生逝世两周年的日子,特撰写《“情本体”及其他》这篇小文,以寄托我的怀念之情。李先生是一位有着独特贡献的当代哲学家和美学家——虽然他自己并不愿意别人称其为“美学家”,似乎对“哲学家”的名号也不感兴... 一2023年11月2日,是李泽厚先生逝世两周年的日子,特撰写《“情本体”及其他》这篇小文,以寄托我的怀念之情。李先生是一位有着独特贡献的当代哲学家和美学家——虽然他自己并不愿意别人称其为“美学家”,似乎对“哲学家”的名号也不感兴趣,他最喜欢的称谓是“思想者”;但他对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进行了实实在在的开拓,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本体 思想者 李泽厚先生 当代哲学家 美学家 独特贡献 逝世
下载PDF
生命不息 精神永远——王世德先生的美学之风
17
作者 范藻 《现代艺术》 2024年第4期30-31,共2页
王世德,四川大学教授,著名美学家和文艺评论家,从1945年15岁即发表文章,至2018年88岁还刊发论文,2019年仙逝。留下的不仅是著作等身,学术启人;更是生命不息,精神永远。
关键词 文艺评论家 四川大学教授 王世德 美学家 永远 精神
原文传递
作为哲学方法论的美学 被引量:5
18
作者 彭锋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5-71,共7页
关键词 哲学学科 美学家 哲学方法论 方法论意义 一般 共识 感觉 理解 分支学科 基础
原文传递
又“遇到”了李泽厚——为纪念李泽厚先生逝世两周年而作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书瀛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2,共6页
李泽厚(1930—2021)是一位有着独特贡献的当代哲学家和美学家——但是李先生自己并不愿意别人称他为“美学家”,似乎对“哲学家”的名号也不感兴趣,他最喜欢的称谓是“思想者”(1)。我的老师蔡仪研究员与李泽厚学术观点几乎截然对立,但... 李泽厚(1930—2021)是一位有着独特贡献的当代哲学家和美学家——但是李先生自己并不愿意别人称他为“美学家”,似乎对“哲学家”的名号也不感兴趣,他最喜欢的称谓是“思想者”(1)。我的老师蔡仪研究员与李泽厚学术观点几乎截然对立,但我“门派”意识很浅,甚至对所谓“门派”十分反感,对朱光潜、李泽厚等所谓“对立派”的美学家怀着深深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泽厚 朱光潜 门派 思想者 美学家 当代哲学家 截然对立 独特贡献
原文传递
艺术品接受过程中画廊的功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雪 《艺术市场》 2005年第5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接受过程 艺术品 画廊 艺术理论家 真实存在 艺术价值 审美经验 审美创造 审美意识 创作活动 艺术接受 特殊性质 艺术家 批评家 学家 美学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