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0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368
1
作者 王卫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近年来,部分省份均在积极探索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认识不够,思想不统一;参...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近年来,部分省份均在积极探索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认识不够,思想不统一;参与部门多,组织协调难度较大;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比较突出,项目建设规划和标准缺失;政府唱独角戏,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发挥不够;"软件"建设不同步等。因此,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就需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及社会的关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与美丽乡村建设、统一标准与尊重差异、美丽乡村"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农民自身感到幸福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 被引量:224
2
作者 吴理财 吴孔凡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5-22,共8页
通过对浙江省安吉县、永嘉县和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江宁区四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实地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和探讨4种模式的特色、共同经验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认为4种模式共有的经验在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引领、项目推... 通过对浙江省安吉县、永嘉县和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江宁区四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实地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和探讨4种模式的特色、共同经验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认为4种模式共有的经验在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引领、项目推进,产业支撑、乡村经营。美丽乡村建设不是给外人观赏的,更不能仅仅以城市人休闲旅游养生为目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生活在本地的农民提升幸福指数。评价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标准是增进农民民生福祉,让农民真正享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生态文明 模式比较
下载PDF
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进展综述 被引量:104
3
作者 陈秋红 于法稳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116,共10页
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逐渐边缘化和空心化的现实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范围的迅速推进对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但相关研究整体上还处于碎片化、零散化的初级阶段,其主要不足包括:相关成果还不多,理论性和分析... 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逐渐边缘化和空心化的现实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范围的迅速推进对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但相关研究整体上还处于碎片化、零散化的初级阶段,其主要不足包括:相关成果还不多,理论性和分析深度亟待加强;多为政策宣讲和文件解读,学术性不足;以描述性分析为主,探索性分析和对典型经验的比较分析少;研究视角和主体立场还比较单一,缺乏从综合视角和多元化主体视角的分析。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分析深度亟待加强。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案例研究 理论分析 政策探索 综述
下载PDF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84
4
作者 于法稳 李萍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2-227,共6页
美丽乡村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可以发现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总体问题,以及在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性建议:做好政策的顶层设计... 美丽乡村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可以发现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总体问题,以及在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性建议:做好政策的顶层设计,统一管理机构、规范名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粮食种植的风险共担机制,及时调整不适合基层实际的政策,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的创新机制,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建立农药包装物、塑料薄膜等回收机制,加强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及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农民的义务教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生产 生活 生态
原文传递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被引量:80
5
作者 乔海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27-30,共4页
乡村旅游只有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这就迫切需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验,并丰富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浙江省乡村旅游升级存在... 乡村旅游只有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这就迫切需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验,并丰富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浙江省乡村旅游升级存在本土文化挖掘不深、缺乏品牌文化,产品雷同、开发程度不深,乡村旅游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浙江省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应该做到:突出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做好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立足乡土,打造精品活动项目;拓宽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模式;升级乡村旅游营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转型升级 美丽乡村建设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 被引量:77
6
作者 魏玉栋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18,共5页
对美丽乡村事业而言,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迄今为止最为重大的利好。2018年全国两会释放出的包括机构改革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改革、重要政策、重要理念,不少都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对美丽乡村事业而言,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迄今为止最为重大的利好。2018年全国两会释放出的包括机构改革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改革、重要政策、重要理念,不少都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美丽乡村建设无疑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内涵将得到新的丰富,力度将得到新的拓展,重要性也将得到新的提升。这是一个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期,美丽乡村事业将为农村振兴、国家复兴承担更为重要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农村土地征收 振兴战略
下载PDF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及创新研究——基于江浙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 被引量:48
7
作者 卞素萍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62-72,112,共12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面临着绿色发展导向不明确、机制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系统性以及忽视了村民主体性及参与性等问题,江苏和浙江两省在美丽乡村建设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面临着绿色发展导向不明确、机制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系统性以及忽视了村民主体性及参与性等问题,江苏和浙江两省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说明,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要明确乡村绿色发展导向、处理好系统谋划特色发展和差别化生态保护的关系、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式、因村施策的专项环境整治规划和系统化布局、坚持“以人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美丽乡村建设 农业环保技术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下载PDF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 被引量:47
8
作者 李伯华 曾灿 +1 位作者 刘沛林 窦银娣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3-159,共7页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是生态学、地理学和人居环境科学交叉与融合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文章阐释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构成、内在机制和阶段判定,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不断运行的开放系统,系统的转型升级和质的飞...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是生态学、地理学和人居环境科学交叉与融合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文章阐释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构成、内在机制和阶段判定,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不断运行的开放系统,系统的转型升级和质的飞跃主要依靠系统内部与外部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转换。在基础上,借助生态群落演替的基本理念,结合生态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方法,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阶段分为入侵、竞争、反应和调控4个阶段,并构建了不同阶段的驱动机制概念模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时空背景下,探讨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特征和动力机制,有较强的时代意义与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社会文化 转型发展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战略 美丽乡村建设
原文传递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反思及其政策调整建议——以日韩乡村建设为参照 被引量:47
9
作者 王文龙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3-90,111-112,共8页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有效阻止了城乡差距继续扩大,缓解了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危机,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化解城乡三元结构、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建立起城乡良性互动机制。随着政府支农政策接近"天花板"、经济新常态的出现,美丽乡村建...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有效阻止了城乡差距继续扩大,缓解了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危机,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化解城乡三元结构、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建立起城乡良性互动机制。随着政府支农政策接近"天花板"、经济新常态的出现,美丽乡村建设动力衰竭,乡村建设出现疲态,严重影响中国现代化大局。借鉴日韩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政策进行合理调整,积极创造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夯实农村内生发展基础,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采取合理的农业发展政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日韩参照 政策反思 政策调整
原文传递
回归生活:农村环境整治中村民主体性参与的实现路径——以陕西Z镇5个村庄为例 被引量:47
10
作者 唐国建 王辰光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24-37,111,共15页
从生活环境主义的角度来看,农村环境问题既不是一个必须禁止的环境破坏问题,也不是一个需要治理的社会问题,而是村民的一个日常生活问题。案例研究显示,不管是选择性治理模式还是综合性治理模式,基层政府的治理工作本质都是为了应对来... 从生活环境主义的角度来看,农村环境问题既不是一个必须禁止的环境破坏问题,也不是一个需要治理的社会问题,而是村民的一个日常生活问题。案例研究显示,不管是选择性治理模式还是综合性治理模式,基层政府的治理工作本质都是为了应对来自上级政府的压力而选择目标效益的最大化,却忽视了村民的生活需求,其结果就是村民在治理过程中的沉默性对抗与应付性参与。基于生活者的视角,村民"自收—自支"模式的实践表明,要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实现积极的村民主体性参与,就需要从村民是生活者的前提出发,以满足村民的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村民的地方性生活常识为基础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生活环境主义 地方性知识 主体性参与 美丽乡村建设
下载PDF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何得桂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3-117,共5页
强劲的驱动机制是推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基于网络治理和系统论的学术资源,尝试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驱动机制系统模型,对其形成机理和主体驱动力特点进行分析。在宏观层面,政府、农民、资本和社会力量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进... 强劲的驱动机制是推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基于网络治理和系统论的学术资源,尝试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驱动机制系统模型,对其形成机理和主体驱动力特点进行分析。在宏观层面,政府、农民、资本和社会力量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充分地互动协同和有效整合,以形成强大、可持续的合力。在中微观层面,要促进驱动要素层次的协调优化;不仅要注重发挥法律与公共政策、资金与利益的驱动作用,更要重视和增强科技与人才、文化与教育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生态文明 网络治理 美丽中国 驱动机制
下载PDF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 被引量:42
12
作者 路小静 时朋飞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72,共7页
为明晰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相互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对2006-2015年江西婺源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系统的耦合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两个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耦合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江西婺源美丽乡... 为明晰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相互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对2006-2015年江西婺源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系统的耦合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两个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耦合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江西婺源美丽乡村系统与乡村旅游系统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但乡村旅游系统发展水平波动幅度较美丽乡村系统更为明显;江西婺源美丽乡村系统评价值长期高于乡村旅游系统评价值,表明乡村旅游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驱动作用滞后于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江西婺源两大系统耦合度长期处于拮抗阶段,提升与演进速度较为缓慢,耦合协调度跨入初级协调阶段,尚未演化到良性协调共振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旅游发展 互动关系 耦合协调理论
原文传递
生态立县背景下山区跨越式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以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 被引量:42
13
作者 柯福艳 张社梅 徐红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3-116,共4页
安吉县在10年生态立县的基础上,自2008年开始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两年多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不仅体现了生态立县的成效,而且其取得的阶段性建设成效演示了新时期我国欠发达... 安吉县在10年生态立县的基础上,自2008年开始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两年多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不仅体现了生态立县的成效,而且其取得的阶段性建设成效演示了新时期我国欠发达山区通过持续拓展山区的多种功能,开创性地实践了我国欠发达山区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联动,城乡均衡发展,生态富民及绿色低碳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运作轨迹。在总结安吉这些重要新型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对我国欠发达山区新农村建设的一般性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山区 生态立县 美丽乡村建设 山区多功能性 跨越式发展
下载PDF
农村产业融合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困境分析 被引量:42
14
作者 王丹玉 王山 +1 位作者 潘桂媚 奉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160,共9页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乡村建设逐渐呈现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广西壮族自治区"美丽南方"的实践表明,农村产业的延伸型融合模式、重组型融合模式、渗透性融合模式有效推动了美丽乡村的组织建设、文...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乡村建设逐渐呈现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广西壮族自治区"美丽南方"的实践表明,农村产业的延伸型融合模式、重组型融合模式、渗透性融合模式有效推动了美丽乡村的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制度建设。然而,由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村庄承载能力不强,农村产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产业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为此,应当将以农民为中心、以农村资源要素流动为目标、以系统的乡村建设机制为基础的美丽乡村建设价值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的价值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产业发展模式
下载PDF
新时期乡村景观特征与景观性格的表征体系构建 被引量:38
15
作者 王云才 陈照方 成玉宁 《风景园林》 2021年第7期107-113,共7页
中国已步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载体。新时期乡村景观的内涵、构成与特征已发生深刻变化,维护乡村景观地方性特征与性格是未来乡村规划的重要... 中国已步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载体。新时期乡村景观的内涵、构成与特征已发生深刻变化,维护乡村景观地方性特征与性格是未来乡村规划的重要途径和共同愿景,而识别与评价乡村景观特征与性格的关键在于其表征体系的构建。基于新时期乡村景观的认知,以景观C-3P理论体系为基础框架建立了一套融合时空特征的多要素、多尺度、多维度的景观特征与性格表征体系。景观要素决定了景观环境的语境特征,景观要素表征是对要素单体属性信息的直观描述;景观特征表征是融合景观空间格局、景观空间过程、景观空间感知3个维度的完整表达;景观性格表征是对各类景观特征在景观空间中相互作用所呈现出的效用与效应的典型刻画。通过对表征体系中关键指标的测度与评价可以揭示出乡村景观空间的整体特征与地方性格,以此作为乡村景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生命共同体 乡村景观 景观特征 景观性格 景观表征
下载PDF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四宜”策略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徐文辉 唐立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23,共4页
为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价值偏离所带来的问题,提出"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规划建设策略,以乡村景观的乡土特色为策略依据,分析了"四宜"规划建设的内涵,借助AHP层次分析法及数学模型确定"四宜"... 为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价值偏离所带来的问题,提出"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规划建设策略,以乡村景观的乡土特色为策略依据,分析了"四宜"规划建设的内涵,借助AHP层次分析法及数学模型确定"四宜"策略评价模型与方法,得出了"四宜"策略的各个指标权重,依托"四宜"评价的指标权重,结合乡村景观特色,提出"四宜"建设内容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美丽乡村建设 '四宜'策略 人居环境
下载PDF
空间治理: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践路向——基于Q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32
17
作者 张琦 杨铭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139,共12页
乡村空间治理一直是农村治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转型的契机,尝试构建一个“物质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三维一体的乡村空间治理分析框架,对Q市的“美丽乡村建设”计划进行深入考察。研究结论如下:(1)空间重塑、主体... 乡村空间治理一直是农村治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转型的契机,尝试构建一个“物质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三维一体的乡村空间治理分析框架,对Q市的“美丽乡村建设”计划进行深入考察。研究结论如下:(1)空间重塑、主体实践和文化势能的空间生产机制为乡村空间治理的资源重组、关系重构、价值重塑奠定了理论基础。(2)物质空间治理须坚持“人口-土地-产业”治理模式,治理的核心要点是通过资源重组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实现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3)社会空间治理核心要点是关系重构,应注重培养民众内生动力,积极探索自上而下的建设逻辑与自下而上的需求实践相互融合的治理模式。(4)文化空间治理的核心要点是价值重塑,文化应当从经济逻辑和政治逻辑中剥离出来,作为乡村治理的对象,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去谋划文化空间治理,维护民众文化权益,布局文化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空间治理 美丽乡村建设
下载PDF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环巢湖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方玲梅 李月红 +1 位作者 杨帆 丁龙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2-67,共6页
基于环巢湖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条件,梳理了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环巢湖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互相导入条件和基础的分析,探讨了环巢湖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的互动模式,从规划对接、乡村文化记忆、生态保育、利益主体以及产品... 基于环巢湖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条件,梳理了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环巢湖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互相导入条件和基础的分析,探讨了环巢湖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的互动模式,从规划对接、乡村文化记忆、生态保育、利益主体以及产品角度探索了环巢湖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环巢湖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具备互相导入的条件和指标,美丽乡村建设为环巢湖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平台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旅游 环巢湖 互动模式
下载PDF
珠三角都市边缘区典型传统村落多维空间演变过程及其影响机理 被引量:29
19
作者 杨忍 陆进锋 李薇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0-199,共10页
伴随城市化和乡村空间消费化转型,大都市边缘区传统村落经历了多维度的空间重构。文章聚焦于都市边缘区典型传统村落空间多维演变过程与机理,从乡村地域系统的认知视角出发,尝试构建乡村的“物质—社会—文化”多维空间系统解释框架,以... 伴随城市化和乡村空间消费化转型,大都市边缘区传统村落经历了多维度的空间重构。文章聚焦于都市边缘区典型传统村落空间多维演变过程与机理,从乡村地域系统的认知视角出发,尝试构建乡村的“物质—社会—文化”多维空间系统解释框架,以珠三角都市边缘区典型传统村落瓜岭村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剖析传统村落多维空间的演化过程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从物质、社会和文化三个维度来综合理解乡村的空间系统,能更为立体和全面地认知乡村空间演化的过程与机理。②改革开放以来,瓜岭村的物质空间向旅游服务功能转变,社会空间呈现出开放化和复杂化的特征,文化空间历经了多样化和现代化的过程。③瓜岭村的多维空间演变受外部因素诱导和内部多维空间相互作用驱动,社会环境、市场需求与国家政策是主要的外部因素,而内部多维空间系统的相互驱动则以社会关系为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乡村地域系统 乡村空间转型 农耕文化 乡村振兴 旅游服务功能 美丽乡村建设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的理论模型构建 被引量:28
20
作者 储节旺 曹振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3-143,共11页
乡村振兴需要依靠农村生产力的提升,而生产力提升必须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本文在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调研访谈,并采用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提取能够反映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的概念和范畴,得出... 乡村振兴需要依靠农村生产力的提升,而生产力提升必须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本文在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调研访谈,并采用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提取能够反映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的概念和范畴,得出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理论模型。由模型可知,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由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科技人才战略、政产学研协同、技术创新应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农产品产业链六个模块构成,这些模块在实际执行中又存在不同形式的交叉,从而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生态路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建设 科技支撑 农村 农业 扎根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