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地震后羌族聚居区药用植物生态环境调查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覃荣周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7期136-139,共4页
探讨了地震灾区药用植物生态变化调查分析问题,介绍了地震灾区生态变化和中草药植物资源,主要包括地震灾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变化和地震灾区特色中草药植物资源,探讨了汶川地震后羌族聚居区的生态,主要包括地震灾区自然生态概况、地震灾... 探讨了地震灾区药用植物生态变化调查分析问题,介绍了地震灾区生态变化和中草药植物资源,主要包括地震灾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变化和地震灾区特色中草药植物资源,探讨了汶川地震后羌族聚居区的生态,主要包括地震灾区自然生态概况、地震灾区植物生态变化和地震灾区植物生态环境调查分析,分析了地震灾区生态环境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主要包括地震灾区生物多样性和羌族地区生态变化与中草药植物的关系,为地震灾区植物生态变化恢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羌族聚居区 中草药 生态变化 调查分析
下载PDF
羌族民俗中的白石崇拜
2
作者 李祥林 《寻根》 2023年第2期54-60,共7页
“羌”之族名见于甲骨文。当今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在四川,人口30多万,有语言无文字。以“尔玛”自称的他们作为古羌人的后裔,生活在岷江及涪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中,保存着古老的传统及习俗,白石崇拜便是其中之一。白石作为象征符号之于羌族... “羌”之族名见于甲骨文。当今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在四川,人口30多万,有语言无文字。以“尔玛”自称的他们作为古羌人的后裔,生活在岷江及涪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中,保存着古老的传统及习俗,白石崇拜便是其中之一。白石作为象征符号之于羌族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族群外部,白石是他人识读羌族特色的重要代码;对于族群内部,白石是羌人表明本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崇拜 古羌人 象征符号 高山深谷 羌族聚居区 羌族民俗 甲骨文 羌族特色
原文传递
羌族聚居区灾后重建中民族文化的传承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勇 梅燕 钟洁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38-41,共4页
羌族聚居区是灾后重建中羌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变迁的关键区域。以SPSS19.0处理数据,分析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考察当地居民对羌寨重建及羌族文化的认识。以"1"为一个步长,将羌族文化感知因子划分为3个分值段... 羌族聚居区是灾后重建中羌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变迁的关键区域。以SPSS19.0处理数据,分析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考察当地居民对羌寨重建及羌族文化的认识。以"1"为一个步长,将羌族文化感知因子划分为3个分值段,并以受访对象"基本或完全同意"相应选项的累积百分比来表征此分值段内因子的强度含义。调研显示,羌族居民对于羌寨重建基本呈肯定的态度,其民族文化及身份的认同感较强烈。羌族聚居区重建基本符合羌族文化空间重构的需要,部分聚居区异地重建或原址重建与羌族文化传承之间存在冲突,加速了羌族文化的现代变迁进程,不利于羌族文化原真性、完整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结论有助于认识多元文化背景下羌族文化对异地重建的适应性问题,为羌族文化空间重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羌族聚居区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发展70年巡礼
4
作者 罗庆春 孙阿木 《阿来研究》 2021年第1期1-13,共13页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也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彝、藏、羌、苗、回、土家等14个世居少数民族。自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在当代世界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总体趋势的影响...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也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彝、藏、羌、苗、回、土家等14个世居少数民族。自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在当代世界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总体趋势的影响和驱导下,四川少数民族文学事业蓬勃发展,日益繁荣。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10月至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至90年代,21世纪以来。经过这三个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发展 文学事业 藏族聚居区 四川少数民族 文学的发展 羌族聚居区 世居少数民族 彝族聚居区
原文传递
大数据赋能非遗用文创传承羌绣
5
作者 王独伊 张忆文 《中学科技》 2022年第10期32-37,共6页
羌族刺绣(羌绣)是流行于四川等地羌族聚居区的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艺术,历史十分悠久。羌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所绣图案承载着羌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羌族特色文化基因。作为国家级非遗,羌绣得到了当地政府的... 羌族刺绣(羌绣)是流行于四川等地羌族聚居区的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艺术,历史十分悠久。羌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所绣图案承载着羌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羌族特色文化基因。作为国家级非遗,羌绣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如何发扬羌绣文化,用符合年轻人审美的眼光与方式进行表达,是我们务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绣 大数据 羌族刺绣 羌族聚居区 传统刺绣 国家级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 羌族特色
原文传递
羌族聚居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发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小英 尹文芳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第7期105-107,共3页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统计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羌族聚居区体育公共服务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指出羌族聚居区体育公共服务在管理意识、体育基础设施、体育公共服务内容、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等方面获得长足发展,尤其是震后发展水平获...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统计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羌族聚居区体育公共服务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指出羌族聚居区体育公共服务在管理意识、体育基础设施、体育公共服务内容、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等方面获得长足发展,尤其是震后发展水平获得迅速提高。对羌族聚居区体育公共服务面临的经费短缺、城乡差别、认知意识淡薄、管理不健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聚居区 体育公共服务 域差异 现状对策
下载PDF
庙会·仪式·戏剧化扮演——川西北羌族地区民间演剧及多重功能
7
作者 李祥林 《中华戏曲》 2023年第1期97-111,共15页
“羌”作为族群名称见载于甲骨文,当今中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在四川省西北部。在山高谷深的羌族地区,跟当地人的生活、信仰及习俗相结合,有着不乏原始色彩的民间演艺活动。这些演艺活动多种多样,为羌族戏剧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民俗... “羌”作为族群名称见载于甲骨文,当今中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在四川省西北部。在山高谷深的羌族地区,跟当地人的生活、信仰及习俗相结合,有着不乏原始色彩的民间演艺活动。这些演艺活动多种多样,为羌族戏剧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民俗土壤。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羌族民间戏剧,无论是祀神祛邪的释比戏还是祈福求吉的花灯戏,无论是庙会上给神唱戏还是仪式中以傩为戏,都很难跟尔玛人的民间信仰心理划分开来。服从仪式规则,顺应民间信仰,遵循族群需要,表达族群意识,这对羌族民间演剧活动不言而喻,也是戏剧人类学研究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戏剧 仪式性表演 羌族聚居区
原文传递
浅谈羌族聚居区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8
作者 丁德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第27期53-53,共1页
本文简述了如何在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 初中 英语自主学 能力培养 羌族聚居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