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书》三生:基于中西文学关系视角的察考
1
作者 蒋向艳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36,共15页
法国诗人俞第德的诗集《玉书》有三个生命:首先,生命来源于中国古典诗;其次,作为一部法语诗集,《玉书》有着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属性;再次,在20世纪初叶,《玉书》在意象、自由体诗式以及韵律三方面启发了以庞德为领袖的意象派新诗运动... 法国诗人俞第德的诗集《玉书》有三个生命:首先,生命来源于中国古典诗;其次,作为一部法语诗集,《玉书》有着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属性;再次,在20世纪初叶,《玉书》在意象、自由体诗式以及韵律三方面启发了以庞德为领袖的意象派新诗运动,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了美国诗歌的现代化。集三生于一身的《玉书》助推了中国古诗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西方诗坛广为传播,真正融于世界文学,并最终带来世界文学风貌的更新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书》 中国古典诗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 美国新诗运动
原文传递
从庞德译《长干行》看译本的接受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彦婷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62-164,共3页
庞德所译的《长干行》在英美世界得到了一致好评,而实际上,庞德对该诗歌存在着大量的误译。翻译作为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如何将原文的文化内涵呈现给异国读者十分关键。论文以庞德的这首译诗作为一个切入点,探讨跨文化语境中译本被读... 庞德所译的《长干行》在英美世界得到了一致好评,而实际上,庞德对该诗歌存在着大量的误译。翻译作为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如何将原文的文化内涵呈现给异国读者十分关键。论文以庞德的这首译诗作为一个切入点,探讨跨文化语境中译本被读者接受并获得肯定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长干行 操纵学派 美国新诗运动 译本的接受
下载PDF
威廉斯景物诗中中国古典物我观之体现 被引量:1
3
作者 武新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79,共9页
在"中学西传"的大语境下以威廉斯对中国古典诗歌创造性的翻译、接受和移用为基点,考察威廉斯景物诗中中国古典物我观之体现。威廉斯作为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精神导师,借中国古典诗歌"他山之石&qu... 在"中学西传"的大语境下以威廉斯对中国古典诗歌创造性的翻译、接受和移用为基点,考察威廉斯景物诗中中国古典物我观之体现。威廉斯作为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精神导师,借中国古典诗歌"他山之石",身体力行地鼓励美国诗人把自己从传统语言的囚笼里解放出来,对生活作如实的呈现。威廉斯的景物诗充分传达出对生活本质的透彻理解与高度尊重,获得了自然人生与艺术匠心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斯 景物诗 中国古典诗歌 物我观 美国新诗运动
下载PDF
翻译改写理论下中国古诗英译的新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竺芸 胡伶俐 +1 位作者 邹嘉琪 林承志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43-44,共2页
本文基于勒菲弗尔翻译折射与改写理论,以美国新诗运动中庞德译中国诗为例,探讨译介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在对庞德、许渊冲、翁显良的翻译观研究中,通过评析具体的翻译实践,探讨当代中国古诗英译的新路径。
关键词 中国古诗 英译 勒菲弗尔 庞德 许渊冲 翁显良 美国新诗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