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略论菲律宾华文文学的“中国性”--以《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菲律宾卷》为中心 |
古大勇
朱丹丹
|
《莆田学院学报》
|
2021 |
1
|
|
2
|
从眺望到重塑:迂回的原乡情怀——美国华语作家於梨华作品研究 |
王志红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3
|
中国审美现代性的一个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艺术创新 |
王杰
|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
2022 |
10
|
|
4
|
论美学的中国化历程——以朱光潜的两次美学论争为线索 |
汤奇云
殷国明
|
《社会科学战线》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生存美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 |
张弓
张玉能
|
《中国文学批评》
CSSCI
|
2019 |
0 |
|
6
|
实践论美学的发展与人生论美学的构建 |
吴时红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
2013 |
0 |
|
7
|
后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苏俄化和中国化问题之反思——来自原苏联美学家的视角 |
林精华
|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
2011 |
0 |
|
8
|
从知识生产到话语建构:中国现代美学的突围 |
韩清玉
|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的价值与偏颇——“十七年”时期美学学科建设研究之一 |
范玉刚
|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0
|
书写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美学史--《20世纪中国美学史》总序 |
高建平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1
|
公理化思维: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美学”转换的关键环节 |
方英敏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2
|
苏式美学话语的膨胀及美学研究的偏狭——“十七年”时期美学学科建设研究之一 |
范玉刚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3
|
《20世纪中国美学史》简介 |
|
《艺术评论》
|
2024 |
0 |
|
14
|
中西当代美学比较漫笔 |
杨安仑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5
|
实践范畴与新实践美学问题三辩——兼与质疑新实践美学者商榷 |
郭玉生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